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基層「河長制」作用 寧波健全「五水共治」長效機制

2020-12-15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8月9日訊 發揮基層「河長制」作用、積極傾聽沿河群眾意見、全面排查「清三河」反彈隱患,正成為寧波市下階段「五水共治」治汙水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

  記者昨日從市五水共治辦獲悉,寧波市按照省治水辦統一部署,強勢推進「清三河」治理,創建汙水「零直排」區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過去三年,寧波市統籌推進城鎮汙水管網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裡;全力推進480條「三河」的治理,「河長制」管理模式已覆蓋1941條鄉鎮級以上河道。這種全面「撒網」、重點排查、精細化「治水」的「河長制」工作機制,已取得明顯成效。

  「有汙染,找河長」,以北侖區小浹江為例,強化區、鎮、村三級「河長」長效管理,已基本實現河面無漂浮物、河岸無垃圾、河中無障礙物、河邊無畜禽養殖。鄞州風棚碶河集士港段,曾因有餐飲企業直排廢水入河,導致「黑臭」現象,在「河長」督促下,周邊20多家餐飲企業全部截汙納管。如今,該河已從「黑臭」河變身樣板河。

  下一步,寧波市將充分發揮基層「河長制」巡查制度作用,組織開展集中巡河等活動,切實強化河長擔當,真正做到河長公示牌要亮、監督電話要通、人要常在河邊走,及時發現問題、反映問題和促進問題解決。同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河長制APP平臺等,加強公眾互動,廣泛吸收社會力量,讓更多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治水。

  水清景美的月湖。

  8月3日一早,近30位治水專家來到鄞州區集士港鎮的祝家橋、董家橋和楊家三個村,考察風棚碶河的治汙情況。

  風棚碶河流經集士港鎮奧特萊斯商業廣場旁的餐飲一條街,受餐飲汙水直排影響,發黑髮臭。針對這一頑疾,集士港鎮實施截汙工程,沿河鋪設汙水管網1118米,周邊21家餐飲企業汙水排放全部納入管網,並對河道兩岸進行生態護岸改造,使河流重現「生機」。

  「五水共治」工作開展以來,寧波市以治汙攻堅、治水強基、供水優化、全民節水四大行動為抓手,標本兼治治汙水,協同推進防洪排澇和供水節水,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清淤清汙,改善河道水環境

  按照三年計劃兩年完成的要求,寧波市綜合運用截汙納管、清淤疏浚、換水活水、河道整治、生態修復等方式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裡,北侖、慈谿、奉化、江東成功創建省「清三河」達標縣(市)區,鄞州西塘河、慈谿新庵江、江東童王河等一大批黑臭河實現美麗蛻變。

  三年來,寧波市累計清淤河道2000多公裡,三江河道分階段實施清淤500多萬立方米,綜合提升排洪能力。今年計劃清淤1000萬立方米,力爭三年基本完成河道存量淤泥清理,北侖、鄞州、象山等地正在積極探索推廣淤泥資源化利用。

  源頭控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針對重點整治的重汙染行業,寧波市關停並轉企業289家。其中,鄞州投入16億元關停省內規模最大的電鍍園區並進行改造提升;杭州灣整體關閉漂印染園區的39家企業,「騰籠換鳥」成為眾創園;寧海並轉提升長洋溪兩岸46家鋁灰企業,治理流域汙染。

  寧波市還以資源化利用、減量化投入、清潔化生產路徑破解農業面源汙染難題,強化畜牧環境整治,關停、搬遷禁養區畜禽養殖場4625家,各地通過政策引導全面清退河道養殖。

  據介紹,自4月25日百日環保執法行動啟動以來,全市環保部門共立案調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1038起,對376起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行政處罰,並連續公布三批典型案例。

  夯實城鄉截汙納管基礎

  寧波市新擴建汙水處理廠5座,提標改造汙水處理廠4座,新增處理能力25.5萬噸/日。奉化方橋片區和餘姚大隱片區汙水通過聯網納入鄞西汙水處理廠,突破縣域界線共享汙水處理資源。

  全市1280個村採取接戶納管進廠、分散式終端生態治理等模式,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各地落實管護機制,逐步構建縣、鎮、村、戶和運維公司五級聯動的運維管理責任體系。

  防洪排澇取得關鍵進展

  加快流域防洪。甬江流域防洪工程已完成主體施工100多公裡,年底基本形成三江幹流堤防封閉;市區鄞東南沿山幹河、姚江東排、小浹江等上百公裡骨幹排澇河道貫通,有效發揮排澇作用;全面完成中小型水庫三類壩消除和10000立方米以上屋頂山塘治理兩大目標。

