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帶給我們了一個夢幻般的「世外桃源」。桃花源是理想中的隱居之所,這裡沒有紛爭和喧囂,有隻有愜意的生活。相信每個人都發出過這樣的疑問:世上真有桃花源存在嗎?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世界上有桃花源,不僅有而且有兩個。一個在你心中,你閉上眼睛就能看到,另一個就在重慶酉陽。」酉陽桃花源就是陶淵就明筆下《桃花源記》的原型所在地,每一年都有很多遊客慕名而來。在三四月桃花盛開的時候,你置身酉陽桃花源中,你會驚奇地發現,你已經和《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一樣來到了世外桃源。
酉陽桃花源就在重慶東南部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距離重慶300多公裡,這裡是5A級旅遊景區,總面積2700多公頃。是由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世外桃源,伏羲洞,等幾個部分共同組成。是重慶有名的『特色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極高,這裡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被人稱為『植物的王國、天然的氧吧'。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讓桃花源名揚天下,使每一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桃源夢。多少年來,桃花源以其獨特的幽靜秀美的風貌,吸引著眾多的遊客慕名而來,一睹這世外桃源的真容。
陶淵明一生愛菊,為了紀念他,人們在這裡修了一座精美的建築物叫做『菊圃』,它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歷經幾百年而不壞。門口有一副對聯很有意思,上聯寫:「卻怪武陵漁,自洞口歸來,把今古遊人忙煞。」配下聯:「欲尋彭澤令,問田園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這副對聯的大意是說,當年那一位進了桃花源的武陵漁人,回來以後把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透露了出來。引來了古往今來的遊人們的好奇,他們忙壞了,想找陶淵明先生問桃花源究竟在哪裡,只有桃花流水往常一樣沒什麼變化。
陶公祠也是這裡的一大看點,來到這裡你會看到一棟古樸而又典雅的建築拔地而起,正門廊柱上,掛著一副楹聯:「心愛菊,睥睨榮華,難為鬥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性嗜酒,不汲富貴,甘願南山種豆,歸來五柳先生。」歷史上的陶淵明厭惡榮華,以種田賞菊為樂。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情願辭去彭澤縣令歸隱田間,一生愛酒,不求富貴,甘心情願在南山種豆,做一個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五柳先生。在淵明祠正中有一尊淵明像,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看上去十分精美栩栩如生。
出了陶公祠,便來到了秦人古洞景點,這裡有一大片的古香古色的居民房,有很多秦姓居民在此繁衍生息。據說他們的祖先就是為「避秦時亂」來這裡定居的。他們很好客,把自己的村莊叫『秦人居』。這裡的建築依然保持秦代的模樣,古窗幽壁,雕梁畫棟,飛簷鬥角,室內的陳設也保留了先秦模樣,室外古意蒼蒼,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田園桑竹。出了秦人居有一條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連,結構精巧,造型奇特。遠看蜿蜒曲折,如同龍行蛇舞,頗有氣勢非凡之感,古意野趣表現的淋漓盡致。
世外桃源和外界隔著一座山,要想進入其中需要穿過一個洞,這洞便是大酉洞。大酉洞高30米,寬30米,洞頂的石崖壁上刻著「桃花源」三個大字,看上去蒼勁有力定是出自名家之手。再看大酉洞外,桃林夾岸,落英繽紛,如同仙境一般。洞內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村落,映入眼帘。所謂的桃花源果然名不虛傳,陶淵明先生誠不欺我,今翻來此遂平生之大願矣!
出了大酉洞便是世外桃源了,這裡有良田百畝,山環四周,峭壁林立,果然是與世隔絕的好地方。進到裡面感覺自己仿佛變成了一個世外散仙,可以超世脫俗,不食人間煙火。這裡可以參觀的景點有避秦莊,伏羲洞,桃花源碑林,潛村等。
潛村是土家人的聚集地,在這裡你能感受到他們質樸的民風,看到他們熱情的擺手舞表演。說到土家擺手舞,當地人說很有歷史淵源,他們把本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都融合在了舞蹈之中,透過這搖曳的舞姿就可以追溯到巴人尚武的文脈淵源。避秦莊依山傍水,土家吊腳樓造型獨特,建築文化的精髓滲透於其中,也必能流傳千古。
這裡還有一個極重要的景點不可不看,這就是伏羲洞。伏羲是華夏民族最早的「人文始祖」。關於他的傳說有很多,據說八卦就是他首創的。伏羲洞因為洞口穹頂有一塊八卦圖形狀的巨石,因而得名伏羲洞。
洞內景觀奇特,氣象萬千,石鐘乳皎潔如雪,石筍石幔晶瑩剔透,石柱石廈綿延不絕,石峰石壁巍然矗立,飛泉石瀑相映生輝,溶洞暗河神機莫測。在五彩繽紛的燈光映照下,洞內石鐘乳呈現出各種各樣的造型,令人目接不暇。栩栩如生的「石觀音」高達80米,巍峨莊嚴。瓣紋清晰的「石靈芝」熠熠生輝,碩大無朋。「金童玉女」頑皮可愛,活靈活現。「仙人護航」恰是一艘破浪遠行的巨艦,迎風前進。「萬千湖泊」水光瀲灩,千萬顆明珠閃爍其中奪人眼目。「錦繡河山」氣勢雄偉,磅礴大氣,這是我們壯麗山河的縮影。來到這裡會讓你發出由衷地感嘆,「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的罕見奇蹟」。
這就是我所見到的世外桃源,這裡還有很多好看的景點,不能一一敘述。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備好行囊前來自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