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入學後有差別,尤其是這3方面

2020-12-06 小婷老師育兒觀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問:孩子是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

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當時的教學方法是先學拼音,然後讓孩子「注音識字」的方式識字、閱讀。

而現行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卻剛好相反,孩子入學後先識字,然後再學拼音

這個先後順序的不同,對孩子來說又有什麼差別呢?

一、學習拼音的效果不同

二三十年前,家長對英語啟蒙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學齡前和剛上小學的孩子很少有學英語的,所以大部分的孩子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最後學英語。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很小就開始學英語,很容易面臨同時學英語字母和拼音的狀況,很容易將讀音、拼讀的方法弄混,影響拼音和英語的學習效果。

而且,3、4歲的孩子口腔發育尚未完善,口齒不清楚,在學「z」、「zh」、「r」等發音類似或難發音的拼音時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可能導致孩子對學拼音產生牴觸情緒,或養成錯誤的發音習慣。

二、學習漢字的效果不同

拼音在生活中使用的頻率較少,學習的過程比較枯燥,但是完全掌握後運用起來又很簡單。

所以一些先學拼音的孩子,往往在識字階段會過度依賴拼讀缺少學習漢字的意識,記憶漢字書寫、讀音等方面效果會較差。

而先學漢字的孩子,以識記為主,拼音作為輔助方法,學習漢字和拼音的效果都會更好。

三、閱讀方式不同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先學拼音就可以自己通過注音拼讀,對閱讀應該是有好處的,但實際上,拼讀的過程會將閱讀的思緒打斷,反而會讓閱讀變得索然無味,並不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

而如果先識字,孩子有一定識字量之後,閱讀時偶爾利用拼音確認某個字的讀音,或者利用上下文、字型猜某個字的意思,孩子對新學的字印象會更深刻,經過思考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也更透徹。

最重要的是,孩子不完全依賴於拼音識字,那麼在4、5年級課文脫離拼音之後,孩子能很快適應這種不藉助拼音的閱讀方式。

拼音只是漢字的輔助

說到底,語文重點要學的是漢字,部編版教材之所以將《漢語拼音方案》中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先拼音後識字」的順序改變,就是為了強調漢字的重要性,而拼音只是漢字的輔助。

先識字,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地讓孩子識記一些常見、常用、簡單的漢字,尤其是在讀繪本、看動畫片時,孩子重複看幾遍就能認識不少字。

當孩子有一定的識字量,可以閱讀簡單的兒童文學作品時再學拼音,將拼音作為識字的輔助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我兒子剛上一年級時就是用的這種方法,將識字、閱讀和拼音結合在一起,給大家分享一套同一教學理念的小學生注音閱讀書籍《魔法拼音·名家經典系列》

這套「名家經典」叢書一共8冊,每冊作者不同,均為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入選篇目篇幅適中,5-6歲親子共讀,適合6-8歲自主閱讀。

書中附贈了線上拼音課、小學漢語拼音字母表和價值99元的「浙裡聽聽」會員卡(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有聲讀物)。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教孩子基礎的拼音知識,同時結合注音閱讀的方式,幫孩子鞏固拼音的運用。

同時,書中所選篇目均是多次獲獎或收錄至中小學教材的名篇,適合小學生閱讀:

