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特色史學理論學科體系

2020-12-04 騰訊網

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都在深入進行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構建,對於史學理論學科而言,同樣存在這樣的任務和使命。當前,我國史學理論研究有何新進展?構建中國特色史學理論學科體系過程中存在哪些現實困境,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史學理論研究成果頗豐

當前,我國史學理論研究取得的成果是多方面的。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吳英表示,就廣義的史學理論研究而言,近年來,我國史學理論研究取得了不少進展。其中,歷史理論研究對唯物史觀的傳統解釋體系進行了系統反思,並就如何構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唯物史觀解釋體系進行了探討。中國古代史學史研究在更系統地探討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同時,開始關注中國古代有關歷史理論研究的成果。這些研究明確地回答了現實中提出的重大歷史和理論問題,對於史學理論建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鄧京力認為,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史學理論界對於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前沿性變化和趨勢性變化有著非常宏觀和整體性的把握,這對於建構21世紀中國史學理論體系來說意義重大。當前,我國史學理論研究並沒有脫離歷史研究和歷史書寫的實際,這主要體現在我們一直比較重視史學理論與史學實踐的關係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周文玖告訴記者,近年有關史學理論的文章和著作主要集中在全球史觀、新清史的理論研究、社會史研究理論、公共史學理論、西方歷史哲學、後現代史學理論研究、後—後現代史學理論研究。其中,全球史觀、新清史的理論研究都與國際史學有關,可以說是中國史學對國際史學的理論回應。社會史研究理論、公共史學理論則是隨著我國社會史研究、公共史學的興起、繁盛而對其研究實踐作的理論總結。後現代史學理論、後—後現代史學理論都屬於西方歷史哲學的範疇,代表了西方史學理論的最新趨勢。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孝遷表示,建構中國特色史學理論學科體系既要汲取中國傳統史學思想,也要充分借鑑西方史學成就。因此,中國學術界應該提倡、鼓勵翻譯事業,不僅翻譯最新的史學理論,還需對19世紀以來在西方出版的大量作品加以漢譯,這樣中國學術界才有可能在深入了解西方史學資源的基礎上,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理論。

解決學科內部發展不平衡問題

當前,史學理論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周文玖認為,史學理論的地位和影響,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原本屬於兩個學科,因為都是關於歷史學的研究,所以在學科分類上被劃在一起。事實上,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的研究任務並不相同。現在從事史學史研究的學者比較多,而以史學理論為主業的學者卻很少。另外,中國史學理論與西方史學理論出現專業分野,同時史學理論研究與普通歷史研究實踐聯繫還不夠緊密。這不僅不利於史學理論學科的發展,還可能導致史學理論對歷史研究的指導作用難以發揮。

吳英認為,對於廣義的史學理論而言,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科內部發展不平衡。史學理論領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來自從事史學史研究的學者,尤其是在中國史學史研究方面,學者數量和成果的質量都表現良好。相較而言,狹義的史學理論研究,尤其是歷史理論研究的現狀令人擔憂。它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史學理論研究人才匱乏;二是缺乏理論爭辯的氛圍。理論研究應該是最容易引起爭論的,但近二三十年,整個史學界缺乏對理論問題的關注和爭辯,史學理論學科在逐漸萎縮,歷史專業的學生也缺乏對理論研究的興趣,造成史學理論後備人才的稀缺,這成為史學理論學科發展的最大瓶頸。

鄧京力補充道,當前中國史學理論的主體仍然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史學無疑是對全球影響最為深遠的史學之一。但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後現代的來臨、宏大敘事的危機、多元文化間的矛盾衝突、階級與階層的流動等多方面新課題的出現,均呼喚馬克思主義史學應對更紛繁複雜的挑戰,急需自我更新,加強自身與時代之間的契合性。

吳英認為,史學界在狹義史學理論研究,尤其是歷史理論研究方面的不足,已經引起關注,中國歷史研究院專門新設歷史理論研究所試圖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歷史理論研究的滯後,已經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學術和現實後果,像史學研究的碎片化、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等。當前,中國史學界最緊迫的任務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學科體系。而完成這個任務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儘快培養出一批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事歷史理論研究的高質量人才。此外,我們還要在史學界營造一種有利於爭辯的寬鬆氛圍,讓理論的解釋力在爭辯中逐漸完善,在爭辯中提高整個史學界的理論興趣和能力,彰顯理論的魅力,吸引更多青年學子學習理論、研究理論。

