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2021-01-14 無錫德道寺
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皈依三寶」就是皈投依靠「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佛寶,指徹悟諸法實相,而能教導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諸佛。法寶,指諸佛為教導眾生,使其脫離苦海而宣說的教法。僧寶,指修學佛法的清淨和合的教團。

  皈依的發心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發心,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皈依;中等的發心,是為個人解脫而皈依;下等的發心,是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相應的,皈依體也分為上、中、下三等。發上等心皈依,能得上等皈依體,依此類推。

  皈依體,由三世諸佛、歷代祖師代代傳承而來。全身心地皈依三寶,便意味著我們得到了由諸佛世尊沿襲至今的傳承。我們以怎樣的心接受,便會成就怎樣的皈依體。就象以器皿盛水,器皿有多大,裝的水就有多少。茶杯只裝下一杯水,臉盆則能裝下一盆水,若是虛空那麼廣大的容器,就能容納五湖四海、無量無邊的水。所以,我們應當打開自身心量,以菩提心為載體,納受上等的皈依體。更重要的是,觀想六道一切眾生和我們共同皈依三寶,共同領受三寶的慈悲加持。這樣的皈依,才是最為殊勝的皈依。

  皈依三寶不但能使我們得到究竟解脫,並能獲得許多現世的利益。1.成為佛弟子:皈依三寶的人,是以宇宙間最偉大的聖耆釋迦牟尼佛為老師,正式成為佛陀的弟子。2.不墮惡趣:經雲,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畜生;皈依僧,不墮餓鬼。扳依三寶,可以惡道除名,人天有份。3.莊嚴人格;皈依三寶以後,信仰層次提升,如同人的身上穿戴道德的華服、寶冠,人格因此莊嚴起來。4.善神捷護:佛陀曾指示護法龍天.一切善裨,在末法時代,要保護扳依三寶的弟子。因此,皈依三寶可以得到天龍八部、護法善裨的擁護。獲得尊敬:皈依三寶的人,能得到人天大眾應有的尊敬。

  聖嚴法師解釋皈依的意思

  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是對於佛教「佛、法、僧」三寶的認同,接受和依靠,認同以後就能接受它,就用三寶來作為我們人生的依歸、指標,用佛法的觀念來指導我們,用佛教的修行方法來幫助我們,走出一條光明而正大的前程的菩薩道來,這個叫做皈依。

  學誠法師解釋皈依的意思

  皈依的意思是皈投依靠,皈投依靠什麼呢?依靠三寶,皈投三寶。比如說我們社會上面發生的一些自然的災害,比如說颱風把房子颳倒,比如說地震把房子震倒了,比如說火災把自己的房子燒沒了。家裡沒有房子住,沒有東西吃,沒有錢花了。那怎麼辦呢?要去投親,要去靠友。要去皈投,要去尋找依靠,要去尋找皈依,尋找別人對我們的幫助和庇護。這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大家在生活層面、物質層面遇到問題和苦難的時候,需要別人給我們幫忙。那我們內心裏面的問題,煩惱、欲望、痛苦,在世間找來找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找不到解決的答案,找不到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人,寺院裡面的佛法僧三寶,他就是要為我們解決這樣的一些問題。

  仁山法師解釋皈依的意思

  皈依,皈同歸,有回歸、歸屬之意,即內心的認同,精神的歸宿;依是依靠,即生活的原則。皈依是正式學佛的開始,如同入學報名一樣,是對學校的認同,也是自己今後學習的依靠。

  皈依三寶是正式學佛的第一堂課。這一堂課主要是說明學佛的宗旨。佛是覺悟,法是正確的修行方法,僧則是修行的榜樣。進一步了解,我們每個生命內在本有的覺悟,則是自性佛。通過覺悟而開顯的智慧寶藏,則是本有的法寶。依照覺悟智慧過清淨和合的正覺生活,則是本有的僧寶。這是佛法所說的最根本的修行宗旨。總結來說,皈依佛,覺而不迷;歸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

