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歷史(1969-2009)

2021-01-09 觀察者網

如果你正在讀這篇文章,那麼很可能你花費了很多時間在網上。然而,考慮到網際網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又有多少人了解網際網路是如何起家的呢?

下面是網際網路的一個簡史,包括重要的日期、人物、項目、網站以及其它可以讓你至少明白我們現在稱作網際網路的到底是什麼或者是從哪裡來的。

由於網際網路完整的歷史需要幾本書來寫,這篇文章只是讓你熟悉在1969-2009年期間網際網路的裡程碑和給網際網路帶來變革和進步的事件。

1969:阿帕網(Arpanet)

阿帕網是第一個使用包交換技術(當時來說,這是一項新技術)的真實網絡。1969年10月29日,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計算機首次連接了起來。實際上,他們是未來網際網路的第一臺主機。

在網絡上發送的第一條消息應該是「Login」,但據報導,在發送字母「g」的時候,連接斷了。

1969:Unix

60年代的另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是開始使用Unix:一個在設計上對Linux和FreeBSD(當今,在網絡伺服器和網絡主機提供商中最有名的作業系統)產生重大影響的作業系統。

1970:阿帕網絡(Arpanet network)

1970年,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BBN(該公司發明了可用於連接上網絡的「接口信息處理器」)公司之間建立的網絡。

1971: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於1971年首次被Ray Tomlinson開發出來,他也是那個決定使用「@」符號將用戶名和電腦名字(後來變成了域名)分開的人。

1971:古登堡計劃和電子圖書

1971年,最引人注目的開發是古登堡計劃的開始。對於那些不熟悉這個網站的人來說,古登堡計劃是一個全球性的努力,它的目的是將那些公共領域的書籍做成各種格式的電子書並供免費使用。

事情起因於當Michael Hart獲得了大量的計算時間的時候,他同時意識到未來的計算機不僅僅是計算本身,但是還包括存儲、檢索和查找信息,就像那個時候只有圖書館有的功能。他手動鍵入(無光學字符識別儀器)了「獨立宣言」,並推出了古登堡計劃,以便使得書籍中的信息也可以以電子的形式廣泛傳播。事實上,這就是電子書的誕生之日。

1972:CYCLADES(法國的網絡)

法國於1972年開始建立自己的類似於阿帕網的項目,叫做CYCLADES。雖然CYCLADES最終關閉了,但是它的一個想法很關鍵:主機只負責數據的傳輸而不是網絡本身。

1973:第一個跨大西洋的連接和電子郵件的普及

1973年,阿帕網第一次跨過了大西洋,和英國倫敦的一所大學連了起來。同一年,電子郵件佔所有網絡活動的75%。

1974:TCP/IP協議的誕生

1974年是有突破性的一年。通過了一項將類阿帕網連接到一個所謂的「網際網路」的提議,這將沒有中央控制,並會在傳輸控制協議(最終變成了TCP / IP協議)的規定下工作。

1975:電子郵件客戶端

隨著電子郵件的流行,1975年,南加州大學的程式設計師John Vittal開發了第一個現代電子郵件程序。這個程序(叫MSG)在技術上的最大進步是增加了「回復」和「轉發」功能。

1977:電腦上的數據機

1977年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一年。這一年,Dennis Hayes和Dale Heatherington開發了數據機,並介紹和出售給了計算機愛好者。

1978:電子公告欄系統(BBS)

在1978年的一次暴風雪期間,第一個公告欄系統(BBS)誕生了。

1978:垃圾郵件的誕生

1978年,不請自來的商業電子郵件(後來稱為垃圾)第一次誕生,Gary Thuerk給加利福尼亞的600個用戶發了垃圾郵件。

1979:MUD——最早的多角色遊戲

魔獸世界和第二人生是從1979年開始開發的,當時被稱作MUD(多用戶地牢的簡稱)。MUD是完全基於文本的虛擬世界,將角色扮演遊戲、互動、劇情和網上聊天結合在了一起。

1979:新聞組(Usenet)

