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競爭白熱化

2020-12-17 企業觀察網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和新財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昨日揭曉。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時代背景下,綜合評估內地各省市的金融競爭力,為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之本源,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顯示,近年來內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資本市場活力等方面成績斐然。


一、金融中心城市呈現新格局


城市金融競爭力指城市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資源整合、資本效率等方面呈現出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潛力。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構建的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體系,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資本活躍度四大維度29個指標全面評估全國141個主要城市的金融實力,推出《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省會城市金融競爭力榜》等榜單。


從經濟和金融地位來看,內地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GDP佔全國一半以上,市值佔全國上市公司總市值近九成,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佔全國六成以上,營業部交易額佔全國營業部交易額的75%。50強城市構成了中國金融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依據榜單,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天津、重慶位列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前十名。


京滬深:三足鼎立 打造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穩固。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28期)顯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京滬深已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升全球影響力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城市金融競爭力四大評價維度中,北京在資本市場規模和金融機構實力上排名第一,上海在經濟競爭力和資本活躍度上更具優勢,深圳各維度的評分與京滬相比仍存有一定差距。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379家A股上市公司,境內總市值超過15萬億元,若算上海外上市的公司,北京上市公司總數超620家,總市值26萬億元,約佔內地省市所有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的23%。深圳、上海的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分別為16.2萬億元和12.3萬億元。此外,北京在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及市值上具有絕對優勢,是國內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唯一超過1000家的城市。


在金融機構實力方面,京滬深更是遙遙領先。北京為四大行總部聚集地,銀行業註冊資本高達1.57萬億元,佔全國所有銀行註冊資本總額的41%。北京霸榜銀行和保險業,上海則在證券、基金和期貨公司實力方面更為突出。134家證券公司中,總部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的分別有27家、23家和18家,合計佔比過半。15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125家基金總部集中在京滬深,上海獨佔67家。


從經濟結構來看,2019年深圳的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3.6%,雖比北京和上海的這一比重少了4至5個百分點,但深圳金融業仍具有持續高增長的潛力,2019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同比上漲19.5%,財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金額也高於北京和上海。


第二梯隊:杭州領跑 坐擁資本市場絕對優勢


杭州、廣州、南京等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構成了金融競爭力城市第二梯隊。憑藉資本市場規模和資本活躍度的勝出,杭州總分超過廣州,成為第二梯隊的領跑者。


目前,杭州共有超6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坐擁阿里巴巴、農夫山泉等超級巨無霸,總市值高達8.6萬億元,相當於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天津5市上市公司市值之和。


作為全國經濟第四、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廣州,其金融業發展水平與其城市地位並不匹配。自2010年開始,廣州市金融業的增加值增速便明顯低於第二產業和房地產業。2019年,廣州金融業增加值2079億元,落後重慶排名第五,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8.8%,低於京滬深三市5個百分點以上,也比杭州低近3個百分點,在第二梯隊城市中排名倒數。


從資本市場表現看,除了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與京滬深杭相距甚遠,廣州的資本市場活躍程度也顯著低於上述4城,廣州2019年券商營業部全年成交金額不足深圳的一半,僅為杭州的八成,城市創投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同樣低於京滬深杭。


其他進入第二梯隊的城市也為各主要經濟區的金融中心城市,分別是長三角城市群的南京和蘇州,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成都和重慶、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山東的濟南、長江中遊城市群的長沙和武漢。與第一梯隊穩坐釣魚臺不同,第二梯隊城市在金融競爭力不同維度各有優勢,分差較小,競爭呈白熱化局面。


中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競爭力有待提升


中部地區擁有人口和交通等優勢,鄭商所是全國四大期貨交易所之一,在商品市場地位穩固。但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前十名中,卻無一座中部城市上榜,表現最好的長沙和武漢,分別排在第十三和十四名,合肥、鄭州則排在二十名開外。與東西部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中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競爭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佔比偏小。僅以省會城市來看,東部省會城市第三產業GDP佔比均值為65.2%,西部為62.9%,而中部省會城市僅有58.8%,長沙、鄭州兩大重要金融中心的第三產業佔比均不到60%。


