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何區分女人是漢族還是滿族?有兩個部位,一個明顯一個隱私

2020-12-16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元朝和清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極為特殊的兩個年代,因為他們不是由漢人建立的政權,而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清朝在1644年入關,享國二百多年,在這二百多年裡,漢族人的社會地位和滿族人是有巨大差距的,就拿後宮選妃來說,一般只有滿族貴族女子才會成為後宮嬪妃,除了少數例外以外,漢族女子多數都只能去當宮女伺候別人,那麼清朝的時候,是如何分辨一個女子是漢人還是滿人的呢?只需要看一個隱私部位就可以了,不過一般人不知道。

清朝時期,滿族作為統治階級,在很多習俗上對漢人有著重要影響,最為明顯的就是男子的髮型了,在清朝以前,漢族男子是需要「帶冠束髮」的,有的影視劇裡成年男子會披頭散髮,這是很不符合歷史常識的。

因為在漢唐等年代,男子不束髮的話,會被視為蠻夷,滿族入關以後,漢族男子也留起了「金錢鼠尾辮」,就是留一個小辮子,剃光頭部其他地方的毛髮,意思是掃去四方異族,定鼎中原,不過這樣一來,從外表上就很難分清楚一名男子到底是漢族人還是滿族人了。

清朝如何區分女人是漢族還是滿族?有兩個部位,一個明顯一個隱私。

隱私部位——耳朵

滿族起源於女真族,所以他們保留了一種與漢族人不同的習俗,他們在出生的時候,會在兩邊耳朵上扎三個小孔,這樣佩戴耳環比較方便,而漢族人則沒有這個習慣,就算是帶耳環的人,多數都是一隻耳朵一個孔,這樣的話就給區分滿族女子和漢族女子提供了方便。

女真發展到了後金時期,佩戴耳環更是成為了他們的標誌性習俗,女子不光是佩戴耳環那麼簡單,她們會在耳環上下很大的功夫,選材很講究,有金銀玉材質的,做工也很講究,造型各異,更有甚者,一隻耳朵上會佩戴四五個耳環,看起來會給人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

在滿族一統天下以後,他們在保留這一習俗的同時也進行了規範,佩戴耳環的習俗被確定了下來,並且滿族的女性一定要這麼做,「一耳三鉗」漸漸成為了規範,意思就是說每隻耳朵都要有三個孔佩戴耳環。不過這個地方比較隱私,要仔細看才能看清楚。

所以,滿族女子不管是出生貴族還是貧民,都需要佩戴耳環,只不過有的女子出生好,家庭地位高,在耳環材質的選擇上會更講究一些,她們佩戴的耳環多數都是上等玉石或者是黃金做成的,而一般的滿族女子,佩戴的耳環多數都是銅製的,所以不需要查看戶籍,光看一個人的耳環數量,就可以大致看出一個清朝女子的身份。

明顯部位——腳

除了耳朵,其實他們還可以通過腳來分辨一個女子是漢族還是滿族,我們都知道,古人有裹小腳的習俗。其實這個習俗不是滿族人創造的,而是漢族人創造的,在秦漢唐時期,也沒有這樣的習俗,南宋才可以以小腳為美,漢族女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把腳裹起來,阻止其生長,讓其長成「三寸金蓮」。

但我們知道,女真人天生就是很擅長騎射的,女子也是如此,如果裹小腳的話,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運動能力,所以滿族女子是不裹小腳的。

在順治元年,孝莊皇后就下達過這樣的命令:禁止女子裹小腳,有裹小腳的女子進宮直接斬首,在順治二年,又頒布了法令,禁止纏足。

康熙元年,康熙又頒布了很嚴格的命令:違者罪其父母,輕則罰40大板,重則流放10年,但這個習俗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

在漢族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就算是滿清的統治者們多次明確禁止纏足,也沒有完全禁止掉這個陋習,乾隆年間也下過纏足令,專門針對旗人女子,他嚴禁旗人女子纏足,所以從腳部大小,也可以看出一個清朝女子到底是出自八旗呢還是底層百姓,是漢人還是滿族人。