新聞組(Usenet)也於1979年由兩名研究生創建。新聞組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的討論系統,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在相關的新聞組中發布、公開信息,並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

1980:查詢軟體

歐洲核研究組織(也就是更廣為人知的CERN)開發了ENQUIRE(由Tim Berners-Lee編寫),這是一個用超文本寫的程序,世界各地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可以利用超文本(超連結)跟蹤人、軟體和項目。

1982:第一個表情

雖然很多人認為表情是Kevin MacKenzie於1979年發明的。但是它是在1982年Scott Fahlman在一個笑話之後用了一個:-),而不是MacKenzie用的-)。現代的表情從此誕生了。

1983:阿帕網上的計算機通過TCP/IP交換數據

1983年1月1日阿帕網開始通過Vinton Cerf開發的TCP/IP協議交換數據。數以百計的電腦都連到了交換機上,伺服器這一名字也是83年開始叫的。

 

 

 

1984:域名系統(DNS)

域名系統於1984和第一個域名伺服器(DNS)一起創建。域名系統是很重要的,因為與以前的數字相比,它使得網際網路上的地址更加人性化。DNS伺服器使網際網路用戶可以輸入一個容易記住的域名,然後它會自動將它轉換成IP位址。

1985: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ies)

1985年,WELL(簡稱全球電子連結)出現了,那個時候最古老的一個虛擬社區現在還在運行中。它由Stewart Brand和Larry Brilliant於85年2月開發。它開始是為了讓全球的讀者和作者進行交流,並且是一個開放的但是卻是「有文化底蘊的、高智商的」人的聚會點。連線雜誌曾一度將WELL評為「最有影響的國際在線社區」。

1986:協議戰爭(Protocol wars)

所謂的協議戰爭開始於1986年。當時歐洲推行開放互聯繫統(OSI),而美國正在利用網際網路/阿帕網協議(最終取得了勝利)。

1987:網際網路在發展

到了1987年,網際網路上有近三萬臺主機。以前的阿帕網協議只能限於有1000臺主機,但是採用了TCP/IP標準後,使得有更多的主機變成了現實。

1988:IRC——網際網路中繼聊天

此外,在1988年,網際網路中繼聊天(IRC)首次被部署,從而為今天使用的實時聊天和即時消息程序開了先河。

1988:第一次重大的、惡意的基於網際網路的攻擊

第一個主要的網際網路蠕蟲是1988年發行的。它被稱為「莫裡斯蠕蟲」,作者是Robert Tappan Morris,導致了大部分地區的網際網路的中斷。

1989:美國在線(AOL)誕生了

當蘋果在1989年推出AppleLink程序後,該項目被重新命名,美國在線(AOL)就誕生了。美國在線,今天仍然存在,後來使得網際網路在普通用戶之間受到了歡迎。

1989:全球資訊網(WWW)的推出

1989年,Tim Berners-Lee寫的全球資訊網協議也誕生了。它最初發表在MacWorld的3月刊上,並在1990年5月重新發表。它是為了告訴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一個全球性的超文本系統是CERN的最佳選擇。它最初被稱為「Mesh」,當Berners-Lee在1990年編寫代碼的時候,「全球資訊網」這個詞誕生了。

