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新生語文教材變臉 傳統教育增多難度降低

2021-01-08 大眾網

   原標題:小學新生語文教材大「變臉」

   島城小學陸續開學,教材也都發放到了學生的手裡。細心的老師發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蘇教版語文教材重新做了修訂,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拼音的學習時間也拉長,優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也增多。昨天,記者了解到,除了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也做了諸多調整,它們的共同點是難度普遍降低,趣味性增強,傳統文化的元素增加。據了解,全國語文教材的有10多個版本,每隔幾年都會做一定程度的調整。

   蘇教版教材自然類課文增多

   淺藍色背景內插有江南水鄉的建築,3個小夥伴背著書包攜手進校園,大小則接近A4紙那麼大,這便是青島小學新生拿到的修訂後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教材封面右上角則標有教育部2016年審定的字樣。 2001年教育部審定的蘇教版教材尺寸比新教材小,顏色則以綠色調為主。新修訂的教材尺寸變大,更加有利於學生閱讀,裡面主要以藍色調為主,看起來也更加的清新。

   此前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是2001年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的,如今已使用15年。現在島城很多小學新生拿到的語文教材就是修訂後的版本,記者留意到,在拼音學習上新教材有一定程度調整,進一步突出情境和語境的整體設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降低漢語拼音學習的難度。拼音學習過程中配以文字兒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了解,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原先編13篇課文,《江南》《我叫「神舟號」》《東方明珠》《秋姑娘的信》《大海睡了》《冰花》等6篇課文刪除或移用到了其他課本,保留了7篇。最新修訂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有12篇課文,《秋姑娘》《給劉洋阿姨的信》《河裡的月亮》3篇課文為新編入課文,《雨點》則是提用原一年級下冊一篇課文,移用2001年版一年級上冊一篇《小雪花》。從整體上來看,科技類的課文減少了,自然類的課文增多。識字篇目方面也做了調整,新編入《萬片荷葉》及偏旁帶字《馬羊犬牧》《鳥雞鴨鵝鴉》等內容。

   新修訂教材難度有所降低

   新修訂的蘇教版教材做了諸多的調整,難度方面也有所降低。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拼音學習是個難點,往年都是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集中把這些拼音學完。可以說時間比較倉促,學生學起來容易掌握不紮實。 」上海路小學教了20多年語文的馮朝紅老師告訴記者,新修訂的教材將拼音學習與識字部分的內容作了穿插,將拼音學習的難度分散,滿足孩子入學後的識字願望,也避免孩子們開學後一直學習拼音產生枯燥心理。 「課文方面的刪減調整也比以前科學了很多,像《我叫「神舟號」》《東方明珠》這種偏科技類的課文會比較抽象,小學新生學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新修訂後的語文教材加上了不少偏自然類的課文,這樣有利於孩子更好地學習。 」馮朝紅告訴記者。

   注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原有描紅、仿影基礎上,新編排了「寫字有方」板塊,從漢字的結構、結體規律到難寫漢字的書寫技巧,從單字書寫到成句成段書寫的布局,從正楷到行楷,都做了系統指導。「『寫字有方』這個板塊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往年經常有孩子在握筆姿勢、書寫筆畫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通過這種板塊的設置,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馮朝紅老師說。

   人教版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小學新生語文第一課先學 「a、o、e」是幾代人的最初的記憶。人教版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語文教材卻先從識字開始,第一課的內容為「天、地、人」三個字。據了解,《易經》裡曾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人,合為「三才」。這篇課文可能就是源於此。先接觸識字再學習拼音,主要是告訴學生拼音是為識字服務的。由於現在不少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課,一開始學習26個字母時,很容易和同步進行的拼音學習相混淆,將拼音推遲一個單元,也可能是考慮與英語的學習錯開。與2001年使用的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本相比,從版式看,新修訂的語文教材課本是A4紙大小,明顯大了一號,而總頁碼也從原來的148頁降到現在的120頁。老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的生字量為400個字,新版本教材的生字量為300個。不管是調整拼音和漢字學習順序,還是錯開英語字母學習時間,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難度。

