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倒逼大學傳統教育改革?

2020-12-12 騰訊網

[摘要]慕課(MOOCs,全稱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即把以視頻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課程免費發布到網際網路上,供全球眾多學員學習」。

慕課關鍵詞(圖片來自網絡)

什麼是MOOCs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程建鋼教授曾對慕課有這樣一個定義:「慕課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即把以視頻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課程免費發布到網際網路上,供全球眾多學員學習。其突出特點是以小段視頻為主傳授名校名師的教學內容,以即時測試與反饋促進學員學習,並基於大數據分析促進教師和學生改進教與學。」

「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師生互動。學生也可以提各種意見,而且不見面,什麼都可以提。」復旦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傳播」課程主講者程士安說。

慕課(MOOCs,全稱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會改變教育嗎?這是一個持續了多年的爭議性話題。目前,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都已開設了慕課課程。4月1日,復旦大學也將上線「大數據與信息傳播」課程。儘管有觀點認為全世界各個平臺上的慕課實為「全球名校俱樂部」,背後是資本在教育產業領域的角逐,其對教育的實際推動作用有待觀察,但該課主講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程士安教授對處於爭論中的慕課予以正面肯定,認為它可以實現教育公平,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能有一定刺激。

5000多人註冊復旦慕課

2013年7月,復旦大學與Coursera(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兩名計算機科學教授創辦的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籤訂了合作意向書,並於去年年底正式籤署了合作協議,這宣布復旦大學即將登陸Coursera的慕課平臺。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介紹,除了程士安教授的第一門課,「目前已有了一批文理醫科的課程進入了實質性的建設過程,根據不同的建設周期,預計今年9月新學期之前,還有6-8門課程上線。這是第一期試點項目。」復旦大學的系列慕課課程,目前已經進入了謀劃階段,U21聯盟之一的復旦已經加入U21聯盟的MOOCs計劃,會在適當的時候推出合適的英文MOOCs。

在程士安教授的「大數據與信息傳播」課堂上,「大數據與信息傳播」結合網絡實踐剖析大數據時代「人」、「媒體」與「信息」的獨特關係和基本規律;將傳播學與計算機、數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相關知識連接起來,多科學攜手,共同探究公共傳播、商業傳播等領域鮮活的社會現象和社會規律。「我的課一開始就將分析中國的傳媒,我的案例就是《第一財經》。現在媒體改革勢在必行,不是想不想的問題,是必須改,因為受眾變了,閱讀終端變了。受眾以新的方式獲取信息了。」

註冊「大數據與信息傳播」課程的人已經超過5000個,平均每天增加150人註冊。目前在上海,只有復旦大學和交通大學開設慕課,交大已經開設4門(《數學之旅》、《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粒子世界探秘》與《法與社會》)先後在全球最大在線課程平臺Coursera上免費發布,成為上海高校最早亮相於全球共享的慕課課程。據悉,今年3月上海交大還將有兩門人文藝術類課程上線。而復旦大學目前只有4月1日上線的程士安課程「大數據與信息傳播」。事實上,不是程士安一個人在開課,「是一個10人團隊一起在做這個事情,其他人協助我開這門課。」程士安對早報記者說,「這門課是我們研究新媒體的新成果,所以所有內容都是全新的。」

據復旦大學介紹,慕課課程4月1日上線後,第一堂線下課程將以「本科教學公開課」的形式,在校園內向復旦師生開放,並通過現場視頻直播等形式進一步擴大受益人群。之後,程士安將與選課學生圍繞線上課程的八大主題,展開深入、充分的小組討論;在Coursera平臺上選修課程的學習者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溝通。程士安還將根據各方的反饋,不斷更新與擴充自己的授課內容。不僅課堂討論的情況可以通過在線課程視頻反饋給社會,網絡平臺上的爭鳴與聲音也能及時回傳課堂,實現在線課程與實體課堂「同步」互動。

依然處於爭議中的慕課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程建鋼教授曾對慕課有這樣一個定義:「慕課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即把以視頻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課程免費發布到網際網路上,供全球眾多學員學習。其突出特點是以小段視頻為主傳授名校名師的教學內容,以即時測試與反饋促進學員學習,並基於大數據分析促進教師和學生改進教與學。MOOCs是『在線課程』層面上的網絡教學形式之一,屬於已經發展了十幾年的在線教育系統的組成部分,對以往的網絡教學有重要借鑑意義。」

