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秘之主》完結了,停留在444.11萬字。
讀者完全意難平,有人問:如何評價《詭秘之主》戛然而止?
因為這本現象級網絡小說現在完結,實在讓人猝不及防。400多萬字裡除了宏大絢麗的故事,還有很多沒有交代的支線劇情,還有很多坑給讀者留下疑惑。
故事還沒講完,怎麼就完結了呢?
有人說這是爛尾,有人說這根本是腰斬,但大家只有遺憾傷感,頂多再有些憤懣。因為這樣倉促的結尾,實在非戰之罪。
霸道閱文下,哀嘆的網文圈
近期,閱文高層動蕩,更爆出了讓作者成寫手,剝奪著作權,甚至是署名權的弔詭合同。
網文圈子大為震驚,閱文似乎是想變相地讓網文創作者免費為他們服務。
《詭秘之主》最後三章的章節名也隱隱透露出作者的抗爭之意。
在正文內容中,作者也似乎用情節影射了閱文的霸道。
有人總結了近期起點很多大神作者更新的章節名,也似乎意有所指。
大神作家都在默默反抗,更底層的作者自然是人心不安。
網文是一個非常累的行業,要保持常年的日常更新才有機會出頭,字數至少是每日4000起步。
很多網文作者都有著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猝死的新聞也時有發生,去年閱文的大神作家"格子裡的夜晚"就在一個普通的夜間驟然離世。
而且網文行業,除了金字塔的那一小波人,享受著年入百萬的風光,大部分人還在撲街的路上奮鬥。
辛苦熬夜,禿頭碼字,網文作者圖什麼?不就為了付出能有收穫,自己的作品能夠得到大眾認可,從而實現金錢的夢想的豐收。別說談夢想不該談錢,錢是夢想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最近閱文的新合同透出的霸道條款把這條夢想之路堵死了。
按閱文新合同的內容,有人分析,如果一個網文作者在閱文平臺寫了書,除了不透明的廣告分成收益,什麼都得不到,甚至作者寫了一部分打算不寫了,平臺有權利找別的寫手接著創作——作者就成了一個提供創意的免費勞力。
平臺只談夢想,作者難有回報,這是現在整個網文圈都憤慨的原因。
網文-想像力僅存的地方
資本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為了賺錢,他們會不顧一切。
馬克思說:"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zd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影視圈已經淪陷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經完全不看國產電影電視劇了。
資本摸索出了影視圈賺錢的公式:大IP+小鮮肉+買熱度=穩賺不賠。
典型的就是去年上映的《誅仙》。
現在豆瓣的評分是4.5,而去年上映的時候開分是6.7,然後迅速掉分掉到5.9,而且是齊頭並進的評分模型,明顯是買了好評。只要分數過得去,就能增加影院的排片量,就能吸引到不知情的路人進來觀看。
果然,在資本的運作下,成本5000萬左右的《誅仙》上映一天就票房過億,然後電影、劇情、主角演技、服化道都被噴得體無完膚,但是資本不在乎,賺得就是這一錘子買賣。
所以目前國產影視爛片多是有道理的,套路觀眾就能賺錢,又何必費心辛苦創作。
而網文之所以能倖存到現在,可能就是因為沒那麼賺錢。
不過作為IP的生產地,資本也一直盯著網文,現在閱文只是終於動手了而已。
當網文全部IP向之後,我們失去的是這個時代的想像力。
《詭秘之主》這部小說這兩年真的很火,構造了一個龐大的克蘇魯神話世界,但它絕對不是一個好的IP向作品。
首先,西化的人物設定就註定讓他難以登上國產熒幕,而且眾多奇幻的場景也很難締造,想想《鬥破蒼穹》的鬥氣化馬,大家應該就明白了。
資本侵入網文後,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霸道總裁愛上我"、"都市兵王"等套路化小說。
因為資本最喜歡套路,固定模式,流水化賺錢。
我們失去的是一個時代
有人說:網文毀了就毀了吧,反正我國產爛片也不怎麼看了,就看經典的去,看老片去。
的確,讀者或觀眾是自由的,過去的時代也積累了足夠優秀的文藝作品,足夠大家消遣。
但這樣,我們就失去屬於我們自己的時代。
70、80後有著他們的文化記憶,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以金庸為代表的武俠夢,像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多喜歡武俠,馬雲的花名就是風清揚,阿里的技術研究中心叫達摩院。
而金庸的創作有他的時代背景,我們看楊過、蕭峰、郭靖等人,都貫徹了8個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網文是屬於我們的文化記憶,它也有它的時代背景。
資訊時代裡,手機幾乎是每個人的標配,為網文這種連載小說提供了閱讀的場景。
而人人忙碌的現實,讓大部分人沒有足夠的經歷去啃大部頭文學,上下班之餘,在公交地鐵上看看網絡小說是一個不錯的消遣。
網文就是當代人的精神安慰劑,讓他們在疲憊之餘,可以在另一個世界放鬆一下自己。
除了網文之外,我們這代人好像很難找到其他的文化共鳴。
我和同齡人聊天,偶爾會聊到網文,對方的反應經常是,"誒,我也有在看誒"。
然後兩個人就打開了話匣子,羞恥並快樂。
哪怕是女生,也有很多在看男頻網文的,同樣可以進行共鳴。
而其他的話題,如果是文學作品,我們只能聊名著,那是過去時代的語言,甚至是其他國家過去時代的語言;聊到國內影視,兩個人大概率共同嫌棄,不看;聊抖音短視頻,那麼作品又太短太容易遺忘……
對我們來說,還有什麼能比網文更好的文化共鳴呢?
我是覺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