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常常能聽到類似的話題,日語配音要比中文配音好聽一些,情感更充沛,更讓人入戲。基於這個情況,甚至有人提出「為什麼人能接受日配的中文番劇,卻接受不了中配的日本番劇?」的問題。
討論一個問題前,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中配真的就弱人一等,是日配英配吊打的存在嗎?
筆者並不贊同這個觀點,在筆者看來,中配也有吊打其他國家配音的時候,只是要看具體是什麼動畫。
談到厲害的中文配音,筆者第一時間便想到了童年記憶——《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著特別鮮明的音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海綿寶寶的跳脫,派大星的憨厚搞笑還是章魚哥的特殊聲線,配音和角色的人設是相輔相成的狀態,或者說,優秀的配音更好地塑造了《海綿寶寶》中的角色。
海綿寶寶
當然,此處的中配說得精準一些,是央視配音,而不是臺灣配音。可能是童年動畫臺配居多的緣故,筆者看臺配番劇甚至電視劇時,常常有串戲的錯覺。
如果看過幾版配音的話,會發現央視配音的音色是最貼近英文原版的,但筆者看來央視配音在情感上還要更加充沛一些。臺版配音時不時讓筆者串戲到《哆啦A夢》,日版配音則有些一言難盡,派大星的聲音居然不是厚重而是有一絲尖銳的,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觀看。
私以為央視配音一直都是厲害的存在,海綿寶寶的配音演員陳浩老師還曾配過《飛哥與小佛》中的飛哥,音色塑造上沒有特別大的差異,但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音色塑造差異大的則有《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等。
陳浩
談到優秀的中配,必然有不優秀的中配,或者說似乎比不上日配或者英配的存在。
此處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很多時候讓人覺得尷尬的其實是臺配,即臺灣配音。有多種因素在裡面,一是臺灣口音自帶的一點「嗲」氣,和很多燃一些的動漫不是非常匹配;二是不知道為什麼臺配演員的語氣常常相似,是以很多時候,明明不是同一個人的配音,也會有種串戲的錯覺。
試問在《Fate/Zero》裡串戲到《百變小櫻》,甚至古早瓊瑤劇,讓人如何不覺得尷尬呢?
同樣討論這個問題時,不得不提及的名詞是——母語羞恥。
母語羞恥表現在用母語來演繹部分中二臺詞時,會讓人感到很羞恥。
如上所說,母語羞恥,是個普遍現象。
而當使用非母語來演繹中二臺詞時,羞恥的情感色彩會被削弱,人們更容易接受一些。
同時有個奇怪的現象,默讀和聽見或口述一段羞恥的臺詞,恥度完全不同,後者的恥度高得多。
Fate/Zero
筆者看臺配、英配及日配的Excalibur這段時,明顯感覺臺配得更尷尬一些,讓人感到非常羞恥。
讀者可以體會一下,朗讀下文,注意停頓和長音。
現在,常勝之王高聲大喊,念出手上的奇蹟的真名,那就是——王者(停頓)之劍(拉長音)
羞恥嗎?在這種情況下,再怎麼燃的畫面都無法蓋住那種發自肺腑的羞恥感了。
羞恥的感覺蓋住了動畫要傳達出來的情感,已經出戲的情況下,必然是臺配不如日配的。
母語羞恥甚至可以擴大到「掌握的語言」之羞恥,筆者在看英配版Excalibur這段時,由於聽得懂,也有些奇怪。
當然,配音依然是有高低之分的。
這並不是說臺配必然差,央視配音必然好,或是日配永遠比中配好的意思,而應該就事論事,單討論配音本身。
單討論配音本身,也必然會有分歧產生,畢竟每個人的喜好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比如筆者認為《名偵探柯南》臺配版要比國配版好得多,尤其是柯南的聲音。
一人之下
《一人之下》是有日語版配音的,顯然的,國配要比日配好。寶兒姐的方言設定,張楚嵐的賤兮兮在日配裡沒有體現,同理還有《狐妖小紅娘》裡的白月初明顯也是國配好一些。
《在下坂本,有何貴幹》中的坂本日配要吊打臺配幾個來回,《小林家的龍女僕》中康娜的日配要比英配萌得多。
討論配音的好壞是正常的,但是粗暴得出國配第一或者日配第一的結論顯然是不理智的,就事論事是一種基本能力。
結語:
配音好壞是值得探討的,國配的一些配音演員,時常陷入過於字正腔圓,不夠生活化,像是在配話劇的狀態中,作為觀眾,希望能有所改進。
需要強調的是,探討配音的水平高低,是希望有所進步,而不是蒙住耳朵,一味貶低,嚷嚷著「X配就是第一」的這些人到底能從中獲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