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廈等地小學語文率先「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2021-01-09 騰訊網

昨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從今年秋季起,我省福廈等地中小學起始年段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全部使用新教材,《歷史》、《道德與法治》也同時更換新教材。二至六年級小學生則仍使用舊教材。

小學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

初中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

新學期,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學生的三科教材將「變臉」: 首次使用「部編本」,其中,政治課連名字都改了。

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開始組織老師培訓新教材。從下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的歷史,都將使用「部編本」。 「道德與法治」就是之前的「思想品德」課,即俗稱的「政治課」。

今年,全國的小學約有50%,初中約有60%,使用「部編本」。

部編本,顧名思義,就是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現有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出版是「一綱多本」,即教學大綱只有一個,但是,允許各個出版社根據大綱編寫教材,以語文為例,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

語文

初一:體裁更多樣 《故鄉》等經典回歸課本

以語文為例,在此之前,我市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教材,俗稱「人教版」。雖然今年小學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但是,是教育部組織編寫,委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以前的「人教版」不太一樣。

部編本的語文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據介紹,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小學:課本第一冊識字量減少到300字

一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最大的變化是,以前是先學拼音再識字,現在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其實是借鑑了過去北師大版語文。

市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肖俊宇說,小朋友先識40個字,學會寫17個字後,才開始學拼音。他認為,這種變化的好處是:原先先學拼音,還分聲母韻母,很多孩子分不清,難免有挫敗感。而如果先接觸漢字,小朋友畢竟是生活在中文環境裡,此前在生活中已經認了不少字,識字課可以和他們之前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減緩他們上學焦慮。

第二個大變化是第一冊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並增大常用常見字的比重,減少一些和孩子生活聯繫不太緊密的漢字。肖俊宇舉例說,第一單元先學的40個常用字中,有「地」字,這對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在童話書、繪本裡可以看到。在以前,課文選用的一些結構簡單的獨體字,比如「叉」字,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多。

第三大變化是,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這裡的「大人」可以是老師、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是鄰居家的小姐姐等。每個人講述一個故事,表達是不一樣的,兒童聽到的故事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語文素養。

先識字再學拼音

刪除繁難舊偏內容

部編本的歷史的一大變化是:多途徑地了解歷史,到社會中去認識歷史,歷史對學生也不再是乾巴巴的過去事件的記錄,會變得親切且有趣。

據介紹,改版後的歷史課,另一個大變化是把一些繁難舊偏的內容剪掉了,譬如說,過去第一課內容包括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新版教材只講北京人,此外,新版歷史教材增加了很多的圖片。

道德與法治

課程模式越來越活

從2016年起,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將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據介紹,改版後的教材正文簡潔,一般不超過三行字。每課的開始會從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顯得生活性更強。另外,學生活動也將更多,每課都有探究與分享環節。

先識字再學拼音

記者昨日從福州一名小學語文老師那裡看到了新教材的「真面目」。從外形上看,新教材比舊教材「胖」了一圈,有A4紙大小,並採用銅版紙彩印,看起來美觀大方。翻開新教材,「我上學了」後面,緊跟著的不再是大家所熟悉的「ā、ō、ē」,而是識字「天地人,你我他」,先識字再學拼音,和網上熱傳的一樣。

識字量少100個加強閱讀

新教材的識字由原來的400個減到300個。新教材第一單元先學40個常用字,比如「地」字,這在童話書、繪本裡可以看到,電視新聞裡也有。而舊版教材選用的獨體字如「叉」,結構比較簡單,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加大了常用常見字的比重。

同時,新版教材傳遞出一個信號,對閱讀的重視,增加了「快樂閱讀吧」、「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還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語文園地欄目中新增「書寫提示」。

課文篇數減少6篇

新教材的課文從以往的20篇減少為14篇,內容也進行了大幅度更換。

記者統計了一下,目前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課文中,有《影子》、《小小的船》、《比尾巴》等6篇課文保留,刪減掉的有《小小竹排畫中遊》、《哪座房子最漂亮》、《靜夜思》等14篇文章。同時,新增了8篇課文,如《小蝸牛》、《烏鴉喝水》等。在新增的課文中,如《秋天》、《明天要遠足》、《青蛙寫詩》等,不少都是經典兒童詩。此外,在每一模塊的課文學習後,都有「口語交際」欄目。

□聲音

新教材更注重語文素養

福州教院三附小校長陳曦昨日受邀參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特級教師審讀會議」,審讀二至六年級的新課本(一年級已審讀完畢並面市),此次會議我省只有兩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參加。昨日,陳校長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教材課文數量減少,降低了學習難度,選文增加了國內經典文學作品,減少了有爭議性的文章和有關外國人文故事的文章,可以說,新教材更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知識體系更清晰。

福州教育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員何捷老師表示,把「親子共讀」、「課外閱讀」納入教材,具有劃時代意義。此外,教材中重視口語交際教學,體現了對「表達」的重視,有益於兒童表達能力的順利進階;教材中還引入了兒歌、童謠、民諺等,這都值得關注。

採訪中,家長對新教材很期待。有家長認為,孩子比較怕學拼音,先從識字學習,孩子也不會產生厭學情緒。先學習常用字,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

