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向東流——安徽休寧縣以「河長制」實現「河常治」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航拍安徽黃山休寧縣清潔依舊、美麗如初數十公裡長的橫江。休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黃山7月22日電 (劉鴻鶴 黃俊軍 谷慶江)洪災過後,橫江兩岸多處淤泥沉積,部分河段枯枝雜草、塑膠袋等垃圾遍地;短短幾天後,數十公裡長的橫江清潔依舊、美麗如初,這一切得益於黃山市休寧縣「河長制」的推行與落實。

2020年,受「7·7」洪澇災害影響,休寧縣部分鄉鎮農房、農田、基礎設施、工礦企業等不同程度受到影響、遭受損失,但同樣遭受重創的還有流淌在休寧大地的各條河道。洪災過後,流經縣城的橫江河道及沿岸淤泥淤積,塑膠袋、生活廢棄物以及一些漂浮物掛滿河道兩側的樹枝或灌木上,讓原本景美水美的橫江兩岸滿目瘡痍。

7月20日,黃山市休寧縣誌願者在清理橫江河道及沿岸淤泥淤積,塑膠袋、生活廢棄物以及一些漂浮物。休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7月20日,家住橫江公園附近的居民汪玉芳,看著志願者們在清理河道時說:「災後的橫江公園的確環境破壞較大,這些天縣裡的城管執法隊員天天來清理,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志願者幫助清理,垃圾清理得挺徹底。」

讓當地群眾感到「快」的正是河長制常態化治理作用的發揮。「7·7」洪澇災害以來,休寧縣縣、鄉、村三級河長迅速落實河道的清理整治工作,統籌開展河道清淤、垃圾打撈、護岸及景觀修復等各項工作,改變以往無人願管、「多頭治水」的不足。「原來洪水肆虐後的河道沒有部門牽頭治理,一些基礎設施的損壞也只能通過後期水務部門一些項目來修復,推行河長制後,各個部門都承擔了相應的責任,河道的治理也更加順暢了。」在橫江上遊帶頭清理河道的齊雲山鎮黨委書記、鎮級河長張文興說。

為全力保護好新安江源頭水,2020年上半年以來,休寧縣全力推動落實河長制,切實加強河湖水質保護,加強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探索建立了水質監測預警與河湖長問題排查聯動機制,推進水環境問題快速排查、快速發現、快速整治。加強入河排汙口監管及養殖和種植業汙染防治,完善分類、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全面推進生活垃圾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工作,確保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千工程」,完成了2100戶戶廁改造任務,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全縣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以上,改善和修復水生生物生態環境,投放魚苗魚種200萬尾以上,全縣禁漁面積達6萬畝以上。

7月20日,黃山市休寧縣誌願者正在把清理出來的塑膠袋、生活廢棄物以及漂浮物搬運出來統一處理。休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我們加快了河長制信息化建設,推進基層河長應用手機APP巡河率,目前巡河1855人次,發現問題14次,已經解決12起。」休寧縣河長辦負責人方文東介紹,面對洪災的影響,今年還加大資金投入到河道清理整治中,爭取儘早全面恢復新安江源頭「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休寧風景。另外,從環保部門的各個斷面監測數據來看,今年來,新安江源頭各條幹、支流水質總體上達到或優於Ⅲ類,部分支流常年保持Ⅱ類以上,且逐年向好,真正讓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以「河長制」實現了「河常治」,有效守護了新安源頭綠色美好家園。(完)

