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家家戶戶經濟都迅速發展,但年味卻是一年不如一年,以前的我們總是盼著過年可以好好吃一頓,但現在日子好了,每天都能大魚大肉,所以每天過的和過年也沒什麼差別了,導致過年也沒了意思,連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也都給忘記了。
很多立春的知識,不少年輕人就受限了,村裡的老人肯定會懂得一些,俗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五千多年傳承下來的,那都是老祖宗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告訴後人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的,因此一定要重視起來,而我們今天也普及一下相關知識,在立春習俗之前,必然會想到過年氛圍,就像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有何含義呢?其實觀燈是元宵節的一個曲目,因此元宵節在古代也被稱為是燈節。
這在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和《紅樓夢》裡也一樣能看得出來,很是熱鬧,只是古代女性地位很低,封建時期的女性也很遵守規矩,黃花大閨女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這樣才是好女人,可也有的性子調皮一點的,特別想出去外面看看熱鬧,就偷偷跑過去觀燈,這也被稱為是壞女人,畢竟人山人海,還沒有結婚的女子和他人有了摩擦總歸是不符合禮節,被人知道也很難嫁出去。
那麼下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鞭春是迎接新春的,在立春時候,會有一個人帶著鞭子打黃牛,一直到立春正日子,本身這是好事情,但也因為誰打黃牛誰就是幸運兒,導致人們為了這個都搶破頭了,而且還打架,畢竟誰拿鞭子就代表了一份榮耀,以後在村裡也不會被別人小看,大家都會尊重你,這在農村,這是很多人都想要的。
而且這個只能一個人去鞭打,為這麼一點兒小事就和村裡的人產生了矛盾,是不值得的,所以才有了這句俗語:好男不鞭春,這就是希望男子漢大丈夫,一定要懂得退讓一步,別為了這個傷了所有人的和氣,真正值得被尊重的人是不去參與的那些人。
那麼立春有什麼俗語呢?它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一個,可見有多麼的重要,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自然講究的也就不一樣了,但家家戶戶都會有紅色條幅,整個地方都有了過年的氣氛,讓人一看就覺得很是舒服,不過只有農村能深刻感受到,在城市裡人們的年味兒還是淡化了很多。
但年俗畢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能夠反映了當時的年代,而對於我們現在的人也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很多文化慢慢的被人們遺忘?要記住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不是白白傳承下來的,都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