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1歲男孩,不肯做作業手機被砸墜亡,父母對孩子該如何教育

2020-12-22 星星春水

近日杭州11歲男孩不肯做作業,家人一氣之下砸了他的手機,他自己從12樓跳了下去,沒有搶救過來。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事件。

孩子迷戀遊戲,往往他們往往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晚上睡眠時間也比較少,深深被遊戲而吸引,極大的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為什麼網路遊戲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

精心設計滿足需求

因為遊戲中它的畫面感十足,不停的畫面變動吸引著孩子,不停的進入他的遊戲場景。

而且他們做的遊戲有真實感,引人入勝,從而對孩子有很強烈的吸引力。

孩子在遊戲中可以扮演角色,也可以成為大英雄、成為武俠能手,都滿足了孩子的暴力享受。

孩子都有一個競爭意識,而這些遊戲能很好的滿足他們的競爭需要,可以為了角色的需要進行戰鬥,拼殺,所以孩子會樂此不疲,迷戀忘返。

沉醉理論:心理學家曾提出網路遊戲的沉醉理論,認為網路遊戲中產生的沉醉體驗,能推動個體完全投入某項活動和事物,其中的關鍵是個體感覺到自己已有的技能水平與外在活動的挑戰性相符合,才會引發沉醉體驗。

而網路遊戲往往會設置一些特定目標,並且在遊戲中給予及時的反饋,因此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遊戲操作,可以獲得對一定目標的控制感和成就感。

正是因為在遊戲的當中,及時給予正反饋,讓孩子有控制感和成就感,才會使孩子沉醉其中。

而且玩網路遊戲,能讓人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的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讓孩子覺得亢奮無比對獎勵上癮,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越來越追求網路遊戲帶來的刺激和快感,越陷越深,不顧後果。

杭州11歲男孩不肯做作業,家人一氣之下砸了他的手機,引發了孩子不計後果的衝動,孩子從家裡從樓上自己跳了下去,最終沒有搶救過來。

可以說這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故事,因為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已經深陷進去,那麼從而對家長的話也也會聽不進去,做出了偏激的行為。

適量的網路遊戲,會讓孩子釋放壓力,還能鍛鍊大腦,但沉迷其中,則會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好的成長因素,就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還不讓孩子情緒不穩定,甚至影響到學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些都是遊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那怎樣讓教育孩子不迷戀遊戲呢?

1、多陪伴多看孩子,儘量不要讓孩子獨處的時間長。

孩子沒有相處的對象,因此就會迷戀網絡,從而一發不可自拔。

我有一個親戚,他倆是做生意,無暇顧及孩子、陪伴孩子。

於是就把孩子放在家裡,有一天孩子在家裡上網了,接觸到了遊戲,從此在孩子的世界裡一發不可收拾。

在孩子沒有迷戀遊戲之前,爸爸媽媽還經常聽到他的抱怨,抱怨父母沒有時間陪伴他。

可是自從與遊戲交上朋友,迷戀上遊戲之後,爸爸媽媽再也沒有聽到他的怨言,甚至他倆還有一絲驚喜,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殊不知孩子深深陷入了網路遊戲,難以自拔,直到有一天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要在家玩遊戲。」

媽媽才如夢方醒,錯失了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迷戀上了網絡,以後的時間裡都是在和孩子做親子之間的遊戲爭執。

2、孩子應該在小的時候就應該進行管控

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青春期就很難管教,已經來不及了。可能家長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來管教,可能還收效甚微。

因為長大的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他們不聽父母的話,有了自己的主見。

父母也很無奈,因為他們怕孩子有過激的行為,就猶如捧著一個豆腐,打不得罵不得。

如果父母有斷網、砸手機等一刀切的斷網行為,可能孩子也會做出偏激的行為。

比如杭州的那個11歲的男孩兒,所以說多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自己獨處,而且呢從小就對孩子進行一個網絡管控,小樹苗相對於成大的樹是比較好管理的。

3、讓孩子有更多興趣愛好

讓孩子有更多的興趣愛好,抵制對遊戲的吸引。讓孩子星期六星期天的時間多報幾個課餘愛好班,多學習一些興趣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孩子對網路遊戲的吸引,從外圍上解決。

4、要耐心了解孩子網絡成癮背後的原因

父母只有了解孩子迷戀網路遊戲的原因,才能及時針對性解決問題。

必要時可以諮詢心理專業人士、尋求社會幫助,和學校幫助。

但是不要採取斷對網路遊戲斷絕一刀切的行為,這樣只能是更引起更大的矛盾,激化孩子的行為。再說也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總結:孩子迷戀網路遊戲,並不是孩子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父母疏於管理,很少時間陪伴孩子,孩子的興趣單一等諸多因素造成的。

