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問:孩子是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
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當時的教學方法是先學拼音,然後讓孩子「注音識字」的方式識字、閱讀。
而現行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卻剛好相反,孩子入學後先識字,然後再學拼音。
這個先後順序的不同,對孩子來說又有什麼差別呢?
一、學習拼音的效果不同
二三十年前,家長對英語啟蒙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學齡前和剛上小學的孩子很少有學英語的,所以大部分的孩子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最後學英語。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很小就開始學英語,很容易面臨同時學英語字母和拼音的狀況,很容易將讀音、拼讀的方法弄混,影響拼音和英語的學習效果。
而且,3、4歲的孩子口腔發育尚未完善,口齒不清楚,在學「z」、「zh」、「r」等發音類似或難發音的拼音時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可能導致孩子對學拼音產生牴觸情緒,或養成錯誤的發音習慣。
二、學習漢字的效果不同
拼音在生活中使用的頻率較少,學習的過程比較枯燥,但是完全掌握後運用起來又很簡單。
所以一些先學拼音的孩子,往往在識字階段會過度依賴拼讀,缺少學習漢字的意識,記憶漢字書寫、讀音等方面效果會較差。
而先學漢字的孩子,以識記為主,拼音作為輔助方法,學習漢字和拼音的效果都會更好。
三、閱讀方式不同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先學拼音就可以自己通過注音拼讀,對閱讀應該是有好處的,但實際上,拼讀的過程會將閱讀的思緒打斷,反而會讓閱讀變得索然無味,並不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
而如果先識字,孩子有一定識字量之後,閱讀時偶爾利用拼音確認某個字的讀音,或者利用上下文、字型猜某個字的意思,孩子對新學的字印象會更深刻,經過思考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也更透徹。
最重要的是,孩子不完全依賴於拼音識字,那麼在4、5年級課文脫離拼音之後,孩子能很快適應這種不藉助拼音的閱讀方式。
拼音只是漢字的輔助
說到底,語文重點要學的是漢字,部編版教材之所以將《漢語拼音方案》中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先拼音後識字」的順序改變,就是為了強調漢字的重要性,而拼音只是漢字的輔助。
先識字,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地讓孩子識記一些常見、常用、簡單的漢字,尤其是在讀繪本、看動畫片時,孩子重複看幾遍就能認識不少字。
當孩子有一定的識字量,可以閱讀簡單的兒童文學作品時再學拼音,將拼音作為識字的輔助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我兒子剛上一年級時就是用的這種方法,將識字、閱讀和拼音結合在一起,給大家分享一套同一教學理念的小學生注音閱讀書籍《魔法拼音·名家經典系列》
這套「名家經典」叢書一共8冊,每冊作者不同,均為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入選篇目篇幅適中,5-6歲親子共讀,適合6-8歲自主閱讀。
書中附贈了線上拼音課、小學漢語拼音字母表和價值99元的「浙裡聽聽」會員卡(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有聲讀物)。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教孩子基礎的拼音知識,同時結合注音閱讀的方式,幫孩子鞏固拼音的運用。
同時,書中所選篇目均是多次獲獎或收錄至中小學教材的名篇,適合小學生閱讀:
《聽懂人話的貓》曾榮獲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小巴掌童話》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第七條獵狗》曾獲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笨狼的故事》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第十二隻枯葉蝶》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別去五釐米之外》曾獲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