陸昉和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鄭雅君合作的《MOOC 3.0:朝向大學本體的教學改革》一文認為,「因為網絡時代背景下的知識形態和傳播方式本身正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有的知識生產和傳播媒介(如大學、媒體等)從制度系統上不能完全適應這種變革,因而導致了MOOCs市場的饑渴現象。MOOCs順應這一大變革而產生的動態的知識建構方式、更多元的知識傳播途徑、更人性化的學習過程,一定程度上註定了它必將大受歡迎。」

自2012年美國媒體將大規模在線課程命名為「MOOCs」以來,慕課已經在全球熱了一陣。慕課熱背後有兩大動力:一是網際網路資本試圖改變教育面貌,找到慕課的盈利模式、開拓出新市場,誰就可能造就千億美元級的企業。二是媒體的宣傳,認為MOOCs可能重構高等教育秩序,甚至提出了「大學末日」預言。圍繞慕課,國內外的教育界也形成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這是顛覆式的革命,國內高校不能錯過時機,應該全盤拿來;另一種則不以為然。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程建鋼教授對慕課的魔力有質疑,他認為,「MOOCs本身並沒有如此大的魔力,能給高等教育帶來革命性變化,因為現有的MOOCs課程及其支撐平臺只是在線教育的組成部分,而且自身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既有明顯優勢,也有嚴重不足。」程士安則認為,有些人反對慕課,就唱衰它,贊同慕課,就說中國大學要關門。「這些都是極端說法。代替大學,還是不太可能。但慕課能逼出一種改革,大學傳統教育的改革。」

提供公平教育和持續教育

慕課在全世界的快速成長,背後是大量風險基金和慈善基金的加入。比如,復旦大學加入的慕課平臺由Coursera公司提供,該公司不久前募集到了8500萬美元。「形成產業是必然的。大量風投進入也是正常的。從產業角度講,賺錢也是很正常,但初衷不是賺錢。」程士安認為,雖然慕課是一門生意但一定程度上卻實現了教育公平。「我的學生在南加州大學讀碩士,他一學期學了6門課,每門課差不多4萬元人民幣,收費大大低於課堂標準。這就是門檻。Coursera公司提供的慕課平臺出現後,每門課價格肯定不會是4萬元,這就是對教育普及和公平的貢獻。」

另外一方面,這個平臺也提供了終身教育,「我相信選我課的人,有三分之一是業界朋友。我更希望一半人是業界的。這是激勵大家,不要去拿什麼MBA,也不要去讀什麼碩士,根據自己關心的東西,選一系列課程。」

慕課是否會對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產生影響?這其實取決於中國的教育主管部門是否承認慕課課程,「美國很多大學是承認的。如果承認,那是跟大學的競爭。將來是否會認可,我不敢說。」程士安說,如果中國的教育體制保護相關利益者,就不會承認,那慕課也只是補充。「如果中國高校用開放心態來看教育,那應該去承認。這對整個社會是一個貢獻。尤其是刺激大學老師,重新思考你的教學。」「通過這個平臺是可以逼著中國的大學老師發掘他們的才能的。但你能不能找出能開得了課的老師,這是問題。」

慕課可以影響教育方法

程士安的這門慕課與她平時的一門課有相關性,她每年都會給大四開設一門研討性課程,既是對學生前面學習內容和實習內容的總結,也是回望他們三年學習裡知識學科和業界的發展。「在這門研討型課程上,開場第一講就告訴大家,這個問題沒有定論,我們一起討論。最終我們整個研究團體,通過這門課修正我們的觀念和豐富我們的知識。這充分體現了慕課的精神,是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視頻教育。」在程士安看來,慕課最吸引她的地方就是這是一個互通平臺,這也是慕課的優勢所在。「我們這個團隊就可以天天和學生在平臺上互動。充分理解社交媒體的價值,我們可以獲得很多新的想法和數據。那麼多學生對該課程的反饋,會對這些學科有指引性。我們最看重的就是反饋信息。」

程士安和她的團隊平時授課以分組討論方式進行,所以平時的授課方式能夠相當程度地移植到慕課上。「對我來說,兩者區別沒有那麼大。」程士安介紹,將來在授課和測評的時候,是後臺隨機組合,作業也是隨機給他們,「作業評定分為互評、自評和我們來評定,現在的統計和研究結果顯示,互評和自評靠近老師的評分值。」程士安說,自評和互評再次強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再冷靜地看待所謂答案,其實是幫助學生再次思考。這給實體課堂很大啟發。

