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一武器太狠毒?對越作戰時,曾令越軍毛骨悚然,此後被禁用

2021-01-09 霹靂火觀察
圖為三稜軍刺

對越戰爭中,中國有一款武器極為狠毒,在對越南士兵作戰時,尤其是在近身搏戰中,曾令越軍毛骨悚然,而戰後又禁止民間使用,這款武器就是解放軍的56式三稜刺,因為一刺刀下去能救活的不多,因此由越南老兵曾回憶到,白刃戰中的解放軍士兵因為有裝備三稜刺刀,因此實在太狠毒。

因為56式三稜刺特殊的設計會使得被刺傷者會形成一個方形的血窟窿,導致血很難止住,易感染,如無法得到及時救治,大多數會痛苦死去,因殺傷死亡過程過於漫長殘忍,聯合國覺得不符合人道主義精神,故將其列入戰場禁用名單。

圖為三稜軍刺

那麼事實呢?我們先從改刺刀的源頭說起。中國對於刺刀的重視主要源於1930年後。當時的中國軍隊火力很弱,缺乏有效的重火力,所以只能選擇肉搏,所以中國人也相當重視刺刀等冷兵器的訓練。從這一點看上去的話日本人也比較相似,畢竟大家都很窮。

俄軍等西方國家則是火力較強,能用子彈解決的問題誰願意去玩命?從排隊槍斃時代開始,西方戰場上拼刺刀的情況就逐漸下降了。中國自建國以來對刺刀的重視程度也是不斷下降的,也驗證了之前的觀點。70年代時還在訓練項目中大量練習刺刀,現在則是很難看到相關訓練。

圖為三稜軍刺

有軍迷認為,沒有血槽的軍刀不好,因為血槽會放血?實際上有沒有血槽捅入動脈都會飆血,但是如果刺進去的位置沒有大的動脈血管那麼還能活命。還有軍迷認為刺刀造成的傷口難以縫合?實際上這要歸咎於捅進去的力量與深度,如果想增加創口傷害,那需要增加刀的寬度而非改變形狀。

關於刀上有毒則更是無稽之談,這一點主要是針對軍刺誤傷提出的嚇唬人的辦法。在這之前,軍刺在軍隊中的誤傷案例非常多,但是在這之後新兵被嚇到也就小心許多,所以並不是真的有毒。那麼為什麼三稜軍刺是三菱呢?如果是兩個稜就可能造成徑向彎曲,因此設計成三稜增加強度。