  推進區域排澇。甬新泵等建成並發揮強排作用,印洪碶等泵站開工併力爭主汛期運行,城區17座下穿立交改造完成,及時完成新建提標雨水管網、雨汙分流和積水點改造任務,城市排澇能力得到提升。

  供水節水保民生走在前列

  實現跨區域「八庫一江」水源聯調,市區城鄉供水大網覆蓋,城鄉居民全部喝上水庫水。構建「水源聯調、水廠聯供、管網聯通」的現代化供水保障體系,協同推進供水設施建設,欽寸水庫已完成壩頂填築,水庫群聯網聯調西線工程全線在建,桃源水廠完成前期並進場。

  引導全社會節水。運用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企業差別水價等政策有力引導行業節水。寧波市還順利通過了國家節水型城市複查。

  全民參與,建立完善長效機制

  全市深入實施「河長制」。市四套班子領導領銜擔當全市最難治河道河長,實行市、縣、鎮、村四級河道的「河長制」管理。市人大專題審議農村生活汙水治理、 防洪排澇和「清三河」專項報告,組織各級代表深入實地檢查調研和監督。市政協主席議政會多次聽取「五水共治」工作,開展「千裡江河四季訪」等明察暗訪活 動,組織長效機制實施專項集體民主監督並舉辦論壇。市各級媒體持續關注和宣傳「五水共治」工作。全市湧現出了一大批企業自發治水、社團志願治水、青年青春 治水、小手拉大手協力治水等感人事跡。


