做好培訓效果評估
企業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經濟目標。培訓作為企業的一項經濟活動,它的經濟特徵比學校教育濃厚得多,因此企業評估培訓效果、核算經濟效益的要求非常正常。評估培訓效果,對於重視培訓工作、投入較多的企業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在企業中由於員工的複雜性,以及部分培訓效果的滯後性,想要客觀、科學地衡量培訓效果非常困難,所以,培訓效果評估也是培訓系統中最難實現的一個環節。
對於如何看待人員的訓練和發展,麥當勞創始人雷克羅克先生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是:「不管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應該帶上我們的智能,並且不斷給智能投資。」所以早在1976年,麥當勞的創始人就已經決心要在人員的發展上做出很大的投資。另一句話是:「錢跟智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賺到錢,但是你想隨處去抓到智能卻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花心思去發展。」
麥當勞的員工培訓是真實地反映在工作之中的,它不只是把培訓當作一個課程。它強調對人員策略的重視,主動地執行訓練計劃,並且把麥當勞的培訓和人員自我的夢想期望結合在一起。再者就是,在培訓課程中,有一堂課叫作「與成功有約」,目的是讓受訓者有機會分享成功經驗,幫助受訓者成長。
在企業的培訓中,評估培訓的結果與企業的成果有沒有結合,是一個關鍵。麥當勞有很好的培訓需求分析,針對需要培訓的內容去設計,同時評估培訓的成果是不是能夠達到組織的需要。
麥當勞很努力去完成「反應、知識、行為、績效」等層次的評估
第一個「反應」,就是在培訓結束後,大家對於課程的反應是什麼,例如評估表就是收集反應的一種評估方法,可以藉由大家的反應調整以符合學員的需求。
第二就是培訓師的評估,每一位培訓師的引導技巧,都會影響受訓者的學習,所以在每一次課程結束後,都會針對培訓師的講解站歷立做證估,在知識方面,在接受培訓前要參加考試,培訓進行中也會有考試,主要想測試受或者通過這些方式,究竟保留了多少知識,以了解培訓的內容是否符合組織所要傳遞的。除此之外,還要非常重視受訓者的參與,會把受訓者的參與度,量化為一個評估方法,因為當受訓者提出他的學習,或者是和大家互動分享時,可以知道他的知識程度,並且有利於及時調整每天的培訓課程,以符合培訓的需求。
第三是「行為」,在培訓中學到的東西,能不能再回到工作以後,改變員工的行為,達到更好的績效。在麥當勞有一個雙向的調查,培訓前會先針對受訓者的職能做一些評估,再請他的上司或直屬主管做一個評估,然後經過三個月的培訓之後,再做一次評估;因為受訓者必須回去應用他所學的,所以麥當勞會把員工職能行為前後的改變做一個比較,來評估培訓的成果。
由此可見,麥當勞在對人員的訓練方面非常到位,這也是現在一般企業比較少做到的,因為它所花的成本較大,而且分析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很多企業都沒有做到,而麥當勞的培訓卻很注重這個部分。
第四,在「績效」方面,員工培訓後行動計劃的執行成果和績效有一定的關係,每一次培訓完,麥當勞的員工都必須設定出他的行動計劃,回去之後必須執行,執行之後會由他的主管來為他做鑑定,以確保訓練與績效結合。
管理心得:剛柔並濟是一種高超的領導藝術,軟硬得當、胡蘿蔔+大棒是最實用的領導力。
如何設計薪酬績效機制讓員工與老闆利益趨同?KSF模式就是這樣一種激勵性薪酬模式,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利益趨同。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是一套給員工提供加薪機會,又不增加企業成本,以此激發員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
是一種增值分配法!
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我們採用KSF模式,將生產經理的薪酬分為8個部分。並且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作為生產經理也有能力去改進的。他有多個加薪通道:
1、產量每增加x元,獎勵y元,每減少x元,少發y元;
2、輔料成本率每降u,獎勵v元,每升u,少發v元;
3、產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獎勵n,每下降m%,少發n元;
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a%,獎勵b元,每少a%,少發b元;
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200元,每流失1人,少發100
該業實施KSF後,用事實說話,該企業的利潤提升淨增9.15%!
KSF落地應用3個月後,企業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1、9-12月員工加了工資,而工資費用率卻同比下降了2.49%(前1-8月工資費用率是增長14.91%)。
2、雖然9-12月成本費用率同比上升了1.19%,相比前1-8月同比增加的10.79%而言,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3、9-12月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02%,而1-8月只增長了2.67%。
4、最重要是利潤,9-12月同比增長13.20%,而1-8月可是下降了44.83%。
5、假設在2017年整年落地KSF,相比而言企業可以多創造129萬元的利潤,而利潤率淨增長9.15%。
總結:大家在學習華為時,一直看到的是華為的業績,但沒有看到業績背後企業對員工的激勵。只有實施高激勵薪酬模式,員工為自己幹,才能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