程士安所說的啟發就是慕課對現實課堂的影響,「慕課對中國實體教育的影響也必須這樣。大學教育一定是以話題和知識點為核心,讓學生去思考收集材料和文獻,提出對這個問題的判斷和見解,這才是大學教育。提高學生研究能力和辨析能力。」「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教學方法,是開放了課堂。」

慕課作為新技術方式下的在線教育,它的新在於「互動平臺」。「這個平臺是師生互動。互動了老師才知道講的學生是否懂,學生也可以提各種意見,而且不見面,什麼都可以提。」程士安說,「我們要做好準備,要臉皮厚。罵你才是關注你,就怕沒人理睬你。」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學「慕課」上線 要顛覆傳統教育?
    在「慕課」面前,傳統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挑戰。「『慕課』這種方式不在於優質資源分享,而在於教學改革,在於新的教學模式的探討,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這樣認為。    教師被迫「討好」學生?
  • 「慕課」,攪動大學課堂
    人數無上限、時間無限制、地點無要求,嫁接網際網路後的在線教育課程,正在全球範圍牽引著百萬量級的學習軍團。中國的一流高校,也敞開大門,融入變局。   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形式如何更迭,改革的宗旨始終如一。當西風吹臨本土,中國如何孕育出適合國人修習的在線教育2.0版?東西交匯的一刻,我們如何取長補短、借力施力,讓中國教育自強的同時更添自信?這一場變局,期待「中國的一課」。
  • 慕課來啦!湖南省「數字時代的教學改革」研討會召開
    (超星集團主辦的湖南省「數字時代的教學改革」慕課教學研討會吸引了省內32所高校的800餘名教師參加) 紅網長沙6月5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周丹)慕課(MOOC)被譽為是「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今天上午,由超星集團主辦的湖南省「數字時代的教學改革」慕課教學研討會,在長沙萬達文化酒店成功召開。    來自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省內32所高校的800餘名老師參與了本次會議。
  • 在線教育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慕課?
    「慕課是印刷術發明以來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將改革大學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圖。」 上海交大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曾對慕課做出如此評價。這類平臺根據參與企業背景的不同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擁有高校、政府等官方資質的平臺,代表平臺為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和華文慕課。這類平臺不僅僅是具備其他合作高校的內容資源外,自身特有的內容資源也成為其一大優勢,例如學堂在線擁有的清華大學慕課唯一授權,令其用戶中學生比例較高。第二類是網際網路企業背景較強的平臺,代表平臺為中國大學MOOC、頂你學堂、智慧樹網。
  • 大學慕課:從「新奇」走向全員應用
    劉濤 文/圖  ·聚焦「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系列報導  日前,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國內和國際上均是第一次。這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寫好教育「奮進之筆」的重要舉措。
  • [述評]學生青睞「慕課」背後:傳統課堂教育該改改
    有專家認為,這種在線課程「中國慕課」正穿透大學的組織壁壘,形成一個獨立的課程市場。  「慕課」是「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的簡稱,它有別於高校原有的視頻公開課。在「慕課」的世界裡,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鐘甚至更小的「微課程」,在課程中嵌入隨堂測試,就像遊戲裡的通關設置,只有答對才能繼續聽課,學生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同時,「微課程」適應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
  • 人大代表樊一平:通過慕課推進民族理論政策教育
    「有效利用慕課這樣的網際網路手段,充分整合民族院校改革探索與持續創新的成果,帶動普通院校全面開設民族理論與政策課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樊一平提出這樣的觀點。其中的原因,除了歷史慣性導致認識不足之外,許多普通高校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受限於民族教育資源的缺乏。「2015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了『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三大教育改革方向。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梅麗霞:慕課會在未來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彼時,我剛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作不久,對黑板前的三尺講臺充滿熱情,對教學教育改革充滿激情。2012年,我第一次系統地完成了一門在線課程的學習,這就是哈佛法學院的著名教授Michael Sandel主講的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這門課給了我極其深刻且震撼的啟發:原來大學課程可以這樣上!
  • 慕課 - 慕課-中青在線
