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教材先教識字再教拼音? 老師:很好的嘗試

2021-01-09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7月22日訊 昨天,記者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了解到,根據省教育廳安排,今年9月我市初中、小學一年級可能採用語文新教材,但他們還沒收到正式通知。據省內多家媒體報導,新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將先教識字再教拼音。對這一變化,我市各方怎麼看?

  學生家長:眾說紛紜觀點大相逕庭

  據《寧波晚報》報導,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也就是說新教材是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開始學拼音。

  在市區公園路新華書店的多名小學生也說,他們的小學語文書確實是從拼音開始的。「一年級的語文課本是先教拼音的,挺難的,但學會了我就可以用拼音認字。」今年小學二年級的王同學現場翻開一本有注音的故事書念了一頁,雖然她不認識一些字,但音都念對了。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是好是壞?家長們眾說紛紜。

  「我小時候就是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漢字更形象,孩子學起來也更有興趣。所以先學漢字再學拼音也挺好。」市民張老伯說,自己的孫女今年8歲,雖沒學過拼音,但也認識不少字。

  身為小學生家長的陳女士,則覺得拼音的難度大,應該早點學。「拼音是識字的重要工具,應該在識字前先學,這樣識字也更容易。而且拼音也難學,早點兒學,孩子適應領會的時間也長一些。」

  語文老師:先學識字順應認知規律

  「先識字再學拼音是一種很好的探索和嘗試。因為現在的孩子接觸漢字比較早,大部分在入學前就認識很多字,而對拼音則比較陌生。基於這種情況,教材安排先識字再學拼音,就讓學生有一個過渡期。一來有利於幼小銜接;二來也有利於讓老師了解孩子的識字量,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市籀園小學教務處主任、市小學語文名師楊顯攀表示,現在一些地方使用的「北師大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就是先教一個單元的漢字,再教拼音的。

  另外,認識一些漢字對學拼音也有幫助,現在的拼音教學中也會涉及漢字,讓孩子通過漢字加深對抽象拼音的理解,像e的聲調用「鵝」、「餓」等漢字呈現就更容易記住。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是順應孩子的認知規律的,我在教學中發現孩子在學字時都比較興奮;而剛開始學習拼音時都會感覺枯燥難懂。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追求『怎麼教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學方法、順序上做一些適應現狀的探索是很有必要的。」市廣場路小學語文老師張老師說。

  對於新教材,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副院長曹鴻飛表示,目前還沒接到上級正式通知,但是作為小學語文教研員他已經接到下月去參加全國部編教材培訓的通知,屆時就會知道新教材是否啟用、何時啟用以及教材的具體內容。