相關焦點

  • 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除了裝飾,還有一個特殊作用
    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給現在的我們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帶來過影響。而在長期霸佔熒幕的清宮戲裡,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清代人的一些生活服飾文化。雖然清朝盛行的剃髮留辮、長袍馬褂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在清朝的宮廷裡,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關於服飾的「創造性」發明。後宮妃嬪、宮女所纏繞在脖子上的「白布條」就是其中之一。
  • 清朝滿族文化和語言為何被漢化?因為康熙皇帝的這些戰略
    然後他們才意識到,他們可能只是整個中國人口的1%,如果不施行最佳的政策,不久之後,像朱元璋這樣的強大領導人還是會出現,團結漢人起來反對他們,然後清朝會像元朝一樣滅亡。那麼他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並成功管理中國270年呢?成功來自康熙皇帝的戰略。
  • 【知乎話題討論】滿族弓和蒙古弓和漢族弓和朝鮮弓之間有什麼差別嗎?之間有什麼優劣?
    清弓的祖先,個人猜想可能誕生於北亞地區,與楚科奇弓和布裡亞特弓相似,之後與其他文明的筋角弓製作技術的影響下融合後的產物,這有待考證。清弓的發祥地是滿洲,也主要就是今天的中國東北,隨著清軍入關進入中原後,其形制也可以從時期和地理位置來細緻的區分開。
  • 滿族用漢姓對照表改姓氏,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
    在我國歷史上,滿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民族,也是開創了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民族。可是,清朝恰恰趕上了封建時期走向沒落的時代,最終,在列強的堅船利炮的轟擊,以及國內不斷起義的情況下,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走向滅亡。
  • 被誤認為是漢族的明星:劉詩詩回族,關曉彤滿族,最後一位第一次聽!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奇妙的娛樂小世界,娛樂圈裡面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繽紛多彩的,經常會吸引著大家的關注,那麼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就是,被誤認為是漢族的明星:劉詩詩回族,關曉彤滿族,最後一位第一次聽!
  • 強大的清朝沒有一個昏君,為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3個原因
    清朝的滅亡距離我們已經一百多年了,是什麼讓清朝從一個人人口中的天朝,淪落成為一個孤兒寡母「垂淚對宮娥」的歷史悲劇?眾所周知,清朝最後選擇了一個昏庸閉塞、自私自利的慈禧太后作為最高統治者。去回顧一下清朝在慈禧統治下所走的道路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清朝存在這三個重大的問題。
  • 關曉彤滿族姓氏瓜爾佳氏 滿族人的「關」姓氏是怎麼來的?
    關曉彤滿族姓氏瓜爾佳氏古代封建等級森嚴,連姓氏都有貴、賤之分。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古代王朝第一大貴姓就是皇帝的姓氏,事實上並非如此,好比唐朝建立不久,唐太宗讓臣子們修訂《氏族志》,大家還是習慣按家族名望把「崔」姓排第一,惹得唐太宗大怒。不過到清朝,情況就發生變化了。
  • 清朝,一個不該總遭批判的大一統王朝
    清朝作為一個從明朝手中接過江山的「異族」統治下的封建王朝,其實它在許多方面,完全是大明的模板複製。滿族深知在文化方面不及漢族,為了在中原王朝站穩腳跟並延續統治,幾乎照搬漢族文化,並大力繼承和弘揚漢民族文化。明清幾乎有相同的治國思想,這不僅體現在在官制、禮儀等方面,而且同樣體現在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方面。
  • 如果你認識的人有這些姓氏,說不定是滿族後裔,那英是滿族正黃旗
    清朝滅亡,滿族人民退位後,滿族後裔改姓,以避免濫用職權。所以現在我們很少再看到滿族的姓氏了。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史料來了解滿族的姓氏。順便說一下,我們也可以看到滿族的姓氏到底變了什麼。如果我們認識的人有這些姓氏,也許他們是滿族的後裔。雖然滿族只是55個少數民族中的一個,但他們仍然給人一種「特殊身份」的感覺。
  • 即使光緒不死,清朝滅亡也是註定的
