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2016-08-23 19:24 來源:澎湃新聞
從今年新學期起,全國各地小學都將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小學《語文》教材。在這套教材中,一到六年級全部12冊課本共收錄了110首古詩詞,其中有100幅插畫由浙江溫州籍畫家黃國想創作。
「以前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詞配圖都是採用源於西方的鋼筆水彩畫,這與古詩意境不甚相符,中國傳統水墨畫與古詩詞更為相配。因對象主要是小學生,我在傳統水墨畫加上水彩進行創作,這樣保證色調的淡雅、歡快,同時儘量反映古詩詞所要表達的含義。」8月24日,黃國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2016版《語文》教材經教育部審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年級第一冊已出版,其他年級段也將從下學期開始陸續更新。在一年級第一冊課本中,有《憫農》、《詠鵝》、《江南》、《風》、《畫》等7首古詩,其中6首的插圖由黃國想創作。
新人教版語文課本中的《詠鵝》「去年9月,我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編輯部一位圖編的電話,問我是否願意為新編語文教材配插畫。當時提出讓我給《詠鵝》、《憫農》和《春曉》這三首古詩配圖,我花2周時間創作了3幅作品。不想過了20多天,出版社給我反饋,讓我給一到六年級12冊課本的古詩詞配圖。」黃國想告訴澎湃新聞,最終是新版小學語文課本所有110首古詩詞中的100幅插畫都交由他完成。在與編輯的溝通過程中,修改意見最多的是插畫中人物服飾與古詩所處年代的匹配問題,他們對畫的風格基本沒提意見。
《江南》原圖黃國想研究原來的教材發現,此前版本的古詩詞配圖基本用鋼筆水彩畫,線條比較硬,在畫面上人物出現頻率過高,部分配圖與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意境有明顯偏差。他告訴澎湃新聞,傳統中國水墨畫用墨深、線條粗獷,但這種畫風小學生不一定喜歡。因此他以傳統水墨加水彩的方式作畫,最大限度地把古詩詞中提到的物體呈現。他還將配上畫的古詩詞交給跟他學畫的小學生看,他們說好才交給圖編。
新人教版語文課本中的《江南》
新人教版語文課本的《元日》等詩在插畫創作過程中,黃國想八成時間都用在構思上,一般3~4天構思,半天創作。如《詠鵝》的創作,既有岸上的鵝、又有水中的鵝,這些鵝姿態各異。岸上的鵝昂首挺胸對應「曲項向天歌」,水中的鵝則對應「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還有《憫農》的插畫,描繪的是烈日當頭,一個農夫留著汗在田裡耕作的情形。
「一首古詩詞配一幅作品問題不大,但有些是一幅畫內要放3首詩,而且這3首詩話題跨度很大。如何用單幅畫來駕馭常常讓我犯難。舉個例子,五年級教材中,編輯讓我將《清明》、《元日》、《十五夜望月》用一幅畫呈現,我花了3~4周時間構思,仍無法平衡,最終只能用大場景寫意的手法,畫了開滿桃花、杏花的村莊以及遠處的山景。」黃國想向澎湃新聞介紹。
黃國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溫州畫家,新版語文教材,插畫,水墨
相關推薦
評論(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