  學佛即是過正覺、智慧、清淨、和合的生活。稱之為寶,是因為這樣的生活不論從品質和內涵,還是從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人生終極果報來講,都是最為圓滿的。若能真的實現這樣一種生活目標,那也是最為稀有可貴的,所以稱之為寶。而皈依,則是說明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過的。如同自家本有寶藏,我們只需認識到寶藏所在的方位,進而通過行動將寶藏開顯,那麼,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命的主人和富翁。因此,皈依三寶對每個生命來講,都是非常殊勝的因緣。

為什麼要皈依?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皈依,是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正如入黨需要宣誓,入學需要註冊那樣,通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

  學佛首先應皈依三寶,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唯有這樣的皈依,才能使我們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線上。否則的話,終究還是在場外徘徊。即使領到一張屬於自己的皈依證,也只是擁有了入場的通行證。還需自己走過去,才能使之生效。這段距離,正是靠我們對三寶的信心來跨越。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等待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成為三寶。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究其實,皆未離開皈依三寶的範疇。可以說,離開三寶就沒有佛法。任何法門皆離不開皈依三寶這一根本。三寶,代表著佛法全體,缺一不可。而佛法的整個修行,正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皈依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成佛,正是皈依的圓滿成就。

  皈依,是區分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界限;是佛法及一切戒律的根本;還是一切修行實踐的保障。 一切法門的修行,無不基於我們對三寶的信任。「佛法大海,信為能入」,這種信仰,是抵達解脫彼岸的源泉。若不具備這一點,修行必定缺乏動力,更難以持久。為什麼我們對因果並不畏懼?對無常沒有感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三寶的信心尚不堅定,所以在聽聞因果、無常的教法後,雖然也覺得有道理,卻未達到深信不疑的程度。

  有關於此,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論》中有一生動比喻:有些人雖然皈依了,對三寶卻不如對算卦者更信任。若聽算卦者言:今年做某事將災禍降臨之類,多半會謹慎從事,依言所行。但學習經教、受持戒律之後,卻時常犯戒而無慚愧之心,更不曾引起警覺。宗大師所指出的情況,至今仍屢見不鮮。我們不妨反省一下,對於所學的佛陀言教都信受奉行了嗎?對於所受的戒律都悉心守護了嗎?對於善知識的教誨都如法實踐了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只能說明,三寶在我們心中尚未確立穩固的地位。 能否將所學佛法付諸實踐,直接取決於我們對三寶的信心及決定勝解。就象身患絕症的病人選擇醫生,必得充分信任對方,才甘心性命相託,老老實實地接受治療。同樣,佛法乃根除我們生死大病的良藥。無論是念死無常、念輪迴苦、深信業果,還是緣起性空、諸法無我,都是佛陀為眾生慈悲施設的療病良方。充分信任法的真實和療效,才會切實依教奉行。當然,僅僅信任還不夠,因為解脫取決於對法的探究和實踐。就像病人必須遵醫囑吃藥才能痊癒,若一味崇拜醫生,卻不積極配合治療,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因此,在深信三寶的前提下,還應不斷聞思經教,時時憶念法的功德,發自內心地對法生起淨信和恭敬。只有透徹地了解它、信任它,才能將身心融入法中,依法改造人生。 皈依三寶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課。皈依以後,就表示自己從此信奉佛教,成為三寶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販依三寶是確定信仰目標的表示。一個學佛的人,如果沒有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即使上香禮拜,也只不過是一個對佛教尊重而有興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個學生,如果不曾辦理註冊手續,永遠只是個旁聽生罷了。世間上的金銀、真珠、瑪瑙稱為『寶』,那是世間財寶: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寶,是出世的財寶。所以,我們學佛修行,首先應該皈依三寶。

   皈依與不皈依的區別

  正式學佛是從皈依開始的,不皈依,只是佛法愛好者,不是佛法的學習者、三寶的追隨者。而且,從功德、意識、心裡約束等各方面來講,皈依與不皈依是完全不同的。皈依以後念誦咒語、行持善法的功德相當大,而且也能與日俱增;沒有皈依的話,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並不是那麼大。因此,對於修行人而言,皈依的功德非常大。

關於皈依的基礎問答  學佛一定要皈依嗎?