相關焦點

  • 我軍此戰異常艱苦,越軍作戰之兇頑狡詐由此可見一斑!
    公元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為了收復這座英雄的山脈,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在很多介紹對越反擊戰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地說過,越軍,是我們親手養大的一條狡詐兇頑的惡狼!越軍的戰術戰法以及作戰意志,全部師從解放軍陸軍學校。我們幾乎就是在和自己的影子戰鬥!
  • 世界上最「變態」軍刀,已被國際禁用,比中國56式刺刀還「狠毒」
    導語:世界上最變態的軍刀,已被國際禁用,比中國56式刺刀還「狠毒」大家都知道,軍刀是一種在戰場上常見的冷兵器。隨著時代的發展,軍刀種類越來越多,在戰場上使用過的軍刀,成為現在的收藏品。世界上最變態的軍刀,也是刀迷們的熱愛品,但有的軍刀太過於毒性,已被國際禁用,有這麼幾把變態軍刀,比中國的56式刺刀還「狠毒」。1. 巴斯魔甲M戰鬥砍刀:這是美國產的一把軍刀,這把刀具有毒性,且鋒利。是美軍用來清理戰場的武器。在戰爭過後,為了查看有沒有敵軍假死的情況,就用這把刀在死去的屍體再刺上一刀保證死得透透地,不怕有詐屍現象出現。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作戰總結評價越軍,進攻有四個特點
    經過3600多個日日夜夜的生死較量,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解放軍積累了同越軍作戰的豐富經驗,在內部總結中對越軍的作戰特點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越軍的進攻作戰特點是總結的重中之重。越軍一般利用夜暗、不良天候或有利地形,秘密抵近我方前沿,在100至300米處佔領衝擊出發陣地。火力準備時,儘量利用斷崖、峽谷、陡坡和叢林等隱蔽地形,採取匍匐前進、曲身前進或交替掩護,逐段躍進,迫近我方,有時甚至接近至我方前沿20至30米,炮火一延伸,即利用煙霧迅速發起衝擊。當衝擊受挫時,則在距離我方前沿較近的隱蔽地形上構築掩體,等待下次衝擊時首先躍起,突入我方前沿。
  • 中越戰爭時,雙方武器裝備差距不大,但越軍這兩樣武器我軍沒有
    其次越軍所使用的武器是蘇制SVD7.62毫米狙擊步槍。這種狙擊步槍在當時的戰爭中屬於強力的武器,殺傷力極高。當時的越南在暗處使用狙擊步槍,使當時的中國軍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戰士「真人吃雞」,快速切換武器痛打越軍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戰士「真人吃雞」,快速切換武器痛打越軍 在軍事訓練裡,有兩個常見詞語:一專多能和一兵多用。前者是對幹部、戰士業務技能的要求。就是說每一個幹部、戰士,既要精通本職業務,又要掌握其他有關的業務技能。比如步槍手,既要會使用步槍,又要會使用衝鋒鎗、輕機槍、火箭筒。
  • 老兵回憶對越反擊戰,最讓我們緊張的,是越軍特工隊
    許多參戰老兵在談及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時,都有這麼一個印象:我們不太在乎越軍的正規攻防作戰,他們的進攻,火力不強,協同也不密切,拿不下我們的陣地;他們的防禦,陣地間隙大,兵力也不足,各自為戰,擋不住我們的攻擊;真正對我們造成心理壓力的其實是特工隊,這股敵人被越軍視為「特別精銳部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 老山輪戰中國他給越軍上了一課,戰後由軍長破格升為司令員
    越軍在這一地帶修建了很多工事使我軍作戰比較困難,與1979年的突襲情況不一樣,越南方面已經做好了迎戰的準備;而且戰役的地點並沒有擴大僅僅就是老山那一圈,越南境內並沒有受到這場戰役的更深層次的影響,所以越南軍隊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打,叫「輪戰」的原因是我國各大軍區輪番上陣,這也是這場戰爭著名的原因。
  • 對越反擊戰,直到越南戰敗,越軍戰力最強的王牌軍為何都沒出現?
    越南是我國的陸上鄰國,與中國有著超1000公裡的邊境線,因為越南也曾受法日等國殖民壓迫,所以中越之間曾有著同志一般的革命友誼,在法越戰爭以及後來的越南戰爭中,中方都盡己所能對越南進行援助,兩國間保持著親密友好的關係。
  • 對越反擊戰場奇觀,把噴火器當步槍用,對準衝過來的越軍開火
    守敵為越軍345師124團9營1個連部和2個排,企圖憑藉有利地形與既設工事阻止我軍主力向其縱深發展進攻。  在自衛還擊作戰中擔負為麻地區進攻戰鬥任務的昆明軍區14軍41師123團,命令1連在營82無後座力炮1門,重機槍1挺,師防化連噴火13班噴火器2具的配屬下,殲滅14號高地之敵。
  • 血戰越南時,子彈打光了怎麼辦?我軍戰士的做法讓越軍看愣了
    對越反擊戰,子彈打光了怎辦?我軍一戰士的做法讓越軍看愣了近現代戰爭已經轉化為熱武器戰爭,戰場之上,敵我雙方進行大量的槍炮對決。在你來我往的對決之中,子彈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在這之中,出現子彈打完的情況也是在所難免的。說到這裡,你可知道解放軍子彈打完後的做法嗎?對越戰爭中,解放軍做了什麼,讓越軍看看愣了。戰場之上,會消耗大量的子彈,誰也無法確定一場戰鬥需要多少子彈。有時候,這已經不是一個數字的概念,而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概念。再多的子彈,也滿足不了一場大戰的需求。
  • 和79年對越作戰相比,80年代老山輪戰解放軍的武器有何變化?