1990:第一個商業性的撥號上網ISP

第一個商業性質的網際網路撥號服務供應商也於1990年誕生——The World。同年,阿帕網停止使用了。

1990:全球資訊網協議完成了

全球資訊網協議的代碼由Tim Berners-Lee編寫,基於他一年前提出的建議和HTML、HTTP、URL標準。

1991:第一個網頁誕生了

1991年在網際網路世界有很多重大創新。第一個網頁被創建,並且很像第一份電子郵件解釋什麼是電子郵件,它的目的是解釋什麼是全球資訊網。

1991:第一個基於內容的搜索協議

同一年,第一個查找文件內容而不僅僅是查找文件名稱的搜索協議誕生了,叫做Gopher。

1991:MP3成為標準

也是在同一年,MP3文件格式正式被接納為標準。被高度壓縮後的MP3文件,後來成為通過網際網路分享歌曲和整個專輯的流行格式。

1991:第一個攝像頭

這個時代的有趣的發明之一就是第一個攝像頭。它部署在劍橋大學的計算機實驗室,其唯一目的是監視一個咖啡壺,使實驗室用戶可避免將時間浪費在一個空的咖啡壺上。

1993:Mosaic——第一個供大眾使用的圖形化瀏覽器

第一個被廣泛下載的網際網路瀏覽器是1993年開發的Mosaic。雖然Mosaic不是第一個Web瀏覽器,但它被認為是第一個可以使非技術人員上網的瀏覽器。

1993:政府加入的樂趣

1993年,白宮和聯合國網站均上線了,標誌著.gov和.org域名的開始使用。

1994:網景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

Mosaic的第一個大的競爭對手——Netscape Navigator——在一年之後(1994)發布了。

 

 

 

1995:網際網路的商業化

1995年通常被認為是網絡商業化的第一年。雖然在95年之前,有一些已經上線的商業企業,但是在那一年有一些關鍵的事態進展。首先,SSL(Secure Sockets Layer)由網景公司開發出來了,使在線進行金融交易(如信用卡付款)更加安全。

此外,兩個主要的網上企業在同一年開始運營。在「Echo Bay」上的第一次交易在這一年進行,Echo Bay後來變成了eBay。Amazon.com在1995年也開始運營了,雖然它在6年內沒有盈利,直到2001年才開始盈利。

1995:Geocities和Vatican的上線,還有JavaScript

這一年的其他重大進展還有新推出的Geocities(於2009年10月26日終止)。

Vatican也第一次上線。

Java和JavaScript(剛開始被其創始人Brendan Eich稱為LiveScript,並將其作為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的一部分進行了部署)在1995年首次被介紹給了大眾。第二年,微軟發布了ActiveX。

1996:第一個基於網絡的服務(webmail)

1996年,HoTMaiL的(大寫字母合在一起是HTML)——第一個郵件服務啟動了。

1997:術語「博客」出現了

雖然第一個博客有這樣或那樣的形式,但是「博客」這個詞在1997年被第一次使用。

1998:第一個不是靠傳統媒體報導的新聞

1998年,第一個打破傳統方式的重大新聞報導是柯林頓/萊溫斯基的性醜聞(也有像「Monicagate」之類的綽號),在新聞周刊宣布這一事件結束之後,The Drudge Report網站發布了這條新聞。

1998:Google!

Google在1998年上線,給人們在網上搜索信息的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1998:基於網際網路的文件共享開始生根發芽

同樣是在1998年,Napster公司在網際網路上為音頻文件的共享打開了大門。

1999:SETI@home項目

1999年是另外一個更加有趣的項目上線的時候:SETI@home項目。該項目是一個通過網際網路利用世界範圍內的300多萬臺計算機進行計算的分布式計算項目,一旦計算機處於屏幕保護狀態,那麼意味著計算機就處於空閒狀態了,這樣就可以利用這些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了。該項目目的是通過分析天文數據來探索外星球智能的跡象。

2000:網絡泡沫破裂

2000年是網絡泡沫破裂的一年,給大批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數百家公司被迫關閉,有一些還沒有為他們的投資者盈利。納斯達克列出了受泡沫影響的許多高科技公司,最高時達到了5000點,然後在一天之內失去了10%的價值,並最終在2002年10月降到了谷底。

2001:維基百科發布

在網絡泡沫依然強勁的時候,維基百科於2001年啟動,為聚合式的網站內容/社會化媒體鋪平了道路。

2003:網絡電話(VoIP)成為主流

2003年:Skype面向大眾發布,給用戶提供了一個界面友好的IP語音電話。

2003:MySpace變成了最流行的社交網絡

同樣是在2003年,MySpace發布。它後來發展成為一個時期內(現在已經被Facebook取代)最流行的社交網絡。

2003:CAN-SPAM Act將垃圾郵件拒之門外

2003年的另一個重大進展是在控制未經請求的色情和營銷信息方面的成果,即眾所周知的CAN-SPAM Act。

2004:Web 2.0

雖然在1999年Darcy DiNucc就創造了「Web2.0」這個詞,它指的是高度互動並由用戶驅動的網站和富網際網路應用(RIA),直到2004年才得到廣泛使用。在第一次Web 2.0會議上,John Batelle和Tim O』Reilly提出了「網絡平臺」這個概念:應用軟體構建在網際網路上,逐漸遠離桌面(桌面軟體有依賴作業系統、缺乏互操作性的缺點)。

