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問集」30、學書法取法乎上嚴謹嗎?

2020-12-12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取法乎上說法很嚴謹,但是有些人的理解是錯的,甚至故意斷章取義。

什麼是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出自唐太宗《帝範》卷四:「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還有變化的形態。南宋詩論家嚴羽《滄浪詩話》:「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還有很多出處,這個道理不只是用在書法中。

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用在書法中。

意思就是:水平越高的,能夠學到的也越多,但是只是跟著學是永遠超不過你這位「師傅」。

這個道理,很正確。學東西,當然要找厲害的師傅。所以取法乎上這個不止是用在書法上,早就在我們古代很多方面都提到。上面說的《滄浪詩話》,就是「詩」相關書籍中,取法乎上的上的一部著作。喜歡詩的一定要看。

好東西要一起分享,推薦一下。繼續說回書法。

正確的取法乎上

就要說到當今書法界繞不開的人,田蘊章和田英章兩兄弟。

他們兩兄弟,在任何場合,都非常尊重歐陽詢,田蘊章和田英章都多次表示,想學歐楷最終還是要師法歐陽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在寫歐楷人的心中,歐陽詢是取法乎上,最上等的上。

還有一個更正確的示範。田蘊章和田英章的行書並沒有推崇歐陽詢。

下圖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我個人認為,歐陽詢的行書沒有他楷書成就高,他並不擅長寫行書。

