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11歲男孩不肯做作業,家人一氣之下砸了他的手機,他自己從12樓跳了下去,沒有搶救過來。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事件。
孩子迷戀遊戲,往往他們往往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晚上睡眠時間也比較少,深深被遊戲而吸引,極大的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為什麼網路遊戲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
精心設計滿足需求
因為遊戲中它的畫面感十足,不停的畫面變動吸引著孩子,不停的進入他的遊戲場景。
而且他們做的遊戲有真實感,引人入勝,從而對孩子有很強烈的吸引力。
孩子在遊戲中可以扮演角色,也可以成為大英雄、成為武俠能手,都滿足了孩子的暴力享受。
孩子都有一個競爭意識,而這些遊戲能很好的滿足他們的競爭需要,可以為了角色的需要進行戰鬥,拼殺,所以孩子會樂此不疲,迷戀忘返。
沉醉理論:心理學家曾提出網路遊戲的沉醉理論,認為網路遊戲中產生的沉醉體驗,能推動個體完全投入某項活動和事物,其中的關鍵是個體感覺到自己已有的技能水平與外在活動的挑戰性相符合,才會引發沉醉體驗。
而網路遊戲往往會設置一些特定目標,並且在遊戲中給予及時的反饋,因此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遊戲操作,可以獲得對一定目標的控制感和成就感。
正是因為在遊戲的當中,及時給予正反饋,讓孩子有控制感和成就感,才會使孩子沉醉其中。
而且玩網路遊戲,能讓人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的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讓孩子覺得亢奮無比對獎勵上癮,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越來越追求網路遊戲帶來的刺激和快感,越陷越深,不顧後果。
杭州11歲男孩不肯做作業,家人一氣之下砸了他的手機,引發了孩子不計後果的衝動,孩子從家裡從樓上自己跳了下去,最終沒有搶救過來。
可以說這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故事,因為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已經深陷進去,那麼從而對家長的話也也會聽不進去,做出了偏激的行為。
適量的網路遊戲,會讓孩子釋放壓力,還能鍛鍊大腦,但沉迷其中,則會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好的成長因素,就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還不讓孩子情緒不穩定,甚至影響到學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些都是遊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那怎樣讓教育孩子不迷戀遊戲呢?
1、多陪伴多看孩子,儘量不要讓孩子獨處的時間長。
孩子沒有相處的對象,因此就會迷戀網絡,從而一發不可自拔。
我有一個親戚,他倆是做生意,無暇顧及孩子、陪伴孩子。
於是就把孩子放在家裡,有一天孩子在家裡上網了,接觸到了遊戲,從此在孩子的世界裡一發不可收拾。
在孩子沒有迷戀遊戲之前,爸爸媽媽還經常聽到他的抱怨,抱怨父母沒有時間陪伴他。
可是自從與遊戲交上朋友,迷戀上遊戲之後,爸爸媽媽再也沒有聽到他的怨言,甚至他倆還有一絲驚喜,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殊不知孩子深深陷入了網路遊戲,難以自拔,直到有一天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要在家玩遊戲。」
媽媽才如夢方醒,錯失了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迷戀上了網絡,以後的時間裡都是在和孩子做親子之間的遊戲爭執。
2、孩子應該在小的時候就應該進行管控
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青春期就很難管教,已經來不及了。可能家長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來管教,可能還收效甚微。
因為長大的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他們不聽父母的話,有了自己的主見。
父母也很無奈,因為他們怕孩子有過激的行為,就猶如捧著一個豆腐,打不得罵不得。
如果父母有斷網、砸手機等一刀切的斷網行為,可能孩子也會做出偏激的行為。
比如杭州的那個11歲的男孩兒,所以說多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自己獨處,而且呢從小就對孩子進行一個網絡管控,小樹苗相對於成大的樹是比較好管理的。
3、讓孩子有更多興趣愛好
讓孩子有更多的興趣愛好,抵制對遊戲的吸引。讓孩子星期六星期天的時間多報幾個課餘愛好班,多學習一些興趣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孩子對網路遊戲的吸引,從外圍上解決。
4、要耐心了解孩子網絡成癮背後的原因
父母只有了解孩子迷戀網路遊戲的原因,才能及時針對性解決問題。
必要時可以諮詢心理專業人士、尋求社會幫助,和學校幫助。
但是不要採取斷對網路遊戲斷絕一刀切的行為,這樣只能是更引起更大的矛盾,激化孩子的行為。再說也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總結:孩子迷戀網路遊戲,並不是孩子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父母疏於管理,很少時間陪伴孩子,孩子的興趣單一等諸多因素造成的。
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從而能及時解決問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應是父母要從多方面所做的功課。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星星春水,關愛孩子成長,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