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各個窯口黑釉瓷器,那個更甚一籌?

2020-12-18 新零售小白

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至遲在東漢時就能燒制黑釉,東晉至南朝初的德清窯,用含鐵6—8%的紫金土配製黑釉,釉面光澤,色黑如漆。東漢、東晉等早期黑釉屬石灰釉唐代以後,基本上都改用石灰鹼釉。就黑釉的品種而論,可以分為一般黑釉與花色黑釉兩大類。油滴、兔毫 、玳瑁、麻醬釉等,即屬花色黑釉。黑釉瓷器出現於東漢中、晚期,但當時的釉色為深褐綠色乃至黑色,釉層也薄厚不均,常有蠟淚痕,並在器表的底凹處聚集著很厚的釉層。早期燒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東晉時期浙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較為盛行,宋代則是黑釉的高峰時期。明、清時期御器廠所燒黑釉器做工精細,多在純淨的黑釉上施以各種低溫色彩,黑釉則成為各種美麗顏色的襯託。

建窯黑釉油滴與北方黑釉油滴的區別: 北方油滴斑點是均勻分布的,而建窯油滴的斑點是隨機而生的,建窯油滴釉流動性強,使碗口部位的釉比較薄,不黑又很乾澀,而在碗外靠底足處有一圈明顯的聚釉。北方油滴釉不易流動,燒成後碗口不會脫釉,聚釉現象也不明顯。

建窯油滴斑點內有肉眼可見的溝紋(類似田泥幹後的裂紋),是因為包裹團是由許多液相小滴拼合而成;而北方油滴斑點內無溝紋,是因為鐵氧化物均勻聚集在氣泡周圍。斑點內有無溝紋是區別兩類油滴的根本標誌。

此盤神奇之處在於注水後富於各種變化。如注入清水,則銀白色結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閃爍,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滿茶水,則結晶閃現出金黃色,十分耀眼,充滿神奇魅力。此盤胎釉特徵與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地區調查窯址時發現的標本相類似,因此可斷定此碗應為山西瓷窯的製品。

  此茶盞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陽窯器物。北宋時期因宮廷盛行鬥茶之風,所以這種胎體厚重、釉色漆黑似鐵的茶盞流行一時。在這種茶盞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狀的黃褐色條紋,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稱「兔毫紋」,兔毫紋屬於結晶釉的一種。除「兔毫紋」盞外,建陽窯還生產「油滴紋」盞,這些黑釉盞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種。

 宋代飲茶、鬥茶之風盛行,黑色茶盞受到鬥茶者的喜愛,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稱:「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故全國興起了不少燒黑瓷的瓷窯,其中以福建的建窯和江西的吉州窯最為著名。吉州窯工匠運用民間剪紙的手法,把鳳凰靈動飄逸的形象生動傳神地展現在這件瓷碗上,新穎別致,極具圖案裝飾效果。