相關焦點

  • 民政部關於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的通知
    為鞏固前期督查工作成果,切實提高救助工作水平,有效防範和遏制社會救助工作中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救助工作規範運行,現就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建立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的重要意義
  • 漣源市水利局完善基層河長制
    近年來,漣源市高度重視河長制工作,緊盯河長制工作目標任務,提高站位、精準定位、紮實工作、創新措施,紮實推進基層河長制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河長制工作作為時代的新生載體,要如何讓群眾入心、入腦、見行動?圍繞這一主題,該局全面夯實工作基礎,主動作為,及時理清河庫管理體系,聘請專家,組織編寫《漣源市河湖手冊》。
  • 城南新區「五渠共治大會戰」後著力建立長效機制
    城南新區「五渠共治大會戰」後著力建立長效機制 發布日期:2014-04-16 09:17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為『十四五』規劃獻計策」高端訪談|徐錦庚: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 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
    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 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訪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徐錦庚期間,要緊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提高農民文明素養,讓農民既富口袋,也『富腦袋』。」
  • 武威市涼州區建立健全「法治進網格」長效機制
    武威市涼州區建立健全「法治進網格」長效機制 2020-12-1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嘉興南湖區:全力打好「五水共治」持久戰
    原標題:全力打好「五水共治」持久戰 在完成對嘉興南湖區「三改一拆」相關工作督查之後,昨天(6月30日),浙江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督查組對南湖區「五水共治」相關工作進行了督查。副區長蔡立新陪同。
  • 海鹽百步入選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優秀鄉鎮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了解到,海鹽縣百步經濟開發區(百步鎮)入選2019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優秀鄉鎮(街道),這也是海鹽唯一一個入選的鄉鎮。從眾多鎮(街道)中脫穎而出,百步是如何做到的?近年來,百步積極響應省、市、縣有關工作號召,大力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成立了「汙水零直排鎮」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涉及工業、生活小區、六小行業的創建方案和相關長效機制,明確了工作責任,構建多部門聯合工作體系,逐步破解創建過程中的難點與堵點。
  • 五水共治不能曇花一現 已治理的河人大代表一督到底
    據了解,目前,全省「五水共治」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全省共消滅垃圾河6496公裡,整治黑臭河4660公裡。但由於監管責任沒有落實等原因,有些地方和流域、出現了已治理河段汙染回潮反饋現象。  3月18日,本報刊發報導《摘帽的河道,怎麼又變黑了》。
  • 如何打造「升級版」河長制?
    2014年水利部印發《關於加強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推行河長制,並於同年開展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25個省級行政區開展了河長制探索。河長制的重點任務也由以水汙染防治為主,逐步拓展至防洪、水生態修復、保障供水安全等方面。  中國環境報:現階段河長制有哪些突出進展?
  •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
    浙江在線05月19日訊浙江以江為名,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有甬椒甌鰲飛雲江,京杭苕溪傍錢塘。「三山萬戶巷盤曲,百橋千街水縱橫」,垂柳依岸、青磚黛瓦、水閣亭榭、櫓聲欸乃、煙波浩淼……所有的一切,宛如一幅漸次展開的水墨風景,美麗、靈秀、富足,凝聚了無數樂水人的視線。「五水共治」就是讓我們重新沉醉在這美麗的畫圖中。
  • 通川區:全面落實「河長制」,著力推動「河長治」
    2020年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護好「盆中的水」兩大目標,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守護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責任感,堅決打好打贏河湖管理保護持久戰,奮力推進全區河長制工作走深走實,全區河湖面貌大幅改觀,加快向「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轉變,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保持在百分之95以上。
  • 王國生在全省河長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 守河有責 護河擔責 治...
    要著力加強水環境治理,持續推進環青海湖地區生態保護和環境綜合治理,加快實施柴達木水源涵養地、河湟地區生態環境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進一步摸清河湖基本情況,加強河流清淤疏浚、環境整治和水系連通,積極爭取建立以國家為主導的水生態補償機制,把治水和治山、造林和種草結合起來,使青海的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 人水和諧譜新篇 河暢水清美畫卷——信陽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
    在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基礎上,以河沙管理工作為著力點,信陽持續發力,屢出實招,將河長制湖長制持續引向深入,人水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大別長淮間徐徐鋪展。 高位推動,打好治水攻堅戰 5月5日下午,全市河長制暗訪工作動員培訓會召開。10個河長制暗訪組分赴各縣區對河砂管理和「四亂」問題進行暗訪、督導,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
  • 上海徐匯區文明辦主任周晨蔚: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不斷深化創建成果
    一、關於2018年主要工作情況  徐匯區建立健全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常態長效機制,按照「最高標準、最強表達、最美行動、最佳形象、最好口碑」的要求,全面落實各項工作。深入調研,精準對標,制定下發了《徐匯區關於深化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常態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突出以長效的工作聯動為保障、以長效的測評考核強動力、以長效的共建共享聚合力、以長效的綜合管理打基礎,推出了涵蓋四個方面的21項重點工作,形成了四項工作機制。
  • 巴南區惠民街道創新「四聯共治」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發揮鄉賢帶領...
    12月3日,巴南區惠民街道舉行「四聯共治」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新聞發布會,惠民街道「四聯共治」推行以來,群眾滿意度上升18.2%,達86%,安全感指數上升16.2%,達99.5%。據惠民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強介紹,2018年以來,惠民街道在基層社會治理探索中,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以「四聯共治」即「聯巡、聯調、聯管、聯智」為抓手,在勝天村探索「四聯共治」社會治理試點工作,目前,試點工作取得成效並在街道推行。隨後,王主任向大家介紹了「四聯共治」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具體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 「四步走」戰略縱深推進「河長制」——鶴城區繪就河暢水清岸綠景...
    按照「五化」建設要求,圍繞「場地規範化、隊伍穩定化、辦公信息化、制度科學化、臺帳檔案化」五個方面,在全區範圍深入開展「五化」建設,為加快推進全區河長制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同時,構建成「河長+副河長+河道警長+民間河長」的全方位管水護水體系。
  • 「河長制」做活「水文章」ll黔西南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據興義市河長制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楊國波介紹,興義市以全面推進河長制為抓手,實行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綜合治理,堅決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圍繞「百姓富、生態美」這一目標,堅持「建、聯、治、控、管」並舉,嚴格落實河、湖、庫保護責任,健全完善協調機制,狠抓河流綜合治理,將河長履職情況作為黨政領導幹部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
  • 完善鄉村治理制度 健全黨組織全面領導機制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深厚基礎和重要支撐,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如何在新形勢下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近日,記者就此專訪了平武縣委書記李治平。記者:如何認識和理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基層社會治理的相關論述?李治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
  • 「五水共治」的重大理論意義丨講習所
    「五水共治」是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八八戰略」,有效推動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快速發展的有力抓手。認真研究「五水共治」 工作中蘊含的豐富理論內涵,進一步領會「五水共治」的精神實質和實踐邏輯,對於全省上下更好地統一思想認識,堅決把「五水共治」進行到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經濟日報:全面推行河長制 怎麼看,怎麼幹
    生態良好的河湖,要突出預防和保護措施;  生態惡化的河湖,要健全完善源頭控制、水陸統籌、聯防聯控機制,加大治理和修復力度;  城市河湖,要全面消除黑臭水體,連通城市水系;  農村河湖,要加強清淤疏浚、環境整治和清潔小流域建設,狠抓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