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求助信 疫情下單向街書店告急

2020-12-18 北京日報客戶端

「二月二」龍抬頭的這一天,成立了15年的單向街書店,開始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求助信,眾籌資金以續命。《島上書店》中說,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這一次,人們會拯救單向街,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麼?

收入下滑單向街求助

「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封邀請函。15年前,我們創辦單向街時,就希望它不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種表達方式。……我們誠摯向您發出邀請,成為我們共同體的一員,一起捍衛我們篤信的價值。」這段話,是書店創始人之一許知遠在「單向街書店」公號裡的「自白」。

在這封名為《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的求助信中,單向街書店細數了近日來的不易。

按單向街事業部總經理武延平所說,截止到2月24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街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在2月10日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

就是這唯一一家堅持營業的書店,情況也不樂觀。武延平給出的數據是:大悅城的整體客流量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15本書,甜品已經停售,咖啡一天賣出幾百元。「1月份和2月份的收入預測相比去年同期將下滑65%左右,按照這種形勢,單向街只能支撐2到3個月。」

現金告急之下,單向街發起了網絡眾籌,包括50元、200元、600元、2000元和8000元眾籌金。按單向街所說,每一筆助力金都會換算成更高價值的儲值卡回到參與者的手中,線上電商和線下實體書店通用,可以用來購書、購咖啡和其他文創產品。

網絡眾籌引爭議

名字來自本雅明著作《單向街》的單向街書店,創立於2005年,多年來被視為獨立書店的「翹楚」。

有人說,這裡不只是書店,更是一處理想主義者營造的烏託邦。因此,一本厚度不足5釐米的小日曆《單向歷》,也能賣出幾十萬冊。

2014年,單向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已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沒曾想,6年後,它竟走向了眾籌之路。

微信公號上,有網友對這場眾籌表示支持。

「國內的獨立書店都太難了。。一直在你們家買書。希望你們能撐過去。」

「在杭州單向,見過陳丹青講木心,見過陸慶屹談四個春天,錯過了許知遠,未來還有無數個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的下午等待著去度過,請活下去!」

「是單向街給了我走出狹隘的認知的機會,讓我知道文字的力量。希望你們可以一直走下去,我們共度難關!」

可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眾籌的單向街是在打情懷牌,市場的應該歸市場。

疫情之下書店經營基歸零

撇開許知遠的情懷不談,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對以線下場景為主的書店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位於長安商場的稲誠及所城市書店經營者莊寧就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書店自1月24日起將營業時間調整為上午11點到下午6點,且只提供圖書零售和咖啡零售,取消了簡餐服務。至今,1個月的時間,書店的日均營業額日均約為0元到100元左右。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也走訪了頤堤港的Page One書店,同樣沒有人流。

「書店的營收主要來源於線下,疫情之下,沒有客流,書店經營額都基本歸零。」一位業內人士坦言。

面向這場生死大考,更多的書店正選擇自救。「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在個人朋友圈和微店售賣自有產品和合作產品,收效甚好。」莊寧提到,現在很多書店都在嘗試線上賣書,老闆甚至還親自送貨。「線上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方向。」

自救之外,相關部門也在施救。「長安商場就免除了我們2月份的房租與物業費。」莊寧提到。

就在2月19日,北京市出臺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裡面提到,將提前啟動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項目扶持申報工作,實現書店申報全方位覆蓋;鼓勵圖書等產品供貨商對實體書店給予3-6個月的延期結算;鼓勵實體書店、印刷企業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堅持營業。

