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赤壁之戰在三國時期的地位有多重要呢?這麼說吧,沒有赤壁之戰,就不會有後來的魏蜀吳三分天下。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荊州牧劉表病逝,曹操長驅直入,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曹操佔領荊州,習練水軍,追擊劉備,準備一舉殲滅劉備這個心腹之患,趁勢徵伐東吳,大有秋風掃落葉,一統天下之勢。
近年來隨著三國熱的興起,郭嘉被推到了更高的地位,被譽為郭嘉不病死,諸葛不敢出,(郭嘉逝世與諸葛亮出山的年份相同)。郭嘉為什麼會收穫如此巨大的聲望,如果單看《三國志》是很難解釋的。論官職,郭嘉一直都是司空府的屬官——軍師祭酒,十一年沒有變動過,而和他同時為謀士的人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會升一次。仔細研究郭嘉的行為,不難發現,郭嘉給曹操出主意的時候,往往都是其他謀士或者曹操本人不贊同,或者不大敢於做的時候。其中最驚險,也是對曹魏帝國之基業影響很大的,當屬平滅袁紹諸子之後的遠徵烏桓。
建安元年,曹操的重要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便寫信給荀彧,讓他為自己推薦謀士,荀彧就把自己的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和郭嘉秉燭長談,討論完之後,曹操大喜說:「能幫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十分興奮的說:「直到今天,我才遇到自己真正的主人!」從此,郭嘉成為了曹操的軍師祭酒,為曹操出謀獻策,忠心輔佐明主成就霸業。郭嘉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通過對於天下群雄的分析,準確的找到他們的弱點,為曹操實行精準打擊奠定了基礎,往往達到一擊必中的效果。
曹操幾乎每次出徵,郭嘉都是隨從參謀軍機,行軍時以曹操是並肩而行,議事時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軍國大事議論紛紛時,郭嘉的計策總是正確的,並且他的策略從無失算,真正達到了算無遺策。郭嘉向不遵守禮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謀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小己二十多歲的郭嘉引為「知己」。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可以說郭嘉的確有過人之處,否則裴松之,毛主席也不會都對郭嘉十分推崇。而現在的年輕人捧郭嘉,恐怕並不是真的因為郭嘉之才,二是他們以郭嘉來證明自己的才學和獨到的眼光,畢竟郭嘉不如劉關張、諸葛亮那麼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