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北鬥信仰起源於什麼時候?月份的確定和這個有關係

2021-01-12 挖史人

相對於少數民族較為原始樸素的北鬥信仰觀念來說,漢族的北鬥信仰觀念顯得複雜曲折。自先秦以來,北鬥七星除了自身指明方向的功能以外,隨著國家政治、天文曆法、佔星學和宗教的進化發展而被賦予了多重職能,北鬥信仰的內涵日趨駁雜,北鬥信仰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有了社會屬性。

根據自然科學對左、右樞等早期北極星的測算,中國人自覺去觀測北鬥星的歷史的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 到 40 世紀.而北鬥七星的崇拜信仰見於書載則出現於先秦時代,甲骨文記載了先民頻繁的祭祀北鬥的活動,《尚書舜典》亦有明確記載:「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班固在《漢書.李尋傳》篇中論七政指春、夏、秋、冬、人文、地理、天文。可見早在先秦時期北鬥信仰就已經在人們的觀念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並且同人事政事聯繫起來,《史記·天官書》云:「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可見北鬥當時在人們眼中起著像皇帝一樣能夠總管世間萬物、制定生息規律的重要作用。

由於地球的公轉,使北鬥七星鬥柄產生視運動,一年內指向不同的方向。我國古代曆法中用十二地支代表陰曆十二個月,十二地支又代表十二個方位,而陰曆十二個月中,北鬥七星鬥柄所指的方向與十二地支所表示的方向完全吻合。戰國文獻《鶡冠子·環流》總結了長期累積的北鬥星的觀察記錄,以北鬥七星鬥柄所指向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代表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以此指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農事的耕收。漢代緯書《河圖·帝覽喜》認為北鬥七星主管人間的榮華富貴,七星旁邊的隱蔽的兩顆星則主宰人間爵祿。此說將北鬥觀象授時的功能同歲時豐欠聯繫起來,本是當時較為普遍的信仰,同時還賦予北鬥主富貴爵祿的信仰,反映出了濃厚的封建時代色彩。

我國古代的佔星學家常常以北鬥七星的的相對位置和相對運動來比附解釋或預言國家的盛衰和君王的政治得失,即所謂的「天人感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故《史記·天官書》云:「二十八舍主十二州,鬥秉兼之,所從來久矣。」也就是說北鬥星佔在空間範圍上與二十八宿下方的地方州郡是一一對應的,那麼將人間的禍福吉兇同北鬥星象的變化相對應後,就產生了一系列比附「天人感應」觀念。例如君主的具體政治行為與北鬥七星的每一星的明暗變化都息息相關,根據《靈憲》軼文記載的對應關係:魁第一星不明或變色對應天子不恭宗廟,不敬鬼神;第二星不明或變色對應君主廣營宮室,妄鑿山陵;第三星不明或變色對應君主不愛百姓,驟興徵役;第四星不明或變色對應郡主發布施令不順四時,不明天道;第五星不明或變色對應君主廢正樂,務淫聲;第六星不明或變色對應君主不勸農事,不務稼穡,竣法亂刑,退賢傷政;第七星不明或變色則對應君主四輔四方,不安夷夏。

北鬥信仰在被道教吸後隨著道教的盛衰而被賦予了複雜繁多的宗教內涵。道教形成後,以北鬥為天神加以崇拜,並對之作出種種神學解釋。在《雲笈七鑑》卷 24《日月星辰部.總說星》中談到北鬥說:「北鬥星者,太極之紫蓋、玄真之靈床、九皇之神席,天尊之偃房。」北鬥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記載,始見於漢代緯書。最初有兩種名稱,一為《春秋運鬥樞》所記,曰:

「第一天樞,第二天璇,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鬥。」

二為《洛書》所記,它除記上述七名外,又記有另外七個名稱,曰:

開陽重寶,故置輔翼,易鬥中曰北鬥:第一曰破軍,第二曰武曲,第三曰廉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祿存,第六曰巨門,第七曰貪狼。

從現存的道藏經文中有關北鬥的經文來看,即可知北鬥崇拜是道教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道教中直接關乎個人生命和災福的北鬥崇拜和天文志中與政治密切相關的北鬥信仰並行不悖。道家經典《太上玄靈北鬥本命長生妙經》有云:

「北鬥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鬥之政命也。」

一些道書還說,根據人的出生時辰,人們的生命被分屬於七個星君所掌管:

「貪狼太星君,子生人屬之;巨門元星君,醜亥生人屬之;祿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屬之;文曲紐星君,卯酉生人屬之;廉貞綱星君,辰申生人屬之;武曲紀星君,己未生人屬之,破軍關星君,午生人屬之。」

而這七個星君正是《洛書》所記的北鬥七星。

不難看出,最初形成的北鬥信仰是以北鬥七星主宰年成的豐歉和人命的壽夭為主要內容的,這種比較古樸的信仰儀式較完整地保存在了少數民族中。原因在於「少數民族的北鬥信仰,由於沒有更成熟的宗教與其對壘,在多神信仰的歷史發展中,他們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祭祀北鬥的儀式,還有豐富的神話傳說與之相互輝映。所以,在古樸、虔誠的信仰遺風當中,北鬥七星的信仰傳承至今。」