2004:社會化媒體和Digg

術語「社會化媒體」被認為首先由Chris Sharpley提出,並在同一年,「Web2.0」成為了主流概念。社會化媒體網站和網絡應用允許用戶創建和分享內容,並且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相互交流。

Digg,一個全新的社會新聞網站,於2004年11月推出,為諸如Reddit,Mixx和Yahoo! Buzz之類的網站開了先河。Digg對傳統的發現和產生網絡內容的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新聞和網站連接全都是由社區投票民主決定。

2004:Facebook向大學學生開放

Facebook於2004年推出,當時只是對大學生開放並叫做「The Facebook」,後來,「The」被從名字中去掉了,雖然仍然存在。http://www.thefacebook.com

2005:YouTube——大眾可以分享的流視頻

YouTube於2005年推出,提供免費網絡在線視頻存儲,並給大眾分享。

2006:Twitter開始推了

Twitter於2006年推出,它最初的名字是twittr(受Flickr的啟發);Twitter的第一條信息是:「just setting up my twtt」。

2007:網絡電視

Hulu在2007年首次推出,與美國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和Fox合資,目的是使流行的電視節目可以在網上觀看。

2007:iPhone和行動網路

2007年最大的創新肯定非iPhone莫屬,在行動網路的應用和設計上,它幾乎負責了全部。

2008:「網絡選舉」

「網絡選舉」第一次發生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期間。這是第一次總統候選人利用了網際網路上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希拉蕊•柯林頓的視頻在YouTube早早地就出現了。幾乎每一個候選人都有Facebook頁面或Twitter帳戶,或者兩者都有。

Ron Paul通過網絡籌款,單日籌到了430萬美元,創下了歷史記錄,並且幾個星期之後,以一天籌到440萬美元的紀錄打破了自己創下的紀錄。

2008年的選舉將政治和競爭移到了網上,這一趨勢在將來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

2009:ICANN的政策變化

2009年網際網路最大的變化之一是美國放鬆了長期以來對ICANN的控制,ICANN是網際網路的官方命名機構(它是域名註冊的主管部門)。

將來?