宋定窯以白瓷著稱,但也燒造高質量的黑釉瓷器,稱為「黑定」,又稱「兔毛花」。黑定胎與白瓷胎一樣,均為白胎。

相關焦點

  • 55圖鑑賞中國黑釉瓷器,為什麼黑瓷能在宋代逆襲成為經典?
    中國的黑色瓷器,是在青瓷的基礎上燒制而成的。早在東漢時期,黑瓷已進入人們生活,但因其樸實無華的釉色沒能引起人們注意。直至,宋代建窯的出現,創燒以實用與藝術結合的嶄新黑釉瓷,將中國黑釉瓷推向巔峰。55圖欣賞中國黑色瓷器,原來黑瓷可以這樣夢幻,如同宇宙裡的黑洞,神秘而玄妙。
  • 宋代瓷器釉色概說
    一,宋代著名窯口瓷器釉色宋代著名窯口多數為官監民燒窯口,各大窯口之所以成為著名窯口的原因,這與各窯口瓷器的獨特釉色密不可分。下面圖例的瓷器釉色,僅是各窯口的標準釉色,這些釉色是我們斷窯口的重要依據之一,有個別窯口的釉色亦可以成為我們斷代的重要依據或參考。
  • 顏色「普通」的黑釉瓷器,為何能在宋代得到發展?
    黑釉在中國古代瓷器中屬於比較常見的釉色品種,據傳在東漢時期我國便已經掌握了黑釉的燒制技術,將釉中的含鐵量提高到4%-9%,燒出的瓷器就是黑瓷了。到了宋代黑釉瓷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官方資料顯示,宋代生產黑釉瓷的窯廠超過了三分之一,黑釉幾乎了宋代民間的生活類瓷器。
  • 遼金黑釉瓷器吧!
    許多人對遼金黑釉瓷器市場望而生畏,敬而遠之,總覺得這個市場水太深,唯恐上當受騙,不敢涉足其中。這種狀況客觀上造成了遼金黑釉瓷器流通只是少數人的遊戲,制約了遼金黑釉瓷器市場的健康發展。自陶瓷泛起以來,就一直憑證傳統審美思緒生長,大多數與瓷器都要求形態優雅,色澤通透,但黑釉瓷器卻恰恰走了相反的蹊徑,其顏色深沉,形體厚重,是反向性頭腦的代表。也由於此,黑釉瓷器在已往的20年裡一直都被忽略,直到近幾年價才逐漸走入公共的視線內。
  • 黑釉茶碗為何以建盞為首?是否能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現在說到單色瓷器,很多人的反應都是青瓷和白瓷,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瓷器,深沉而含蓄,那就是釉瓷。在青花瓷、白瓷、彩瓷作為主流收藏器的今天,誰能想到在宋代,黑釉建盞風靡整個宋朝,不僅普通老百姓在用,皇帝士大夫們也非常追捧。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簡述 單色釉的歷史其實就是是中陶瓷藝術的發展歷史。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到了宋代,單色釉初現崢嶸,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這期間,宋代河南禹縣燒制出的「鈞紅」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銅紅釉瓷。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直到宋朝,釉瓷才遇到最好的時代。因點茶需要,以建盞為代表的黑釉茶碗成為宋代茶人首選。規模化燒制黑瓷的窯口遍布宋土。雖然黑瓷到明代又遭冷遇,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宋代茶史的關鍵地位,令它在當代又吸引茶人藏家的目光。除建窯之外,還有哪些歷代瓷窯燒制黑釉瓷?分別是什麼藝術風格?
  • 黑釉瓷價格開始起步 收藏重點關注三個窯口
    而黑釉瓷恰恰走了一條相反的路子:顏色深沉、形體厚重,是反向思維的代表。因此黑釉瓷的收藏市場在過去20年裡基本上被忽略,直到最近幾年價格才開始起步。  在廣州古玩城「集雅觀妙文化之旅」近日舉辦的《中國古陶瓷鑑賞手冊》新書籤售會上,著名古陶瓷鑑賞家樓鋼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收藏黑釉瓷重點關注三個窯口:磁州窯類型的黑釉瓷和建窯、吉州窯黑釉瓷。
  •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代是高溫單色釉瓷器裝飾工藝發展的繁盛時期,燒造窯場眾多,品種異彩紛呈,形成了獨特的時代審美意蘊。下面即以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品為基礎,簡析這一時期不同窯場燒造的高溫單色釉瓷器的藝術特色。釉黑釉創燒於東漢中晚期,後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發展,至宋代達到鼎盛。
  • 宋代瓷器對我國瓷業的重要成就
    中國瓷器起於夏、商,成於戰、漢。作為產量巨大的手工業生產系統,它因胎土、釉色、造型、工藝、裝飾等差異而形成地方特色,古人遂以「窯口」命名這種特色。中國近代第一部陶瓷通史《中國陶瓷史》(吳仁敬、辛安湘著,1934年)記載:「宋代瓷器,真能集前代之大成……至大觀、政和等時作品,則釉薄如紙,胎薄如漆殼,聲如磬,具有胎和釉溶成難分之瓷。瓷器至此,可謂登峰造極矣。」此書統計,唐五代時,全國窯口不過十數,而兩宋則達到20多個,而降至元代,又數不過十。
  • 令人無限遐想的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話題已經說到了單色釉。老張不由的想一句古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單色釉可以說是瓷器中的:大家閨秀。本文老張就帶您走進了解單色釉,起源發展與幾次高潮的演變。另一個角度講一個從白到黑的那麼一個演變過程。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是對自然美的最佳體現。是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的最佳組合。
