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多少女人的夢魘,一年十二個月,月月很難受。不痛經的人是不能體會到痛經之人的痛苦的,輕者蜷腹難立,稍重者臥床難忍,更有甚者痛欲輕生。我經常遇到痛經患者憤恨道「我上輩子做了什麼孽,要罰我這輩子做個會痛經的女生!」
古時候老人們通常都認為痛經不是病,所以只能自己忍著,後來隨著中醫學家對婦科的研究和發展,在對於女性月經疾病包括痛經在內有了系統的理論,並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讓緩解和痊癒女性痛經問題變成了可能,也因此誕生了很多中醫婦科名醫。
有史記載以來,扁鵲是第一個婦科醫生,歷代均有比較知名的婦科專家,不過在清代有一位十分傑出的婦科名醫,他就是清代名醫傅青主。傅青主不僅僅是治療婦科疾病的翹楚,而且還精通全科,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傳奇人物,是思想家、醫學家、書法家,還是劍客、畫家。
清代名醫傅青主在中醫婦科方面有著傑出成就,編纂的《傅青主女科》為後世醫家指點了多少迷津。書中記載了傅青主調理痛經的兩則方略,其中一則為經水未來腹先疼,一則為行經後少腹疼痛。
對於傅青主所說的這兩種痛經的機理,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在《婦人規·經期腹痛》中指出:「然實痛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痛者,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1]經水未來腹先疼多屬實,行經後少腹疼痛多為虛。
那麼,傅青主對此又是如何認識的呢?今天我們重點來了解一下傅青主關於女人月經未來腹先痛的論述。
曾有一婦人經前腹痛數日而後月經來潮,且經水中夾雜紫黑血塊。許多醫家都考慮為是寒盛凝血所致,但傅青主認為此乃肝鬱化火,肝氣不舒則疼,鬱火煎灼則血液成塊。此外肝失疏洩,血行無力,氣血阻滯於胞宮,不通則痛,經水未來腹痛大多屬肝鬱氣滯證,治法宜洩肝中之火,解肝中之鬱[2]。
由此可見,傅青主對此的看法與張景嶽還是有區別的,那麼經前腹痛該怎麼辦呢?傅青主創立了宣鬱通經湯,全方由「白芍(酒炒)五錢,當歸(酒洗)五錢,丹皮五錢,山梔子(炒)三錢,白芥子(炒,研)二錢,柴胡一錢,香附一錢,川鬱金(醋炒)一錢,黃芩(酒炒)一錢,生甘草一錢」等中藥組成。水煎服,連服4劑,「下月斷不會先腹痛而後行經矣」。
宣鬱通經湯為何會有這樣奇妙的作用呢?關鍵在於全方經典的配伍。方中重用白芍、當歸養血補血,調經止痛,丹皮、山梔子、黃芩清熱瀉火,白芥子、柴胡、香附、鬱金疏肝解鬱止痛,生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諸藥共用,補肝血、解肝鬱,利肝氣、降肝火,堪稱調理經前腹痛的妙方[2]。
但臨床上痛經大多寒熱夾雜,虛實相兼,此良方還須辨證運用。近現代臨床上[2],名老中醫郭貞卿論治虛寒和肝熱並存的痛經,認為此時宣鬱通經湯不應僅局限於經前腹痛,對證屬肝鬱化火、血瘀胞絡而致的痛經均可用其加減治療。治療痛經病的過程中,還需注意婦人以血為本,若血虛陰虧,不能養肝,則肝失調達,肝鬱愈甚[3],調治痛經須重視運用白芍、當歸,平肝舒鬱而又不忘滋養陰血,寓祛邪於扶正之中。
參考文獻:
[1]胡國臣.張景嶽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1343.
[2]林靖.《傅青主女科》經前、經後腹痛診治探微[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0(06):462-463.
[3]周紅光,傅友豐,周惠芳.論《傅青主女科》治肝八法[J].江蘇中醫藥,2010,42(9):54.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徐長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