    清朝滅亡是必然的,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結束之後,清朝就開始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個,漢族官僚的崛起,且漢族官僚一定程度上同清朝離心離德。最明顯的代表人物是張之洞,張之洞晚年最後十年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其實真心值得好好研究,至少他明知道吳祿貞反清,還重用這個人,就不必多說了。庚子之亂時,漢族官僚還搞了一個東南互保。所以晚清最後十年遇到了這個問題,搞了滿族內閣和皇族內閣,實際上是想自救,但是來不及了。
  • 清朝時期的美女,絕對不輸當代女星,圖3一生痴戀溥儀
    這一組照片拍攝於清朝時期,照片中的女子,個個都擁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絕對不輸當代女星。圖為坐在凳子上的清朝美女,嘟起嘴,更顯韻味。 手拿扇子的清朝美女。
  • 旗袍由滿族旗人服裝演變而來?不,旗袍是根正苗紅的漢服
    清朝根本就沒有旗袍,現存的清朝末年的照片中,沒有出現旗袍的任何身影。 不過,上述論調有一處觀點是正確和符合史實的,清朝實行的是民族隔離政策,滿族與其他民族,包括漢族是不通婚的(漢族八旗除外),滿族文化,包括服飾,也就不可能在清朝滅亡後短短十年之內,突然在全社會大規模流行開來。
  • 清朝滅亡後,滿族八大姓氏都改了漢姓,你還能區分出來麼?
    清朝滅亡後,昔日的滿清貴族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再無法耀武揚威。為了防止被人報復,很多滿清貴族都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漢姓。而滿族人口最多的八大姓氏,又分別改為了什么姓氏呢?爆史君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內蒙古和外蒙古是如何區分的?依據是什麼?
    縱覽世界地圖,我們能夠看到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塊名為內蒙古的自治區被劃分出來,並與其北邊的蒙古國接壤。蒙古國是處於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一個國家,在國內又被人們稱為「外蒙古」,以便於與內蒙古區分開來。從這兩個地區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之間必然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淵源。
  • 清末時,滿族八旗子弟紛紛改為漢姓,他們都改成姓什麼了?
    姓氏是民族乃至家族的標誌,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姓氏,它是一個民族裡面的血緣分支——家族的一個特有的符號,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族也不例外。姓氏在滿語中叫"哈拉",而旗下的家族則稱"穆昆"。在滿族共同體形成的初級階段,它的姓氏跟漢族不同,是多音節的,如果用漢字去表達、去書寫,最初時需要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漢字才能完全表述。
  • 「被誤認為是漢族」的少數民族明星,關曉彤原來是滿族,楊超越讓人...
    大家都知道,在娛樂圈裡面很多明星都是漢族人,當然也有少數民族的明星,但是因為長相併不是特別的有辨識度,所以很難看出他們不是少數民族而被大家誤以為是漢族人,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被誤認為是漢族」的少數民族明星。
  • 滿漢全席:形成的原因及形制,一起了解清朝宴客的最高規格
    2004年,徐崢與張庭主演了一部電視劇,講述神廚張東官如何在清朝的御膳房闖出一番天地,劇名就叫《滿漢全席》。人們口耳相傳,認為滿漢全席代表了清朝最高的待客規格。傳說滿漢全席融合了滿漢兩家的飲食精華,山珍海味,無所不全。那麼歷史上真正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樣的,它又是怎樣在清朝出現的,這一切要從清軍入關說起。
  • 清朝皇室為保血統純正,不娶漢族女子,為何康熙卻有個漢族妃子?
    清朝皇室為保血統純正,不娶漢族女子,為何康熙卻有個漢族妃子?大清是外族人入侵建立的朝廷,稱為滿。他們以自己的人為重,看不上漢人,也不會太重用他們。朝廷上是這樣,自然民間也跟著施行。所以就有了滿族人不跟我們聯姻說法,皇帝的後宮也是如此。
  • 曾顯赫一時的滿族八大姓,後來改成了哪些漢姓?關曉彤是瓜爾佳氏
    八十多年來,滿族和漢族進行了融合,很多人又對祖上諱莫如深,導致一些滿族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曾經煊赫一時的滿族8大姓氏,最終都改成了哪些漢姓。一、富察氏富察氏是女真舊部,曾經為女真第二姓氏,是滿洲鑲黃旗上三旗中的首旗。作為一個鼎盛的家族,富察氏一般都會與皇族聯姻,比如說乾隆的結髮皇后就是富察氏。
  • 烏鴉被人說成「不祥之兆」,滿族奉為神鳥,為何有這麼大差異?
    但是在清朝,滿族人卻將烏鴉看作是神鳥,在清朝的祭奠儀式當中都會有烏鴉的存在,為什麼被人們看作是不祥之兆的烏鴉會成為清朝滿族神鳥?有一些部落因為崇拜太陽,所以將烏鴉作為部落的圖騰,在清朝時期軍事方面也有相關的記載。《滿洲實錄》:「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明兵徵戰,路阻兀裡堪。烏鴉視警,努爾哈赤以少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