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2020-12-09 建盞研究院

黑,是所有色彩疊加後最終的歸宿,可兼蓄萬物。從新石器時代的黑陶,到水墨書畫、玄纁冕服[注1],再到釉瓷器,黑一直是深受國人歡迎的傳統五色之一。

釉瓷在東漢便已始燒,但燒瓷技藝最初發展的數百年,皇室民間皆偏好青瓷白瓷,唐朝有南青北白之稱;黑瓷的技術發展並不凸顯。

直到宋朝,釉瓷才遇到最好的時代。因點茶需要,以建盞為代表的黑釉茶碗成為宋代茶人首選。規模化燒制黑瓷的窯口遍布宋土。

雖然黑瓷到明代又遭冷遇,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宋代茶史的關鍵地位,令它在當代又吸引茶人藏家的目光。

除建窯之外,還有哪些歷代瓷窯燒制黑釉瓷?分別是什麼藝術風格?

[注1]. 冕服為中國古代最高禮服,上衣為玄色,即黑色;下裳為纁色,即淺紅色。

兩晉南北朝與唐朝的釉瓷

黑瓷與青瓷幾乎都是在釉瓷技術誕生之初就能燒制的,有技術壁壘的是白瓷。

因為青瓷與黑瓷呈色劑均為鐵元素,釉中含鐵量越高,燒出的釉色就越深,胎土的顏色也會影響最後的釉色。

因此純白的瓷器早期就很難燒,需要胎釉的鐵含量不高於一定水平。尤其是胎色,後來白瓷技術突破也是因為胎土的問題得到解決。

總之一開始的黑瓷,因為不受主流審美青睞,沒有得到太大的發展。屬於可以燒到黑就停的階段。

黑瓷燒制由東漢肇始,兩晉時開始出現真正的黑瓷,浙江德清窯出產的釉器已經頗有風格。不過此時的釉可見較薄,且偏褐色。

▼東晉 德清窯黑釉雞頭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入唐之後,雖然當時瓷器審美主流是「南青北白」,但也有一些窯口嘗試燒制釉瓷。

唐代陝西黃堡窯(宋代耀州窯前身)、山西渾源窯以及河北河南一些窯場已開始燒制黑釉器。而在南方,黑釉器燒制技術經由浙江婺州窯甌窯而南下,影響福建的窯場,在閩北閩東均出現燒制黑釉器的古瓷窯。

但當時的釉瓷並未開發出不可替代的用途。

釉瓷與點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兩宋時期,隨著宋代茶文化中點茶、鬥茶的興盛,黑瓷茶盞風靡一時,黑釉瓷亦迎來發展高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窯場當屬南方的建窯吉州窯,以及北方的磁州窯系

▲南宋 建窯油滴束口盞,紐約蘇富比2017年拍品,成交價約755萬RMB

元代之後,隨著社會文化大環境的變遷,釉瓷的燒造逐漸零落。

明清以降,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彩繪瓷佔據主導地位,釉幾乎淪為彩繪瓷的陪襯,如黑地彩繪瓷、黑地素三彩。

黑釉瓷雖在元明清時期一度淡出歷史舞臺,但其歷史的悠久與曾經的輝煌都體現於文獻及傳世出土品。以下將盤點歷史上燒造過釉瓷器的窯口及作品,僅為不完全統計。

釉瓷窯盤點·北方篇

河北省

1.「定窯」

(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

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中獨以白瓷著稱的瓷窯,從唐至元歷經數百年發展,遺址位於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定窯瓷器品類眾多,宋金時期莊重典雅、色白質堅的刻印花白瓷為經典之作。

▲定窯遺址,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定窯出產的釉瓷則主要流行於北宋,有「黑定」、「墨定」之稱。定窯釉瓷最大特點是胎體潔白緊緻,釉面烏黑光亮,其中又以鬥笠形碗質量最精。