本文原文最早載於Six Revisions網站2009年11月15日,原標題:The History of Internet in a Nutshell,作者Cameron Chapman,譯者jcky。多年過去,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斯諾登事件,美國還在2014年3月正式宣布將放棄ICANN的控制權,移交給「全球利益攸關體」。將來網際網路會走向何方?請留下您的評論,分享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庫克群島2009年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40周年的鑲嵌月球巖石銀幣
    今天來分享庫克群島2009年,為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40周年而發行的鑲嵌月球隕石精製銀幣,該銀幣曾經被非常低估,是因為證書印刷錯誤,印成100,000枚,而實際上,計劃發行量僅1000枚,實際存世量估計不到500枚。該幣面值為5元,重25克,直徑38.61毫米。
  • 尋找母親把小季-2009年於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離家後失蹤
    姓名:把小季性別:女性生日:1969-10-01籍貫: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上沛鎮 失蹤日期:2009-02-112009年春節,全家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2月11日吃過晚飯後媽媽獨自一人出了門,家人以為串門去了,這一走就是十多年了。後來家人到處尋找末果,並向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公安局上沛鎮派出所報警求助,至今下落不明。媽媽你在唧兒?婷婷、敏敏、寶寶想你呀!希望好心人幫助我們找到媽媽,萬分感謝!
  • 歷史上的今天:2009年科比面對韋德極限三分絕殺
    歷史上的今天:2009年科比面對韋德極限三分絕殺虎撲12月06日訊 今天,Ballislife在推特上曬出已故湖人名宿科比-布萊恩特的比賽視頻並配文道:「11年前的今天,科比-布萊恩特面對德維恩-韋德投出永生難忘的絕殺球
  • 20世紀的重大發明――國際網際網路
    1969年11月21日,科學家和軍事專家們匯集在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觀看一臺計算機,與數百英裡外的史丹福大學的另一臺計算機,進行數據傳輸和交換試驗,結果獲得成功。同年底,又成功地將四個結點聯網,這最初只有四臺計算機的通信網絡被稱為阿帕網。它的誕生標誌著人類歷史從此掀開了網絡時代的嶄新一頁。
  • 2009年股市行情回顧 2009年股市發生了什麼?
    2009年對中國證券市場來說是一個不平凡的年度,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尚未走遠,經濟復甦任重道遠,限售股解禁壓力驟增。面對上述種種困難,A股市場迎難而上,最終交上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 日劇吐槽:2020年日劇《網際網路興亡記》學習網際網路歷史的正確
    《網際網路興亡記》是Paravi推出的電視連續劇,藤森慎吾主演。《網際網路興亡記》主要是關於在泡沫經濟期間和之後在網際網路行業爬行的日本人的操作。。被採訪者還是相當有實力的,他們都是在網上有痕跡的人,東西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歷史的見解等等。如果你想了解日本的發展,這是值得一看的,但你必須忍受黑幕和怪異的音樂……
  • 網際網路是人類歷史的一段彎路嗎?-虎嗅網
    但這並不能抵消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無數的「落後國家」及其民眾在鴉片貿易、奴隸買賣、侵略戰爭、內亂中所受到的巨大苦難。儘管從整體人類歷史的視角,資本的原始積累被視為必要的,在其特定的歷史階段有時代的「正當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當為了發展在二十一世紀再重來一次。
  • 他製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兇殺懸案——「十二宮殺手」
    「十二宮」系列案件至今未被偵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兇殺懸案之一。該殺手於1968年12月至1969年10月期間在本尼西亞、瓦裡荷、伯耶薩湖和舊金山殺害五人。目標是介於16歲至29歲的四名男性和三名女性。直至1974年為止,他寄送了許多封以挑釁為主的信件給媒體,並在其中署名。信件中包含了四道密碼或經過加密的內容,仍有三道密碼未被解開。1969年8月7日,一家報社又收到了殺手的信。
  • 1969伍德斯託克,當樂隊的夏天沒有手機時
    一來,自1999年第三屆官方伍德斯託克以來,一直有著「重辦毫無意義」、「淹沒於大小音樂節間」的反對聲音,讓五十大壽也實在不可能招攬太多大牌,也就是說,伍德斯託克作為音樂節本身,黃金時代早過去了;二來,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少年的音樂記憶中,對於跟隨了重金屬、Grunge和英倫搖滾成長的我,真正讓荷爾蒙爆棚的是「Woodstock1999」裡那些朋克、新金和電音樂隊,而那個神話般創世紀的伍德斯託克1969,
  • 【國際足球新聞】官方:《法國足球》公布金球夢之隊歷史最佳陣容...
    近日,《法國足球》公布了金球夢之隊歷史最佳陣容,該陣容基於3-4-3陣型,由來自全球的140名記者投票選出。       奧列格-布洛欣,前蘇聯,1969-1990  裡瓦爾多,巴西,1989-2015  C羅,葡萄牙,2002-至今  羅伯特-裡維利諾,巴西,1965-1981