  (一)通常情況下,正式學佛是從皈依開始的,如同正式上學是從入學報到算起是一樣的道理。皈依(歸依)不僅是一種儀式,更重要的是內心建立的歸屬感,對覺悟之道的認同和發自內心的嚮往。歸是回過頭來認識自己的生命和心性,依是依靠覺悟的心性來過光明的生活。真正想學習佛法,自然不會排斥皈依三寶,如同有心上學的孩子不會排斥學校是一樣的。(仁山法師)

  (二)是的。不皈依,只是佛法愛好者,不是佛法的學習者、三寶的追隨者,想看經書就看一眼,不想看就不看;或者有選擇地挑自己相應的部分去了解,對其他部分就懷疑和摒棄。皈依就如起誓,把自己的願堅固下來,策勵自己拿出誠心和勇氣去學習佛法,引導自己的生命。(學誠法師)

  皈依只能一次嗎?

  (一)皈依次數的多少,最重要的是這個皈依是不是如法的皈依,當我們去皈依的時候,我們對皈依的意義到底認識得明確不明確,皈依的過程,整個形式到底清楚不清楚,然後在皈依的時候,你的內心對「我要皈依三寶」這樣的願望到底強烈不強烈,皈依對你的生命意味著什麼,你到底清楚不清楚,這些認識事實上都會關係到你皈依之後到底能不能得到皈依體,所以皈依不是說多少的問題,而是有效和無效,有質量無質量的問題。(濟群法師)

  (二)皈依好比入學,一個人可以在很多個學校學習,也可以多次皈依。但是,正如學生入學後必須要學習一樣,皈依後也不是就完事了,而是要常常去寺裡親近三寶、修學佛法。如果僅僅是為了拿皈依證而多次皈依,皈依以後也不去學習,那就反成損害了。(學誠法師)

  什麼是皈依體?

  皈依體是內心的一種狀態,它無形無相,卻有力量防護、改變我們的心念。譬如一個人看了恐怖電影後,自己走在路上,就容易覺得心驚膽戰,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非常害怕,就是在看電影時內心不知不覺領納了一種心理狀態,近似於「體」。得到皈依體,遇境會不自覺憶念三寶、依教奉行。(學誠法師)

  皈依時如何才能得到皈依體?

  如法的皈依,包括懺悔、發願、正授皈依、回向等幾部分。在皈依過程中,要聽清和尚講話。尤其是和尚宣布三皈內容時,更要聽得了了分明,並以至誠懇切之心在三寶前莊嚴宣誓:「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完整內容是:「盡形壽皈依佛,如來至尊等正覺為我所尊,終不皈依邪魔外道。盡形壽皈依法,三藏十二部典籍為我所尊,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盡形壽皈依僧,清淨僧團為我所尊,終不皈依外道邪眾。」皈依體就是在此刻得到的。這是修學佛法的根本傳承,意味著我們已取得修學一切佛法的資格,同時也是成就解脫、成就無上菩提的基礎。

  以什麼心態領受皈依也是關鍵。以自利利他的菩提心皈依,將得到上等的皈依體;以解脫生死的出離心皈依,將得到中等的皈依體;以但求平安的世俗心皈依,只能得到下等的皈依體。(濟群法師)

  皈依只是個形式嗎?

