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佛教「皈依三寶」的真正深義!

2020-12-18 中華神秘文化

#佛教#

佛家常說,如果一個人要想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直至修成正果,獲得大自在、大解脫,那就要從最初的皈依三寶開始。

皈依三寶,是正式進入佛門、成為佛弟子的第一步。

眾所周知,所謂「三寶」,即佛、法、僧

簡單來說,佛寶是指圓滿覺悟者,有時特指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是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經律論三藏;僧寶是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度化眾生的出家人。

佛、法、僧三寶,構成了佛教的主體和核心,也是一個立願做佛弟子的人皈依的主要對象。

這樣看來,佛教的皈依三寶,似乎跟其他宗教信仰比如基督教的信上帝、信耶穌等差不多,都是要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某種外在的力量(他力)中,從而使自己得到拯救或解脫。

但其實,這是對佛教有所誤解。在這方面,佛家還有其不同和特別之處——

關於「三寶」,佛經中有很多講解,也有多種分類。其中一種常見的分類,將「三寶」分為了「化相、主持、自性」三種差別。

所謂「化相三寶」,是指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三寶:釋迦牟尼佛本身即佛寶;佛所開示的教說即法寶;隨佛出家的眾弟子即僧寶。

所謂「主持三寶」,則是指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佛教流傳於世間時的三寶:佛像、佛塔、舍利等是佛寶;經律論三藏教法是法寶;依正法而自行化他的出家眾是僧寶。

以上兩種三寶,都是從事相上來說的,是佛教在世間的具體形相,以此為皈依對象,才能更深入一層,皈向於真實的三寶。

這個真實的皈依處,六祖惠能稱為「自性三寶」,又有一體三寶、理體三寶等名目。簡單來說,即以見法實相、而不迷為佛寶;依法化眾、而不邪為法寶;如法修行、而不染為僧寶。

也就是說,「覺、正、淨」即為「佛、法、僧」。正如《六祖壇經》所說:

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那麼,能否拋開世俗事相的化相三寶或主持三寶,而僅專重於自性三寶呢?佛家說,不可以!

這是因為,學佛者須皈依化相三寶和主持三寶,才能做到「法隨信行」;皈依自性三寶,依覺、正、淨行持,才能做到「法隨法行」法隨法行必以法隨信行為基礎,若不皈依化相三寶和主持三寶,便不能引發正信正行。

因此,欲做真佛子者,應深信化相三寶,恭敬主持三寶,正行自性三寶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佛教相對於其他宗教的一個顯著特點,即:就尋求生命的救贖或解脫這個幾乎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標來說,佛教儘管也包含他力信仰的成分,但從總體上和本質上說——

佛家主張:拯救的可能性最終不是源自某種外在的超越性實體或絕對力量的寬宥與仁慈,一切拯救最終都是每個生命個體自身的事情,一切生命最終也只能是依靠其自身的努力來得到解脫。

正如當代高僧、著名佛學家印順法師所指出:

佛在涅槃會上,最後教誡弟子說:『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這是要弟子們依仗自力,要自己依著正法去修學,切莫依賴別的力量。歸依的深義,是歸向自己(自心、自性):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自己身心的當體,就是正法涅槃;自己依法修持,自身與僧伽為一體。佛法僧三寶,都不離自身,都是自己身心所能成就顯現的。從表明看來,歸依是依賴他力的攝受加持;而從深處看,這只是增上緣(助緣),而實是激發自己身心,願其實現。(若)能依『自力』,自己依止自己而修正法,……就能契合於歸依的『真實義』了。」

/完.

