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計程車,巨頭們的應許之地?

2020-12-17 驅動中國

百度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在長沙試運營後,廣州也開啟了RoboTaxi的試運營服務,如果算上滴滴年底在上海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計劃,2019年有可能在三座城市中看到自動駕駛的計程車。

儘管外界在提到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時候,大多會使用「試運營」一詞,幾乎所有落地運營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都在主駕駛位配備了一名安全員。卻也不乏一些積極的現實意義,原本只在封閉場所中測試的自動駕駛,讓公眾有了近距離觸摸的可能。

再激進一些的,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在10月份給用戶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表示用戶下一次乘車時,可能不再配備人類安全員。倘若這份郵件內容奏效,無疑將是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新裡程碑。

無論是國內自動駕駛的「保守運營」,還是谷歌的「藝高人膽大」,自動駕駛領域大大小小的玩家們,把目標瞄向計程車市場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01 小切口與大蛋糕

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何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紛紛將計程車作為首選的切入點?

第一個答案可能是市場教育的需要。

戰略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在第五期《汽車行業顛覆性數據探索》中,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2030年全自動駕駛計程車將佔據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車出行市場。另一家分析機構瑞銀集團也有著樂觀的預計,公開表示「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每年的價值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

不過「萬億市場」也有一個前提,即自動駕駛汽車成為人類社會日常且必要的交通行為。而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漫長徵途中,自動駕駛計程車可以說不可或缺的路徑,如果人們尚無法接受「無人駕駛」的計程車,萬億的潛在市場也就無從談起。

第二個答案或許是資本市場的驅動。

2019年開年起,自動駕駛領域便頻頻爆出融資困難、內訌倒閉、裁員過冬等負面新聞,就連吳恩達參與運營的明星項目Drive.ai也被迫清盤。「經過長達三年的泡沫期,自動駕駛開始進入期望幻滅的低谷期。」逐漸成為一種行業共識,在項目進度屢屢不達預期的教訓下,資本市場也不約而同地收緊了錢袋子。

那些還沒有倒下的探路者們,勢必要找到新的生存根基,畢竟在技術、成本、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的制約下,自動駕駛在乘用車市場的落地近乎無解。當資本相繼以落地作為投資門檻的時候,商用車市場自然成了自動駕駛的新陣地。

第三個答案應該是龐大蛋糕的誘惑。

在萬億市場的蛋糕面前,科技巨頭們可以扮演兩個角色,一是自動駕駛的技術供應商,二是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供應商。即便前後只有一字只差,所能分到的蛋糕卻差之千裡,以至於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Mobileye執行長阿姆農·沙舒亞直接斷言:「對於特斯拉、Uber和Lyft來說,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之爭關乎生死存亡。」

同樣被影響的還有自動駕駛的創業者們,在攪局乘用車市場近乎無門的局面下,一些創業者開始緊抱主機廠商的大腿,儘可能降低成本止血過冬。也有一些創業者選擇去講出行服務提供商的故事,以求拿到融資做高估值。

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自動駕駛計程車還將逐步出現在更多的城市中,背後的商業格局也將逐漸水落石出。

02 巨頭的應許之地?

就目前來看,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參與者可以大致歸為三類:以Waymo、百度Apollo為代表的技術派;諸如特斯拉、通用等主機廠商;以及Uber、Lyft、滴滴等網約車平臺。不同派系的所長不同、路徑不同、打法不同,卻不無被貼上了「巨頭」的標籤,以至於讓人產生了這樣的錯覺:自動駕駛計程車,終歸只是巨頭的應許之地?

在廣州試運營RoboTaxi的文遠知行,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例子。

與谷歌、百度不同,文遠知行的計程車上路可謂頗費周折。早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文遠知行就曾借「全國首輛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光環博盡了眼球,隨後即被執法部門叫停,從路況複雜的廣州大學城挪到了交通不那麼緊張的生物島。

一輛自動駕駛計程車到自動駕駛計程車隊的進化也有「代價」。文遠知行在今年8月份和廣州市白雲出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名為「文遠粵行」的合資公司,文遠粵行正是名義上的運營方。言外之意,文遠知行涉足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並沒有觸碰原有計程車市場的蛋糕,像是一場對未來出行的聯合探索。

但這並非是文遠知行得以進入計程車市場的全部「秘密」。

2018年10月底,前身為「景馳科技」的文遠知行完成了更名後的A輪融資,其中雷諾日產三菱聯盟AllianceRNM為戰略領投方,也是後者在中國市場的首次投資。與之相關的一幕是,去年讓文遠知行風光無二的「首輛自動駕駛計程車」還是一臺改造後的傳祺SUV,剛剛在廣州街頭落地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隊,已經是清一色的日產電動汽車。