  真正的皈依是心,徒有形式沒有內涵的皈依沒有太大意義。若至心懇切,則莊嚴的形式是最好的增上緣,能夠進一步策發內心的恭敬與信心;缺少了儀式,內心就容易輕忽放任。譬如世間許多契約、誓願,都要通過一個儀式來完成,其實所有的誓言都在於內心,但儀式能夠強化人們的內心感受,堅定內心的力量。內涵與形式都很重要。(學誠法師)

相關焦點

  • 佛家中的「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家有「皈依三寶」的說法,三寶指的是:佛、法、僧,這三個。皈依的「皈」是歸向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傳統對「皈依三寶」的解釋是一種制度,說的是通過一定的儀式和程序辦理皈依,從而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人生目標,通過這個過程就算正式成為佛門的弟子了,也是標誌著學佛的開始。這有點學生入學要進行註冊登記,獲得學號和學籍的意思。有一種說法主張皈依要做到「三寶具足」,就是說一個條件都不能少,也就是佛教徒常說的「三皈依」。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
  •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是有了依靠的意思,皈依三寶就是用三寶做為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依靠。皈依以後,可以不墮惡趣,有經點說;皈依佛以後,可以不墮地獄,皈依法,可以不墮畜生,皈依僧,可以不墮惡鬼。皈依三寶以後,就此就可以在餓鬼道除名,從此天人有份。皈依三寶以後可以莊嚴自己的人格,皈依三寶以後,信仰可以得到層次提升,就好像人穿上了華麗的服裝,人格就從此莊嚴起來了。
  • 什麼是佛教「三寶」?「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不學佛不知道
    而且許多修佛者對於佛教三寶也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含義。佛教三寶其實就是佛、法、僧三寶。在佛經《六祖壇經》裡面就提到過:"善知識的眾生是皈依覺悟,就能夠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夠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夠眾中尊"。因此這也是佛教中皈依三寶的真正含義。佛教除了有皈依三寶這個說法之外,還有其他的佛教用語。1、 佛、法、僧三寶代表的意思佛其實就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覺悟的意思,就是覺悟了,就有大智慧的人。
  • 什麼是佛教「三寶」?「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不學佛不知道
    而且許多修佛者對於佛教三寶也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含義。佛教三寶其實就是佛、法、僧三寶。在佛經《六祖壇經》裡面就提到過:&34;。因此這也是佛教中皈依三寶的真正含義。佛教除了有皈依三寶這個說法之外,還有其他的佛教用語。1、 佛、法、僧三寶代表的意思佛其實就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覺悟的意思,就是覺悟了,就有大智慧的人。
  •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皈依?
    那麼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概念」要說下,歸依佛門不是出家,兩者有著本質區別的。皈依佛門:指佛教用語。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依佛門,相當於是一個入學證。就是皈依三寶,皈依後相當於你是正式的一個佛教徒。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
  • 皈依是什麼意思?
    學佛,我們對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當的理解,真正發心,或者說是發願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才發心來求受皈依。  求受皈依就是求釋迦牟尼佛收我做學生,從今之後,我們願意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糾正我們在生活當中許許多多錯誤的行為,這是皈依的正確動機,或者是說皈依正確的發心。
  • 皈依是什麼意思 要注意什麼
  • 如何認識皈依?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皈依三寶是成為佛弟子之門。皈依,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和認識。首先,參加由法師所主持的皈依儀式,儀式之後很多寺院還會發給一個皈依證。這是形式上的皈依。之後,還必須完成觀念上的皈依,情感上的皈依,建立歸屬感,使自己的生命有所依託,提高個體的安全感和生存的幸福指數。至此,宗教意義上的皈依就算完成了。然而,作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要將成就佛道作為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
  • 皈依三寶指是什麼?兩足尊、離欲尊、眾中尊是什麼意思!
    《每周一課》以佛學經論為主導,講解佛學相關的知識要點;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佛教中的皈依是指什麼?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佛學知識!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在說念佛,接著就會問有沒有「皈依」,那麼佛教中的皈依是什麼意思呢?皈依講的是皈依自性中的三寶:佛教中的佛、法、僧,佛就是覺;法就是正;僧就是淨。自我本心皈依才是真正的覺悟者,邪見迷障不再生起,少欲知足,能不執著於財富和美色,這叫做兩足尊。
