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我們究竟怎樣才是真正地皈依三寶

2021-01-08 念佛清齋

皈依三寶,皈依三寶什麼意思?拜老師,我們中國講拜老師,我願意跟你學習,請你教導我,皈依是這個意思。皈是回歸,我以前在人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到處流浪,現在我認定了釋迦牟尼佛做老師,我願意跟他學習,我有了目標、我有了方向,是這個意思。老師教我們什麼?老師教我們三個原則,叫三寶,寶無比珍貴,他傳授給我們,教我們學習,這個三寶叫佛寶、法寶、僧寶。

佛法僧寶要取它的意思,什麼是佛寶?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是佛寶;什麼是法寶?自性裡頭本具的德能是法寶;什麼是僧寶?自性本具的清淨平等是僧寶。我們跟佛學什麼?就學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在自性裡頭,開發我們自性裡面的三寶,智慧、德能、相好,清淨是相好,三寶的意思。

佛是自性覺,自性智能,法是自性德、自性能,自性裡頭本有的道德、本有的能量,現在講正能量,自性本有的清淨平等心。這是佛陀教育裡頭三大綱領,學什麼?就學這三樣,學智慧、學能量、學相好,相好就是幸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清淨,清淨平等是最高的享受。

佛門裡面供奉的佛菩薩的像很多,這些佛像就是教具,教學的工具,讓我們看到了,知道我們學什麼。看到佛就想到自性覺,看到法就想到自性正,正能量,看到出家人想到自性淨,這三個都是表法的,讓我們時時刻刻看到它,不要忘記自性三寶。自性三寶從哪裡下手?從戒律下手,你看,三皈完了之後,落實在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沒有做到,你沒有學佛,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

拜了老師沒有跟老師學習,老師給我們的我們完全置之於外面,一樣也沒用上。這樣的皈依是欺騙,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生、欺騙自己,這個罪就重了。因為你欺騙佛菩薩、欺騙自己,讓外面人看到,你這個佛弟子是這樣的行持,對佛教產生懷疑,對佛教信心喪失掉,遠離佛教,不要再學這個東西,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把別人的慧命斷絕了,這個罪過是什麼?無間地獄。

我們在此地把這個佛字講清楚、講明白了,果然能夠依教奉行,你要是遇到淨土法門,你這一生決定成佛去了,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習氣再重,迷得再深,如果真正遇到善知識,他一口氣還沒有斷,都還來得及。有緣人是他信得過的人,這叫有緣;功夫再好,智慧德能再高,他不相信,那一點辦法都沒有。

一定要遇到他自己心裏面最相信、最佩服的這個人,才管用。我年輕時候就這樣,一生最佩服的就一個人,方東美先生,其他的人我不相信,我對你沒有十足的信心,跟你學就得不到東西。方先生縱然不如你,但是我對他有十足的信心,他的東西我能接受,我不懷疑、我相信,這才能有成就。

什麼叫善知識?是你自己對他有十足信心,這個人就是你的善知識。不是攀比外面的,是學生內心的問題,它不在外。我對他沒有信心就遠離他,在他面前時間愈長愈浪費自己時間,學不到東西。所以求學有求學的條件、有求學的方法,都離不開那個信字,離開信字無有一法可得。

所以這個地方的佛字,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經過方東美先生的介紹,對釋迦牟尼佛產生信心,沒有這個人介紹,我們對釋迦牟尼佛沒有信心。這一生所得到的利益,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不是老師給我講清楚、講明白,我怎麼會相信?怎麼會有這一生這麼多年來,無論在什麼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不是往下降?統統是從老師那裡得來的。