歐陽詢的行書,太過於內擫。筆畫和結構都有問題。為什麼王羲之是書聖,行書寫的外拓和內擫能夠兼顧的人,就書聖能夠做到這麼完美。

那麼田氏兄弟的行書呢,他們很外拓。

不討論田氏兄弟行書的好壞,但是可以肯定田氏兄弟的行書,主要學習不是歐陽詢的行書。

這也是一種正確的取法乎上,歐陽詢的行書並不是最上等,不學正因為要取法乎上。

行書還是寫得外拓點不容易出問題,只有王羲之寫行書能夠外拓和內擫兼顧。

不正確的取法乎上

清代著名書法家傅山提出「四寧四毋」書論。

他說:「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清滑,寧真率毋安排。」

這個聽上去也確實有幾分道理,不說是不是最上法,可以肯定是不錯法,

但是,卻成了一些「醜書」的藉口。

是符合四寧四毋,但是並不是傅山所說的意思。

取法乎上,一定要有一定的審美,不是拿著一個還不錯的理論,故意片面的扭曲。那就不是取法乎上,也沒有取到上法。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的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書法問集」13、初學書法選擇田英章字帖合適嗎?
    如果覺得「初學者」不應該學,誰能給出一個比田英章更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結果嗎?田英章的教材很系統,學出效果的人多。初學書法,完完全全夠用。教材完善程度田英章練習書法的教材品種之多,基本上能夠把練習書法中大部分的問題都說了。為什麼有人會說田英章字帖不好呢?首先,初學者。
  • 「書法問集」76、小孩子學書法是從基本筆畫學起嗎?
    原本的題目:小孩子學書法是從基本筆畫學起嗎?還是從各種筆法?學多久的基本筆畫,學多久可以臨帖?我是一人。不止是小孩子,各個年齡段的人學書法都是從基礎筆畫學起。如果要學書法,我們現在一般以楷書為主。因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楷書行書為主。如果你非要說,學書法,不學楷書。那可以不往下面看。這個問題,很像幫孩子報名參加書法培訓班的父母問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更希望看到孩子快速成長,一旦父母感覺慢了,就很容易焦慮。
  • 書法愛好者,如何認知「取法乎上」?
    針對書法系統通常理解的「取法乎上」,其前提是標準的統一,明確了評價標準,才能有上、中、下的分別。而書法幾千年發展演變,對進入正統書法層面的歷史大家,很難用唯一標準評斷。性情、門派、時代的巨大差異,決定了書法的「取法乎上」是個趨於半偽的命題。
  • 「藝惠藏」範曾和啟功先生是可以載入書法史的書法大師嗎?
    啟功先生的書法,傳統功力深厚,有源有本;韻古意新,氣象崢嶸;別開生面,自成一體。啟功先生是書法大師,名載書法史,理所當然,名至實歸,當之無愧。啟功先生首先應該是個學者、教育家,藝術創作還是「副業」。真正了解啟功先生的都知道,先生早年學畫,後來受業於歷史學家陳垣先生,系統地學習了歷史學,打下了堅實的古籍文獻整理基礎以及文學藝術的理論基礎(今天有幾個藝術家有這個能力?)
  • 陳忠康談書法:別讓「取法乎上」誤導了你!
    我問:「康師傅,您是當今帖學名家,您對我們學習書法,有什麼建議呢?」康師傅往後仰著身子:「取法乎上,說的是學習書法的大方向,但未必上等的書法就適合我們。」書法張:「這我就不理解了,取法乎上僅得乎中,這不適合我們,難道還讓我們去取法乎中,或者下?」
  • 「書法問集」122、一開始學書法,學甲骨文或楚文字怎麼樣?
    換個方式問,如果我自己要做碗麵條吃,要從種小麥開始嗎?甲骨文和楚文字,楷書和行書,等等沒有高低之分。不要覺得甲骨文或楚文字就很厲害。3000年前左右的使用的字,不是我們現在用的。我是一人。借用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石濤說的一句話。
  • 取法乎上,是初學書法時喝下的第一罐毒雞湯
    許多朋友當我有啥真才實學,私信問我學習行草,怎麼選擇入門法帖。按照村委會「一事一議」的要求,今天的文,犯點忌,和朋友們討論關鍵兩個點。一、「取法乎上」,誰的上?在書法問題上,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越是看起來簡單的問題,參與閱讀、討論的人越多,說明大多數人都喜好書法,但不願意動腦子;越是深刻有意義的問題,閱讀、討論的人卻寥寥無幾,同樣說明人都不喜歡思考,動腦。而這個問題,正好既簡單,又深刻。面對如何選擇書法入門法帖這樣一個難題,「取法乎上,」好像是一粒萬應靈丹,任誰開個方子,這句話一定是要砸在前面,不然就是不懂書法的庸醫亂開方。
  • 《書法問集》630、學了王羲之的書法後,還要學趙孟頫的字嗎?
    換個角度誇張一點,學了書聖的字,還要學習其他人的字嗎? 雖然學習過王羲之字的人千千萬,可以這麼說,目前還沒有超過趙子昂的人。 雖然王羲之東晉時期的人,但是質疑書聖王羲之的人,一直以來都不多,數數沒幾個。
  • 《書法問集》630、學了王羲之的書法後,還要學趙孟的字嗎?
    換個角度誇張一點,學了書聖的字,還要學習其他人的字嗎?雖然學習過王羲之字的人千千萬,可以這麼說,目前還沒有超過趙子昂的人。雖然王羲之東晉時期的人,但是質疑書聖王羲之的人,一直以來都不多,數數沒幾個。因為種種原因,字的原因,還有唐太宗大力推崇的原因,當然包括《蘭亭集序》。不管有沒有學過書法,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知道的人還是很多的。在不少人心中說到書法,就想到王羲之,或者是《蘭亭集序》。所以是不是我學了王羲之之後,其他的人的字就不需要學了呢?
