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書法起步取法乎上為妙(一)

2020-12-20 公羽書法

經常有人問我,鋼筆書法學什麼字帖比較好。我想,都是成年人或者有一定基礎的人,我建議取法乎上比較妥當。入門的字帖可以選擇王羲之的《黃庭經》。

《晉書·王羲之傳》曾載王羲之愛鵝,並以書寫《道德經》換鵝,此事歷來傳為墨林佳話。有人考證,《道德經》實為《黃庭經》之誤,故認為《黃庭經》見諸墨跡當以王羲之為首。

今天雖然見不到王羲之的真跡了,但是刻本還是經典的。

為什麼首先推薦《黃庭經》作為範本,是因為它的線條和用筆及其字形都十分接近鋼筆書法,在臨習過程中能夠比較貼切、自然地靠近它。臨寫的時候可以選擇鋼筆,也可以選擇0.7的中性筆書寫,都能比較好學到精華。

《黃庭經》妍麗秀美,比較古樸,情趣盎然,字形生動活動,許多字在構字上欹側險絕,頗有味道,體現了一個超一流書法大家的審美追求。

我們在臨寫的時候,注意對臨,大小一樣最好,在逐字過關的基礎上,再一行一行地反覆臨寫,體會其中的章法、字法。熟能生巧,堅持不懈,成功就屬於你了。

字帖一定要選擇高清版的,複印出來對臨效果更好。

下面附上筆者的臨寫,拋磚引玉。

相關焦點

  • 陳忠康談書法:別讓「取法乎上」誤導了你!
    我與康師傅相對而坐於陽臺,中間擺著茶几,泡了一壺紅茶。我問:「康師傅,您是當今帖學名家,您對我們學習書法,有什麼建議呢?」康師傅往後仰著身子:「取法乎上,說的是學習書法的大方向,但未必上等的書法就適合我們。」
  • 書法愛好者,如何認知「取法乎上」?
    針對書法系統通常理解的「取法乎上」,其前提是標準的統一,明確了評價標準,才能有上、中、下的分別。而書法幾千年發展演變,對進入正統書法層面的歷史大家,很難用唯一標準評斷。性情、門派、時代的巨大差異,決定了書法的「取法乎上」是個趨於半偽的命題。
  • 「書法問集」30、學書法取法乎上嚴謹嗎?
    取法乎上說法很嚴謹,但是有些人的理解是錯的,甚至故意斷章取義。什麼是取法乎上?取法乎上,出自唐太宗《帝範》卷四:「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還有變化的形態。南宋詩論家嚴羽《滄浪詩話》:「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還有很多出處,這個道理不只是用在書法中。
  • 潘文良的書法取法乎上、古今兼容,筆酣墨飽、筆精墨妙
    自幼習筆,書法鍾情於二王書貼,兼習趙、歐兩體,兼習油畫、國畫。山水、人物、花鳥均有涉獵。尤擅山水畫。潘文良詩書畫樣樣精通,繪畫題材涉獵廣泛山水、花鳥、魚蟲、走獸、人物無一不精,山水畫頗有石濤的繪畫精髓,又頗具時代氣息,可謂能入古而能出今。多年來,潛心於傳統的研習創作,詩書畫的凝練,已形成自己獨特的「詩境山水」藝術風格。
  •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當代人如果談起鋼筆,90後可能知道龐中華與鄒慕白,但是在龐中華時代,雖然鋼筆普及,筆畫已經簡化很多,但為了讓人便於理解與接收,書法中很多晦澀的東西都不會講,至於細枝末節的東西就更不會講了。但是這也情有可原,鄧散木先生上世紀四十年代作《鋼筆字範》之時,尚在使用蘸水筆,到顧仲安先生在八十年代,贏得鋼筆書法大賽金獎的時候,使用的應該是可以吸墨的鋼筆了。時過境遷,鋼筆的種類一直在變化,到今天出現各種金筆,各種航空材料用在鋼筆上,應該說鋼筆的種類大體上已經定型了,所以筆者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背後的三層邏輯
    《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書法中常常引用這句話告誡學書者,學習書法一定要向一流的書家學習,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篩減的過程,取法越高,收穫就越多。「取法乎上」被學書者奉為圭臬。當然,還可以理解為個人目標要定的高一些,起點越高,水平進步越高。由於我們談的是書法,我們只談上面的理解。
  • 有多少人理解書法中的「取法乎上」?你能做到多少?
    原話為:「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當然這句話有很多的版本,其中最早的出現在《易經》中。易經有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其下,無所得矣。」 這句話可以用在很多的藝術及文化學習範疇,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高的標準去參考,這樣即使結果不是最好的,也能得到滿意的結局。如果把期望值拉的很低,選擇中等及下等標準,那麼,最後的結果只會更低甚至難如人意。
  • 硬筆書法起源於鋼筆字,鋼筆最能書寫硬筆書法的韻味
    有人說:用鋼筆字代表硬筆書法對不對?為什麼?用鋼筆字代表硬筆書法是對的,鋼筆字才是正宗的硬筆書法。不管硬筆怎樣發展,都不能忘了鋼筆這個「老祖宗」。這是因為:一、硬筆書法的發展源於鋼筆字,鋼筆是硬筆書法的「老祖宗」。
  • 【書法】墨語 |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
    文:張坤山對於書法,大體應該有一個目標,某一個階段,應該臨些什麼字帖,多少書寫量,多少時間去讀帖,多少時間去讀書,讀些什麼書,這都是成長的基石。當然應該有一個更高的目標,那就是奪取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的目標,去成為這其中的一員。還有比蘭亭獎更高的,比如像林散之式的人物、沙孟海式的人物那樣,登上藝術高峰。
  • 學書法,就要「取法乎上」嗎?沙孟海:別想一口吃個大胖子
