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乾淨、好漂亮啊!要不是看到門口的汙水處理廠牌子,很難將眼前的畫面與汙水聯繫起來。」綠樹蔥蘢,清泉湧動,波光粼粼,這個外觀看似簡單的白色的房子裡包含了泵房、沉澱池、氧化溝、脫水車間等大大小小十餘個構築物及近百臺儀器設備,行走其中隨處可見綠樹花草,鳥兒嬉戲,看不到廢水排放,聞不到難聞的臭味。
建設完成的楊村汙水處理廠
由中國鐵建港航局總承包公司承建的楊村汙水處理廠佔地面積達10559平方米,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大,單日汙水處理量達5000立方米/天。這裡的建設者被大家親切地稱作「治汙醫生」,歷經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他們終於將這座汙水處理廠建設完成,並將汙水治理「無病」後流入江河湖海。
一心向學強本領
提起初期建廠時的工作,該項目楊村片區調度長薑桂泉用了四個字:「困難重重。」這是中國鐵建港航局承建的首個汙水處理項目,當時的基礎資料很少,技術人員的施工經驗也少,建設者們只能硬著頭皮上,從零開始學習和摸索。
「我從業以來啊,挖過隧道、架過橋梁、修過高速公路,走過大江南北,幹過技術員和施工隊,但是汙水處理項目確實沒幹過。」薑桂泉直言,「沒幹過就得學啊,活到老、幹到老、學到老呀。」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原本就緊張的工期又增添了一些緊迫的氣氛。快速實現復工復產後,薑桂泉便帶領技術員們到周邊的汙水處理廠學習調研,通過網上查閱資料、線上線下溝通交流、研究施工圖紙等方式,學習設備運行原理、儀器布置順序、施工工藝流程等知識。
薑桂泉正在調試儀器
那段時間,他們幾乎跑遍了周邊所有在建或已建成的汙水處理廠。有著20多年施工經驗的老員工薑桂泉一改往日大大咧咧的性格,一邊聽人講解,一邊細心地錄音、記錄筆記、拍照,認真學習的神情就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
「這個活性汙泥是什麼呀?」「為什麼一定要安裝推流器呢?」「好氧菌和厭氧菌的作用是什麼呢?」還沒等「老師」休息一會,薑桂泉和技術員們便拋出了自己的問題,並互相交流想法和思路。也正是在這樣的調研和鑽研中,大家漸漸摸索到了建設汙水處理廠的「門路」,也更加有信心投入到接下來的「戰鬥」中。
質量管控要求嚴
悠悠沙河連廣惠,一江清水向東流;迢迢東江連粵港,濃濃情誼潤心田。沙河由橫河、響水河、湖鎮河、福田河等支流匯合而成,流經湖鎮、龍華、龍溪、長寧、九潭、石灣等地流入東江,全長89公裡。東江不僅是一條景觀河流,還承擔著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深圳、香港六座城市用水的重任,是哺育著流域內四千萬人口的母親河。保護東江是民生大計,也是治汙「醫生」們的心願。
「建設好汙水處理廠關乎千萬人民的用水安全,我們一定要盡力建好工程。」該項目副總工程師張勝波時常告訴大家該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鼓勵大家苦幹、實幹,幹好、幹精。
處理達標後的汙水
眾所周知,汙水水處理廠一旦通水運行,處理汙水的過程中如果發生滲漏,就會汙染周邊環境。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治汙「醫生」們結合汙水處理廠內構築物結構複雜、對混凝土防滲、抗裂等性能要求高的實際,多方取經、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嚴格控制澆築工藝及模板質量、調整施工方式,合理設置變形縫、施工縫和止水帶,澆築完成後塗刷防腐、防滲材料,為安全淨汙安上多重「保險」,讓汙水無處可「逃」。
在氧化溝的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已經安裝好的第一層止水鋼板的焊縫存在缺陷,如果不及時處理,將會給工程留下漏水的隱患,「醫生」們的眼裡揉不得沙子,便要求立即整改。「你們的堅持是對的,我們不服不行。」一名從事工程施工多年的老工長慚愧地說道,「當初因為一點點焊縫的問題,你們非要讓我們返工,當時我們真的很不理解,覺得你們太小題大做了,如今看到閉水試驗一次性通過檢驗,我們都很佩服你們。」
建設完成的楊村汙水處理廠
「除了防滲和抗裂,在『迷宮』一樣的環境中搭設異型模板也是一個讓人頭痛的難題。」技術員劉作剛指著彎彎曲曲的池壁說道,這裡的混凝土澆築和以往的澆築不同,這裡的結構物壁體較薄、較高,形狀多為圓形和弧形,且施工範圍狹小,對模板的形狀、固定和加固等都要求極高。
「模板的弧度要與設計圖紙完全吻合才可以使用,市面上沒有賣這種異型模板,我們就自己動手製作。」劉作剛自豪地介紹道,我們將大模板分割成小塊的模板,再根據設計位置進行精準定位、安裝和加固,每個流程都精益求精,澆筑後的混凝土就像小姑娘的臉一樣光滑。
對症下「藥」療效好
「治水就像治病,首先要進行深入體檢,搞清楚病灶在哪裡,才可以對症下藥。」張勝波告訴我們,他們採用的智能監測系統,可以將汙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質一清二楚地分析出來,有了這樣一份詳細的體檢報告,汙水存在什麼樣的病因一清二楚,治理時就能做到對症下藥。
按照汙水處理流程,汙水首先經過粗格柵去除大塊固體雜物和漂浮物,然後經細格柵及沉砂池去除粗大的漂浮物、懸浮物和砂粒,再經過氧化溝去除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和營養鹽,最後經過泥水分離、深度處理沉澱和紫外線消毒,處理後的汙水需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方可排入附近的水系中。
建設完成的楊村汙水處理廠
為了高效精確「診斷」,確保汙水淨化質量,項目創新採用智能化信息管理平臺,通過該平臺,管理人員可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實現實時監測、遠程控制、故障點智能診斷及報修、數據分析和統計等功能,可對汙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進行自動化、遠程化、實時化、智能化的全面監管和調度,做到水環境治理的「網際網路+」,讓原本繁雜的汙水處理工作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這裡以前雜草叢生、汙水橫流,自從你們建設了這個汙水處理廠,這裡的河水變乾淨了,環境也變優美了,真的謝謝你們啊。」村民們紛紛感嘆身邊的變化,並為治汙「醫生」們點讚。
「從黑水到乾淨的水,看到就覺得很欣慰。」薑桂泉笑著說道,「我們修建的不僅僅是一個汙水處理廠,而是關乎到千千萬萬人民用水安全的『民生工程』,能夠得到政府和人民的認可是我們最開心的事兒。」
【責任編輯:家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