▲北宋 黑釉鏽斑紋碗,紐約佳士得2018年拍品,成交價約 2600萬 RMB,圖錄原斷為定窯,一說為當陽峪窯所燒

▲北宋 定窯釉鷓鴣斑葵式盤,香港蘇富比2017年拍品,成交價約1232萬 RMB

以人工二次施釉燒制黑底褐斑紋的藝術風格,在北方釉瓷窯中多見。此外定窯還有描金、描銀器,傳世出土都很少,非常名貴。

▼日本MOA美術館藏定窯描銀鬥笠盞,重要文化財

2.「磁州窯」

(今河北邯鄲市磁縣)

磁州窯是我國北方代表性民間窯場,窯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觀臺鎮及峰峰礦區的彭城鎮一帶(古稱磁州),歷史從北朝末年延續至明清時期,以北宋末年創燒的白釉黑彩(白地黑花)瓷著。

▲峰峰礦區境內的磁州窯富田遺址。1961年磁州窯遺址被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磁州窯以素雅質樸的民間色彩深受百姓青睞,若從刀具與技法上分可成三類:以剔、刻、劃為裝飾手法的品種,以毛筆為工具的繪畫文字裝飾類陶瓷品種,釉瓷低溫顏色瓷等。

磁州窯釉瓷主要有釉地剔劃花、釉地鐵鏽花以及普通釉瓷。釉地剔劃花是在釉上刻劃出紋樣,剔掉圖案外圍的釉,露出白地,黑白分明,成浮雕狀對比。

▲北宋 磁州窯黑地刻白花牡丹蓮紋梅瓶,香港蘇富比2017年拍品,成交價約53萬RMB

釉地鐵鏽花則是在釉瓷器上用斑花料畫圖案,畫面自由靈動、效果深沉含蓄。

▲金/元磁州窯系黑釉鐵鏽花卉紋小口瓶,紐約佳士得2015年拍品,成交價約 410萬RMB

磁州窯釉瓷除了單色釉外,還有各種鐵結晶釉、斑點釉、絲毛釉、玳瑁釉等窯變釉,還創造了釉「瀝線」罐

▲北宋/金 十一 、十二世紀 磁州窯黑釉油滴碗,香港蘇富比2015年拍品,成交價約169萬RMB

陝西省

3.「耀州窯」

(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

耀州窯,以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為中心窯場,沿漆河兩岸密集布陳,史稱「十裡窯場」,前身為黃堡窯。

▲耀州窯遺址,於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耀州窯創燒於唐代,兼燒青釉白釉瓷器,自五代末期到宋初年受餘姚越窯影響創燒刻花青瓷,宋代黃堡屬耀州治故宋後始有「耀州窯」之名,明代後逐漸式微。

▲唐 黃堡窯釉刻花填白彩注子,高梧樓藏,圖源:《玄色之美 中國歷代黑釉瓷器珍品》,北京:文物出版社

▲北宋 耀州窯 釉醬斑花口碗,圖源:《玄色之美 中國歷代黑釉瓷器珍品》,北京:文物出版社

▲北宋 耀州窯黑釉盞,西泠印社2019年拍品

山西省

4.「懷仁窯」

(今山西省朔州市懷仁市)

▲北宋/金 懷仁窯釉油滴小碗,香港佳士得2017年拍品,成交價20萬港幣

▲懷仁窯釉雞腿瓶,山西博物館藏

5.「渾源窯」

(今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金 渾源窯釉剔花深腹碗

▲渾源窯釉剔花缸

6.「大同窯」

(今山西省大同市西郊)

▲金 大同窯黑釉剔花瓶,山西博物院藏

7.「介休窯」

(今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洪山鎮)

▲宋 介休窯油滴盞,西泠印社2019年拍品

河南省

8.「魯山窯」

(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

▲唐 魯山窯釉彩斑雙系罐,香港佳士得2016年拍品

9.「當陽峪窯」

(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當陽村,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元 當陽峪窯黑釉鷓鴣斑盞,北京保利2019年拍品

10.「鶴壁窯」

(今河南省鶴壁市)