佛家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佛教「三寶」?「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不學佛不知道
    導語我們都知道在佛教裡面有許多知識和道理,需要是人們去理解和修煉的。而且許多修佛者對於佛教三寶也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含義。佛教三寶其實就是佛、法、僧三寶。因此這也是佛教中皈依三寶的真正含義。佛教除了有皈依三寶這個說法之外,還有其他的佛教用語。1、 佛、法、僧三寶代表的意思佛其實就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覺悟的意思,就是覺悟了,就有大智慧的人。
  • 什麼是佛教「三寶」?「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不學佛不知道
    導語我們都知道在佛教裡面有許多知識和道理,需要是人們去理解和修煉的。而且許多修佛者對於佛教三寶也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含義。佛教三寶其實就是佛、法、僧三寶。因此這也是佛教中皈依三寶的真正含義。佛教除了有皈依三寶這個說法之外,還有其他的佛教用語。1、 佛、法、僧三寶代表的意思佛其實就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覺悟的意思,就是覺悟了,就有大智慧的人。
  • 淨空法師:我們究竟怎樣才是真正地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皈依三寶什麼意思?拜老師,我們中國講拜老師,我願意跟你學習,請你教導我,皈依是這個意思。皈是回歸,我以前在人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到處流浪,現在我認定了釋迦牟尼佛做老師,我願意跟他學習,我有了目標、我有了方向,是這個意思。老師教我們什麼?
  • 佛教所說的「皈依三寶」,你知道是什麼寶麼?
    信佛學佛的人當然有很多,在這些人當中,真正出家的,真正皈依的,經過了佛教的入教儀式的朋友,就比較少見了。我們知道,任何教派的加入,當然都需要一個儀式。這個儀式,大家不要覺得是走走過場,廣而告之這麼簡單,任何儀式的存在,都有其各種規範,都很莊重,甚至都很威嚴。這真的不是說,哥們,來入我們的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嘻嘻笑笑,馬馬虎虎。
  • 皈依三寶,是哪三寶?
    受了 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雖研習佛教, 若不皈依三寶,仍不為佛教徒。學佛之 入門,以受三皈依為根本。如《大乘理 趣六波羅蜜經皈依三寶品》中,如來答 彌勒菩薩問:「若欲求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涅槃者,應當皈依佛法僧。 皈依是何義?皈是皈投、皈向,或迴轉 義。依是依託、依止、或信賴義。皈投 三寶,以三寶為依託。凡迴轉依賴行 為,都稱皈依,非但佛教之專用。
  • 真實的皈依三寶,必然是由我們心性皈依三寶開始的
    這些無盡的大願都發了,而且都是從我們的內心當中發出來的,接下來就可以「皈依三寶」了。沒有真實的發下「四弘誓願」就去皈依三寶,往往不是那麼純粹。我們為什麼要學發心學佛?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三寶?只因我們對「佛法僧」三寶有了信心,並且發下了誓願。這樣在今後修行的道路上才不至於輕易的就退了求道的心。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
  • 皈依三寶,進入佛門的第一課
    來源:菩薩在線 皈依三寶才能成為真正的佛教徒 皈依三寶,進入佛門的第一課。進入佛門的第一課是什麼?修持佛法的基礎是什麼?如何才能成為真正的佛教徒?皈依三寶,皈依三寶,還是皈依三寶。 關於皈依,關於三寶,你知道多少?
  • 常聽人說:「皈依三寶」那麼,佛教三寶與道教三寶有什麼區別?
    經常能夠在影視劇中或日常生活中聽到「皈依三寶」這個詞彙。那麼,這三寶究竟是什麼呢? 佛教中的「皈依三寶」又與道教中的「皈依三寶」有什麼不同呢?再比如,誰更早一些?哪一家境界更高一些?其實,爭論這些問題在嗣信看來,沒有多大的意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分別看一下佛教(或稱佛家)三寶都是哪三寶?答:佛 法 僧 三寶。
  • 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所以,我們應當打開自身心量,以菩提心為載體,納受上等的皈依體。更重要的是,觀想六道一切眾生和我們共同皈依三寶,共同領受三寶的慈悲加持。這樣的皈依,才是最為殊勝的皈依。  皈依三寶不但能使我們得到究竟解脫,並能獲得許多現世的利益。1.成為佛弟子:皈依三寶的人,是以宇宙間最偉大的聖耆釋迦牟尼佛為老師,正式成為佛陀的弟子。