其二,中部中心城市金融業增加值偏低。京滬深三市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均超過13%,東部、中部和西部省會城市金融業GDP佔比分別為9.7%、8.7%和11.6%,中部省會城市金融業佔比最低。武漢、長沙的金融業GDP佔比均在省會城市中排名倒數。


其三,中部中心城市資產證券化率整體較低。以一城所有上市公司最新境內外總市值與2019年GDP比值衡量資產證券化率,東部除瀋陽和濟南外,各省會城市資產證券化率均超過100%,西部11座省會城市中,7城資產證券化率超過60%。相比之下,資產證券化率超過60%的中部省會城市有長沙、合肥,鄭州的資產證券化率不足40%。


其四,從政府預算投向來看,中部地區財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金額也小於東部和西部中心城市。2019年武漢公共財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為1.49億元,長沙2.03億元,鄭州2.19億元,相比之下,西部金融中心城市成都和重慶的公共財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均超過了5億元。


最後,從資本成本角度看,去年12月,東部、中部、西部地區新發放人民幣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5.63%、6.14%、5.93%,中部地區貸款利率顯著高於東西部整體水平。


二、區域城市群金融業發展百花齊放


在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下,區域金融呈現出不同區縣市協同發展、各經濟區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從地域分布來看,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共有32個城市上榜,佔比超六成,浙江、廣東、江蘇分別佔8個、6個和5個。中西部地區分別僅有10個和8個城市上榜,整體金融競爭力相比於東部仍存有差距。


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地區分化現象更為明顯。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中,江蘇、浙江、山東、廣東4省合計21個,而在中西部地區,僅有6個省份有城市上榜。新銳城市的崛起增加了區域城市群的中間力量,對帶動區域金融協同進步功不可沒。


珠三角VS長三角:兩大城市群金融業發展比較


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中,長三角26城中共14城上榜,珠三角9城市中有6城上榜,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區形成了中國內地最強金融城市群。


2019年,長三角地區GDP合計23.7萬億元,珠三角地區GDP合計8.69萬億元,兩大區域經濟總量合計佔全國GDP的比重超過30%。2019年末,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合計123.6萬億元,佔全國存貸款餘額的35.7%。珠三角和長三角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巨大。


在成長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金融中心道路上,長三角和珠三角在經濟產業結構、發展重心上呈現出了不同的特徵。珠三角城市群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GDP在三大產業GDP中的佔比分別比長三角高出1個和2個百分點。


恆大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結構以電子、汽車、現代金融等為核心,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中心;珠三角城市群製造業水平發達,未來致力於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央行報告顯示,2019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保持全國第一,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首位。


在制約兩大經濟區發展的問題方面,長三角石化、冶金等領域存在一定無序競爭,核心城市規劃滯後明顯,經濟效率與世界級城市群存在差距;珠三角城市除深圳外,主要以中低端製造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優質公共資源短缺。


在資本市場方面,長三角和珠三角合計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逾2500家,佔全國上市公司數量的一半以上,最新總市值超過55萬億元。從上市公司分布來看,雖然長三角上市公司總量和市值多於珠三角,但珠三角地區大市值龍頭公司佔比更高。A股中,長三角地區千億市值以上的公司有30家,市值最高的海康威視市值約4156億元,珠三角地區市值超過4000億元的A股公司有6家,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市值均超萬億元。


海外上市的網際網路龍頭中,長三角地區擁有阿里巴巴、拼多多、嗶哩嗶哩等,珠三角地區擁有騰訊、唯品會等,珠三角和長三角在網際網路領域各放異彩、旗鼓相當。


京津冀和山東撐起北方勢力


除了東中西部不平衡外,中國南北方城市群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差距也不容忽視,南強北弱的現象存在擴大跡象。2019年,南方省市GDP總量是北方省市的1.8倍,從成長性來看,2019年北方包攬了各省市GDP增速後6名,天津、吉林、黑龍江分列經濟增速倒數前三。