▲金 鶴壁窯釉瓷執壺,鶴壁市博物館藏

釉瓷窯盤點·南方篇

福建省

11.「建窯」

(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

建窯是宋代以燒制釉盞著稱的知名窯口,窯址位於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晚唐五代創燒,宋代興盛期大量燒造黑釉茶盞,元代之後建窯漸趨衰落。80年代燒制技藝恢復,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宋代建窯窯址,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本四大國寶級建盞

與耀州窯、定窯等「胎裝飾(如刻花)」為主,瓶、盤、碗等器型均有燒制的瓷窯相比,建窯以獨特的鐵胎和鐵系分相-析晶釉的「自然釉裝飾」造就釉瓷巔峰,且幾乎專燒茶盞,為茶而生。

12.「遇林亭窯」

(今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北約5公裡遇林亭

與建窯遺址直線距離52公裡)

▲遇林亭窯遺址,是目前發掘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址之一;於1998年~2000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遇林亭窯燒制釉茶器深受建窯風格影響,只是與建窯自然釉的風格不同,遇林亭茶碗以手工描金銀紋理,繪文字、景物為特點。日本稱為「金彩文字天目」。

▼宋遇林亭窯武夷山圖描金黑釉盞,日本根津美術館藏

13.「茶洋窯」

(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太平鎮)

茶洋窯遺址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太平鎮葫蘆山村茶洋自然村。據考證創燒於北宋初期,隨著閩北地區茶事的繁盛與釉器的勃興應運而生,於元代依然興盛。

茶洋窯地處閩江上遊,產品豐富多樣,青白釉、青釉、釉、綠釉、黃綠釉、素三彩等共存,集龍泉窯、湖田窯、吉州窯、磁州窯、建窯等宋代名窯技藝所長於一身,廣受海內外市場青睞。

▲南宋-元,茶洋窯灰被天目茶盞(秋葉天目),MOA美術館藏,伊達正宗(1567-1636年,日本戰國時代大名,號稱獨眼龍)舊藏,圖源:淡交社《天目》別冊

▲宋代 白幅輪銀兔毫盞,九峰居士藏品,圖源:《灰被天目-福建茶洋窯》,西泠印社出版

關聯文章:足利義政、伊達政宗典藏名物—灰被天目茶盞之謎

14.「東張窯/福清窯」

(今福建省福清市西部東張鎮)

東張窯,也稱福清窯,遺址主要分布在福清市西部東張鎮轄區內。其燒造年代約為北宋中期至元代中晚期,產品以黑釉為主。

東張窯與水吉建窯直線距離約200多公裡,位於閩江下遊,距離出海口極近,是福建東南沿海最大的一處黑釉瓷燒造窯廠,生產規模與建窯接近。其黑釉瓷燒制工藝也與建窯有密切的關係。

東張窯的黑釉盞曾通過海運大量銷往日本。經過中外專家的集體調研,證實該窯為日本文獻所載「幅州盞(即福州盞)」主要原產地。

▲宋元沉船出水東張窯黑釉盞

▲宋 福清窯釉盞,故宮博物院藏

江西省

15.「吉州窯」

(今江西省吉安縣)

吉州窯是宋代極具特色、富有生活氣息的民窯,窯址位於今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興自晚唐,盛在兩宋,最終衰於元末。

▲吉州窯遺址,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州窯瓷器種類繁多,按胎釉可分為青釉乳白釉白釉彩繪綠釉等;注重釉面美化,裝飾技法有木葉剪紙漏花玳瑁窯變花釉剔花繪花等。

▲南宋 吉州窯黑釉剔花折枝梅紋梅瓶,香港佳士得2017年拍品,成交價約160萬RMB
▲南宋 吉州窯木葉盞,重要文化財,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安宅收藏

其中,木葉盞剪紙貼花盞的裝飾工藝在我國黑瓷中獨樹一幟,是吉州窯的獨創。

木葉即天然樹葉,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後,貼在瓷坯上施釉焙燒。由於樹葉中含五氧化二磷,焙燒時與鐵釉產生二液相分離,故燒成後黑釉上就會顯現清晰的葉紋。