  負責義務教育階段課本徵訂和發放的溫州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教材科透露,他們也接到通知,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材、思想品德教材會有調整,但是目前新教材還在審定中。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課文篇數大減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課文篇數大減  拼音出場順序有變 識字量減少  張店區綠杉園小學教導主任房麗表示,部編新教材跟原來的魯教版教材相比,框架大致相同,由入學教育、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四大部分組成。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福廈等地小學語文率先「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課本第一冊識字量減少到300字一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最大的變化是,以前是先學拼音再識字,現在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其實是借鑑了過去北師大版語文。市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肖俊宇說,小朋友先識40個字,學會寫17個字後,才開始學拼音。他認為,這種變化的好處是:原先先學拼音,還分聲母韻母,很多孩子分不清,難免有挫敗感。
  • 小學語文第一課不學拼音了?老師朋友圈瘋傳的消息,真相在這裡
    新教材五個新變化  經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 先識字再學拼音。  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 廈門小學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變臉」了 小學生要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右)第一課是識字,原版教材(左)首先教拼音。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要「變臉」啦!新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級的歷史,都將使用新版教材。其中,「道德與法治」就是以前的思想品德課,又稱政治課。  三個科目中,最受關注的是語文。特別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中的幾大變化,讓人尤為關注。比如,先學識字再學拼音、識字量減少100字、增加書寫提示、更注重閱讀等。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教材則減少課文篇目,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分量」。記者上午從北京部分學校了解到,相應科目老師已經在暑假中完成了新教材使用培訓。那麼,面對新教材,學生應該如何學好語文?
  • 山東省城小學一年級人教版語文換教材, 增加(圖)
    齊魯晚報記者李飛  人教版語文教材  新學期會更新  還有一個月,新學期就要開學了,又一批幼兒園畢業的小朋友將邁入小學大門,成為一年級新生。這個暑假,不少準新生家長都準備讓孩子提前熟悉一下教材,尤其是語文和數學。  而最近,省城不少小學老師都在朋友圈裡轉一則《新教材來了,一年級不教拼音?誤傳!》
  • 拼音從「a、o、e」開始教 本市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日前,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在淘寶上熱銷。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的小學新生今年確實將告別滬教版教材,使用全國統一編寫的這套新語文教材。值得關注的是,新教材將加大漢語拼音集中教學力度,讓孩子們有更充足的漢語拼音學習時間。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上小學後差距很大,有3點不同
    不過,現行的「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中將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做了調整,變成了先識字、後學拼音。不過,雖然小學的課本改了,但幼升小的時候孩子多多少少還是要提前學一點的,所以很多家長都在考慮,是按照原來的方法先教識字還是按照現行的標準先教孩子拼音?
  • 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原標題:今秋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新教材    一年級新生先認字再學拼音 形式上由之前的32K小版變成16K大版    「蘇教版、人教版的語文教材要停用,小學和初中新生都要使用部編教材。」
  • 小學新生語文教材變臉 傳統教育增多難度降低
    細心的老師發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蘇教版語文教材重新做了修訂,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拼音的學習時間也拉長,優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也增多。昨天,記者了解到,除了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也做了諸多調整,它們的共同點是難度普遍降低,趣味性增強,傳統文化的元素增加。據了解,全國語文教材的有10多個版本,每隔幾年都會做一定程度的調整。
  • 一年級語文上冊《拼音專項》過關檢測試卷及答案
    一年級語文上冊《拼音專項》過關檢測試卷及答案,拼音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學不好拼音將來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 語文老師提醒:小學拼音學不好,長大以後會很痛苦!更別想拿高分!很多孩子學完拼音發現還是沒有掌握好,老師學校教,家長回家教,都發了不少功夫,可是還是還是掌握不很好。漢語拼音不像對漢字的學習,拼音是一個個音節的學習,不是象形字記憶,如果沒有掌握學習的小竅門,孩子覺得學著難,家長覺得教得難。
  • 幼升小別再學拼音了,這3件事做不好,上學後語文成績就被拉開了
    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落後,不管銜接班是半年、一年還是兩個月,不上幼小銜接班就跟不上一年級的課程,尤其是語文學習,拼音要先學,孩子跟不上很痛苦,因為老師都不講拼音了。不知道家長對於語文學習有哪些誤解,總之,一年級的語文老師還是會講拼音,拼音也是教學重點。如果能學幼小銜接,先接觸和了解對於一年級的學習,是會感到輕鬆。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孩子下學期上一年級,作為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學習拼音部分
    有的家長聽別的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介紹,說一年級的拼音很難學,老師還講的很快,孩子根本就學不會,還是趁現在趕緊給孩子補補拼音吧。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談談這個問題。我打算從這麼幾個方面談。一、是開學使用的部編語文教材對於拼音和過去的版本有什麼不同的要求。二、如何叫孩子學拼音?教導到什麼程度才算合格達標。三、要不要提前學習拼音。
  • 幼兒園不開設拼音課,一年級拼音直接過,家長還讓孩子「傻玩」?
    但是孩子幼兒園不學拼音,到上小學的時候其實也會遇到一些困擾。因為現在一年級的教材內容太多,而且很多教材都是先教孩子識字再教拼音。孩子學拼音的時間大概也只有一個星期左右,關於教孩子拼音這件事,很多一年級老師也覺得很無奈。
  • 小雨象繪拼繪讀4月15日發布 讓拼音學習不再困難
    ▼ 首先看一道99%家長都解釋不清的題:  小時候語文老師說「o」念「窩」,現在孩子跟我說老師教的「o」念「哦」,英文的「o」又讀「歐」,音標讀「奧」…,那麼問題來了,如果「o」念「窩」,那麼「uo」讀什麼?
  • 用拼音識字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了
    從這些名人的生長和發展歷史看,應該是他們在中小學時期沒有正確的去認識漢字,肯定是語文教育出了問題。就像北大校長所說的,自己的學生時期沒有學好識字。那個時期老師是怎麼教和現在的語文教學沒有多大區別。不要都去當笑話看待,如果我們的院士或大學的校長,在識字方面,在北大校長之下的多的是。只是沒有出現在那個場合下吧。本人也是那個時代學習語文的,雖認識「鴻鵠」二字,可常用字也是經常讀錯的。
  • 新手爸媽的育兒難題,究竟是先讓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
    發現很多家長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學習認字時都會買一些帶拼音的卡片,牆貼或者是各種圖案的帶漢字的卡片來幫助孩子輔助學習認字。但有的新手爸媽就會十分困惑,究竟是先教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讓孩子學認字呢,畢竟孩子到了小學以後也是會系統地學習拼音的。
  • 初學拼音前後鼻音不分,語文老師用3招,巧妙讓學生理解發音規律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不光是初學拼音的小學生,不少成年人也都是前後鼻音不分。更有的因為方言發音規律,分不清楚n和l,捲舌和翹舌音的現象。發音不準,可能不太影響我們日常的語言交流,但是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是影響很大的,不理解發音規律,考試的時候,基礎題經常失分。初學拼音的小學生,分不清en和eng、in和ing其實也很正常,家長如果拼音發音準確可以按照小島老師的方法輔導孩子,如果家長的讀音也不準確,建議還是交給老師多練習準確發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