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中,北方城市僅佔據13席,京津冀和山東各佔4席,比起南方省市的多點開花,京津冀和山東城市群構成了北方經濟最重要的增長極。


近年來,京津冀經濟圈合作不斷深入,北京是金融、文化和科創中心,產業日趨高端化,河北先進位造業迅猛發展,第二產業優勢突出。央行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北京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累計超8000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990億元。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園區註冊企業1443家,其中來自北京企業280餘家。


不過,相比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發展更為不平衡,河北各市與京津差距巨大,資源城市仍佔據多數,省會石家莊僅排在中國內地金融競爭力城市第三十八位,全省上市公司數量僅80餘家,長城汽車是唯一的千億市值上市公司。


山東城市群發展相對均衡,濟南、青島均排入城市金融競爭力前三十名,省內共有240餘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在北方省份中排名第一,千億市值公司有萬華化學、海爾智家、歌爾股份等6家。


作為傳統工業重鎮,東北地區金融競爭力逐漸暗淡,僅有大連、哈爾濱、瀋陽、長春上榜金融競爭力城市50強,新銳城市30強榜單顆粒無收。2019年,東北三省GDP總量合計約為5萬億元,不敵河南省一省經濟總量,佔全國GDP的份額下降到5.1%,社融規模增量僅佔全國總份額的3.8%,東三省共有158家A股公司,總市值1.6萬億元,僅佔A股總市值的2.1%,東北地區資本市場成長緩慢。


成渝崛起背後 西部城市群中等城市缺乏


2019年以來,西部地區緊抓「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培養和吸引高素質人才,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對外開放,推動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


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中,成都和重慶兩大西南重鎮分別位列第八和第十名,成渝城市群已被提升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的中國經濟「第四極」的地位。同時,在「一帶一路」節點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成都和重慶都位列最重要的城市。2019年,重慶市金融業增加值超越廣州,躍升至全國第四位,從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來看,2020年重慶GDP超越廣州已是大概率事件。


雖然重慶和成都崛起迅速,但成渝城市群乃至西部地區城市間協同發展的程度整體偏弱,中等城市缺乏,中心城市對周圍城市的輻射效應有限。成渝城市群共有193家A股公司,四分之三分布於成都和重慶兩市,其餘城市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資本市場規模均呈「塌陷狀」。


在上市公司分布方面,五糧液、瀘州老窖、重慶啤酒、水井坊、ST捨得5家酒企市值便佔去了成渝城市群上市公司總市值的近四成。雖然成渝城市群在大力培育新興產業,但資本市場上新興產業的市值佔比仍然偏低。無論從經濟總量、區域協同效應還是從產業結構來看,成渝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經濟區的差距仍比較大。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