   全國語文教材有10多個版本

   2004年新課改後,各地陸續開始編撰更符合當地教學水平和特色的語文教材,目前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語文版、湘教版、長春版、蘇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師大版、滬教版、魯教版、北師大版、浙教版等十幾種。根據教育部今年4月公布的《關於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義務教育品德、語文、歷史學科,起始年級使用新編、修訂教材。

   記者了解到,今年新修訂的課本普遍存在課文數量減少、難度降低,更加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的特點。語文出版社新修訂的教材40%的課文被更換,全套教材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15%,其中大幅增加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比重,內容也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蘇教版高中課本在原來的5個模塊、20個專題不變的前提下,篇目也從108篇調整為95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拼音與識字篇目穿插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

   人教版教材最近一次修訂中,七年級語文教材中30篇課文有多篇被更換。不過,體現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小英雄王二小》《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和體現優秀品德與情操的《我能行》《月下槳聲》等都得以保留。記者了解到根據省教育部門的規定,今年使用魯教版教材的城市暫不做改動。

   部分課文重新回歸

   此次修訂的人教版教材,《紀念白求恩》重回課本。《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在2013年人教版語文教材修訂時被刪除,此前是出現在八年級上冊,這次不僅重新回歸,還調整到七年級上冊。《天上的街市》、《在山的那邊》、《植樹的牧羊人》也重新出現在人教版新版的語文七年級課本裡,刪除的課文則有《我的老師》、《紫藤蘿瀑布》等。(記者 王世鋒)