  • 近十年(2009-2019)網絡熱詞特點來源淺談
    本文匯總了2009-2019十年的年度十大網絡熱詞,粗淺的分析一下這些熱詞的來源和特點。希望從中發掘出一些有意思的信息。1、特點和分類根據山西日報文章描述,網絡熱詞是在博客,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或者通訊工具中流行起來的熱門詞彙。
  • 美國手握網際網路霸權:一言不合可給全世界斷網,有這麼厲害?
    網際網路時代有一個假設,認為世界是平的,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的時代。但事實證明,這世界根本不是平的,具有網際網路霸權的國家,還在主導著資源的分配,而且更加潤物細無聲。估計大家也都猜到了,這個享有網際網路霸權的國家,就是美國。那麼,美國為什麼能建立如此強勢的網際網路霸權呢?這種霸權到底有多可怕?
  • 1969年,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發生珍寶島戰役?有何緣由?
    1969年,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發生珍寶島戰役?有何緣由?我國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國家,也因各種豐富的資源而一直被國外各國「惦記」著。大家知道前幾年比較火一件事的是日本企圖搶奪中國的釣魚島,而其實早在1969年的3月,我們和蘇聯就因為珍寶島的歸屬權而發生過一場搶奪,並且爆發了一場戰爭。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末期,因為政府腐朽懦弱而不斷地向外界妥協,與外來侵略者籤了多條不平等條約,其中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中,就割讓了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大約四十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 1969年11月24日 美國宇宙飛船第二次登月
    1969年11月24日 美國宇宙飛船第二次登月 1969年11月24日,人類的第二次月球旅行勝利完成。「阿波羅12」號的太空人們在航行南太平洋的美國「大黃蜂」號打撈船的注視之下,安全濺落。10天之前,字航員小查爾斯·康拉德、小理察·F·戈登和阿蘭·F·比恩從甘迺迪角起飛。
  • 歷史上9月24日發生的大事記
    歷史上9月24日發生的大事記 1---2009年9月24日-廣百收購新大新 2---2008年9月249---1988年9月24日-百年難遇火星「大衝」開始 10---1988年9月24日-詹森製造「世紀之戰」醜聞 11---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會見柴契爾夫人公開提出「一國兩制」 12---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獨立 13---1969
  • 網際網路歷史中曇花一現的職業:閃客、外鏈發布員、簡訊寫手、威客...
    然而,當網絡進入大眾參與時代,網絡上的信息實現爆炸式增長,簡訊運營商紛紛倒閉,簡訊寫手也就兵敗山倒,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職業四:威客Witkey概念一出,引來網際網路一場創意市場的動蕩。企業主有了創意選擇的平臺,技術人員們有了創意發揮的平臺,許多嗅覺靈敏的網絡投資者們把他視做「香餑餑」蜂擁而至。
  • 嫦五月球歸來,1969年首次登月時插在月球表面的國旗還在月球上嗎?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飛向月球並於7月20日實現軟著陸。 搭乘宇宙飛船執行任務的共有三名航天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位航天員便是阿姆斯特朗,他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 美國人在1969年就登月,可是後來卻不願再登陸,這是為什麼?
    目前為止,也就只有美國人在1969年時載人登陸了月球。可是自從這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人類登陸過月球或者是其他的行星。現在人們也只是能在影視劇中看到人類登陸其他行星的描述。那為什麼人類自1969年之後就再也沒有登陸過月球或者是其他行星呢?難道說現在的飛船科技水平還不如1969年?
  • 移動網際網路趨緩,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引領場景網際網路
    作為通過網際網路向用戶提供大屏內容服務的新業態,OTT有著多年的發展歷史。OTT是Over The Top的首字母縮寫,原本在籃球運動中表示「過頂傳球」;當它被引入傳媒業後有了新的意涵,即通過網際網路向用戶直接提供各種應用服務。雖然幾乎所有人都清楚這種形態會在未來主導大屏生態,但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顯然加快了OTT強勢成長的步伐。
  • 00後都愛上的三維網際網路,究竟是什麼
    日常使用的「三維空間」 一詞,常指數學物理學科中的多維空間的概念,是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所做的科學抽象,我們生活工作學習娛樂離不開網際網路的支持,目前廣泛使用的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該網際網路內容展示都是以二維平面化視覺效果呈現的,姑且稱之為「二維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發展半個世紀,中國網際網路規模巨大,現在的網際網路走向了多元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