相關焦點

  • 張清東:唯願一江清水向東流
    「我的名字『清東』就是『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意思。」張清東笑言。 1999年中專畢業後張清東返鄉工作,雖然沒有直接從事水利工作,但每天保持著與家鄉「八山半水」的親密接觸。眼看著家鄉的河流水量越來越小,水質越來越渾,河岸邊的垃圾越來越多,張清東憂心忡忡,卻又無能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實際行動引導家人和鄰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儘量不給「母親河」製造垃圾、添堵添亂。
  • 一江碧水向東流——東安縣河長制工作紀實
    趙四清 吳光平 何雲飛初冬時節,漫步在東安紫水河畔,但見河面薄霧繚繞,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碧綠的河水向東流淌,載著兩岸的倒影從遠處來,到遠方去,好一幅美不勝收的江南水鄉風光。在永州市東安縣這樣的美景隨處可見,有綠得可愛的湘江,有清得透明的揚江,還有藍得純潔的蘆江……她們像一條條玉帶般鑲嵌在東安大地上。
  • 長江源頭「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近年來,格爾木市加快推進格爾木河流域水汙染綜合治理工作,全面推進「河長制」,使全市水環境質量呈現穩中趨好態勢。 格爾木市委宣傳部 攝中新網西寧8月2日電 題:長江源頭「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作者 孫睿 馬紅娟夏季的沱沱河一如既往地安臥在廣袤的可可西裡,靜靜地審視太陽和月亮的交接。遠遠望去,有一個身影在沱沱河堤岸上走著,他時不時彎下腰,一隻手提著袋子,另一隻手清理著河流中的垃圾(塑膠袋)等,他就是這裡的河湖志願者新文。
  • 「龍鬚溝」一河清水向東流
    在北京城南,一彎清澈見底的新鳳河自西向東連接起大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誰能想到,幾年前,這條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還是老百姓口中的「龍鬚溝」。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粗放型的生產方式讓新鳳河飽受汙染,河水乾涸黑臭,生態系統破壞嚴重,一時被扣上了「蚊子河」「龍鬚溝」的帽子。
  • 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兩年前,他有了新身份——瀨溪河敦和村段河長。從那時起,他每周都會沿著自己負責的河段巡河兩次。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後一道關口,瀘州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近年來,為了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瀘州市直面薄弱環節,強化汙染防治。
  • 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勝景
    作者: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曾凡銀、焦德武  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馬鞍山考察時,強調要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
  • 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8年,湖北出臺《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等湖北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相關工作方案》,探索出實施專項戰役、分類施策、協同作戰、標本兼治等「湖北經驗」。  從2019年4月起,安徽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點對點」解決問題,打好打贏長江安徽段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攻堅戰。
  • 看,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江清水向東流,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夢想和希望,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宏圖。長風浩蕩,大江東去,創新發展的長江經濟帶正在崛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美麗願景正在實現。「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
  • 「一江清水向東流」暨「黃河入海流」青海山東攝影圖片展在濟南舉行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 (記者樊永濤 報導) 12月7日,由青海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青海省政府新聞辦承辦,青海省攝影家協會、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山東省文化館協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在山東省濟南市拉開帷幕
  • 人民日報看四川|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起來看看吧!清理白色垃圾、查看是否亂排亂放、制止他人偷偷釣魚……55歲的郭春明是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敦和村黨委書記。兩年前,他有了新身份——瀨溪河敦和村段河長。從那時起,他每周都會沿著自己負責的河段巡河兩次。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後一道關口,瀘州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幸福河湖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生態河湖,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正在廣安徐徐展開。□塗麗梁小蓉謀勢/著力頂層設計,出臺全省首個汙水處理地方性法規  進入冬季,長灘寺河的枯水期已經到來,河流的生態容量一天比一天小。
  • 安徽:一江清水的約定
    歲末年初,在新一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改革啟動之際,且聽一江清水,訴說九年新變—— △新安江的源頭六股尖 新安江的源頭,藏在六股尖。
  • 江邊一哥原創詩詞之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江清水向東流文/江邊一哥一江濁水向東流三峽大壩也犯愁攔住了洪水下頭還未歡呼上頭又逢天漏一江濁水向東流三峽大壩也犯愁上也憂來下也憂左右為難急白了頭>希望今後有幫手多修水庫才有盼頭上下千裡不用憂一江清水向東流
  • 安徽:河長制「重繪」江南水鄉美景,共守一池清水
    1月18日,陶曉軍指著家門口一灣清水,高興地對「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說:「以前水發臭,大熱天都不敢開窗。現在又變回我小時候那清清的水,這多虧村裡有了河長。」  「荻林秋帶雨,沙浦晚生潮。」唐代詩人劉秩《過蕪湖縣》一詩,寫出水網交錯、蘆蕩連綿的蕪湖縣景觀。
  • 嶽池:河長巡河 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與黃學林一樣,河長制實行以來,嶽池縣的河長們就堅持巡河常態化,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使昔日的汙水河舊貌換新顏。入春以來,嶽池縣各級河長們加快「用雙腳丈量河流」步伐,切實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西板鎮老關寨村河段,同在巡河的鎮級河長李虎與當地村級河長聶元廣偶遇了。 「我們的河段沒有發現白色垃圾,過了河這邊就是高巖山村的了,不屬於我們老關寨村的巡河範圍。」
  • 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心向學強本領 提起初期建廠時的工作,該項目楊村片區調度長薑桂泉用了四個字:「困難重重。」這是中國鐵建港航局承建的首個汙水處理項目,當時的基礎資料很少,技術人員的施工經驗也少,建設者們只能硬著頭皮上,從零開始學習和摸索。
  • 「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
    青羚網訊 12月7日,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省政府新聞辦承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在山東省文化館正式拉開帷幕。從源頭到入海、從高原到平川,青海、山東兩省的攝影作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觀眾帶來了一次視覺享受和精神盛宴。
  • 「人民日報」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瀘州直面薄弱環節
    兩年前,他有了新身份——瀨溪河敦和村段河長。從那時起,他每周都會沿著自己負責的河段巡河兩次。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後一道關口,瀘州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近年來,為了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瀘州市直面薄弱環節,強化汙染防治。
  • 壯士斷腕聯治「一湖四水」 湖南力保一江碧水向東流
    湖南正以「一湖四水」系統聯治為重點,生態優先守護一江碧水,昔日漫江碧透的湘江、秀美如花的洞庭開始逐漸呈現。洞庭湖碧波蕩漾,岸芷汀蘭。 付敬懿 攝  「壯士斷腕」除汙染頑疾  緊靠湘江的株洲清水塘工業區,15.15平方公裡區域內煙囪林立,但往日機器的轟鳴已不復存在,成片的廠房被掩映在綠樹之間,道路兩旁花團錦簇,清清的小溪霞灣港靜靜流淌。
  •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11月10日,站在宜賓長江公園邊,該市市民徐楊看著一灣清水,滿臉笑容。  在宜賓市區域內,長江、岷江、金沙江的三江六岸,正在實施總投資約92億元、長度約192公裡的宜賓市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該項目實施後,長江宜賓市域內水質大幅改善,沿江綠道也成為當地百姓放鬆休閒的熱門「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