相關焦點

  • 深圳金融競爭力穩居內地前三,副省級城市排名遙遙領先,多項指標...
    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排名第一,綜合得分遙遙領先;在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穩居第一梯隊,京滬深三足鼎立的格局比較明顯。京滬深三足鼎立深圳多項指標領跑全國來看,雖然深圳金融競爭力水平次於北京、上海,但在一些細分指標上可圈可點。
  • 杭州闖進前四 「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
    而此次杭州的崛起,也令第一方陣座次重排——「北上深杭」取代「北上廣深」,成為新四大金融中心。 ,對內地31個省(區、市)、141個城市的金融發展成果與潛力進行綜合評估。 依據《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榜單,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天津、重慶位列前十。從經濟和金融地位來看,50強城市的GDP佔全國一半以上,上市公司總市值佔比近九成,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佔全國六成以上,營業部交易額佔全國近四分之三。可以說,50強城市構成了中國金融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 秋季賽三大梯隊,DYG、AG第一梯隊實至名歸,QG只能屈居第二梯隊
    如今的十六支戰隊中,我們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DYG、AG超玩會、南京Hero久競和TS,四支戰隊位列積分榜前四,DYG和AG超玩會不用說,成績非常好,比賽打得也非常有章法,第一梯隊是實至名歸。 南京Hero久競這個賽季給了我們非常大的驚喜,久哲回歸,新人無畏,有一說一,這個賽季南京Hero久競不晉級季後賽都是「天理難容」,照目前的狀態,南京Hero久競是毫無問題。
  • 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深圳位列內地第三 全球第九_城市·商業_地產...
    一個城市能發展為頂尖城市,離不開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近日,《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揭曉,榜單顯示,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排名第一,綜合得分遙遙領先;在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上海,居第三位,穩居第一梯隊。
  • 「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杭州憑什麼躋身「第四城」?
    而此次杭州的崛起,也令第一方陣座次重排——「北上深杭」取代「北上廣深」,成為新四大金融中心。6個榜單,金融中心城市展露新格局據榜單發布機構介紹,本次評選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和資本市場活躍度四大維度選取了29個指標,對內地31個省(區、市)、141個城市的金融發展成果與潛力進行綜合評估。最終遴選出6個榜單。
  • 北上廣深GDP總量12.2萬億,強者恆強的生態,其他城市如何破局?
    其實,不光是在國家和個人之間存在這種現象,城市之間也是。北上廣深的地位無可撼動2019年,全國各城市的GDP公布,毫無意外,北上廣深又是佔據前4名,其中上海以3.8萬億元佔據榜首,北京3.5萬億位居第二。
  • 杭州闖進前四,「北上深杭」金融新格局初顯
    27城3個梯隊金融資源集中趨勢明顯採用統計軟體對經濟競爭力等四個子項的得分進行聚類分析,27個省會城市被劃分成3個梯隊:第一梯隊為杭州、廣州,金融競爭力綜合得分均大於30;第二梯隊為南京、成都、濟南、長沙、武漢5城,金融競爭力綜合得分介於15至30之間;第三梯隊為西安、福州、合肥、鄭州、昆明、烏魯木齊、哈爾濱、呼和浩特、瀋陽、海口、石家莊、長春、南昌、貴陽、太原、蘭州、南寧、銀川、拉薩、西寧20城,金融競爭力綜合得分小於15。
  • 惠州這十年:躋身珠三角第二梯隊夢碎,與東莞佛山GDP差距拉大
    2008-2013年惠州GDP年均增速達14.1%,連續6年位列珠三角前3,號稱珠三角發展最快的城市。2012年惠州成功取代中山成為廣東第五大城市。2013年惠州"乘勝追擊"提出要將經濟總量從當年的2678億提升到2017年的5000億元,實現五年經濟總量翻一番,躋身珠三角第二梯隊。
  • 京滬粵是中心而不是京滬蘇,江蘇缺少什麼?
    GDP,江蘇接近廣東,全國第二 人均GDP,江蘇全國第一省,超過廣東 江蘇百強市、百強縣都很厲害,比廣東發展均衡 華西村也在江蘇 看教育,江蘇211大學數量超過廣東 江蘇哪裡弱了呢
  • 王牌美劇迎巔峰對決 名劇唱主角競爭白熱化(圖)
