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開學啦,
孩子們早已滿心期待~
而最讓阜陽孩子們自豪的是,
新編人教版中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插圖,
竟然有咱們阜陽人繪製的!
他們就是臨泉籍夫妻畫家何保全和於泉瀅,
現在阜城居住,
曾多年給《讀者》雜誌繪製大量插圖,
也曾為2018年人教版
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繪製插圖。
這一次,
他們為了給課文《金色的魚鉤》
《梅蘭芳蓄鬚》《丁香結》等繪製插圖,
可謂絞盡腦汁,連夜奮戰。
而他們同時傾注了大量心血的
教輔讀本《小英雄雨來》插圖,
也很快與孩子們見面。
看點
01
記者:作為全國知名的連環畫畫家,你們是怎樣走上美術之路的呢?
何保全:我從小就喜歡美術,尤其酷愛連環畫。小時候我最大的樂趣就是看連環畫、小人書。
我13歲小學畢業後,就開始專門畫起畫來了,從臨摹《白毛女》連環畫開始,一遍又一遍臨摹。後來,年少的我就被臨泉縣文化館錄用。
於泉瀅:我和何老師不一樣。我第一次接觸畫是因為愛讀書。大概四五歲時,我讀一本講述八路軍與日軍作戰的書,看到一幅插圖:天空中烏雲密布,一塊大巖石上敵人用尖尖的刺刀插入八路軍戰士的胸膛。看到這幅畫,我一下子明白了書裡描述的場景。從那之後,我就能畫出我腦海中所能想像到的簡單畫面了。
看點
02
記者:結婚後你們的事業進展順利嗎?是怎麼與《讀者》合作的?
何保全:那時候全國連環畫的發展進入停滯期。趁著這個時段,我們一起潛心習練,繪畫技藝突飛猛進。
2002年,全國知名雜誌《讀者》的美術總編輾轉找到我們,希望合作,因為客觀原因我們婉謝了。2003年底,《讀者》再次向我們拋出了橄欖枝,我們最後正式籤約合作。藉助《讀者》這個大平臺,我們被全國更多的讀者認識。
當時,《讀者》的籤約連環畫家全國有十三四人,但安徽就只有我們兩人。雙方良好的合作關係延續至今。
於泉瀅:2005年左右,我們的創作達到高峰期,一年能出版七、八本連環畫冊。我們常常是從早上9點幹到凌晨2點。
正是因為這樣的久坐,我們倆的腰椎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2018年,何先生查出腰椎滑脫,必須手術。但當時上海動漫出版社聯繫我們,希望出版《我的父親劉少奇》系列連環畫冊之《工運領袖》。
我們自費到劉少奇領導工運的地方安源實地考察,獲得了大量素材。但在創作了10幅初稿作品之後何老師支撐不住,在北京住院半個月,他插著輸液管,側臥著完成了12幅鉛筆稿作品。最後,我們用8個月時間完成了《工運領袖》80幅連環畫作品,所願得償。
看點
03
記者:夫妻搭檔進行美術創作,是不是更有利於出彩?你們平時是如何合作分工的呢?
何保全:我們在創作《金色的魚鉤》插圖時,首先自己要掌握歷史常識,熟悉課文內容,對課文要突出表達的思想有個深刻的理解。
其次是構思畫面。創作《金色的魚鉤》插圖之前,我們剛完成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紅色經典《星火燎原系列之太行將星》插圖,對軍旅生活比較熟悉,因此構思起來就比較輕鬆,但是也需要在細節上反覆修改。比如初稿中我勾畫的小戰士面部較為豐滿,但於泉瀅考慮到故事中的實際環境,就把面部改為飢瘦虛弱的樣子,看起來更感人。
於泉瀅:我們的配合比較默契,平時分工都是各取所長。何老師負責鉛筆草圖,確定構圖和人物造型,這是畫面的基礎。我負責用毛筆勾勒墨線稿,進行細化再創作。我還負責上色,體現畫面的明暗關係。
何老師涉獵廣、要求高,畫各種事物都是信手拈來,被同行稱為「安徽美術界的百科全書」。
看點
04
記者:這幾年來,你們為人教版中小學《語文》課本畫了哪些傳神的插圖?
於泉瀅:已出版發行的作品,比如人教版2018年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中的《花鐘》插圖,其中,牽牛花、薔薇、睡蓮、萬壽菊等八種花卉以順時針的方式連在一起,寓意各種花朵開花時間各異,像鐘錶一樣,可以24小時報時。
在今秋正式使用的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讀者還將看到《金色的魚鉤》《梅蘭芳蓄鬚》《橋》《丁香結》等課文插圖都是我們繪製的,可謂絞盡腦汁,連夜奮戰。其中,《金色的魚鉤》三幅組圖反映的是艱難行軍路、老班長餓倒;《梅蘭芳蓄鬚》有兩幅組圖。同時,我們傾注大量心血所作插圖的教輔配套讀本《小英雄雨來》也將在不久與孩子們見面。
(網絡圖)
看點
05
記者:作為阜陽人,你們的作品能兩次上中小學課本,而且這次為這套教材做插圖全省罕見,值得咱阜陽人驕傲!那麼,你們接下來有什麼工作計劃?
何保全:繪製連環畫已經成為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只要我還畫得動,遇到我喜愛的題材,我就會繼續畫下去。
於泉瀅:在創作教材插圖時,我們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感到這份工作是神聖的。如果以後還有機會創作教材插圖的話,我們還將義不容辭,不計辛苦。
今後我們將把主要精力用於創作《讀者》插圖、教科書插圖等,也會考慮為其他國家級刊物進行插圖繪製,多做一些意義重大、題材鮮明的值得留存的作品。
為他們的愛情點讚
更為他們對事業的兢兢業業
執著、認真點讚~
阜陽人的驕傲!
來源:潁州晚報
記者 牛桂琴 李一晴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