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從而能及時解決問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應是父母要從多方面所做的功課。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星星春水,關愛孩子成長,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11歲男孩的一天,戳中萬千中國父母心:教育是最好的國防
    而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別,根源還是父母的教育,從以下這兩個方面對比,可以說明一切:一位日本11歲男孩的日常清晨:在一個短片裡面,詳細的記錄了一個小男孩的一天早晨。太陽升起,這位11歲的小男孩不需要任何人喊他起床,自己自覺的早起,輕車熟路的進入廚房,開始自己為自己準備一天豐盛的早餐。用餐完畢之後,自覺的把碗筷刷洗乾淨,然後又直接出門溜了一圈狗,最後收拾自己的書包,細心的帶了雨衣,步行去了學校。
  • 11歲男孩為消防帶路,網友:這才是祖國花朵該有的樣子
    大概就是這樣的:【11歲男孩奔跑為消防帶路獲眾人點讚,男孩媽媽:他回家根本沒提這事】#媽媽回應11歲男孩為消防帶路# 近日,11歲男孩盧俊傑在消防車前面奔跑著帶路的視頻獲眾多網友點讚,稱其大汗淋漓奔跑的樣子「很帥」!
  •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別再做「毒家長」
    在日本就有個十一歲的男孩,用他的清晨日常刺痛了中國無數個父母,更有網友表示:看到了嗎?別再做「毒家長」了!原來,這個十一歲的日本男孩並非純正的日本男孩,他的母親其實也是中國人,然而因為生長在日本的關係,這個男孩的習性和教育方式都是沿襲日本的教育理念。但從教育成果來說,這個男孩的教育不可謂不成功。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教育是最好的國防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 但是最近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卻深深的震撼到了中國的家長。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正是上小學的年紀,而媽媽則比較喜歡分享日常,媽媽就記錄了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卻不想直接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
  • 11歲男孩大學畢業:懂得「逼」孩子一把的父母,才是真的愛他
    2019年12月,11歲男孩因自考大學專科順利畢業而登上熱搜。這名男孩叫何宜德,3歲因在美國郊外雪地落跑訓練而意外走紅。自此開啟了他的傳奇人生。4歲獨自駕船,5歲開飛機,6歲給元首寫信,7歲出自傳,8歲徒步羅布泊,9歲小學畢業,11歲大學專科自考畢業。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早入園與晚入園對孩子的影響,父母該了解
    每個父母都逃不過「超前教育」支配的恐懼,一方面想要孩子早點接受教育,一方面又害怕孩子獨自一人去面對陌生的環境。很多家長為什麼傾向讓孩子提前上幼兒園接受教育?提前上幼兒園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比較合適呢?一、為什麼家長會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1.
  • 7歲男孩為了不寫作業,給舅舅和班主任做媒,網友:嫌作業太少
    等到孩子上了學,最頭疼的就是他們的作業了,才7歲的「小大人兒」為了不寫作業,做了哪些可愛的行為呢?7歲男孩為了不寫作業想了個「妙招」,準備給小舅舅和班主任做媒有個7歲的寶寶豆丁(化名),上學了之後覺得學校哪裡都好,老師和藹可親,跟同學們在一起也很快樂,唯一讓他覺得有點「瑕疵」的,就是每天還要寫作業。
  • 孩子做作業拖拉磨蹭,是什麼原因?我們又該怎麼辦?
    在這八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接觸過幾百個孩子,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一會兒玩玩筆,一會兒喝點水吃點零食,一會又去廁所,各種瑣事,一件接一件。很多家長反映過,有時候半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能磨蹭到晚上十一點還寫不完。即使家長各種催促,甚至上演全武行對孩子大打出手,這磨蹭的問題也沒有什麼改變。
  • 熊孩子背後是愛無能的父母,榜樣沒有做好,孩子怎麼抄作業?
    一般這樣的熊孩子後面都會有熊父母護著,更加無法無天。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如今打開手機,熊孩子闖禍的新聞比比皆是。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藏著「功不可沒」的「熊家長」。2018年7月,上海迪士尼樂園,一個8歲男孩在走路過程中可能碰到了一位女士的屁股,這位女士便說了男孩幾句。結果男孩的母親立刻暴跳如雷,對這位女士又打又罵。
  • 11歲男孩一個月花光爺爺退休金,父親將其拉著進派出所:我要起訴
