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剛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突然面臨陌生的環境,和並不熟悉的老師同學,所以會出現焦慮的心理現象,常常會大哭不止。然而有些孩子卻在入園的第1天,安安靜靜,並不會哭泣,也不會吵鬧。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孩子懂事堅強的表現,其實不然,這種孩子的內心往往是最脆弱的。
小王剛剛大學畢業,如願成為了一名幼教老師。開學第1天,即便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小王還是被小朋友們的號啕大哭給弄得手忙腳亂。
常常安撫好這一個小朋友,另一邊又有其他孩子哭了出來。一人哭泣,帶動全班。還好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和小王搭檔陪同,才幫助孩子們梳理好負面情緒,順利的開始了入園第一課。
班級裡有幾名孩子,在第一天就引起了小王的注意。他們並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大哭,表現得非常理智,好像對陌生的環境適應良好。
小王還和老教師談論起這些孩子,覺得他們很堅強,肯定是家長教育的好。沒想到老教師卻說,這些不哭的孩子其實內心更加脆弱,需要小王在平時多多關注。
孩子離開熟悉的家庭,第一次進入陌生的集體,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同伴,出現分離焦慮的非常正常的現象。而對於那些表現得相對堅強,並沒有大哭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放下提起的心,覺得孩子很懂事。
其實恰恰相反,這些不哭的孩子可能內心更加脆弱,需要家長和老師給予足夠的關注,幫助他們真正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為什麼說上學不哭的孩子內心更脆弱?
1,害怕老師和家長厭煩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得到父母的寵愛,那麼就會肆無忌憚的表現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為心裡清楚父母會縱容自己。而內心脆弱的孩子具有非常敏銳的感知力,害怕自己的哭鬧會讓老師和家長覺得厭煩。所以才會刻意壓制負面的情緒,不想讓自己被討厭。
2,不敢表露情緒
有些孩子在剛剛入園的時候沒有哭鬧,其實是因為內心過於沒有安全感。所以處於一種緊繃的心理狀態當中,不敢過多的表露自己的情緒,對身邊的一切都抱有警惕的心理。所以才會努力的克制,沒有表現出哭鬧的狀況。
3,缺少信任的依賴感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信任最依賴的存在。所以往往在父母面前才會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和安慰。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缺少了表達依賴的對象,就會自發的啟動內心的堅強模式,為自己脆弱的內心建立一個厚厚的硬殼,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
所以家長和老師不要看到孩子沒有哭鬧,因此覺得孩子堅強,進而減少對他的關注。其實恰恰相反,這些貌似堅強的孩子很可能內心更加脆弱,需要家長給予更多的關懷,幫助孩子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1,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在入園半年到一年之前,可以帶孩子參觀一下即將入讀的幼兒園,熟悉一下周邊環境。同時也可以按照幼兒園的作息來調整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讓孩子對於入園有一個心理準備意識,在情緒上更好地接受。
2,關心孩子的入園生活
在孩子入園之後,家長不要覺得孩子有老師管教,自己就可以放手不管了。家長需要經常關心孩子的入園生活,和老師勤做溝通,與孩子多多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狀況,及時發現孩子身上是否有異常情緒。幫助孩子進行疏導和解決,讓孩子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3,多做正向內容的表達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在孩子面前多做一些正向的表達。也就是說,我們要多在孩子面前表現幼兒園積極美好的一面,激發孩子對於幼兒園的興趣和期待。也要引導孩子建立對老師的信任度,讓孩子懂得有問題及時向老師求助。
教養孩子需要家長付出極大的耐心和精力,萬萬不可只看到孩子的表面情緒,就草率地為孩子貼上標籤。應該更多地去關注孩子的內心狀況,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我們要及時地發現孩子脆弱敏感的情緒表達,幫助孩子進行疏導和排解,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為今後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
您的孩子在入園第一天哭了嗎?您是如何應對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