提煉標識性概念

鄧京力分析認為,建構中國當代的史學理論學科體系,最重要的是將自身的史學傳統和國外的史學理論研究最新成果有機融合,將其高效地融入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體系當中。其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從我們自身的學者立場和史學發展的需要出發,認識當前西方史學理論的研究成果,既能充分解讀其中的理論推進,又可以用一種高妙的會通能力將其運用到我們現實的理論發展當中。這也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進一步磨礪、探討和提升的方面。

周文玖提出,構建中國特色史學理論學科體系,首先要強調史學理論的獨立地位。雖然從學科分類上來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劃歸一類,但二者的任務、體系不同。史學理論的重要性不能削弱,史學史研究的成果可以升華為史學理論,但它不能代替史學理論。與此同時,要加強古今中外史學理論的融會貫通。研究中國史學理論的學者也要懂外國史學理論,以研究外國史學理論為主的學者也要懂中國史學理論,當代史學理論要注意借鑑中國傳統史學理論。要在比較的視野下,構建符合當代社會發展和史學發展的史學理論體系。另外,要創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史學理論新概念、新範疇,在創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史學理論話語體系方面下功夫。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學科體系離不開具有民族特色的話語體系,因此,必須善於提煉既有中國特色又能被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標識性概念。

相關焦點

  • 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
    2020年11月28-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2020年度工作會議,會議的主題為「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至今已經15年,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仍然是史學理論研究中心應當著力的重點。我們所處的時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和世界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無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都需要歷史學的支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在中國歷史學和現實社會發展中都將發揮重大作用。
  • 構建中國特色的工藝美術學科體系
    隨著國家產業經濟和文化建設的不斷進步及高等教育資源的協調配置,工藝美術從1954年高等學校專業目錄中的相關專業設置到2012年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重設,學科和專業設置的變化使得工藝美術面臨構建學科體系和產學研結合等問題。如何進一步深化中國工藝美術的理論研究,發掘中華造物文化和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構建並豐富其知識框架和理論體系,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新時期工藝美術研究和工藝美術學科建設的重要工作。
  • 探索史學歷史 促進史學發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70年來,中國史學史研究不斷探索發展、開拓進取,在研究者的認識、著作的類型、理論的發掘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等諸多方面呈現日新又新的態勢。每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學有文學史,哲學有哲學史,史學有史學史。中國史學史以研究和闡述中國史學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為主要任務。
  • 學界聚焦構建中國「史記學」學科體系
    來自國內史記研究的專家學者和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的代表50餘人,圍繞司馬遷與韓城、《史記》與韓城文化、《史記》的現代意義、《史記》文本研究、《史記》域外傳播研究等主題進行交流,通過探討《史記》本身的價值以及研究的歷史、現狀,研究方法,努力構建中國「史記學」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國際傳播理論體系
    我們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並在實踐中對其進行補充、拓展、完善,形成創新性的思維和話語,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傳播理論體系。  鑑於此,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特色國際傳播理論體系的基礎與依據是科學合理的,我們應當充分挖掘這一理念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及時總結實踐中的經驗與教訓,在對人類社會普遍規律的探索與追求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傳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新聞學界從學科知識和理論體系出發,對新聞理論、新聞史、新聞業務、傳播學等進行系統探索,逐步構建起獨特的學術話語、知識和理論體系,推出一批代表性學術成果,在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邁出了重要步伐。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的深入有力促進了新聞事業改革發展,同時也為新聞學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課題。
  • 構建中國文學理論話語體系
    構建中國文學理論話語體系 2017年07月07日 07:1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蘇培 字號 內容摘要:文學理論是從理論的高度闡發文學的性質、特點和規律的學科。
  • 中國社會科學網:「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學術研討會舉行
    為了有效回應社會轉型的新需要、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對於社會學理論體系完善提出的更高要求,《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日前召開「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以及《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的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社會學的實踐創新」等議題展開研討,氣氛熱烈、成果豐碩。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  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構建問題,專家們集思廣益、討論熱烈。