《聽懂人話的貓》曾榮獲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小巴掌童話》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第七條獵狗》曾獲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笨狼的故事》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第十二隻枯葉蝶》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別去五釐米之外》曾獲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上小學後差距很大,有3點不同
    那麼,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上小學後有什麼差距?幼小銜接時期就更是如此了,很多家長教孩子拼音的方法也不夠科學,拼音的讀音、寫法都容易出現偏差,到了真正開始學的時候就不好改了。而上小學後系統學習拼音時,可以根據漢字讀音識記拼音,學起來更容易。所以上小學後,「先識字」的孩子通常比「先學拼音」的孩子拼音基礎好。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新手爸媽的育兒難題,究竟是先讓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
    其實在過去的教育當中,人們更多的是選擇先讓孩子學習拼音在學習漢字,而在現在的語文課本中,則是希望孩子們先學認字,再學拼音。而這兩者的主要差別在哪呢?首先在過去的二三十年時間裡,由於我國的英語啟蒙尚未完善,因此很多人學習拼音的時候不會因為要學習英語而混淆。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針對很多一年級的家長擔心孩子剛一上來不會讀先識字會有畏難情緒,專家表示,先識字本就是以前蒙學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反覆誦讀,慢慢就學會認字。通知   歷時5年編寫完成  新教材9月開學啟用今年6月,教育部下發《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
  • 廈門小學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變臉」了 小學生要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開學後,一年級小學生將啟用新版教材(圖左),與舊教材(圖右)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更注重識字和閱讀。比如,先學識字再學拼音、識字量減少100字、增加書寫提示、更注重閱讀等。家長們普遍認可先學識字再學拼音,不過,對於把親子共讀、課外閱讀等納入教材,他們有不同的看法。  【變化】  先學簡單的常用字 識字量減少100個  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的變化,首先是讓拼音和識字換了位置,以前先學拼音再識字,現在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課文篇數大減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課文篇數大減  拼音出場順序有變 識字量減少  張店區綠杉園小學教導主任房麗表示,部編新教材跟原來的魯教版教材相比,框架大致相同,由入學教育、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四大部分組成。
  • 福廈等地小學語文率先「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課本第一冊識字量減少到300字一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最大的變化是,以前是先學拼音再識字,現在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其實是借鑑了過去北師大版語文。市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肖俊宇說,小朋友先識40個字,學會寫17個字後,才開始學拼音。他認為,這種變化的好處是:原先先學拼音,還分聲母韻母,很多孩子分不清,難免有挫敗感。
  • 語文新教材先教識字再教拼音? 老師:很好的嘗試
    據省內多家媒體報導,新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將先教識字再教拼音。對這一變化,我市各方怎麼看?  學生家長:眾說紛紜觀點大相逕庭  據《寧波晚報》報導,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 幼升小別再學拼音了,這3件事做不好,上學後語文成績就被拉開了
    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落後,不管銜接班是半年、一年還是兩個月,不上幼小銜接班就跟不上一年級的課程,尤其是語文學習,拼音要先學,孩子跟不上很痛苦,因為老師都不講拼音了。不知道家長對於語文學習有哪些誤解,總之,一年級的語文老師還是會講拼音,拼音也是教學重點。如果能學幼小銜接,先接觸和了解對於一年級的學習,是會感到輕鬆。
  • 孩子學拼音太難了?那是因為沒有找對學拼音的APP
    許多孩子在小學入學前都沒有拼音的基礎,導致入學後常常出現學習能力慢,跟不上學習節奏,識字能力也受到影響,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前幾天,大學班級群裡的一位老同學在群裡吐槽道:「最近在教我家孩子學拼音,我快要吐血了!
  • 拼音不難學,只要做好這些就能學好拼音
    一方面,沒適應孩子不靠譜的狀態(話說除了天賦異稟的學霸,普孩子學東西起步惱火不是常態嘛,數學咱不也走過3+5=35的清奇思路);  另一方面,被眼下的考試嚇到了,一看拼音測試才70多分,就有種「糟了,孩子學不好、跟不上進度!怎麼辦怎麼辦???」
  • 小學語文第一課不學拼音了?老師朋友圈瘋傳的消息,真相在這裡
    新教材五個新變化  經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 先識字再學拼音。具體變化有以下幾方面:  一、入學以後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開始學拼音。  漢字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但拼音作為一個符號,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接觸、使用都很少,教學順序換一換,其實是更關注孩子們的需求了。先學認識一部分常用常見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學習中。
  • 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原標題:今秋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新教材    一年級新生先認字再學拼音 形式上由之前的32K小版變成16K大版    「蘇教版、人教版的語文教材要停用,小學和初中新生都要使用部編教材。」
  • 鄭希怡女兒上學種菜引熱議,7歲之前,該不該讓孩子學拼音識字?
    而田亮花費每年十幾、二十萬的學費,送孩子去學各種特長和才藝,長大或許比同齡人優秀得多,但是童年玩樂的時間被壓縮了。有舍必有得,不同的選擇或許會影響孩子的人生軌跡,但是只要父母和孩子都認同就好。鄭希怡的育兒觀也引起網友的熱議。
  • 用拼音識字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了
    用拼音識字,在孩子的大腦中存在一個字母轉化的過程,時間長了雖然感覺不出有時間的差距,可總會有個轉化的瞬間。現在教學中,當我們的學生看到這個字,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字是怎麼拼出來的,不是意識它的直接讀音。如從開口學說話,就會叫「爸爸」「媽媽」,當見到這兩個字,老師會去拼這個字「ba ba」「ma ma」,勢必造成孩子重新去學這個兩個字的讀音。不是通過字義了解讀音,而是用一個毫不相干的字母去拼。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同的幼兒園教學內容差別還是挺大,聽說洋洋所在幼兒園都已經在學拼音了。我問洋洋的媽媽,孩子喜歡學拼音嗎?學得怎麼樣?洋洋的媽媽回答說,她家洋洋根本就不會,教了拼音怎麼寫還是不會!我當時就告訴她,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寫拼音那才奇了怪了!不會讀、寫拼音很正常,本來這就是超綱內容。
  • 拼音太難學?用上這3個竅門,小學識字、閱讀不吃力
    每年到這個階段,總有一批面對幼小銜接的家長們,陷入深深的焦慮中。之前網絡上就有這樣的一則消息,杭州某小學要求孩子入學前認識700字,這對於一些連拼音都沒學會的孩子來說,太難了。而拼音又像是開啟小學學習生涯的一把鑰匙,幫助孩子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
  • 孩子下學期上一年級,作為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學習拼音部分
    9月份,就又有一批小朋友告別幼兒園,走進小學校園,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有的家長聽別的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介紹,說一年級的拼音很難學,老師還講的很快,孩子根本就學不會,還是趁現在趕緊給孩子補補拼音吧。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談談這個問題。我打算從這麼幾個方面談。
  • 小學拼音講得快,孩子不會家長急得直跳腳?巧用5招,拼音並不難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想必家長們都發現了,孩子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拼音學不會,尤其是那些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要知道很多小學老師為了幹課程,在拼音這方面講得都特別快,因此很多孩子跟不上,家長也只能幹著急!那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快速學會拼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