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至今,語文都是學生們的必修課,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以前全國各地使用的語文教材是不一樣的,有人教版,蘇教版,滬教版等,多達十幾個版本。但是從2019年之後,這些版本都將不再使用了!以後只有一個統一的版本,那就是部編版!所謂部編版,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2019年秋季,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已經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啟用了。這個版本從2017年開始走入課堂, 在2019年實現全國覆蓋。
雖然部編版全國推廣已半年之久,但你們真的看懂了嗎?與以往的版本比較,部編語文教材究竟有哪些變化?
一、新舊版本教材大對比
1、新的教材更注重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培養
新的教材增加了大量古詩詞的內容,一到六年級古詩詞從原來的69篇變成現在的128篇。
初中的語文教材古詩詞增加了51%。
高考的古詩詞也是從以前的要求背誦60篇到了70篇,增加了10篇。
另外,大量的古文下沉到低年級,孩子在一年級就已經要開始學習《論語》了!
2、拓展課外知識和閱讀面
語文的學習是日積月累的,課下的閱讀和學習也是很重要的,名著閱讀已經成為了必考內容。
因此這項變化在小學,初中階段尤其明顯,就是增加課外閱讀量,老師會要求學生根據教材中給出了指定的閱讀書單,每天保證30分鐘以上的閱讀時間。
3、注重培養學習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好的學習方法應該從小培養才會受益終身。從三年級開始,新版教材注重培養孩子掌握寫作方法,啟發孩子去觀察和思考生活。
正如在研討會上,小學語文教材的主編之一說,之前,我們注重要學習仿寫句子,而現在我們更注重讓學生先積累好詞好句之後,再試著去摹寫去創造。
二、眼光要放長遠,家長和孩子要著眼於高考
語文正在逐漸成為拉分王。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語文都是三大主科之一。它是母語,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課。
現在的高考,語文的難度在逐年上升,2018年更是難出新高度。有人統計發現,高考語文的卷面字數已經從以前的7000字上升到9000字,不久之後還會增加到10000字。
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透露,閱讀對於學習語文來說越來越重要。如果再不閱讀,將來很有可能連卷子都做不完。同時高考閱讀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
溫儒敏強調:「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很多老師和家長已經意識到只看四大名著和課內教材將很難應付中高考。
因此,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小就要重視,多讀書,讀好書,以避免將來吃大虧。
教材是體現國家意志,是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載體。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部編版教材最重視的就是孩子閱讀能力的提升。所謂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重點培養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除此之外,新教材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創新性人才和複合型人才是我國21世紀主要培養和市場急需的人才。
在基本功紮實的基礎上,新教材從「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多方面綜合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僅局限於課本知識,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
三、語文這麼重要,究竟要怎麼學?
通過教材的改革,我們可以看出將來中高考中的語文將會出現三大變化。
第一、古詩文的考試內容的增加。
第二、文字的增加和題量的增多。
第三、高考閱讀面的擴大。
語文對中小學生這麼重要,那麼要怎麼去學呢?
大量的閱讀是學好語文最好的方式。讀好書,讀經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學生的知識儲備積累的足夠豐厚,才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同時也可以將更多的素材運用到寫作當中。
面對新的語文課本,學而思輕課全面上線新的語文學習產品系統。
課程緊貼大綱,根據學習場景細化為同步課和素養課。
同步課能為一至六年級的孩子提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素養課可以擴展孩子的課外閱讀量,進行知識的積累。
兩個課程相輔相成,可以幫助孩子從易到難的掌握基礎的識字,看圖說話,再到簡單寫作。以這種逐漸遞增的方式教學,循序漸進,力求達到與學生的完美融洽。
內容來源:綜合自網絡
關注學而思輕課,成長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