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隻小狼
環球網3月1日報導,當天,武漢市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最後一批34名康復患者出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將進行「休艙」處理,不再接收患者。這家方艙醫院,也是武漢首家「關門大吉」的方艙醫院。
(圖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據悉在「休艙」前仍有76名患者在礄口武體方艙醫院住院,這些患者將進行轉診處理;此外入駐礄口武體方艙醫院的山西救援隊醫護人士待命,救援物資和設備進行封存,原地待命。
據了解,從2月11日20:30開始收治患者,到3月1日宣布「休艙」,礄口武體方艙醫院累計收治病人數330人,累計治癒出院232人。
而像礄口武體方艙醫院這樣「受命於危難之際」並且仍舊堅守在崗位上的方艙醫院,光武漢市內就有大約20家。
武漢市第一批正式啟用的方艙醫院是在2月5日到2月6日,是由地鐵工人、建築工人、環衛工人、城管隊員和醫療專家等各方人員在29小時內晝夜不息搭建起來的。首批三所方艙醫院分別是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洪山體育館和武漢客廳,共設超過4000張床位,主要收治輕症患者與65歲以下的病人。這是為了將更優質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身體較弱的老年人。
首批三家方艙醫院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上)
武漢洪山體育館(中)和武漢客廳(下)
(圖源:新華社/湖北日報)
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復盤」了方艙醫院在防疫工作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圖源:央視新聞)
這次疫情發生以來,病人就醫的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大量病人在社區和社會流動,醫療資源緊張,床位不能滿足應收盡收的需求。面臨著延誤治療時機、造成疫情擴散的雙重壓力……中央指導組調動中國醫療救援隊、22支方艙支援隊伍星夜趕往武漢。3支國家移動核酸檢測實驗車也來到武漢,76支醫療隊、8000多名醫務人員在幾天內進入方艙醫院……武漢的新冠肺炎患者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在方艙醫院治療的,方艙醫院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
截止28日,武漢方艙醫院中還有7600多名患者,空餘床位5600張,實現了「床等人」。而且從3月1日開始,湖北累計治癒出院病例反超了現有確診病例,這說明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圖源:人民日報)
從2008年的解放軍的野戰「方艙醫院」在汶川地震中,第一次投入使用。到2020年方艙醫院在武漢廣泛普及,這種機動性好,展開部署快速,環境適應性強的專業化醫療系統見證了我國國防科技與醫療水平的發展,也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汶川地震中的方艙醫院
(圖源:新華社)
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苦難,也留下了很多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戰略儲備?應該怎樣做戰時動員?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戰時醫療系統?相信經此一役/疫,在日後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我們也會做更多的準備。
「方艙醫院」被列入搶修搶救方隊
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圖源:新華社)
經過這場戰鬥之後,你認為戰爭離我們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