剪紙貼花是將剪刻成的紙花在坯體上貼伏平整,施釉後再將紙花剝去,然後燒制而成,分單色釉與窯變釉剪紙兩種類型。

▲南宋 吉州窯剪紙貼花雙鳳紋笠式碗,紐約蘇富比2018年拍品,成交價約24萬RMB

16.「贛州窯」

(今江西省贛州市)

▲北宋 贛州窯釉三足爐,圖源:《玄色之美 中國歷代黑釉瓷器珍品》,北京:文物出版社

四川省

17.「邛窯」

(今四川省邛崍市)

▲邛窯釉省油燈

省油燈為唐代時邛窯獨創,陸遊《老學庵筆記》曾提到省油燈:「蓋夾燈盞也,一端作小竅,注入清冰水於其中,每夕一易之。尋常盞為火所灼而燥,故速幹。此獨不然,其省油幾半……」。

宋代建窯也曾燒制出器型、釉色都獨具風格的釉省油燈。

▲建窯釉省油燈

18.「廣元窯」

(今四川省廣元市瓷窯鋪)

▲晚唐五代-北宋,廣元窯釉壺

浙江省

19.「德清窯」

(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

▲東晉 德清窯黑釉唾壺

20.「婺州窯」

(今浙江金華、衢州一帶)

▲北宋 婺州窯釉瓷碗,衢州博物館藏

21.「甌窯」

(今浙江省溫州一帶)

▲東晉 甌窯黑釉四系盤口壺,溫州博物館藏

湖南省

22.「長沙窯」

(今湖南省長沙市)

▲唐 長沙窯黑釉橫柄壺

▲唐 長沙窯釉模印貼花蝴蝶紋雙耳罐,高梧樓藏,圖源:《玄色之美 中國歷代黑釉瓷器珍品》,北京:文物出版社

因釉瓷窯口眾多,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詳細介紹,故先列出預覽。後續將再行介紹。