人不能忘本,從父母那裡得來的。父母沒教,身體得自於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我這個身,身是更深的一個根,用這個身接受老師的教誨。恩人是兩個,兩個是同等的恩人,一個父母、一個老師。我們這一生能成就、能解脫、能放下、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恩人可不能忘記;忘恩負義,修得再好,不能往生,不能不知道。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皈依三寶,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
    離開三寶,常樂我淨求不到。三寶,大家知道佛、法、僧,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人皈依三寶,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沒有皈依,做了那一個儀式,那個儀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沒有實質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不得三寶。受過戒的人都曉得戒有戒體,他戒體得不到。
  • 淨空法師談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三寶,你是三寶弟子,三寶是「佛、法、僧」。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為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哪一個法師,這個觀念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是皈依一個法師,你就錯了,這個觀念有很大的過失。這個皈依受戒,怎樣才能讓佛菩薩點頭?讓佛菩薩承認?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沒有關係,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沒有受這個形式,佛菩薩也承認。「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呢?從一切錯誤回頭;依什麼呢?依靠老師釋迦牟尼佛真實的教誨。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教給我們「皈依覺,覺而不迷」。
  • 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依的發心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發心,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皈依;中等的發心,是為個人解脫而皈依;下等的發心,是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相應的,皈依體也分為上、中、下三等。發上等心皈依,能得上等皈依體,依此類推。  皈依體,由三世諸佛、歷代祖師代代傳承而來。全身心地皈依三寶,便意味著我們得到了由諸佛世尊沿襲至今的傳承。我們以怎樣的心接受,便會成就怎樣的皈依體。
  • 致文森善知識 關於皈依三寶
    文森: 我願皈依三寶,弘四願,修三福,以無退轉,且望妻子亦都能皈依,惟尚須稟明二老乞請同意,亦須與妻商通。再者我並不知悉寺院內部事務,不知哪位大德能夠慈悲介紹一二,我現在就近之寺院為廈門南普陀寺,哪個機構可接洽此事?   成軍: 皈依三寶不同於出家,不需要非得父母同意才可以。
  • 生西法師開示——皈依「三寶」的意義
    在皈依的內容裡面,到底皈依了什麼?為什麼要皈依?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行為上也會有許多差別。今天與大家分享生西法師皈依三寶的部分開示內容,希望能給大家的聞思帶來助益。如果我們要真正趨入聖者之道,第一步就要皈依。不皈依是不能入聖道的。
  • 皈依三寶,進入佛門的第一課
    來源:菩薩在線 皈依三寶才能成為真正的佛教徒 皈依三寶,進入佛門的第一課。進入佛門的第一課是什麼?修持佛法的基礎是什麼?如何才能成為真正的佛教徒?皈依三寶,皈依三寶,還是皈依三寶。 關於皈依,關於三寶,你知道多少?
  • 這才是佛教「皈依三寶」的真正深義!
    皈依三寶,是正式進入佛門、成為佛弟子的第一步。眾所周知,所謂「三寶」,即佛、法、僧。佛、法、僧三寶,構成了佛教的主體和核心,也是一個立願做佛弟子的人皈依的主要對象。以上兩種三寶,都是從事相上來說的,是佛教在世間的具體形相,以此為皈依對象,才能更深入一層,皈向於真實的三寶。這個真實的皈依處,六祖惠能稱為「自性三寶」,又有一體三寶、理體三寶等名目。
  • 如何認識皈依?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皈依三寶是成為佛弟子之門。皈依,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和認識。首先,參加由法師所主持的皈依儀式,儀式之後很多寺院還會發給一個皈依證。這是形式上的皈依。之後,還必須完成觀念上的皈依,情感上的皈依,建立歸屬感,使自己的生命有所依託,提高個體的安全感和生存的幸福指數。至此,宗教意義上的皈依就算完成了。然而,作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要將成就佛道作為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
  • 宗舜法師: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皈依?
    (卷一,第506頁)的確,理體三寶是我們的究竟皈依處,是本體;但是,住持三寶,卻是我們這些未開悟、未證得自性真如的凡夫的根本皈依處,他是理體三寶的作用。理體三寶和事相三寶,是缺一不可的。印順法師指出:「但皈依世俗,自不免流於形式的崇拜;而專重勝義(真實),也不免過於高深,不是一般所能明了。所以必須皈依現實事相的住持三寶,依此進向真實的三寶。佛教的重視『像教』,其理由就在此。」