  • 三皈依的意義是什麼,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三皈依,即是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從內涵而言,有自性三寶,自性三寶是覺、正、淨,是佛法教學的總綱領。從形象上說,有住持三寶。住持三寶是佛像、經典、出家眾,則是提醒我們念念不忘自性三寶的形象代表。發心學佛修行,行為之善惡、邪正必須有個標準。三皈依就是最重要的標準,學人從初發心至成佛,均不應違背。
  • 佛教:皈依三寶後一定不要走這兩種極端!
    如果你確定自己信佛,那麼繞不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皈依了嗎?」皈依就是依靠、歸投,佛弟子皈依的究竟是什麼?是佛、法、僧三寶,但三寶的內涵還不止於此,藉助這外在的三寶,通過聞、思、修,最終要開發的是每個人內在的自性三寶。
  • 淨空法師:皈依三寶,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
    離開三寶,常樂我淨求不到。三寶,大家知道佛、法、僧,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人皈依三寶,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沒有皈依,做了那一個儀式,那個儀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沒有實質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不得三寶。受過戒的人都曉得戒有戒體,他戒體得不到。
  • 淨慧法師答疑,什麼才是真正的受戒,什麼才叫做皈依
    問:怎麼樣才能加入佛教?答:皈依三寶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要想成為真正的佛教徒,首先要起信(理解佛教、了解佛教、認同佛教),然後要發心(親近三寶、信仰三寶、供養三寶),從而皈依三寶(擇師、懺悔、受持三皈)。
  • 明憨大和尚:認識三寶皈依三寶
    因此,我們說佛教是無神論,是最尊重自然的,也符合科學的理念。那麼所謂的僧,就是以佛為目標,以法為落實,在實踐過程中的這樣的一個團體,這就是僧。嚴格地來講,修行到一定程度的叫僧。從廣義上來講,大家能夠認同佛教,皈依三寶,並能按照五戒或者在家菩薩戒的要求去做的,也都可以叫僧。廣義的來講,我們投入認識,投入修行也可以叫僧,為什麼呢?
  • 佛教:什麼是三皈依?什麼是三寶?
    信佛、學佛、皈依佛門的人,首先要受持「三皈依」,何為「三皈依」?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歸」就是回歸,「依」就是依靠。我們法界有情眾生往往迷惑顛倒、執著妄想,而皈依佛門就是讓自己回歸清淨自性,住真實慧,明心見性。
  • 佛教「皈依三寶」不是剃頭出家,而是如學生上課一般
    落髮那叫出家,皈依三寶是不需要剃頭的,皈依三寶後叫居士,出家是僧眾。首先咱們得知道什麼是皈依三寶,簡單說是入佛教的儀式。下面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三寶,通常三寶是指的佛、法、僧三寶。以上三寶都齊全了,才是完整正統的佛教,而這皈依三寶,就相當於咱們日常的在校註冊,舉行開學儀式般。這時的我們作為學校學生,學習是義務,而教我們學習智慧,也就是學校與老師們的責任。因此皈依三寶在佛教中,是一種很嚴謹且慎重的。有人說,我不去學校註冊,也就是說不皈依三寶,難道就不能自己學習?
  • 什麼是佛教三寶?
    能消減我執習氣  無始以來,一切眾生因一念無明不覺,執取身心為我,復由此我執的起念造作,累積無量無數的習氣,形成了六道輪轉的勢能,今由皈依三寶,而將此我執消溶,習氣減除,使得身心清淨,覺性顯發。  3、皈依三寶:  所謂『進入佛門,應先皈依三寶。』如前所述,三寶既是佛法的總綱,所以凡是修學佛法,應先皈依三寶。這就好比學生要到某個學校讀書之前,必須先辦理入學手續一樣。
  • 皈依三寶有什麼用?
    皈依,是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正如入黨需要宣誓,入學需要註冊那樣,通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那麼皈依三寶中的三寶指的是哪三寶?
  • 佛教三寶
    佛教三寶  佛教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三寶是佛教徒皈依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