原因也不難理解,百度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已經曝出了20元/公裡的成本,其中車輛本身成本和運營成本各佔一半,相較於傳統計程車每公裡3元的成本,「每公裡成本」無疑是制約自動駕駛計程車規模化落地的又一因素。特別是在商業化前景尚不明朗,自動駕駛又漂在資本寒流中的時候,自動駕駛計程車仍然是一個「燒錢」的新物種,也只有現金流穩定的巨頭們敢於以金錢換時間。

也有人為自動駕駛的創業者們指出了一條明路,放棄與巨頭爭奪「出行服務提供商」的資格,轉向物流、環衛車、礦山、港口、機場、園區等特定且剛需的垂直市場,不失為「活下去」的可行之路。

03 社會共識的欠缺

商業上的博弈永遠都是後話,巨頭們籌謀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的同時,還面臨另一個棘手問題——社會對於自動駕駛的共識。

至少就目前來看,Robotaxi的需求並非來自消費者和車主,甚至都不是車企,而是人工智慧企業試圖找到的商業模式,Uber、滴滴等共享出行平臺對未來的未雨綢繆。比技術成熟度更大的不確定性,仍在於公眾的認可。

期待而又恐懼,大體就是人們對於自動駕駛的情感。

早在1925年,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有證可考的「無人駕駛汽車」就在紐約亮相,隨後在不少科幻電影中可以找到和自動駕駛相關的情節。但在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中,史匹柏卻在鏡頭中表達了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恐懼」:當公園系統癱瘓,Explorer無人駕駛汽車與中央計算機連結中端後,裝滿人的汽車成了霸王龍的「罐頭」。

事實也是如此。2013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6%的美國人認為「自動駕駛汽車讓我感到害怕」,有50%的人認為「該技術無法可靠運行」。到了2018年,兩項調查結果的數據卻增加到了77%。原因可能是特斯拉、Uber等在自動駕駛測試中的一起起交通事故,被媒體放大後直接影響了公眾對於自動駕駛的感情。

以至於自動駕駛計程車領域的巨頭們,也逐漸形成了樂觀派和悲觀派。

樂觀派有如特斯拉、百度等玩家,馬斯克希望特斯拉的車主能夠添加「特斯拉網絡」,讓自家車在閒置的時候利用自動駕駛技術提供打車服務,甚至給出了0.18美元每公裡的定價;悲觀派的代表有Uber、Waymo等,自動駕駛業務成了Uber上一輪裁員的重災區,WaymoCEO約翰·克拉夫茨克曾在2018年表態稱:「未來幾十年內,自動駕駛技術還無法做到無處不在,自動駕駛汽車將一直存在限制。」

好在樂觀派和悲觀派都在嘗試增加公眾對自動駕駛汽車信任,比如在Waymo、百度的自動駕駛計程車上,在前排的座椅靠背上安裝了一對觸控螢幕,乘客可以從屏幕中看到汽車當前行駛速度、周圍環境的3D示意圖,甚至汽車停在斑馬線前讓行人過馬路時,也會在屏幕上標註出來。

巨頭的價值也在於此,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被巨頭們主導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註定會是自動駕駛成為一種社會共識的先行軍。

04 寫在最後

有理由相信,等待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還有諸多不可預知的關卡,仍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中出現試運營的自動駕駛汽車。

畢竟大多數人每天使用汽車的時間不到5%,每年的使用成本卻動輒上萬,高昂的成本與限制的運力,足以給自動駕駛玩家們巨大的動力去顛覆現有的用車模式。何況當自動駕駛技術足夠成熟的時候,完全的自動駕駛也不無可能,諸如「滴滴空姐遇害」等潛在的安全問題,也能找到相對妥帖的解決方案。

