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從今年秋季起,我省福廈等地中小學起始年段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全部使用新教材,《歷史》、《道德與法治》也同時更換新教材。二至六年級小學生則仍使用舊教材。
小學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
初中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
新學期,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學生的三科教材將「變臉」: 首次使用「部編本」,其中,政治課連名字都改了。
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開始組織老師培訓新教材。從下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的歷史,都將使用「部編本」。 「道德與法治」就是之前的「思想品德」課,即俗稱的「政治課」。
今年,全國的小學約有50%,初中約有60%,使用「部編本」。
部編本,顧名思義,就是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現有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出版是「一綱多本」,即教學大綱只有一個,但是,允許各個出版社根據大綱編寫教材,以語文為例,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
語文
初一:體裁更多樣 《故鄉》等經典回歸課本
以語文為例,在此之前,我市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教材,俗稱「人教版」。雖然今年小學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但是,是教育部組織編寫,委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以前的「人教版」不太一樣。
部編本的語文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據介紹,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小學:課本第一冊識字量減少到300字
一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最大的變化是,以前是先學拼音再識字,現在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其實是借鑑了過去北師大版語文。
市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肖俊宇說,小朋友先識40個字,學會寫17個字後,才開始學拼音。他認為,這種變化的好處是:原先先學拼音,還分聲母韻母,很多孩子分不清,難免有挫敗感。而如果先接觸漢字,小朋友畢竟是生活在中文環境裡,此前在生活中已經認了不少字,識字課可以和他們之前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減緩他們上學焦慮。
第二個大變化是第一冊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並增大常用常見字的比重,減少一些和孩子生活聯繫不太緊密的漢字。肖俊宇舉例說,第一單元先學的40個常用字中,有「地」字,這對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在童話書、繪本裡可以看到。在以前,課文選用的一些結構簡單的獨體字,比如「叉」字,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多。
第三大變化是,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這裡的「大人」可以是老師、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是鄰居家的小姐姐等。每個人講述一個故事,表達是不一樣的,兒童聽到的故事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語文素養。
先識字再學拼音
刪除繁難舊偏內容
部編本的歷史的一大變化是:多途徑地了解歷史,到社會中去認識歷史,歷史對學生也不再是乾巴巴的過去事件的記錄,會變得親切且有趣。
據介紹,改版後的歷史課,另一個大變化是把一些繁難舊偏的內容剪掉了,譬如說,過去第一課內容包括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新版教材只講北京人,此外,新版歷史教材增加了很多的圖片。
道德與法治
課程模式越來越活
從2016年起,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將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據介紹,改版後的教材正文簡潔,一般不超過三行字。每課的開始會從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顯得生活性更強。另外,學生活動也將更多,每課都有探究與分享環節。
先識字再學拼音
記者昨日從福州一名小學語文老師那裡看到了新教材的「真面目」。從外形上看,新教材比舊教材「胖」了一圈,有A4紙大小,並採用銅版紙彩印,看起來美觀大方。翻開新教材,「我上學了」後面,緊跟著的不再是大家所熟悉的「ā、ō、ē」,而是識字「天地人,你我他」,先識字再學拼音,和網上熱傳的一樣。
識字量少100個加強閱讀
新教材的識字由原來的400個減到300個。新教材第一單元先學40個常用字,比如「地」字,這在童話書、繪本裡可以看到,電視新聞裡也有。而舊版教材選用的獨體字如「叉」,結構比較簡單,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加大了常用常見字的比重。
同時,新版教材傳遞出一個信號,對閱讀的重視,增加了「快樂閱讀吧」、「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還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語文園地欄目中新增「書寫提示」。
課文篇數減少6篇
新教材的課文從以往的20篇減少為14篇,內容也進行了大幅度更換。
記者統計了一下,目前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課文中,有《影子》、《小小的船》、《比尾巴》等6篇課文保留,刪減掉的有《小小竹排畫中遊》、《哪座房子最漂亮》、《靜夜思》等14篇文章。同時,新增了8篇課文,如《小蝸牛》、《烏鴉喝水》等。在新增的課文中,如《秋天》、《明天要遠足》、《青蛙寫詩》等,不少都是經典兒童詩。此外,在每一模塊的課文學習後,都有「口語交際」欄目。
□聲音
新教材更注重語文素養
福州教院三附小校長陳曦昨日受邀參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特級教師審讀會議」,審讀二至六年級的新課本(一年級已審讀完畢並面市),此次會議我省只有兩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參加。昨日,陳校長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教材課文數量減少,降低了學習難度,選文增加了國內經典文學作品,減少了有爭議性的文章和有關外國人文故事的文章,可以說,新教材更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知識體系更清晰。
福州教育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員何捷老師表示,把「親子共讀」、「課外閱讀」納入教材,具有劃時代意義。此外,教材中重視口語交際教學,體現了對「表達」的重視,有益於兒童表達能力的順利進階;教材中還引入了兒歌、童謠、民諺等,這都值得關注。
採訪中,家長對新教材很期待。有家長認為,孩子比較怕學拼音,先從識字學習,孩子也不會產生厭學情緒。先學習常用字,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