  • 三皈依的意義是什麼,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三皈依,即是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從內涵而言,有自性三寶,自性三寶是覺、正、淨,是佛法教學的總綱領。從形象上說,有住持三寶。住持三寶是佛像、經典、出家眾,則是提醒我們念念不忘自性三寶的形象代表。發心學佛修行,行為之善惡、邪正必須有個標準。三皈依就是最重要的標準,學人從初發心至成佛,均不應違背。
  • 皈依三寶,是哪三寶?
    受了 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雖研習佛教, 若不皈依三寶,仍不為佛教徒。學佛之 入門,以受三皈依為根本。如《大乘理 趣六波羅蜜經皈依三寶品》中,如來答 彌勒菩薩問:「若欲求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涅槃者,應當皈依佛法僧。 皈依是何義?皈是皈投、皈向,或迴轉 義。依是依託、依止、或信賴義。皈投 三寶,以三寶為依託。凡迴轉依賴行 為,都稱皈依,非但佛教之專用。
  • 真實的皈依三寶,必然是由我們心性皈依三寶開始的
    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我們發了「四弘誓願」之後,意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些無盡的大願都發了,而且都是從我們的內心當中發出來的,接下來就可以「皈依三寶」了。沒有真實的發下「四弘誓願」就去皈依三寶,往往不是那麼純粹。我們為什麼要學發心學佛?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 皈依是什麼意思?
    沒有,你也沒有回頭、也沒有依靠,只是在佛面前磕個頭,法師發一個皈依證書;那個皈依證書也沒用的,也不作效的,不生效的,諸佛、菩薩,也不承認的。不但你這個皈依證沒效,你受戒的戒牒也沒效。佛、菩薩都不承認的,我們自己在這裡辦兒戲而已,要懂得,不懂得,我們怎麼能成就!那麼這個皈依受戒,怎樣才能讓佛菩薩點頭?讓佛菩薩承認?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沒有關係。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沒有受這個形式,佛菩薩也承認。
  • 淨空法師親述陳曉旭出家經過
    淨空法師親述陳曉旭出家經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2日 16:22 來源: 來源:中國日報網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把「林黛玉」陳曉旭引入佛門的當代淨宗大德淨空老法師,近日從香港飛抵新加坡,之後又匆匆飛往澳州,這位學識淵博的佛門大德,向境外記者談了他如何與陳曉旭結佛緣的內情。
  • 文珠法師:學佛為什麼一定要皈依 皈依的功德是什麼
    文珠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一、皈依的意義皈依是甚麼?皈是皈向、皈宿,依是依靠、依託,依賴。如遊子歸家,依靠父母;亦如浪子回頭,找尋歸宿;亦如學生依託老師,弟子依賴師父一樣。
  • 淨空法師:怎樣念佛才算是不間斷?
    1.淨空法師:怎樣念佛才算是不間斷?問:最後有位同學問,怎樣念佛才算是不間斷?答:這個問得很好。不間斷不是音聲不間斷,我念佛念累了,不出聲,這個可以;真正不間斷是你心裡頭有佛。學佛答問(答澳洲參學同修之七)  (共一集)  2006/3/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245-00012.淨空法師:我們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上一回,我記得上一次,自了法師有一份報告,寫得好,我們也學習過了。
  • 佛教:皈依三寶後一定不要走這兩種極端!
    如果你確定自己信佛,那麼繞不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皈依了嗎?」皈依就是依靠、歸投,佛弟子皈依的究竟是什麼?是佛、法、僧三寶,但三寶的內涵還不止於此,藉助這外在的三寶,通過聞、思、修,最終要開發的是每個人內在的自性三寶。
  • 弘一法師出家因緣:絕食修煉心靈的修行,淡定的智慧皈依三寶
    弘一法師曾經說過自己就是把塵世間的這一切看破後,去追尋真我和內心的寧靜才剃度出家。真正使弘一法師下定決心出家是其好友夏丐尊講的一件事。因為是朋友介紹他來的,這給弘一法師很大的震撼,因為當時他正是「人生贏家」,思考再三,沒有剃度,皈依三寶,做了一個在家修行的居士。後來因為世俗纏身,無法下定決心出家,後來多次動搖,一句:「與其這樣做居士究竟不徹底,不如索性出家做了和尚,倒清爽!」
  • 佛家中的「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家有「皈依三寶」的說法,三寶指的是:佛、法、僧,這三個。皈依的「皈」是歸向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傳統對「皈依三寶」的解釋是一種制度,說的是通過一定的儀式和程序辦理皈依,從而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人生目標,通過這個過程就算正式成為佛門的弟子了,也是標誌著學佛的開始。這有點學生入學要進行註冊登記,獲得學號和學籍的意思。有一種說法主張皈依要做到「三寶具足」,就是說一個條件都不能少,也就是佛教徒常說的「三皈依」。
  • 淨慧法師答疑,什麼才是真正的受戒,什麼才叫做皈依
    答:皈依三寶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要想成為真正的佛教徒,首先要起信(理解佛教、了解佛教、認同佛教),然後要發心(親近三寶、信仰三寶、供養三寶),從而皈依三寶(擇師、懺悔、受持三皈)。這就是加入佛教的三個步驟。因此,一個正信的佛教徒首先應信奉三寶、皈依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