相關焦點

  • 論中國人及漢族的信仰和精神崇尚
    有人問漢族的信仰是什麼,很多人回答不上來,所以就說漢族沒有信仰,也有人說,漢族的信仰是仁義禮智信。要說漢族沒有信仰吧,遇到煩惱時,他們會去寺廟,但卻不常去寺廟,所以說信佛也不準確;遇到不安時,他們會請道士來做法,但是也不常去道觀,所以說信道教也不準確;而仁義禮智信,只是中國人表面上的道德行為規範,談不上上升到信仰的高度。那西方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回民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是時常祈禱和做禮拜,定期朝聖!
  • 道教北鬥七星君。為什麼人們一直對北鬥七星有非同一般的信仰?
    在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猶如一根勺子形狀的北鬥星,我們也是從小就一直聽說北鬥星給人們指路的故事。無論在那個時候,哪個地方,我們都可以聽到關於北鬥七星的傳說,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北鬥七星的信仰更是濃烈甚至可以看到人們將北鬥七星擬人化作為星君。
  • 舉頭望北鬥 - 中國青年網
    因七星排列形狀曲折,酷似飲食器具鬥勺,且位於北天,「居陰布陽,故稱北鬥」。其中第一至第四星為「魁」即鬥身,第五至第七星為「杓」即鬥柄,「合而為鬥」。確定季節、推斷月份、導航方向北鬥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北鬥七星信仰是中國人最早的星宿信仰之一。
  • 南鬥六星都是什麼星?與北鬥七星有什麼關係?
    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北鬥七星周圍存在行星。但天璇周圍存在塵埃盤,那裡或許有行星存在。那麼,南鬥六星都是什麼星呢?它們與北鬥七星有什麼關係呢?天府星在現代天文學中,天府星又稱鬥宿六或人馬座ζ。鬥宿六的視星等為2.59等,距離地球88光年,它其實屬於一個三合星系統。
  • 漢代「北鬥七星」:上曜星月、下安物望——談談北鬥對漢代的影響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北鬥信仰大行其道的時期在漢代。考古學家在長清孝堂山石祠的壁畫上,發現了東漢早期的北鬥七星圖,畫上刻有日、月、北鬥、南鬥,皆是人民對星象的敬畏崇拜。把北鬥和北極星視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稱為「鬥極」。同時,北極星正是北方的標誌,我們藉此判斷自己所處地理位置的東西南北,這在當時缺乏有效指路儀器的漢代具有重要意義。
  • 漢族到底是不是一個「融合」血脈的民族?和南方的百越有何關係?
    並且積極融洽部族和漢人的關係,這部分部族就從此融入了漢人之中,今天粵西可還是在立廟祭拜冼夫人的。漢族的父系血統本來就較純,追溯家譜百姓可歸於數人,基因研究也支持這個結論,且與歷史記載年代吻合。但今日基因出自三個共祖的漢人約佔48%。一般來說,除了繁衍是有相當數量的漢人是漢化進來的。當然,具體則不是「吸收」而是「歸化」,這是歷史的普遍話語,也與經典相合。所謂「禮聞來學,未聞往教」。
  • 中國歷史在新疆有「休眠期」?維吾爾族與漢族和藏族有血緣關係
    此外,在湖南省桃源縣和河南省澠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布。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維吾爾族總人口數為10069346人。語言也可以從側面看出一個民族的歷史,在維吾爾族的三個方言裡,和田佔據其中之一,而它分明向人們述說著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維吾爾族的不同族源,說明維吾爾族與漢族和藏族也有血緣關係。
  • 「漢族」是歷史的選擇!請看「漢族」的由來及延續、傳承
    漢人,狹義指漢族人,廣義是指華人、中國人。「漢人」一詞是因漢朝而得名。那麼問題來了,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漢朝以前有秦朝,漢朝以後有唐、宋,為什麼流傳至今叫「漢人」,而不叫秦人、唐人、宋人呢?讓我們沿著歷史的脈絡抽絲剝繭,一起追溯一下「漢人」的源頭、傳承及歷史變遷。
  • 關於北鬥七星和季節更替的那些事
    若是平時,看到了也就僅僅只是看看,因為字面意思嘛「北鬥的鬥柄指向東南,就是立夏時節到了,萬物到這個時候都會開始成長,所以叫立夏」。但剛好我也是前不久才在天上真正見到了所謂的北鬥七星。那疑問也就由此而生。
  • 石井的齊天大聖信仰起源於什麼時候?這背後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
    石井鎮的大聖信仰來自哪裡,是本地自產?還是其他地方傳入,如何傳入?與泉州的宗教信仰有何淵源?石井鎮齊天大聖信仰是不是閩南地區傳入時間最早的,是否受《西遊記》傳入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藉助於對其源流和發展脈絡的追溯,才能夠有比較明確的理解,我們需要一個歷史的敘述框架,為全面認識大聖信仰,提供歷史的面向和深度。據報導人口述:石井鎮的十字街是三十年前石井鎮最繁華的地方。十字街分為頂街和下街,大聖宮就是位於十字街的中心位置,大聖宮門口有一條水溝,叫涵洞,這條涵洞是舊石井的下水道,非常大,人可以躲在裡面。
