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俯瞰四川巴中市玉堂水庫。四川水資源豐富,號稱「千河之省」,這裡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目前,四川省已全面建立起河湖體系、河長體系、制度體系、推進體系、信息管理體系等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五大體系」,並紮實全面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2月10日,四川巴中市,雪後的光霧山銀裝素裹。四川水資源豐富,號稱「千河之省」,這裡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目前,四川省已全面建立起河湖體系、河長體系、制度體系、推進體系、信息管理體系等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五大體系」,並紮實全面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2月9日,四川巴中市南江縣,冬泳愛好者在養生潭溼地公園冬泳健身。冬泳愛好者嶽先生說:「我從小一直生活在南江城郊一個小河邊,經常下河遊泳。以前這兒的河邊是荒山沼澤地,南江溼地公園是前幾年國家投資修建的,現在的水質比前幾年好多了,明顯得到改善,冬泳愛好者也經常來此地遊泳。」自2017年巴中市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以來,各項制度全面建立,3574名四級河(湖)長上崗履職,「綠色衛士」對標一河(庫)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和年度目標任務,既管好「盆中的水」,又管好「盛水的盆」。
12月9日,遊客在四川巴中市玉堂水庫欣賞美景。自2017年巴中市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以來,各項制度全面建立,3574名四級河(湖)長上崗履職,「綠色衛士」對標一河(庫)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和年度目標任務,既管好「盆中的水」,又管好「盛水的盆」。
12月10日,四川巴中市光霧山,溪水清澈見底。四川水資源豐富,號稱「千河之省」,這裡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目前,四川省已全面建立起河湖體系、河長體系、制度體系、推進體系、信息管理體系等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五大體系」,並紮實全面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2月12日,人們在四川黑龍灘水庫景區觀看巨幅水系地圖。四川水資源豐富,號稱「千河之省」,這裡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目前,四川省已全面建立起河湖體系、河長體系、制度體系、推進體系、信息管理體系等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五大體系」,並紮實全面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2月11日,四川成都市雙流區黃龍溪古鎮碼頭,船夫載著遊客順錦江遊覽。黃龍溪古鎮建鎮至今已1700多年,歷史底蘊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興場。四川水資源豐富,號稱「千河之省」,這裡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目前,四川省已全面建立起河湖體系、河長體系、制度體系、推進體系、信息管理體系等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五大體系」,並紮實全面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2月11日,遊客在成都市雙流區黃龍溪古鎮遊覽。黃龍溪古鎮建鎮至今已1700多年,歷史底蘊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興場。四川水資源豐富,號稱「千河之省」,這裡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目前,四川省已全面建立起河湖體系、河長體系、制度體系、推進體系、信息管理體系等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五大體系」,並紮實全面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2月11日,白鷺在四川成都的河道上飛翔,生態環境的改善吸引了多種水鳥前來安家繁衍。成都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全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有效地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向「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水生態體系更進一步。
12月11日,市民在四川成都浣花溪公園小憩。公園由萬樹山、滄浪湖和白鷺洲三大景點組成,園內山水交融,浣花溪和幹河兩條河流穿園而過,是成都最大的開放式城市森林公園。成都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全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有效地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向「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水生態體系更進一步。
12月11日,市民在四川成都浣花溪公園觀賞錦鯉。成都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全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有效地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向「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水生態體系更進一步。
12月11日,成都錦城公園內草木蔥鬱,湖水蕩漾。公園佔地2400畝,其中水面1000畝,綠地和園區建築1400畝,是成都市環市區六個溼地公園之一。成都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全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有效地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向「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水生態體系更進一步。
12月11日,市民在成都活水公園裡休閒娛樂。活水公園位於成都市內的府河邊,是一座城市綜合性環境教育公園。成都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全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有效地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向「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水生態體系更進一步。
12月11日,四川成都活水公園裡的水流雕塑。活水公園位於成都市內的府河邊,是一座城市綜合性環境教育公園。公園佔地24000多平方米。取自府河的水,依次流經厭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養魚塘等水淨化系統,向人們演示了水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變化過程。
12月11日,成都市民韓女士(右)和媽媽在成都活水公園休閒交談。家住成都活水公園附近的韓女士說:「這裡沒有治理以前亂七八糟的,而且還有臭味,沒有辦法靠近,現在明顯感覺乾淨了,水流動起來了。」成都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全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有效地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向「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水生態體系更進一步。
12月12日,工作人員在四川黑龍灘水庫巡查。黑龍灘水庫建於1970年,最大庫容3.6億立方米,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仁壽縣,是川西最大的人工湖,被譽為「西蜀第一湖」。目前,四川省7415條河流、7817座水庫、2458條常年流水渠道和12個溼地、瀘沽湖等29個重要天然湖泊全部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所有河流湖泊均編制「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
12月12日,民眾在四川仁壽縣黑龍灘水庫大壩上遊覽。目前,四川省7415條河流、7817座水庫、2458條常年流水渠道和12個溼地、瀘沽湖等29個重要天然湖泊全部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所有河流湖泊均編制「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
12月12日,小販在四川黑龍灘水庫大壩上販賣橙子。黑龍灘水庫建於1970年,最大庫容3.6億立方米,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仁壽縣,是川西最大的人工湖,被譽為「西蜀第一湖」。目前,四川省7415條河流、7817座水庫、2458條常年流水渠道和12個溼地、瀘沽湖等29個重要天然湖泊全部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所有河流湖泊均編制「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
12月12日,四川黑龍灘水庫風景區的餐飲店家在水庫邊晾曬水庫魚。黑龍灘水庫建於1970年,最大庫容3.6億立方米,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仁壽縣,是川西最大的人工湖,被譽為「西蜀第一湖」。目前,四川省7415條河流、7817座水庫、2458條常年流水渠道和12個溼地、瀘沽湖等29個重要天然湖泊全部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所有河流湖泊均編制「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
12月12日,生活在四川省仁壽縣黑龍灘風景區的居民在休閒垂釣。目前,四川省7415條河流、7817座水庫、2458條常年流水渠道和12個溼地、瀘沽湖等29個重要天然湖泊全部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所有河流湖泊均編制「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