有關於建盞的任何問題,可以後臺私信筆者,筆者將會第一時間為你解答

↓↓↓↓↓

相關焦點

  • 宋代建盞歷史有多長?建窯之外,其他省份有沒有古代釉瓷窯口?
    從新石時代的黑陶,到水墨書畫、再到釉瓷器,「黑」一直都是深受歡迎的傳統顏色。釉瓷在東漢就開始燒制了,但最初幾百年的瓷器工藝,青瓷白瓷更受到世人偏愛,比如唐代就有南青北白之稱,黑瓷的存在那時還並不耀眼。到了宋朝,黑釉瓷器才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 由於點茶的需要,以建盞為代表的黑釉茶碗成為宋代點茶的首選。
  • 建盞是什麼?建盞必須知道哪些術語?何為建窯系窯口?
    建盞是什麼?建盞必須知道哪些術語?何為建窯系窯口?柴燒、電燒是什麼?建窯系窯口又是什麼?玩建盞不知道一些建盞術語怎麼可以?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一說這些術語有什麼意義。1 建窯系窯口何為建窯系窯口,是指宋代模仿建窯風格進行燒制黑釉盞的窯口,著名的建窯系窯口有武夷山的遇林亭窯址,延平區的茶洋窯,還有福清市的東張窯。遇林亭窯址與茶洋窯位於南平市,與水吉距離近,聯繫更為發展密切。
  • 建窯系有哪些代表窯口?這些瓷器的特點是什麼?與建盞有何區別?
    建窯為宋代名窯之一,也被稱為「建安窯」、「烏泥窯」,因黒釉瓷而著名,其燒制的建盞在宋代一度達到茶器頂峰。而在建窯黑釉盞盛名的影響下,各地仿燒甚多,除了福建本省的幾十處瓷窯之外,江西、四川、山西、陝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仿燒黒釉瓷的窯口。
  • 建窯和遇林亭窯是什麼關係?遇林亭窯黑釉瓷與建窯有何區別?
    遇林亭窯過去常被描述成建窯的姊妹窯,而這樣說法確實值得商榷,原因是建窯黒釉瓷在宋代成名之後,帶動了周邊不少窯廠生產黒釉盞,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建窯系窯口。然而,由於建窯所在地區的釉料和瓷土成分特殊,使得黒釉瓷成為建窯的獨屬瓷器,周邊的窯口都沒有能燒出相媲美的兔毫盞。所以這些窯口的匠人只能另闢蹊徑,找尋富有特色的產品。
  • 建窯和遇林亭窯是什麼關係?遇林亭窯黑釉瓷與建窯有何區別?
    遇林亭窯過去常被描述成建窯的姊妹窯,而這樣說法確實值得商榷,原因是建窯釉瓷在宋代成名之後,帶動了周邊不少窯廠生產釉盞,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建窯系窯口。然而,由於建窯所在地區的釉料和瓷土成分特殊,使得釉瓷成為建窯的獨屬瓷器,周邊的窯口都沒有能燒出相媲美的兔毫盞。
  • 中國黑釉瓷的代表稱建盞,在日本叫天目嗎?3點秒區別建盞與天目
    建盞,黑釉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多是口大底小,形如漏鬥,造型古樸,手感較沉。建陽窯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34;,也有燒成&34;&34;等。 宋人喜歡點茶、鬥茶,為顯茶色白,建盞一度成為鬥茶的珍品。
  • 黑釉茶碗為何以建盞為首?是否能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那建盞這一隻小小的黑碗到底有何魔力,為何能成為釉瓷的代名詞?建盞與青瓷、白色三分天下是否言過其實?討論中國的瓷器文化,是離不開歷史地理背景的,青瓷始於商代,歷史最為悠久。隋唐時期,瓷器工藝開始快速發展,到了宋朝,瓷器文化更是到達歷史上的一個高峰,所謂八大名窯就是那時出來的。
  • 黑釉瓷價格開始起步 收藏重點關注三個窯口
    而黑釉瓷恰恰走了一條相反的路子:顏色深沉、形體厚重,是反向思維的代表。因此黑釉瓷的收藏市場在過去20年裡基本上被忽略,直到最近幾年價格才開始起步。  在廣州古玩城「集雅觀妙文化之旅」近日舉辦的《中國古陶瓷鑑賞手冊》新書籤售會上,著名古陶瓷鑑賞家樓鋼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收藏黑釉瓷重點關注三個窯口:磁州窯類型的黑釉瓷和建窯、吉州窯黑釉瓷。
  • 建窯建盞就是宋代茶文化的體現 黑釉瓷器為何風靡宋朝?
    宋代瓷器秉承著極簡之美,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備受歷來中外茶人的寶愛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現市場,莫不成為眾人頭號珍藏目標。
  • 宋代建窯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建窯瓷器值多少錢?
    建窯在今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唐至五代燒青瓷,宋代以燒黑瓷為主,後來形成以建窯為主的黑瓷系,同時也兼燒青白瓷和青瓷。建窯黑瓷釉色黑而潤澤,器物內外均施釉,底足露胎,釉厚而釉汁垂流,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面因燒制時所含氧化金屬的作用而形成窯變花釉,有的釉面呈現黃色或褐黃色,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絲狀紋,俗稱「兔毫盞」。
  • 宋瓷的底有何特別之處?汝窯定窯建窯鈞窯「大起底」