  • 中國龍起源於什麼時候?這個遺址告訴你
    該遺址位於內蒙古教漢旗興隆窪,在現場發掘中,考古學家發現了最有價值的,是一條用紅褐色石塊堆砌而成的龍。正是在興隆窪文化發現的這條龍,將中國人崇拜龍的歷史上推到8000年前。中國人崇拜龍有那麼長久的歷史,那龍是如何產生的呢?
  • 小喜年臻藏|普洱茶起源於什麼時候?
    一直都很好奇一個問題:普洱茶作為雲南土生土長的「原住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有人認為是從商周時期濮族人種植茶葉開始出現的。因此有人認為普洱茶起源於那個時候。有人認為是從元朝時出現「普洱」這個地名開始的。元朝時有一個地名叫「步日部」,後來轉成漢字成了「普洱府」,普洱這一個詞首次出現在文書中。
  •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民俗信仰嗎?帶你探索古代中國的民間信仰
    這是萬物有靈信仰的反映。自然神自然神是把自然現象視為神靈並加以崇拜。這也是一種最古老的仰,並且在民間廣為流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神靈,而是與人類有密切關係的自然現象。自然神種類較多,出現早晚也不一。
  • 我國古代,大寫的數字起源於什麼時候?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 這樣的大寫數字起源於什麼時候?有人說起源於明朝初期朱元璋創造的大寫數字。其實在唐朝就已經開始有了,第一個用大寫數字的應該是武則天。 據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金石文字記》考證,大寫的數字最早出現在武則天時期所立的石碑上。
  • 清朝如何區分女人是漢族還是滿族?有兩個部位,一個明顯一個隱私
    清朝在1644年入關,享國二百多年,在這二百多年裡,漢族人的社會地位和滿族人是有巨大差距的,就拿後宮選妃來說,一般只有滿族貴族女子才會成為後宮嬪妃,除了少數例外以外,漢族女子多數都只能去當宮女伺候別人,那麼清朝的時候,是如何分辨一個女子是漢人還是滿人的呢?只需要看一個隱私部位就可以了,不過一般人不知道。
  • 漢族、漢語、漢字、漢服、漢朝,這個「漢」到底是什麼意思?
    漢族之所以叫漢族,不只是源於漢朝那麼簡單,其背後隱藏的文化底蘊,才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精神內核。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部人口的91.51%。那麼,漢族為什麼叫漢族?這個「漢」字緣起何處?本意是什麼?知道答案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 明明用中國北鬥,卻以為是美國GPS,這個錯誤是時候糾正了
    眾所周知,中國北鬥導航系統現在是全面建成了,接下來國內的所有導航設備、包括智慧型手機,全面支持是中北鬥導航,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但我想在導航設備的使用上,有一個錯誤,在北鬥全面建成之後,是時候進行糾正了,這個錯誤就是明明使用的是中國北鬥,很多人卻以為還是在用美國的GPS。以手機為例,按照北鬥的官方說法,目前入網的手機中,有70%的手機是支持北鬥的。同時在使用時,很多的手機會根據信號,自然切換為北鬥的。
  • 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的天機秘密
    中國文化與其它文化共同點是有太陽神的信仰或月亮神的信仰,但有顯著的不同於其它所有的文化的就是北鬥的信仰,道教對於北鬥的信仰有極多的繼承。 道教重視鬥星崇拜,稱「南鬥注生,北鬥注死」,南鬥星君掌管生存,北鬥星君掌管死亡。凡人受胎,皆從南鬥過北鬥。北鬥星君掌管死亡,若能朝拜北鬥,便可得道成仙,從死籍上永遠除名。
  • 漢族為什何叫「漢族」?漢族的衣服為何叫「漢服」?多年徵戰有原因
    在漢朝之前,我們華夏族還沒有統一的稱謂,比如秦朝的時候,周邊民族都稱秦國人為秦人,到了漢朝,周邊就開始稱我們是漢人了。而到了魏晉時期,周圍的民族仍然沿襲這個稱謂,以至於以後不論改成什麼朝代,周圍國家一律稱我們為漢人,而我們自己也自稱漢人。這說明「漢」已經不再是一個朝代的名稱,而變成了我們民族的稱謂。
  • 3月份退休,社平工資什麼時候調整?養老金什麼時候能補發呢?
    最近有網友問:我是3月份退休的,社平工資什麼時候能調整?3月份退休的,社平工資什麼時候調整?如果您是2020年3月份退休的人員,那您在江蘇的話,可以從7月份開始參加本次養老金的上漲5%,待社平工資公布後也可以根據新的社平工資來計算養老金,那要恭喜你,增長了兩部分呢。那其他地區的退休人員可以在今年的社平工資下來之後,重新核算養老金。下面為您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