相關焦點

  • 廈門小學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變臉」了 小學生要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右)第一課是識字,原版教材(左)首先教拼音。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要「變臉」啦!新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級的歷史,都將使用新版教材。其中,「道德與法治」就是以前的思想品德課,又稱政治課。  三個科目中,最受關注的是語文。特別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中的幾大變化,讓人尤為關注。比如,先學識字再學拼音、識字量減少100字、增加書寫提示、更注重閱讀等。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課文篇數大減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課文篇數大減  拼音出場順序有變 識字量減少  張店區綠杉園小學教導主任房麗表示,部編新教材跟原來的魯教版教材相比,框架大致相同,由入學教育、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四大部分組成。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上小學後差距很大,有3點不同
    不過,現行的「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中將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做了調整,變成了先識字、後學拼音。不過,雖然小學的課本改了,但幼升小的時候孩子多多少少還是要提前學一點的,所以很多家長都在考慮,是按照原來的方法先教識字還是按照現行的標準先教孩子拼音?
  • 廣州小學新版語文課本大變臉:不學拼音先識字
    昨日南都記者了解到,今秋開學,廣州小學新生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再過渡到學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對識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識字量由舊版的400個減少到新版的300個,口語交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 語文新教材先教識字再教拼音? 老師:很好的嘗試
    學生家長:眾說紛紜觀點大相逕庭  據《寧波晚報》報導,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也就是說新教材是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開始學拼音。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教材則減少課文篇目,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分量」。記者上午從北京部分學校了解到,相應科目老師已經在暑假中完成了新教材使用培訓。那麼,面對新教材,學生應該如何學好語文?
  • 新手爸媽的育兒難題,究竟是先讓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
    發現很多家長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學習認字時都會買一些帶拼音的卡片,牆貼或者是各種圖案的帶漢字的卡片來幫助孩子輔助學習認字。但有的新手爸媽就會十分困惑,究竟是先教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讓孩子學認字呢,畢竟孩子到了小學以後也是會系統地學習拼音的。
  • 小學新生語文教材變臉 傳統教育增多難度降低
    原標題:小學新生語文教材大「變臉」   島城小學陸續開學,教材也都發放到了學生的手裡。   此前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是2001年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的,如今已使用15年。現在島城很多小學新生拿到的語文教材就是修訂後的版本,記者留意到,在拼音學習上新教材有一定程度調整,進一步突出情境和語境的整體設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降低漢語拼音學習的難度。拼音學習過程中配以文字兒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入學後有差別,尤其是這3方面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問:孩子是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當時的教學方法是先學拼音,然後讓孩子「注音識字」的方式識字、閱讀。而現行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卻剛好相反,孩子入學後先識字,然後再學拼音。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小學語文第一課不學拼音了?老師朋友圈瘋傳的消息,真相在這裡
    新教材五個新變化  經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 先識字再學拼音。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漢語拼音第一課  這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大致總結了一些新教材的變化——比以往更關注兒童的需求,先從常用字學起,再學拼音
  • 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原標題:今秋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新教材    一年級新生先認字再學拼音 形式上由之前的32K小版變成16K大版    「蘇教版、人教版的語文教材要停用,小學和初中新生都要使用部編教材。」
  • 幼升小別再學拼音了,這3件事做不好,上學後語文成績就被拉開了
    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落後,不管銜接班是半年、一年還是兩個月,不上幼小銜接班就跟不上一年級的課程,尤其是語文學習,拼音要先學,孩子跟不上很痛苦,因為老師都不講拼音了。不知道家長對於語文學習有哪些誤解,總之,一年級的語文老師還是會講拼音,拼音也是教學重點。如果能學幼小銜接,先接觸和了解對於一年級的學習,是會感到輕鬆。
  • 超越傳統學拼音,輕鬆搞定大語文!
    因此「一教就錯,越學越亂」是學拼音時解不開的魔咒。現在救星來了,一本關於拼音的點讀書--拼音點讀小百科-上市了新品拼音點讀小百科趣威文化AI點讀筆它的出現能解決了很多關於家庭拼音學習沒法教的問題,甚至一些小學語文學習上的難題也能解決。為什麼要選TA?因為跟著它學它不會有錯!
  • 9月1日起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 語文】  先認字再學拼音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 o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上小學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開學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  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解釋,此舉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漢字原初的感覺,一上學第一印象就學漢字,而不是拼音字母。據一線教師介紹,現在很多學校小學一年級就學英語,如果先學漢語拼音,孩子們很容易和英語混淆。而且,一年級的孩子很難理解「聲母」「韻母」等知識,重複練習容易讓孩子感到無趣,甚至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 山東省城小學一年級人教版語文換教材, 增加(圖)
    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現行教材是先學拼音,再學識字。新教材先安排一個單元的識字,需要大約十來天的學習時間,學完第一個單元的識字,再進入拼音的學習。學完拼音,再進行識字、閱讀的學習。」對此,江洪春表示,他接觸過新教材的送審稿,送審稿與現行教材相比,最大的變化的確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小學一年級語文:不就學個拼音認個字嗎?看完《教育部課程標準》,我...
    侄兒去年上的小學,這一年多表姐表姐夫就叫苦不迭了。 作業有時候可以一家三口奮戰到0點;輔導不了的部分,巴巴地希望託管機構可以輔導好,作業做完再回家就最好啦;甚至萌生了請私人家教一對一開小灶的念頭。 我在想小學一年級,能有多難呀?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原則與策略
    同時,一年級下學期學習了如何通過漢語拼音查字法來查字典,為學生更自由地自學漢字、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藉助拼音學習生字,積累常用詞彙的表達。 利用插圖識字。藉助圖畫理解生字,為低學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詞彙儲備不足的學生提供了便於理解的方式。教師要有意識地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來幫助學生識字、了解字義。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不過,不少家長認為幼兒園沒學什麼內容,每天就是陪孩子玩,還不如提前學點東西,反正小學也得學。所以不少家長強烈建議幼兒園學校應該讓孩子提前學一些小學的知識,比如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知識。為什麼國家明令禁止超前教育,還有這麼多幼兒園這麼做?到底要不要在幼兒園教孩子學拼音識字?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上小學就要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