  • 佛教「三皈依」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佛法僧」?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皈依老師,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這「三皈」就像我們在臺灣,那個時候從臺北到高雄坐火車,這「三皈」是什麼?就是火車票,你有這張票才能上車;而且時時保留著,路上要查票,不能丟掉,到達站後這票要交回去。
  • 淨空法師:皈依三寶,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
    而實際上講應當說三寶,佛、法、僧三寶,三寶裡面才有常樂我淨。離開三寶,常樂我淨求不到。三寶,大家知道佛、法、僧,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人皈依三寶,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沒有皈依,做了那一個儀式,那個儀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沒有實質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不得三寶。
  • 什麼叫「三皈依」?
    很多人都聽說過「皈依」這個詞,一般遇到學佛的,就經常聽到有人問「你皈依了嗎」?但「皈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估計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今天末學就和大家聊聊關於「皈依」的問題。世間的人們都喜歡金銀財寶,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 你了解皈依的意思嘛,佛家為什麼要講究皈依
    你了解皈依的意思嘛,佛家為什麼要講究皈依文·佛家無上文化皈依,字面意義上來講就是皈投,依順的意思。其中更重要的是,我們和六道一切的眾生一起皈依三寶,共同感受三寶的皈依加持,這樣的皈依才算得上真正的殊勝皈依。皈依三寶不但可以讓我們得到最後的解脫,並且可以在這一世看到很多的利益。成為佛陀的弟子,成為整個宇宙中最偉大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皈依三寶曾有經言;皈依佛,不墜地獄,皈依法,不墜畜生;皈依僧。不墜餓鬼道。
  • 皈依三寶有什麼用?
    皈依,是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正如入黨需要宣誓,入學需要註冊那樣,通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那麼皈依三寶中的三寶指的是哪三寶?
  • 佛教:什麼是三皈依?什麼是三寶?
    信佛、學佛、皈依佛門的人,首先要受持「三皈依」,何為「三皈依」?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歸」就是回歸,「依」就是依靠。我們法界有情眾生往往迷惑顛倒、執著妄想,而皈依佛門就是讓自己回歸清淨自性,住真實慧,明心見性。
  • 皈依與出家有什麼不同?
    比如聽說某某明星皈依佛門,就以為是剃度出家。又如某某明星皈依三寶後依然接拍廣告或吃肉喝酒,於是網友紛紛破口大罵,以為這是心口不一。其實,不說皈依三寶,即便接受五戒(也只是不殺生),也不代表不能吃肉。本月瘋狂英語李陽皈依佛門,引發網友爭議,一度也有網絡傳聞說是出家。其實,皈依與出家原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皈依就是皈依三寶,任何人都可以皈依。
  • 佛法小知識38:皈依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皈依是佛教用語,又作歸依,從字面上理解是歸順依附的意思,在佛教中,皈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信仰佛教。佛教中還有個名詞叫做「皈依三寶」,稍有佛學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皈依三寶指的是皈依佛寶、法寶、僧寶,之所以加上寶是以示佛法珍貴、尊貴的意思,佛寶即是成了佛的人或眾生,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大家都知道的成佛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而在其他世界卻有無量無數佛,他們都是佛寶;法寶即是佛法的智慧,也是佛法修行的方法,僧寶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無量無數世界所有信仰佛法、修行佛法的眾生都可以叫做僧寶
  • 什麼是皈依?皈依有什麼功德利益?
    「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皈依三寶」就是皈投依靠「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佛寶,指徹悟諸法實相,而能教導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諸佛。法寶,指諸佛為教導眾生,使其脫離苦海而宣說的教法。僧寶,指修學佛法的清淨和合的教團。
  • 皈依與不皈依有什麼差別?
    皈依和不皈依確實有區別,因為皈依了以後就是正式的三寶弟子;如果不皈依,儘管你說「我很願意學佛,看讀佛書等等」,但是你還不算是三寶的弟子。皈依就是要通過某種儀式從內心裡發願,我願意歸依做佛的弟子。那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人說:「我對佛法特別地有信心,但我就不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