    只需一根網線,就能連通高等教育殿堂的夢想之路——慕課這一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結合的產物,正最大限度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打破傳統教育時空界限和學校圍牆,顛覆傳統大學課堂教學方式。  近年來,中國特色慕課建設與應用,為破解校際教學質量差距大、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提供有效方案,推進了教育公平,促進了教育質量提升,已經成為新時代加速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引擎,是實現中國高等教育「變軌超車」的關鍵一招。
  • 我校第一門慕課上線「中國大學MOOC」
    9月1日,由我校劉濟良教授領銜的《德育原理》在教育部主管的慕課平臺——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http://www.icourses.cn/imooc/)上線,該平臺是我國課程數量、參與高校與課程團隊數、學習人數最多的慕課平臺。《德育原理》將於9月9日正式開課,這既是我校第一門,同時也是河南省第一門在國家級平臺上線的慕課。
  • 復旦大學「慕課」共享優質課程資源 開闢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新途徑
    央廣網上海4月1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只需一根網線,就能連通高等教育殿堂的夢想之路——慕課這一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結合的產物,正最大限度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打破傳統教育時空界限和學校圍牆,顛覆傳統大學課堂教學方式。
  • 史上最全:一篇文章看懂在線教育慕課模式的七大特色
    慕課時間的嚴格規定也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者一定的限制,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慕課與傳統網絡教育最主要的補充,傳統的網絡教育是真正的不限時間的學習與老師的關係,也就是沒有那麼明顯的模式,吸收了傳統教育的師生關係的優點,通過時間的限定和加深學生與老師的互動。
  • 網絡課程給傳統教育帶來危機感 有慕課名校還用考嗎?
    堅持學完的人很少  不過,教育專家熊丙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及就業環境狀態下,中國在校大學生選擇慕課的不可能佔大多數,部分學生可能開始有些興趣,但能堅持學完課程的人很少。「原因很簡單,很多學生上名校,注重的未必是上什麼課,而是拿一張什麼樣的文憑,用人單位也是如此。」熊丙奇說。
  • 用好慕課、私播課 推動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創新
    作者:中南民族大學 魏曉燕、黎海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辦好網絡教育。  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的產物,慕課(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和私播課(小型私人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簡稱SPOC)在全球範圍內的興起,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國內許多高校紛紛搭建慕課平臺、推出慕課課程。
  • 慕課三年:教育海嘯,湧向何方
    慕課在中國發展的三年,是否帶來了預想中的教育平等化與學習革命?喧囂褪去後,慕課又將走向何方?2012年由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美國著名大學發起,隨即紅遍全球。國內的慕課行業由高校牽頭,網際網路公司、在線教育企業開設平臺,國外平臺相繼進駐。目前,慕課已經進入正規高等教育體系,課程完成後可以獲得結課證書甚至部分大學的學分認證。
  • 學堂在線不斷創新教育技術 助力國家精品慕課建設與應用
    基於慕課資源下的混合教學改革,有效改善了貴州理工學院的教學面貌,提升了教學成效及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學生、教師兩個層面的共同成長,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打造智慧教學生態解決方案 引領新時代教學變革 基於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諸多大學的實踐表明,開展混合式教學能夠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 在線課程「慕課」來襲 專家稱中國大學應主動參與
    不到兩個月時間,中國大學與「慕課」的頻繁互動,不難窺見這一全新教育模式帶來的衝擊。「這場在美國發起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其運作模式已在根本上開始觸動傳統高等教育的根基,將引起大學的重新洗牌,最終形成全新的大學格局。」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說。推薦專題>>MOOC:一場教育的風暴要來了嗎?
  • 教育遭遇新媒體:慕課、無人課件、在線教育紛至沓來
    浙江在線06月05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王婷 通訊員 陳鑫)上海交通大學開放的在線課程(MOOC)——「慕課」,這學期被杭州師範大學引入了正規教學,並首次實現學分互認。也就是說,杭師大的學生可通過「慕課」學習跨校選課,積累學分,從而獲得學位,這意味著「雲端的學校」真的來了。
  • 慕課:共享優質教育的新方式
    在線開放課程其實就是中國版的 「慕課」(MOOC,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縮寫)。回顧一下慕課興起的歷史即可發現,中國在推動慕課發展應用上可謂醒得早、起得快、亮點多。 2012年被公認為世界慕課元年,2013年教育部就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指導性文件,中國不少大學在國際著名課程平臺上開課。
  • 中國大學慕課
    中國大學慕課app將活用各大學擅長的領域,同時還將編寫能夠使學生掌握實用知識和技術的講義和教材,以擴充人才,在廣泛的業務和研究方面活用AI。中國大學慕課app上線於2014年5月,這是網易雲課堂承接教育部國家精品開放課程任務,匯集985高校優質課程,與"愛課程網"合作推出的中文MOOC學習平臺。太平洋下載中心提供中國大學慕課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