    相比於1979年爆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80年代老山輪戰時期的解放軍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在武器裝備方面,80年代的解放軍比1979年時的解放軍武器裝備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那麼這時候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到底有怎樣的變化呢?
  • 對越反擊戰,越軍以為我軍撤退,大膽開鍋做飯,結果遭到襲擊
    在越南內部戰爭爆發的時候,中越還是關係和睦的鄰國,所以為其提供了不少資源和武器,幫助北越戰勝了南越和美國。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在越南戰爭結束後的第四年,越南選擇了和蘇聯站在一起針對中國,因為越南一再挑釁不思悔改,所以我國決定出兵越南,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此爆發。
  • 對越反擊戰,面對沒有軍銜的解放軍,越軍是怎麼確定目標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十年之後的1965年5月22日,在軍委的提議下,取消了這一制度,1988年又恢復了軍銜制度。從這個時間表可以看出,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期間,解放軍參戰部隊上至軍區司令員,下至普通一兵,都沒有軍銜,身穿的是「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的六五式軍服,唯一的區別是軍官上衣四個兜,士兵上衣兩個兜。
  •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面對越軍殺傷力極強的竹籤戰,我軍怎麼破解?
    國際局勢風起雲湧,戰爭總是不可避免,如何應對一場戰爭,如何在對抗與反對抗之中謀求自身的成功,這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1979年2月到3月,面對越南在中國邊境的頻繁挑釁,中國軍隊忍無可忍,對越自衛反擊戰由此展開。
  •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真實戰鬥力到底有多厲害?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戰鬥力,顧名思義,也就是軍隊的作戰能力。通常由作戰人員素質、武器裝備性能、編制結構比例、後勤保障能力、實戰化訓練水平、正規化管理程度等要素綜合而成。而要真正評價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實戰,歸根到底是要用戰場表現來說話的。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究竟有多窮?老兵:你想像不到
    在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關係之後,便開始悄無聲息的惡化。蘇聯身為社會主義陣營裡的一員大哥,中越一直是蘇聯所仰慕和學習的對象,越南在抗美抗法期間對中國也是十分仰仗,可是隨著中國與蘇聯這位大哥關係開始變得惡劣時,越南在中間就顯得有點尷尬,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處理這段關係,似乎站在哪邊都會得罪另一方,然而1972年中美外交開始嘗試接觸後,這讓還沒結束抗美戰爭的越南,心裡不安慌了神,害怕中美聯手。
  • 洞見丨越軍的真實戰鬥力,究竟是個什麼水平
    戰鬥力,顧名思義,也就是軍隊的作戰能力。通常由作戰人員素質、武器裝備性能、編制結構比例、後勤保障能力、實戰化訓練水平、正規化管理程度等要素綜合而成。而要真正評價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實戰,歸根到底是要用戰場表現來說話的。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師長的一項發明使越軍屢陷深潭,他是誰?
    一九七九年的對越反擊戰中,張萬年以過人的作戰指揮能力,帶領我軍與越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張萬年對越南的地形情況非常熟悉,他結合了越南的地形特點,加上自己以前作戰的經驗,靠一次發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讓無數越南士兵一去不復返。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發明讓張萬年戰功無數?
  • 解放軍一個師老山輪戰4個月,英勇作戰打退越軍300多次進攻
    1984年4月,遵照軍委命令,解放軍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40師及配屬部隊一舉收復雲南邊境領土老山,隨後轉入堅守防禦。為堅決打擊越軍的反撲,保持邊境鬥爭主動權,軍委決定由昆明軍區陸軍第11軍接替第14軍,繼續完成老山地區防禦作戰任務。
  • 中越戰爭秘聞: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使用陰險狡詐的戰術!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第一階段作戰中,中國陸軍某部僅用3天的時間就攻克了越南黃連山省省會城市老街市以及其他一些越軍據點,在連續的對越作戰中,中國軍隊徹底切斷了越北8號公路和7號公路以南地區,完成了對越軍王牌345師、316A以及其他地方武裝的合圍之勢。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著實領略到越軍的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