在這所有人的艱難時刻,我們期盼著,每一個人、每一家書店最終都能走出孤島,迎接春天。

圖片來源:單向街書店公號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趙瑩瑩

編輯 趙瑩瑩

流程編輯 王夢瑩

相關焦點

  • 疫情下濟南實體書店的自救:微店下單、外賣送書、線上直播……
    顧客寥寥、門可羅雀實體書店線下「遇冷」此前,創辦了15年的單向街書店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一封求助信,讓公眾開始關注到實體書店面臨的窘境。這段時間,書店還好嗎?書店和書店人在做什麼?也成了不少讀者關心的問題。
  • 15年後,「單向街」書店緣何走上了眾籌「求援」路
    全文共205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2月24日,本應是慶祝成立15周年的日子,單向街書店卻在官方微信發布眾籌求助計劃。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街書店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留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維持營業,客流量大幅下滑,收入預計同比減少超八成。
  • 90%的書店再陷「倒閉潮」!許知遠連線帶貨女王薇婭「求助」?
    >在公眾號上寫下的一句「求助」堅持了15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書店真的撐不住了嗎?關心和救助坂本龍一在微博上轉發了這封求助信並提及他的父親也是圖書編輯希望可以盡一點綿薄之力打賞超過了三萬條南京先鋒書店作為1996年成立的老牌獨立書店熬過了08年書店倒閉潮,但在這次疫情之下是歷史上第一次,先鋒書店十五家門店
  • 斯裡蘭卡宵禁後,他向中國夥伴發出求助信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科倫坡6月7日電6日,當獲悉來自中國安徽和浙江的一批抗疫物資搭乘斯裡蘭卡航空公司航班抵達科倫坡後,斯裡蘭卡中國協會執行主席德席爾瓦在他的中國捐助者清單上註明「物資已到」。為控制疫情蔓延,從3月20日開始,斯裡蘭卡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宵禁。德席爾瓦說:「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斯裡蘭卡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疫情的最大困難就是醫療資源不足。從斯裡蘭卡實施宵禁的那天起,我們便開始積極籌集各種抗疫物資。」「每天清晨,我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我們協調的捐贈物資進展。」德席爾瓦說。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實體書店「困獸猶鬥」,許知遠的非典型創業告急?
    每經記者:李蕾 唐如鈺 每經編輯:肖芮冬今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則來自實體書店的「求救」信息刷屏了。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單向街書店」的名字並不陌生。而今天正是在這家書店的微信公眾號上,單向空間創辦人之一的許知遠向大家發出了一封眾籌求助信。
  • 單向街書店營業額下滑80%,許知遠眾籌續命
    打擊來得突然且猛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本就處於生存線邊緣的線下書店迎來艱難時刻,前有讀庫打折求生,現在許知遠親自出面發出了一封求救信。營業額下滑80%,單向街向全網求助書店危機,這特別像許知遠遇到的麻煩,但公開求助,這卻特別不像許知遠解決問題的方式。
  • 員工出鏡直播,圖書外賣上線疫情時期的實體書店在悄悄練級!
    一提起外賣,很多人都會想到美食,一提起線上購書,就會想起一些大的圖書電商平臺。如今文藝清新的實體書店走上線上外賣之路,也讓人感到眼前一亮。事實上,在新山書屋之前,2月12日,大眾書局宣布與美團外賣平臺合作,首次上線書店外賣服務,方便更多人下單「精神食糧」。據了解,這是美團外賣首次在全國上線這一服務,首個試點為重慶大眾書局。
  • 單向街再次求救遇冷:實體書店直面市場的口子被撕開
    圖片來源@unsplash文丨唆麻「第一封求助信從孤島發出至今已 4 個多月了,我們收到同行者的鼓勵和支持熬過了這一段最難的時光……2020 年悄然過半,我們再次向你發出邀請——加入'走出孤島,彼此點亮'單向空間 2020 會員計劃。」
  • 單向街眾籌求救,實體書店到 「續命一刻」?
    「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2月24日,單向空間發了一封眾籌求助信,說單向空間陷入「絕境」,「預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其中一半還是愛書如命的同事自己買走的。」
  • 許知遠低頭:每天只賣15本書 單向街書店求眾籌續命