    在宋代瓷器各著名窯口中,汝窯、建窯、鈞窯的底部具獨特性。 本文選以建窯、定窯、汝窯為黑瓷、白瓷、青瓷代表窯口,以及鈞窯、吉州窯看看宋代窯口的底部各有什麼特色。底部滿釉,器底留下六個細小支釘痕、並刻有乾隆御題一首 目前傳世汝窯水仙盆共有五件,一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其他四件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五件水仙盆中,只以下這一件以五支釘,其他四件都是六個支釘燒成。
  • 建盞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十個建盞小知識,讓你秒懂建盞
    點擊觀看視頻▼疑問一:建盞是什麼?解答一:建盞,意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碗,即建窯黑釉盞。宋代建窯所產的黑釉瓷器,絕大多數是茶碗,統稱「建盞」。建盞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曾經是皇室御用茶具。解答五:目前的研究認為,建窯興起於晚唐五代,盛於宋代,衰於元代。建窯的代表作品是黑釉茶盞。中國燒制黑釉瓷器的歷史不短。但長期以來,黑釉瓷並未受到國人的特別鍾愛。直到建窯建盞的出現,將黑釉瓷的生產工藝推向了歷史高峰。
  • 神秘的中國黑瓷——建盞 福建「建窯」探尋
    東方網12月28日消息: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為宋代皇室御用茶具,黑瓷代表,中國八大名瓷之一,產自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建窯」,因時為宋建寧府甌寧縣,又因甌寧縣為建安附屬縣,故此稱為建盞。  2017年12月19日晚,第六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利用休息的間歇時間,進行了一次建盞探尋活動。
  •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是指福建南平窯黑釉茶盞燒制技藝。
  • 建窯是什麼?八百年沉寂,建窯建盞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就是一項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老技藝,同時它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盞與其他的傳統手工藝不同的是,建窯建盞經歷過「起死回生」的經歷。雖然建窯在宋末元初因飲茶風俗的流變,逐漸停燒黑釉瓷,但在千年之後的工業社會,代表著黑釉瓷燒制技藝最高峰的建窯建盞,仍然牽動海內外陶瓷研究者、手工藝者、收藏者的心。
  • 建盞為何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存在?茶有道,器亦有道!
    喜歡喝茶之人,必然注重茶器的對茶湯的影響,這種需求一直延續到現在,歷史上不同風格的瓷器,都受到時代的飲茶風俗的影響,建盞作為其中之一,就曾佔黑瓷茶器的鰲頭。宋代飲茶盛,建盞宜鬥茶茶文化興於唐,盛於宋。茶葉在宋代空前發展,飲茶之風貫穿各個不同階層,宮廷茶文化豪華極致,市民茶文化趣味盎然。
  • 宋代建盞有多少種類?
    宋代建盞有多少種類?第一類:烏金釉。這是建窯黑瓷較典型的釉色。烏金釉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即所謂的「青黑」;此外,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醬黑色;成熟時期的烏金釉釉層普遍較厚,「色黑而滋潤」,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現出莊重素雅之美。第二類:兔毫釉。
  • 建盞為何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存在?茶有道,器亦有道
    因為宋人飲茶湯色尚白,所以茶盞就以黑為主。而黑釉瓷茶盞又以福建建窯的建盞最為出名。建盞作為「鬥茶神器」,引領著黑釉茶的風潮,無論是在福建還是在其他窯口,都受到了黑釉瓷的影響。不過,在宋代皇室看來,建窯建盞顯然最適合皇室的需要,所以專門以官方名義訂製「供御」、「進琖」等貢瓷,而建窯「民窯官用」的現象,可謂獨樹一幟。
  • 建窯建盞知識:建盞之初探
    建窯的製品——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黑瓷的代表性瓷器。在南宋時期,飲茶成為「比屋之飲」,「鬥茶」之風盛行,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於鬥茶所用的茶具。由於鬥茶過程中,要看浮沫和擊拂的情形,而浮沫是白色的,在黑釉茶碗裡看得最清楚,所以鬥茶者皆提倡使用黑釉茶具,「建盞」則是當時鬥茶最佳的茶具珍品。
  • 讓我夢回千年前的宋代,走進建窯建盞
    提及宋代名瓷,「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吾華制瓷可分三大時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汝、定、官、哥、鈞」宋代五大名窯在收藏界名聲顯赫,然建窯建盞卻鮮有耳聞,直至近年,聲名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