  • 「書法問集」137、田英章的楷書和荊霄鵬的行楷能同時練嗎?
    田英章的楷書和荊霄鵬的行楷能同時練嗎?我先買了本荊霄鵬的行楷練了兩天就想到個問題!我是不是應該從楷書開始練!但寫楷書和寫行楷的兩位大佬不是同一個人!這麼練會不會出問題啊!行楷這個詞,什麼時候出現的不好說。
  • 鋼筆書法起步取法乎上為妙(一)
    經常有人問我,鋼筆書法學什麼字帖比較好。我想,都是成年人或者有一定基礎的人,我建議取法乎上比較妥當。入門的字帖可以選擇王羲之的《黃庭經》。《晉書·王羲之傳》曾載王羲之愛鵝,並以書寫《道德經》換鵝,此事歷來傳為墨林佳話。
  • 《書法問集》627、為什麼說初學行書臨《聖教序》最為適宜?
    每次有人問怎麼學習行書,我總是推薦《聖教序》,加上初學者千萬不要臨寫宋人行書。學習行書最好的範本《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行書前,最好有一定的楷書基礎,小篆基礎也可以。不是開玩笑,初學行書我推薦學《聖教序》,有人看到了,還接著問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也就是《聖教序》,最好的行書教材是這樣的。不要覺得《聖教序》太難,不適合初學者。《聖教序》的字非常適合初學者,因為字非常的「正」,各個都是精挑細選過的。
  • 《書法問集》596、為什麼有人說田英章的書法不能學?
    為什麼有人說誰誰的書法不能學,這個問法套用所有人。【願意花少量時間只是想把字寫好看一點,學習田英章的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真的花大量的時間學習書法,自然不會只學田英章的字。說田英章的字不能學的,原因往往不是在田英章的字好不好。】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於天津,書法研究生。
  • 「書法問集」151、陳忠建書法教學怎麼樣?
    題目問的是陳忠建的書法教學,書法教學。說到書法教學,當然要和田英章比較一下,不能繞過的,很多人喜歡暗諷我比較喜歡明說。我個人非常喜歡陳忠建的書法教學方式,但是絕大多數人更適合田英章的教學方式。陳忠建是一個,非常喜歡書法的人,而且沒有那麼多名利的欲望。他的書法教學,不適合現在絕大部分人。不圖名利,真的喜歡書法的人太少了。
  • 「書法問集」136、書法需要貼上「藝術」的標籤嗎?
    書法需要貼上「藝術」的標籤嗎?你怎麼看?其持重如此,未若今人輕浮,每以「書法藝術家」許人或自許也!古人書之所以不可及者,我知之矣,無邪用敬,未肯取巧之故也!《書衡——立禕論書》選。你認為「藝術」這個詞,在現在還是一個讚美的詞嗎?
  • 學行書要取法乎上,先從《蘭亭序學起》
    (原創)學行書要取法乎上,先從《蘭亭序》學起墨緣行書老師年高望重,身材魁梧,神採奕奕,容光煥發,穿著一件長袖襯衫,滿頭銀髮,飽經風霜的臉上王羲之匯集各家名作,乘醉酒興起,寫下了共324個字的《蘭亭序》,又稱《蘭亭詩序》、《蘭亭集序》,這就是《蘭亭序》的由來。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辯才和尚那裡,便多次派人去取,可辯才和尚推說不知真跡的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
  • 有多少人理解書法中的「取法乎上」?你能做到多少?
    易經有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其下,無所得矣。」 這句話可以用在很多的藝術及文化學習範疇,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高的標準去參考,這樣即使結果不是最好的,也能得到滿意的結局。如果把期望值拉的很低,選擇中等及下等標準,那麼,最後的結果只會更低甚至難如人意。自古至今,我們的書法先賢們也把這句話用到了書法學習領域中。
  • 「書法問集」148、30公分高的矮桌適合寫書法嗎?
    這個問題不只是書法問題,提問者也應該了解過一些相關的資料。不過我個人覺得,可以在矮桌上寫的玩玩,調節一下。時代已經不同了,練字還是少一些儀式感,正常高桌就行了。書法還是要以字為主,追古可以但是一定要以字為主。筆墨當隨時代,衣食住行對書法都會有影響。
  • 「書法問集」42、襖興華筆墨作品是西方現代藝術還是中國書法
    襖興華的字既不屬於西方現代藝術,也不屬於中國書法,就只是寫字。襖興華是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什麼是筆墨作品?套個筆墨作品,就可以隨便怎麼寫了嗎?可是他在書法家協會,必須要以我們的書法的要求來評判。內容有點長。如下:提問的人思維方式很有問題。
  • 「愙齋書法」田蘊章書法講座是不是誤人子弟?
    田蘊章先生的《每日一題,每日一字》書法視頻大概是在2007年前後錄製的,到現在已經十餘年,最開始的錄製計劃是100集,奈何反響太好,之後又陸陸續續增加到365集,主持人都換了好幾個。如今十多年過去,在各大視頻網站所搜書法教學視頻,田先生的視頻依舊生命力旺盛,想裝看不見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