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小說可以說一代人的記憶,感動八十年代無數少男少女,《還珠格格》至今還是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回憶。但近年來,瓊瑤小說被冷落,極少有人提起。為什麼會從當初的那麼火熱,變成現在的這麼冰冷呢?也許,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瓊瑤小說的起落,可給我們讀者與作者一些啟迪:
一、瓊瑤的小說特點:
(一)主要以愛情為主題,愛情至上主義是其瓊瑤所有小說的主旋律。她小說中的主人公都是愛情至上,愛情是小說中主人公的生活乃至生命的中心,仿佛這些主人公是為愛而生,為愛而活,除了愛,其它一切對這些小說主人公都是次要的。所以在瓊瑤小說中,那些痴男怨女往往陷入一波又一波的意亂情迷、愛恨情仇,愛得死去活來,而一旦失戀了,他們的生活便仿佛沒有了任何意義,從而喪失了生活信心,以一種激烈的方式包括自殺求得人生的解脫。
還有瓊瑤小說中的人物除了愛情至上外,多數也表現出一種近乎完美的還表現出善良和真誠,如在他人遇到困難之時,這些主人公能無私付出給予幫助。
(二)情節曲折、文字優美。瓊瑤是一個善於講愛情故事的人,曲折新奇、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意境優美、詩情畫意的故事場景,濃鬱詩意、雅俗共賞的文學語言,尤其是詩詞的運用,更增強了她小說的可讀性,增強了她小說的藝術魅力,吸引著無數讀者尤其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為之痴迷。所以她的小說擁有龐大的讀者群,大量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片,更增強了她小說的影響力。
二、八十年代受追捧原因:
瓊瑤小說在八十年代受到追捧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所決定的。我們都知道,一九七八年國家才剛開始進行改革開放,八十年代大陸地區的文化生活還相當單一,尤其在文學影視領域,革命題材、階級題材、政治題材佔主流地位,大陸能夠真正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學影視產品單調匱乏,使得人們的文化精神生活極其貧瘠。
而瓊瑤等港臺文學影視的進入,恰似在當時的大陸居民眼中打開了一個豐富精彩的新世界,讓人們積蓄已久而得不到滿足的精神需求一下子找到宣洩的方向。由於歷史的原因,愛情這個主題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是敏感區域,人們在愛情生活中的迷惘得不到有效的指導和解答,尤其是那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
而瓊瑤小說提供了一個愛情至上的美好世界,為人們的愛情觀尤其是渴望愛情的少男少女,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這使得瓊瑤小說包括其它港臺小說,在八十年代受到了極大的追捧。
而她的影視作品不但吸引了無數觀眾,也造就了今天仍活躍在影視圈中的不少明星。
三、瓊瑤小說的被冷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瓊瑤小說雖然如上面講的,以愛情至上為主題,故事情節曲折精彩,文學語言詩意優美,但瓊瑤小說也有著許多缺陷:如故事情節單一,她所有的小說總不外乎有一個模式,即一見鍾情——愛得死去活來——失戀得天塌地陷,讀多了就覺得蒼白單調,淺薄而沒有深度。
而她作品中那曾經讓讀者觀眾深深感動的唯美愛情,在當下婚姻愛情觀急劇變化的現實生活面前不堪一擊。可以說,曾經為瓊瑤作品中愛情所吸引所陶醉所痴迷的少男少女,等他們人到中年,才發現那只是一場夢而已。面對現實不盡如人意的生活與婚姻,再回首看瓊瑤作品,可能得到不再是快樂,而是現實無奈的傷感——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
同時,當下社會層出不窮的離婚、出軌等婚姻愛情變局,更使得瓊瑤作品中曾經感人的完美愛情世界,看起來是那麼脆弱、虛假。
所以,她的作品在當下時代,為讀者所遠離,是必然的。
瓊瑤小說中的「三觀」,至今看來也存在不少問題,網上已有討論,在此就不再重複。
而進入九十年代以後,由於國家文學影視政策的調整,大量的優秀的文學影視作品湧現,人們在接觸了更多的優秀作品後,瓊瑤小說的缺陷也逐漸顯現,其小說影視的吸引力自然大大下降。而進現在網際網路的普及,優秀文學影視作品更是層出不窮,精彩紛呈,大量能反映出當下時代人們生活、滿足當下時代人們精神需要的文學影視作品不斷推陳出新。相比之下,那單調的愛情至上的瓊瑤小說世界,與當下時代人們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漸行漸遠。所以,瓊瑤小說在今天受到冷落,乃至很少人提起是必然的事情。
今天回顧瓊瑤小說,至少給我們的啟迪是:有的文學作品也許能熱一時,但只有真正的文學經典才能歷經讀者和時間的考驗。
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感謝瓊瑤,感謝她的文學作品在某個時間段、某個時期,撫慰了我們那貧瘠、孤獨、迷茫的心靈!
就像我們曾經的愛情一樣,也許當初遇見的並非是對的那個人,但他(或她)至少陪伴我們走過了一段人生旅程!而不管結局如何,我們都會記住那些曾經美好的日子。因為那些日子,也是我們說長也長、說短也短的人生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