    小琪是家裡的獨子,由於父母平時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管教孩子,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由爺爺奶奶帶的。老人帶孩子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過度寵溺,只要孩子提的要求,爺爺奶奶都會答應。現在的老師布置作業都會通過手機來完成,小琪的爺爺不得不把手機交給孩子。
  • 孩子做作業該不該陪?
    父母參與孩子作業的方式和程度,會對孩子的人格產生深遠影響。   下午跟幾位已經當了媽媽的同事在辦公室裡聊起孩子學習的問題。我告訴其他媽媽自己一向不主張陪伴孩子學習,只是告訴孩子學習是他自個的事情,如果遇到什麼不懂之處可以來問我,其他的部分則得他自己完成。每一次孩子做完作業要求籤名我也只是一目掠過(甚至完全沒有)就給孩子籤了名。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小年的母親看到之後,忍不住就說到:「回來就趕緊去寫作業,寫完再玩,不然等會你就不想寫作業了。」小年聽完很不樂意,說什麼都不肯,「我累了,我想先休息一下。」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小年的母親覺得孩子這是在不尊重自己,心裡忽然就來氣了,「我告訴你,沒有那麼多的理由,現在你就是必須要去寫作業。」
  • 教育孩子,是父母對社會的責任
    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導,杭州錢塘新區一小區裡十輛車子被劃傷,警方經過調查後找到了作案者,他是年僅14歲的男孩小林(化名)。事後,小林的爺爺帶著小林挨個向車主道歉,並積極賠償損失。案件告破,背後的故事卻讓人心酸,原來小林的爸爸媽媽都去世了,他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 11歲日本男孩清晨做早餐,孩子獨立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開學之後,每天早起給孩子做早餐,催促孩子上學,晚上輔導作業已經成了父母們的日常。而我們的孩子呢,已經習慣了父母的照顧,不睡到最後一分鐘不起床,有時候迷迷糊糊地坐到餐桌前,要媽媽把飯塞嘴裡才肯吃。在世界青少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中國孩子的獨立性在世界處於比較靠後的位置,在歐美國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就要自己打工賺生活費,成年之後父母就很少給錢了。要說孩子獨立最早的國家,還要屬日本。前幾天看到一個11歲日本男孩的日常,讓很多中國父母感慨:我家孩子要是有這孩子一半獨立,我就輕鬆了。
  • 17歲學生殺害陪讀母親:急功近利的中國式教育,正在摧毀下一代
    這是一個初中男孩對父母的哭訴懇求,因為男孩覺得父母太煩了。這句話反映的是:孩子覺得奶奶和父母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已不堪重負。現在的小孩,學習和生活的狀態都被父母緊緊握住,壓力大是必然的。有的父母還要孩子強加一些成人的壓力。
  • 南京14歲男孩報警,被父母「混合雙打」,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近日,南京市一派出所接到一個14歲男孩的報警電話,只見男孩哭著說父母打他,說完便掛掉了電話。民警乾淨往回撥電話,接電話的是男孩的母親,情緒也很激動.......什麼情況?難道是一起「家暴」事件嗎?
  • 18歲男孩娶14歲女孩引爭議,父母稱自由戀愛,網友:太無知了
    18歲男孩娶14歲女孩引爭議,父母卻稱自由戀愛我國規定的法定年齡是男性滿22周歲而女性年滿20周歲,而在廣東農村一個18歲男孩娶14歲女孩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在視頻當中,兩個孩子穿著坐在擺著紅燭的飯桌前共進晚餐。當時孩子的家裡人則站在一旁,喜悅的圍觀。
  • 12歲男孩肺癌晚期,母親一句話曝光真相:別在「垃圾堆」裡養孩子了
    然而,多少孩子走不過這一關,左手吃雞遊戲,右手動畫視頻,沙發一躺,作業不想寫,睡覺也不肯,眼睛盯著遊戲屏幕到天亮。溫嶺一個男孩,整整7天7夜沉浸在遊戲之中,身體達到極限,導致出現腸胃功能紊亂、膽囊萎縮等一系列的代謝問題。印度16歲男孩更過分,沉迷手機無法自拔,不讓玩就絕食抗議。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說:「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
  • 男孩跳樓自殺,遺言淚目:我控制不住玩手機,你們生個更好的吧!
    花樣的年紀,優異的學習成績,他本該擁有美好未來,可生命之花還未綻放卻就此凋零!在縱身一躍的時候,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給予了他生命的父母,又該悲痛到何種地步。當發現屍體時,男孩父親雙腿顫抖,嚎啕大哭,但再多的淚水,也帶不回那個鮮活的生命。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讓多數父母自愧不如,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每天中國家長都在圍繞著孩子在轉,做早飯,送孩子上學。孩子呢,每天早上無精打採地去學校上學,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生活。然而最近日本的一位11歲的男孩,震撼了不少的中國家長。通過媽媽分享的視頻可以看見這個11歲的男孩對家裡的廚房特別熟悉,他進入到廚房為自己做了一份早餐,營養搭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