  • 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
    黑釉瓷器猶如瓷器之中的黑珍珠,它色澤潤澤光亮,落落不俗,給人一種端莊穩重之感。黑釉瓷器種類非常繁多,幾乎件件都是精品。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使您通過文中的描述領略瓷器之珍-黑釉瓷之美。
  • 建窯系有哪些代表窯口?這些瓷器的特點是什麼?與建盞有何區別?
    建窯為宋代名窯之一,也被稱為「建安窯」、「烏泥窯」,因黒釉瓷而著名,其燒制的建盞在宋代一度達到茶器頂峰。而在建窯黑釉盞盛名的影響下,各地仿燒甚多,除了福建本省的幾十處瓷窯之外,江西、四川、山西、陝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仿燒黒釉瓷的窯口。
  • 宋代瓷器中的五大名窯和八大窯系的瓷器有哪些特點?
    五大窯出產的瓷器各有特點,吸引著古人的目光,揪著愛好此道的人心,在當時便是難求之物。後來越來越受歡迎,但是一個窯裡不停的燒制,除去廢品,質量次的,好的就那麼一些。於是在後來為了實際需要,就有了各地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窯系。「八大窯系」生產的瓷器就是宋代最具有藝術特點的產品,它們可以體現出宋代古窯的概貌。
  • 宋代茶盞的底部為什麼要上漆?
    北宋吉州窯黑釉盞(底部髹漆) 大肉莊藏 在我們大肉莊的瓷片標本庫裡邊,也發現了足部上漆的各個窯口的器物瓷器和漆器作為宋代的日用器皿裡面最主流的兩種材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合?今天我們就來深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要上漆和上護胎釉?
  • 古瓷器胎釉的鑑定要領
    鑑定古瓷器的胎體、釉料主要是為了鑑定器物的產地,尤其是具有燒造歷史的要口,由於歷史原因,不同時期的胎體和釉也有很大的差別,而不同的古窯燒制的瓷器,胎釉的差別會更加明顯一些。在古代時期因為交通不變,信息閉塞,所有瓷器窯口在工藝上和燒制技術的交流不是很廣泛,尤其是官窯瓷器的技術保守,使得各窯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傳統工藝技術和燒制方法,各個窯口在胎體上的化學成分和燒成溫度,顏色等都大致相同,同一時期更加接近。
  • 走近賀州出土的眾多宋代瓷器,追尋瀟賀茶路記憶(中)
    賀江上遊的富川瑤族自治縣,為何會出現眾多宋代古窯遺址?臨賀故城邊的西南村灰坑中,為何會出現高仿北方宋代建窯的兔毫黑釉茶盞?在這些事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富川縣文物管理所所長 黎家志:「水谷這個地方就有36個窯口,並且水谷旁邊幾個村全部加起來有近百個窯口,這近百個窯口燒制的東西顏色主要以兩種為主,一種是青釉色一種是褐釉色,它這裡生產的東西很多,有碗有碟有盞有罐有壺等等幾十種不同的品種。並且每一種品種都有幾十種不同的紋路,它的藝術價值比較豐富。」
  • 別具風韻的黑釉瓷
    黑釉瓷  ■邱裕華我覺得,瓷器中的黑釉瓷,就像是黑妹子一樣,黑得流光溢彩,黑得別具風韻。自然,最著名的黑釉瓷當數吉州窯製作的。吉州窯是宋代南方著名的民間瓷窯,窯址在吉安的永和鎮。隋至宋朝,吉安稱吉州,故名吉州窯。又因燒造地點在永和鎮,也稱永和窯。它集北宋各窯制瓷技術之大成,對中國陶瓷發展史有著重要貢獻。該窯以黑釉瓷和彩繪瓷為代表,尤其是黑釉瓷中的各種釉斑、木葉紋、刻花和剔花等獨樹一幟,特色明顯。黑白兩色,是大自然的原始之色。中國人的太極圖,也是黑白兩色。瓷器上的顏色,相對於白色,黑色更顯得彌足珍貴。
  • 歷史上燒制黑釉瓷器的窯口
    黑釉瓷器在現代已經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東漢時期就開始燒制精美的黑釉瓷器。東晉時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宋時期黑釉發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陽窯燒制的黑釉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黑釉瓷器製作精美,多以黑釉為地施各種低溫釉彩。
  • 這個窯口瓷器一直被誤解了千年
    井陘窯瓷器井陘窯發現於1989年,經過十年的搶救性發掘,其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井陘窯以燒制洗白瓷為主,兼燒醬釉及黑褐釉瓷器,亦見少量綠釉和黃釉瓷器記天目盞類。井陘窯瓷器井陘窯由於發現發掘時間晚,並且裝飾方法和胎釉工藝與定窯瓷器相近,所以一直被一些專家們誤讀為定窯瓷器,而且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和專家依然將井陘窯瓷器作為正宗的定窯產品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