相關焦點

  • 廣州小學新版語文課本大變臉:不學拼音先識字
    昨日南都記者了解到,今秋開學,廣州小學新生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再過渡到學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對識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識字量由舊版的400個減少到新版的300個,口語交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 山東省城小學一年級人教版語文換教材, 增加(圖)
    齊魯晚報記者李飛  人教版語文教材  新學期會更新  還有一個月,新學期就要開學了,又一批幼兒園畢業的小朋友將邁入小學大門,成為一年級新生。這個暑假,不少準新生家長都準備讓孩子提前熟悉一下教材,尤其是語文和數學。  而最近,省城不少小學老師都在朋友圈裡轉一則《新教材來了,一年級不教拼音?誤傳!》
  • 福廈等地小學語文率先「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初中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新學期,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學生的三科教材將「變臉」: 首次使用「部編本」,其中,政治課連名字都改了。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開始組織老師培訓新教材。從下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的歷史,都將使用「部編本」。
  • 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原標題:今秋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新教材    一年級新生先認字再學拼音 形式上由之前的32K小版變成16K大版    「蘇教版、人教版的語文教材要停用,小學和初中新生都要使用部編教材。」
  •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課文篇數大減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課文篇數大減  文/圖記者 徐鵬  「魯教版的語文教材要停用,小學和初中新生都要使用部編教材。」近日,淄博的不少家長在朋友圈轉發此消息,並給本報打來電話詢問新教材使用情況。8月18日,記者採訪了解到,9月入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語文》科目將改用部編教材,新教材在課本內容、外觀樣式方面都做了調整。
  • 部編版教材全國推行,小學語文居然變化這麼大?
    在小學語文上,新版教材在教材內容方面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編排教材內容,一條線索是按照「人文精神」組織單元,另一條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 「因素」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此次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在以往各個版本教材的基礎上有創新。強調立德樹人、實用好用,貼近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
  • 滬小一生將使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分為上下兩冊
    ●從篇目數量來看,與原先全國其他地區使用的人教版相比,篇目有所減少,難度降低,但題材豐富、體裁多樣,聯繫學生生活、關注心理成長,體現出豐富的人文內涵。  ●從認字上來說,統編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量從原來滬版教材的400字,減少到現在的300字,寫字表為100字,給小一新生更多的適應過度階段。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教材  浙江在線9月2日訊 昨天是開學第一天。學生們領到教材,翻開新學期學習的第一頁。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新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
    新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有些教材的使用年頭兒較長,但也有些教材比較「短命」,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小學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編出來以後並未使用。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傳統文化篇目增加  小學古詩文增八成雖然課文課數減少了,但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古詩文篇目卻在增加。據溫儒敏介紹,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佔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增幅達80%左右。
  • 9月1日起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9月新學期開學在即,我國中小學起始年級將開始使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新教材。新教材更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  教育部28日召開發布會介紹新教材編寫情況。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新教材的編寫堅持三方面原則: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以學生為本,易教利學;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
  • 新版語文教材裡的插畫故事:用寫意水墨配古詩詞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從新學期開始將陸續在全國範圍內選用的新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負責一到六年級12冊裡的110首古詩詞插畫的,是溫州的青年畫家黃國想。  這些插畫是怎麼創作出來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同學們想不想了解一下課本之外的故事?
  • 聚焦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改革三大看點
    記者28日從教育部獲悉,自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使用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教育部和專家表示,即將使用的新教材加大傳統文化內容、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力求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 拼音從「a、o、e」開始教 本市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日前,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在淘寶上熱銷。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的小學新生今年確實將告別滬教版教材,使用全國統一編寫的這套新語文教材。值得關注的是,新教材將加大漢語拼音集中教學力度,讓孩子們有更充足的漢語拼音學習時間。
  • 周杰倫《蝸牛》或入選小學語文 出版社稱新教材脫胎換骨
    東方網6月16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最新修訂的語文出版社版(下稱語文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臺灣著名歌手周杰倫的勵志歌曲《蝸牛》有望被收錄進三年級的延伸閱讀,而大陸著名歌手韓紅演唱的《天路》則以詩歌的形式被選入二年級上冊第二課
  • 小學語文考多少分為優秀,與教材版本無關
    有家長問:「現在教材變了,語文考多少算是優秀呢?」這明顯是不懂教育,這樣的家長可能還有很多,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為此寫一彷篇文章介紹一下。首先要指出,小學語文考多少分算優,這與教材版本沒有任何關係。評定中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依據的是《語文課程標準》,而不是教材。所有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進行編寫的。現在全國通用部編教材,這個教材因為是國家教育部統一編寫的,所以也叫統編教材。
  • 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原標題: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教師稱交給學生求證《石灰吟》這首詩是「千錘萬擊出深山」還是「千錘萬鑿出深山」兩種小學教材版本不一,引來讀者「挑刺」老師:對有爭議的字詞,交給學生去求證
  • 溫州畫家為新版語文教材配古詩詞插畫:傳統水墨替代鋼筆水彩
    《詠鵝》原圖從今年新學期起,全國各地小學都將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小學《語文》教材。在這套教材中,一到六年級全部12冊課本共收錄了110首古詩詞,其中有100幅插畫由浙江溫州籍畫家黃國想創作。 「以前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詞配圖都是採用源於西方的鋼筆水彩畫,這與古詩意境不甚相符,中國傳統水墨畫與古詩詞更為相配。因對象主要是小學生,我在傳統水墨畫加上水彩進行創作,這樣保證色調的淡雅、歡快,同時儘量反映古詩詞所要表達的含義。」
  • 新版語文教材裡,他畫了110幅插畫 這個溫州人用寫意水墨配古詩詞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8月23日訊 暑假的尾聲,不少學校的老師都喊孩子們返校發新書了。嶄新的書頁、瀰漫整間教室的墨香,是共同的記憶。語文書中精美的插畫,或是我們最留戀的部分。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從新學期開始將陸續在全國範圍內選用的新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負責一到六年級12冊裡的110首古詩詞插畫的,是溫州的青年畫家黃國想。
  • 廈門小學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變臉」了 小學生要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右)第一課是識字,原版教材(左)首先教拼音。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要「變臉」啦!新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級的歷史,都將使用新版教材。其中,「道德與法治」就是以前的思想品德課,又稱政治課。  三個科目中,最受關注的是語文。特別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中的幾大變化,讓人尤為關注。比如,先學識字再學拼音、識字量減少100字、增加書寫提示、更注重閱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