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五水共治」開展七年來,全區注重抓好「政企民大聯合」,倡導全社會參與,全民治水深入人心、彰顯力量,社會各界湧現出許多治水先進典型。
現特推出「富陽治水人」系列,以分享優秀治水故事、樹立典型,倡導全民參與的治水風尚。
汪金利,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富陽區「五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掛職,任專職副主任,也是富陽區治水辦成立後的第一任專職副主任。現為富陽區常綠鎮黨委書記。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2014年初,富陽啟動「五水共治」工作,我受組織的信任,赴「五水共治」辦公室任專職副主任一職。
初到治水辦,印象很深刻:沒有職能科室、沒有運轉制度、沒有工作人員,「誰來幹」、「幹什麼」、「怎麼幹」三大難題一下子就擺在了我的面前。
赴治水辦掛職之前,我在富陽環保局任黨組成員、副局長,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我們先成立了「一辦四組」(綜合辦公室、汙水治理組、防洪排澇組、供水節水組、宣傳督查組),抽調專人集中辦公,為「五水共治」工作順利推進做好前期鋪墊。
「誰來幹」的問題已經解決,「幹什麼」、「怎麼幹」成了接下來工作的關鍵。
富陽地處錢塘江上遊,地理位置的敏感性要求富陽必須抓治水;描繪「富裕陽光的富春山居圖」,實現「富陽夢」要求富陽必須抓治水。
為此,我們反覆商量,最終確定了富陽的「治水路線圖」:「五水共治」、治汙先行。
我們通過理任務、明職責,認真梳理省市任務和富陽本級任務兩張清單,分解落實到職能部門和鎮街,掛圖作戰;我們通過抓統籌、強協調,細化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鎮街之間的上下指導、分工協作關係,避免出現抓落實「兩張皮」現象。
我們通過抓宣傳、強督查,營造家喻戶曉、全民參與的工作氛圍,同時加大督查檢查力度,確保工作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高質量落地。
我們通過抓重點、破難點,既抓住治汙水這個牛鼻子,又兼顧其他,形成合力。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五水共治」,重點是「治」。富陽治汙最難在哪裡?
造紙行業。
造紙業作為富陽當時的支柱產業,體量大、技術含量不高,對水環境的整體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整治造紙行業、優化產業結構勢在必行。但改革勢必會觸動一部分人的根本利益,前面的阻礙可想而知。
當時我和治水辦全體工作人員跑遍了富陽大大小小的造紙企業,通過篩查式、清單式走訪,認真分析每家造紙企業的水環境狀況,明確整治方案,一點一點把「硬骨頭」啃下來。
那段時間,「5+2」、「白+黑」是我們的工作常態,大家都卯足了勁往前衝,跑企業、跑田頭、跑部門、跑鄉鎮,不斷發現問題,督促部門、鎮街解決問題。
截至2015年底,富春江幹流水體常年保持II類水質,全區6個集中式水源地達標率100%,淘汰落後產能企業108家,造紙行業能耗、排放水平等指標均較2012年下降50%左右,成績非常喜人。
琢之磨之,玉汝於成
「五水共治」,過程很艱辛,但換來的是富春江水的清澈如許,換來的是富陽短期陣痛後的重要發展契機。
隨著富春江水質的好轉,「外灘」生態景觀線進一步延伸,「一江十溪」為屬地發展生態休閒經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真正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2016年2月,我們從省裡捧回了「大禹鼎」,這份榮譽沉甸甸,這是我作為第一批治水人的驕傲!
治水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情懷。
如今我已經離開治水辦,來到了鄉鎮治水第一線。我將繼續和我的戰友們一起,打好、打贏「五水共治」這場持久戰,造福一方百姓。而那一段治水歷程,是值得我一生珍藏的回憶!
通訊員|王娟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