  • 探索中國史學史學科發展路徑——「史學理論及史學史高端學術研討...
    與會學者從多個角度探討了中國史學史的學科建設問題,思考該學科的學術發展和體系建設。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劉家和在視頻發言中指出,要充分認識中國史學史學科對於中國史學和中國歷史的重要意義。從學科結構上看,中國史學史與其他專門史有交集,對其他學科發展也有重要作用。
  • 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
    話語體系承載著一個國家特定的思想價值觀念,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結、反映、概括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課題。7月6—7日,山東社科論壇「『一帶一路』倡議與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與會學者圍繞如何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 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研究與學術體系建設
    很顯然,前提是對「外來」的東西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有了充分的研究和了解,才能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鄧京力教授等學者撰寫的《近二十年西方史學理論與歷史書寫》,恰好對於人們了解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最新情況提供了便利。我們知道,類似的書籍,已經出版許多種,既有翻譯的作品,也有原創的作品。
  • 探索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首先應該是思考和研究新時代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和國內國際重大問題的理論成果。必須強調中國特色。這個「特色」既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又具有現時代的新表徵。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其中國特色首先必定反映在歷史淵源上。
  • 堅定「四個自信」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哲學理論體系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哲學理論體系,必須要紮根新時代這個偉大歷史背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提煉新時代精神的精華,更全面地認識新時代、建設新時代。這也是哲學要以哲學的方式服務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 第四屆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在新疆召開
    本報烏魯木齊8月21日電(記者王瑟)來自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50多位專家學者,20日齊聚在新疆大學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
  • 第二屆新時代史學理論論壇在昆明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賀信和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鮮明地指出了歷史理論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聯繫。歷史理論要因應社會發展之大勢,順應時代之要求。加強對重大歷史理論問題、前沿問題的研究,深化對社會變遷的內在邏輯和歷史規律的探索,是史學研究的應有之義,是史學研究的使命所在。
  • 植入與生長:在探索中前進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
    本文將百年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建設的歷程,按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新時期的三個階段進行總結回顧,從確立唯物史觀在中國史學研究中的指導地位、運用唯物史觀理論和方法重新研究中國歷史、建設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體系三個維度,分析寓於其中的寶貴經驗。作為創新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依據和當代啟示,這無疑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實踐價值。
  • 構建中國特色、北大風格、世界一流的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作者:楊河,系北大社會科學學部主任、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科學是探索和認識各種社會複雜現象及其規律的重要領域,是為中國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提供思想理念和實踐方案的重要學科。
  • 中國經濟史學的演進與走向(學科走向)
    近3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使中國經濟發展的機制、動力、理論、道路、模式及其歷史演進等愈發成為國際學界的研究熱點。同時,中國經濟學發展及其為獲取世界學術話語權的努力,也迫切需要得到經濟史學的有力支撐。這些都成為中國經濟史學創新發展的重要契機。  但也應看到,與日新月異的經濟學其他學科相比,經濟史學還相對「冷門」。
  • 構建中國特色財政學理論
    只有構建根植於中國財政實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財政理論,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構建中國財政理論有實踐基礎《中國社會科學報》:為什麼要構建中國特色財政學理論?因此,財政學應當是集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學科方法和範式於一體的科學體系。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財政學,就是要構建具有解釋力和預測力的財政科學。這意味著財政學首先必須是普適性的科學,必須對財政一般現象(相對於個別現象)具有解釋能力,對財政一般規律具有描述能力和探索能力,進而對財政一般現象的發展趨勢具有預測力。
  • 創新我國史學理論體系與話語體系
    原標題:創新我國史學理論體系與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就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國史學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就要認真審視我國史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堅持體現繼承性和民族性、體現原創性和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和專業性,大力推進我國史學理論體系與話語體系創新。這是歷史研究者的時代責任。   認真審視我國史學理論體系與話語體系的不足   長期以來,許多歷史學家為了揭示中國歷史的本來面貌,作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