    唐太宗李世民在《帝範》中也說:「夫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為下。」就書法學習而言,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勸告就是「取法乎上」。意思就是說,要想學好書法啊,首先取法要高,這樣才能學到書法的精髓。取法於上,這句話有問題嗎?當然沒問題。
  • 小議鋼筆書法
    中國的漢字是一個特例,它不但有表達意義的作用,還可以成為一門獨立的書寫藝術——書法。既然同樣寫的是漢字,毛筆字可以成為藝術,鋼筆書寫自然也可以成為一門新發展的藝術。藝術可以陶冶性情,寫得一手好的鋼筆字,不但使人賞心悅目,還可以提高你的文化品位。  不過,我們要把用鋼筆寫字與鋼筆書法區別開來,就像會拿毛筆寫字不等於會書法一樣。對日常書寫的要求,能達到端正、易認、乾淨就不錯了。
  • 鋼筆的發展史:想練好鋼筆字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現在鋼筆書法風格多種多樣,常常令初學者目不暇接。為何在中國流行不到百年的東西,卻和毛筆一樣,產生了那麼多不同的風格呢?矯健如遊龍,端方似伏虎。這一切,要從鋼筆的歷史說開去。只有了解鋼筆的歷史,才能知道哪種鋼筆風格最適合自己。軟硬兼施:新文運之後的摸索期在新文化運動後一段時間,大家為了擺脫舊道德,紛紛開始寫鋼筆字。當時的鋼筆還是舶來品,1928年中國才開始生產自己的鋼筆。
  • 取法乎上,是初學書法時喝下的第一罐毒雞湯
    按照村委會「一事一議」的要求,今天的文,犯點忌,和朋友們討論關鍵兩個點。一、「取法乎上」,誰的上?在書法問題上,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越是看起來簡單的問題,參與閱讀、討論的人越多,說明大多數人都喜好書法,但不願意動腦子;越是深刻有意義的問題,閱讀、討論的人卻寥寥無幾,同樣說明人都不喜歡思考,動腦。
  • 學書法,為何要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是每個練習書法的人都想做的,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不多,這是由於各人有不同的條件限制所造成的。拋開各人自身的條件限制,單純從理論或認識的層面去看這個問題,或者有不同的收穫吧。總的概括起來,取法乎上有下面幾方面的內容。
  • 書法名帖:著名書法家梁鼎光《鋼筆書法雪萊詩選》最美鋼筆字
    鋼筆書法講究的是實用性和藝術性並重的書寫藝術,學好鋼筆字首先是為了實用,提高國民應用鋼筆(或其他硬筆)書寫漢字的能力,以利於文化之交流,其次,練習鋼筆書法,還可以陶冶人的靈性,在漢字書寫技巧的模仿、運用和藝術表現形式的探求和欣賞交流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提高人的整體文化素質,這是維繫我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東方文明不可或缺的紐帶之一,就是將來完全電腦化之後,練習漢字書寫技能必定還是中國人必修的技能
  • 鋼筆書法算書法嗎?硬筆書法入門要注意什麼,啟功大師是這樣講的
    從此逐漸由毛筆代替了硬筆,在我國形成了以毛筆書法為特點的中國書法,儘管如此,像篆刻、剪紙等藝術仍然保留了硬筆書法的痕跡。然而硬筆書法雖然先於毛筆而聞世,但對硬筆書法的研究則起步不久,由於鉛筆、原子筆、鋼筆等各種現代硬筆的發明和普及使用,致使現代硬筆逐漸反過來取而代之了毛筆。現代硬筆書法已經經過了它的實用階段,逐漸步入了藝術的天堂,特別是近幾年來各種風起雲湧的硬筆書法大賽,硬筆書法出版物,硬筆書法學習班及新聞媒介等,使現代硬筆書法的發展如錦上添花,更加完善起來。
  • 田英章:「取法乎上」一定要結合實際
    )小編就「取法乎上」問題專門請教了田英章先生,現將田英章先生所述整理成文(題目為本院所加),並附上田先生的部分新作。」一定要結合實際田英章書法圈裡常有人引用這句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下,僅得其下。」
  • 鋼筆書法什麼時候產生的?
    鋼筆書法什麼時候產生的?書法有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之分,軟筆書法主要指的是毛筆書法,最早的毛筆書法墨跡是甲骨文時期,現在還有寫完沒有刻的甲骨文的殘片,後來說的蒙恬造毛筆並不準確,蒙恬應該只是改進了毛筆,甲骨文時期就已經有毛筆了。
  • 硬筆書法入門教程,鋼筆字的練習方法
    隨著鋼筆字教學的普及與提高,廣大鋼筆書法教育者、愛好者在教學和書寫實踐中,對鋼筆字的筆法、結構、章法及書體等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創作了不少優秀的楷、行、草、隸、篆五體俱全的鋼筆書法作品。這些作品具有形態、神情、風韻、意境和氣勢之美,形成了結構嚴謹、筆畫呼應、骨力開張、筋脈相連之妙,增強了鋼筆書法藝術的感染力,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許,使鋼筆字由單純的實用型向藝術型邁進了一大步
  • 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到底有什麼區別?這些你知道嗎?
    硬筆是指鋼筆、鉛筆、原子筆的硬性材料製作的書寫工具。我國古代便是用刀、石片等硬物刻劃而成,這便是我國最早的硬筆書法。戰國時期毛筆出現後,變為主要的書寫工具,兩千餘年常興不衰近百年來,隨著鋼筆、原子筆在我國的普及,硬筆書法又呈風靡趨勢。這裡,把硬筆書法同毛筆書法作一些淺顯的比較,談一談硬筆書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