    看王牌美劇迎巔峰對決  王牌美劇《吸血鬼日記》第五季、《綠箭俠》第二季、《破產姐妹》第三季迎來了巔峰對決。  《吸血鬼日記》第五季在人物設置上將會帶給劇迷一大伏筆,除之前確定的三個新角色外,季初還有兩個新角色加入,其中包括一名深知達蒙秘密的男醫生,而這名男醫生在第五季中將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目前還不能得知。
  • 北上廣深之後,誰會是中國的第五座一線城市?
    北上廣深從狹義上代表著中國的一線城市,在更深層次上則代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下形成的重要四環,承擔著對內對外聯繫的角色,是經濟發展的四大引擎。北上廣深四字排序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時間發展的優先次級,凝聚著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金融中心,廣州貿易中心,深圳開放中心。
  • 愛優騰三足鼎立格局不再,長視頻平臺能否扭虧為盈
    行業內部,各視頻平臺競爭愈發激烈,多項重要數據指出,優酷或已掉隊,第一梯隊僅剩愛奇藝與騰訊視頻,「愛優騰」三足鼎立格局不再。而外部,還有進一步搶佔用戶時間的短視頻,視頻平臺們如何「扭虧為盈」?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也再次被提起。如今,疫情期間產生的流量紅利逐漸消散,在線視頻平臺為尋求新增長點,正在大舉發力短視頻領域。
  • 隱形車衣競爭白熱化?是你還沒看明白在競爭什麼!看完你就懂了
    隱形車衣的出現,可以說填補了市場針對原廠車漆物理保護的空白,這也就是隱形車衣短短十幾年,就迅速的變成新車必備的產品之一,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隱形車衣的生產技術基本成型,對於市場來說,各大品牌已經基本布局完成,所以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說,隱形車衣的競爭已經進入到了下半場。
  • 京滬地鐵一碼通是什麼意思?
    京滬地鐵一碼通是什麼意思?  京滬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是指億通行APP或者Metro大都會APP不僅支持乘客在本地地鐵刷碼乘車,還支持乘客在京滬兩地的城市軌道交通刷碼乘車,無需下載、更換其它APP,京滬跨城地鐵出行更便捷。
  • 京滬高鐵二線最新進展,這個地方亮了!
    全長1318千米的京滬高速鐵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設24個車站,設計的最高速度為380千米/小時,運營速度350千米/小時。京滬高鐵2011年6月30日全線正式通車運營8周年,共發送旅客11億人次。這樣的京滬高鐵,目前是中國非常繁忙也是最賺錢的鐵路。
  • 浙江笑,廣東穩,京滬沉默,江蘇該哭!2019人口大戰終局很多人沒懂
    深圳作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在經濟貢獻方面,完全是跟北京、上海平起平坐的。如果跟京滬的人口增量比,深圳實在是優秀太多了。顯然,簡單這樣說也是不對的。03京滬,有淡定的理由在人口增量這個指標上,京滬就更難看了。上海新增約4.4萬人,北京減少約0.6萬人。
  • 寧波躋身全國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隊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單——截至2019年末,中國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達到高收入標準,可稱為「高收入城市」。其中,寧波排名第10位,成為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城市。
  • 人大代表建議新建北京至南京第二高鐵,是要否定京滬高鐵二線嗎
    早在今年5月,就有全國人大代表提議,新建北京至南京第二高鐵,設計時速為350km/h,提升京滬高鐵沿線的客運承載力,並全面的緩解京滬高鐵的運輸壓力。面對這樣的提議,目前有什麼實際動作嗎?這個提議明顯與國家規劃的京滬高鐵二線有重合作用,在客流上明顯要搶佔京滬高鐵二線的沿線客流,難度是要否定建設京滬高鐵二線嗎?
  • 豐田汽車會館,朝日啤酒見學,日本從白熱化競爭到「從不競爭」
    相似的文化,相近的地理位置,率先完成工業化,經歷經濟高速增長期,也經歷過與美國的競爭,當下的日本是中國未來的一面鏡子。日本企業是如何在經濟持續衰退的周期下,頑強生存和發展,從而保持自己強大的競爭能力?5月15日,「中外管理全球行」70多位企業家學員走進豐田會館和朝日啤酒,繼續「日本企業商道與經營創新」課題的研修。
  • 在線教育白熱化競爭拉動直播互動需求
    今年在線教育燒錢營銷白熱化明顯,仇媛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明顯感受到大班課對直播互動的要求變多變高,以往教育大班課CDN直播基本滿足需求,但今年由於競爭的激烈程度加劇,另外大班課也開始向大班小組課轉型,因此更關注流量側而非傳統技術側。「影響在線教育平臺營收的核心指標是用戶轉化率、續費率和轉介紹率,而支撐這些核心指標更底層的指標是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