    近日,「單向空間」的創辦人之一許知遠在「單向街書店」的微信公眾平臺發出了一封求助信,信中透露,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在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裡只有一家仍在營業,預計2月份收入將直線下滑80%。此外,電商銷售自 1 月以來也幾乎腰斬,一半以上的供應商未能開工,所有產品製作項目陷入停滯,因此,單向空間推出眾籌續命的會員計劃,發起最後的自救行動。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單向街的慶祝方式,就是在官方公眾號上發布眾籌求助計劃,打出了「走出孤島,保衛書店」的煽情口號。15年至少求救過三次單向街創立於2005年,業主在2009年續約時加租,單向街開始了第一次求救。求救的結局是,另外一個商業地產項目願意引入網紅書店。單向街和新業主的合作條件是,免收租金,但按照收入進行分成。
  • 僅剩一家書店營業 單向街發布眾籌計劃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伍碧怡)2月24日,本應是慶祝成立15周年的日子,單向街書店卻在官方微信發布眾籌求助計劃。眾籌計劃中,包括有50元、200元、600元、2000元、8000元五個檔次。
  • 許知遠與單向街書店:揣著文人的名片籌著商業資本
    單向街書店成為更加立體的單向空間,實現了線上線下,朝著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的全方位「抓眼球」的經濟發展,一往無前地在創業路上狂奔。「單向街」已不僅僅是一個書店的名字了,它是深受青年人喜歡的「精神補給為主旨的獨立書店」;它是文藝青年的「理想主義者營造的烏託邦」;它向社會大眾樹立了「做持燈的使者,讓每個人體驗被點亮的感覺」的鮮明形象。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原本是慶祝開店15周年的日子,單向空間書店卻發出了一份求助。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街書店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留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維持營業,客流量大幅下滑,收入預計同比減少超八成。儘管單向空間也曾展開儲值優惠、在線直播、建群秒殺等促銷活動以謀求自救,卻也收效甚微。
  • 書店夜未眠,單向空間瘋狂的360小時直播實驗
    2個月以來,小時新聞帶大家看了圖書行業疫情之下的步步艱辛。新華書店為了教材印發配送,加班加點一個月;單向空間焦慮中等待,許知遠不得已向社會眾籌;鍾書閣和曉風書屋探索線上模式;當然也有嘉興的書店宣布促銷倒閉……撐不住的是真撐不住了,撐得住的頂住不小壓力。4.23世界讀書日,本來應該是他們一年最開心、最熱鬧的日子。
  •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眾籌續命,實體書店唯有靠情懷自救?
    摘要中青評論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不啻為壓垮一些書店的最後一根稻草。等不到走出疫情的陰霾,很多實體書店可能就活不下去了。「各位好,我是許知遠。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份邀請函,15年前,我們創辦單向街時,就希望它不只是一家書店,更是生活和精神方式……」這兩天,單向空間發布的一則求助信刷屏了。作為一家媒體人創辦的書店,單向空間在讀書人心中有著一定的美譽度。如今,快到15周年的它,也要為現實折腰。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實體書店生存現狀: 客流量銳減,現金流受損 讓我們先來看看實體書店的現狀。2月24日,在全國抗擊疫情一個多月後,單向街書店以一封「求助信」和「邀請函」,將書店業的艱難處境公之於眾。
  • 各地醫院物資告急,網際網路平臺上民間如何互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隨著湖北及其他省市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數的不斷攀升,加上春節延期導致各地普遍推遲開工,在不斷增大的疫情防護壓力之下,全國各級醫院的防護設備紛紛告急,僅僅靠國家自上而下調撥已經難解燃眉之急。
  • 書店上網絡直播沒什麼不好
    安靜的書店,熱鬧的直播,過去鮮有人將二者聯繫起來。但疫情之下,一場書店直播上演了。在淘寶某直播間裡,單向空間、先鋒書店、曉風書屋等獨立書店的創始人在線對話,網友們互動之餘還可以購買書店「盲袋」。這在吸引大量關注的同時,也遭遇了一些批評。有人直言,這是知識向流量的低頭。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當然疫情帶來的不僅是出行的不便,廖美立很快就發現,人們的生活習慣隨之發生了巨大改變,變得更加依賴線上,直播也好、在線學習也好,疫情下,商業模式在發生轉移。而如果只是依賴實體經營,大部分店家的日子今年都不大好過。人們可以在直播間買到食物和衣服,也一樣可以買到書,而當出版社自己邁進直播間賣書時,對於實體書店來說,對他們的銷量衝擊就不僅僅是電商低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