或許,這正是「科技」存在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亞馬遜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提前亮相聯合廣場!
    Zoox 上周末,亞馬遜(Amazon)旗下的Zoox自動駕駛計程車提前在舊金山聯合廣場亮相 1 提前亮相街頭拍廣告 本周末在位於梅森街(MasonStreet)的費爾蒙特酒店(Fairmont Hotel)外,許多舊金山居民都看到了Zoox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第一次亮相街頭,顯然是為了拍宣傳片或者廣告。
  • 智慧交通發展駛入快車道 不同行業巨頭看好「自動駕駛」
    多巨頭看好自動駕駛 幾年前,應該沒有多少人能想到,滴滴、百度、美團、華為等不同行業的巨頭將在「車」這個領域成為對手。 11月16日晚間,滴滴出行舉辦「滴滴開放日」,正式發布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據介紹,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已經獲得上海、北京、蘇州、合肥、美國加州等地的道路測試牌照。 同樣在11月12日,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美團副總裁、自動駕駛負責人夏華夏表示,美團3年內要在北京順義區部署1000輛自動駕駛配送車。 在北京、長沙和滄州等地,百度的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已經試乘運營。
  • 世界首例計程車自動駕駛試驗在六本木Hills舉行
    人民網東京8月30日電 計程車自動駕駛實證試驗自8月27日起在六本木Hills(港區六本木6)和大手町Financial Grand Cube(千代田區)之間的公路上進行。這是世界上首例利用自動駕駛車輛來提供計程車服務。
  • 無人駕駛技術騰飛:高德叫車來了輛自動駕駛計程車
    多年來,各大公司對自動駕駛的研發一直都在進行,這兩年,看似進展頗有些緩慢,實質不然。目前,國內有一家公司距離實現汽車完全自主駕駛的目標越來越近。 前幾日,由阿里巴巴支持的初創公司AutoX宣布,他們已經在深圳的公共道路上推出了完全無人駕駛的載客汽車。
  • 初創公司Momenta將在蘇州啟動自動駕駛計程車試驗
    【TechWeb】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日前表示,將力爭在10月份啟動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試運行。  Momenta  Momenta表示,該公司自動駕駛計程車將在蘇州市試運行,自動駕駛等級為4級(Level 4),最初會在駕駛座上配備安全員,力爭在2022年實現無安全員運行。
  • 巨頭扎堆自動駕駛:汽車大廠、科技巨擘和網際網路新貴的混戰
    今晚19:00準時直播,掃碼觀看 隨著一眾汽車主機廠、科技巨頭的入場,自動駕駛領域已不再只是特斯拉和谷歌的戰鬥。 汽車技術日漸成為資本青睞的熱門,融資額度屢創紀錄,自動駕駛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 早報:又一場蘋果發布會 滴滴將推自動駕駛計程車
    滴滴將在上海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滴滴副總裁郄小虎在East Tech West會議上表示:「滴滴很快就會在上海推出一項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用戶可以通過滴滴出行App呼叫自動駕駛汽車。」郄小虎表示,滴滴出行目前只能滿足65%的用戶乘車要求,而自動駕駛計程車將填補這一缺口。共享單車的價格一調再調,這不又漲價了。
  • 長沙科技味:自動駕駛之城
    車水馬龍的公路上,汽車井然有序地行駛,駕駛員隨手按下中控臺上的 " 自動化 " 按鈕,轉頭與車後座的人聊了起來。這是科幻電影《第五元素》中描繪的 2263 年紐約街頭的一幕。5G、自動駕駛,如今,這種科幻電影裡才有的場景正在長沙成為現實。
  • 百度Q2盈利大增,自動駕駛成績單最亮眼
    ● 商業化方面,6月百度與紅旗合作的中國首條L4級別自動駕駛乘用車前裝產線已在長春下線投產,近日首批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紅旗E·界已亮相長沙展開測試。● 百度Apollo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高,7月百度作為唯一的中國企業代表,與寶馬、安波幅、大陸、大眾、戴姆勒、英特爾等10家頂級自動駕駛行業巨頭聯合發布了《自動駕駛安全第一》報告,這也是全球第一份系統性解構自動駕駛安全性與可靠性的技術白皮書。特別想提及百度Apollo的商業化進展。因為汽車圈層已經不止一次因為這個原本圈外漢的加入,變得不同。
  • 合縱連橫,安波福的自動駕駛之道
    自動駕駛計程車是個好生意當代汽車業轉型有兩個重點方向:軟體與服務,其中出行服務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安波福同樣很早就看中了這塊市場。2017 年,德爾福與法國政府旗下的公交公司 Transdev Group 達成合作,在歐洲聯合開發自動駕駛按需班車服務,在諾曼第和巴黎郊區對自動駕駛班車進行測試。2017 下半年,德爾福收購了波士頓初創公司 nuTonomy,這家公司在新加坡和波士頓均有進行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試驗項目。2018 年對安波福而言是一個爆發年。
  • 高精地圖廠商攪局自動駕駛|寬凳科技|圖商|自動駕駛|地圖|自動駕駛...
    配圖來自Canva可畫隨著5G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自動駕駛日益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作為與之緊密相關的高精地圖技術,也越發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傳統圖商、整車廠商、初創企業、高科技巨頭等眾多玩家,紛紛參與到整個行業的變革中來,這就使得行業內高精地圖的競賽愈發激烈。
  • 優步將自動駕駛業務出售給Aurora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7日,網約車巨頭優步公司宣布,該公司的自動駕駛部門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ATG)將被初創公司Aurora收購。同時,優步將向Aurora投資4億美元,以促進其自動駕駛業務發展。另外,優步執行長霍斯勞沙希將加入自動駕駛公司Aurora的董事會。
  • 矽谷自動駕駛五大家族「圈地」簡史
    DARPA三屆挑戰賽為美國的自動駕駛領域培養了無數人才,而谷歌的自動駕駛項目成為了矽谷自動駕駛企業創始人的孵化地。縱觀初創公司們的創始人、研發者,都與DARPA賽、谷歌無人車項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創始人Vogt是麻省理工計算機科學學院高材生,參與了 2004 年的 DARPA 自動駕駛挑戰賽。至此,從DARPA挑戰賽和谷歌自動駕駛項目中孵化的初創公司們,都已進入自動駕駛賽道,迎來被資本熱捧的黃金時期。
  • 通用旗下自動駕駛團隊獲軟銀22.5億美元投資
    百度下半年將落地自動駕駛計程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表示, 2019 下半年,百度將會和長沙合作,進行自動駕駛計程車隊的商業化運營。按照規劃,年內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數量將達到 100 輛。
  • 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談融資:正在跟潛在戰略合作夥伴接洽
    燒錢的滴滴幹了個更燒錢的活兒:自動駕駛。8月30日,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就滴滴自動駕駛公司獨立融資的話題,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正在積極地跟潛在戰略合作夥伴接洽,並獲得了積極的反饋。
  • 文遠知行自動駕駛計程車已在廣州黃埔區和開發區試運營,路測超過...
    A0:文遠知行是一家擁有中國領先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出行公司。L4級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是技術難度和商業潛力最大的一個細分領域。目前,文遠知行與多個領域的頭部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逐步形成了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生態圈,其中包括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英偉達、商湯科技、白雲出租、德昌電機、中國聯通等,在車輛改裝、算法提升、落地運營和5G網絡應用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合作。 2019年8月,文遠知行成立了中國首個落地一線城市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運營合資公司「文遠粵行」。
  • 滴滴自動駕駛:IPO前夜的「白日夢」?
    文:網際網路江湖 作者:劉志剛自動駕駛的賽道從來不缺明星,如今走上T臺,風華正茂的當屬滴滴。6月27日,滴滴在上海進行一場自動駕駛載入運營測試。7月6日,據外媒消息,滴滴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將會擴大員工規模,計劃擴充200人,將員工隊伍數量提高到500至600人。
  • 我在亦莊打了一輛無人駕駛計程車
    在北京,想體驗一次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實在不容易。8月25日,得知百度Apollp在北京開啟自動駕駛試乘體驗招募,當天我便積極地在官網提交了報名申請。而還沒等到審核通過的郵件,我便迎來了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的消息。
  • 多兵作戰的自動駕駛時代,百度和它「徒弟們」的淘金夢
    編者按:2017 年,活躍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巨頭動作頻繁,創業公司和相應的收購案也開始不斷出現。對此,我們特別推出了專題 「自動駕駛圈地賽」,與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自動駕駛究竟將如何影響並改變我們的生活。本文為此次專題的第三篇報導,在自動駕駛這個兵家必爭之地,百度的動作尤為搶眼,那麼押注自動駕駛的它會笑到最後嗎?我們一起來看。與美國相比,中國的科技巨頭更有可能摒棄全家桶大而全的發展模式,比如百度。
  • Uber賣掉自動駕駛業務,初創公司Aurora接手
    來源: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自動駕駛是眾多車企和科技企業發力的方向,美國網約車巨頭Uber也不例外。不過,這條道路並不好走,事故不斷加之燒錢嚴重,Uber選擇將自動駕駛的資產「大甩賣」。Uber聯合創始人、前執行長Travis Kalanick曾將自動駕駛視為一項重要投資,ATG也一直是Uber重視的長期業務,Uber更曾夢想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無人駕駛計程車車隊,但這些計劃帶來了高昂的成本和安全挑戰。其實,Uber的自動駕駛計劃發展並不算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