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2021-01-07 閩南網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據說,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冬至節氣盤點各地的飲食習俗

山東滕州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滕州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裡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乾,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裡一氽,再倒入湯碗中,衝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辣椒油、花椒麵、鹽、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波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

  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浙江台州擂圓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餚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台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擂圓是冬至的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與平日裡吃的湯圓相比,臨海人的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揉成麵團,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圓子揉圓,煮熟後放在豆黃粉裡滾拌,因為這個過程臨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圓起名叫「擂圓」,而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後磨成粉再拌入紅糖,味道香甜濃鬱,配上糯米圓的細膩糯軟,令人食慾大增。夾一個粘滿豆粉的擂圓,趁熱咬上一口,香噴噴、甜滋滋、暖烘烘、軟綿綿,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經典的甜圓,也有很多家裡喜歡鹹的冬至圓,鹹圓就是在糯米糰裡放餡,包類似豬肉、豆腐乾、冬筍、香菇、紅蘿蔔、白蘿蔔等細丁,可蒸可煮,鮮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江蘇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餈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安徽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復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四式湯圓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

浙江嘉興桂圓燒蛋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

  至今,嘉興仍然傳承冬至吃「桂圓燒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的話會凍一晚上,半夜還會肚子餓。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焦點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時間:2019-12-21 18: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每年的冬至,我國南北方的朋友都會為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開始據理力爭,其實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俗,冬至吃什麼?大家不一定非要爭一個 的答案,下面惠農網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和感受下南北方地區的     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 2016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節氣南北方飲食習俗盤點(圖)
    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12月21日18時44分迎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吃什麼好?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而南方人吃湯圓。今迎冬至節氣,冬至節氣南方和北方飲食習俗盤點。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南方為什麼要湯圓由來介紹
    12月22日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當然也有些地方還有其他的飲食習俗。冬至節氣你家吃什麼?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
  • 冬至還沒到,南北方人又吵起來了!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很多地方過冬至比過年還要隆重,從南到北,作為第22個出場的節氣——冬至是這一年即將收尾的最莊重的節氣。  南北方每年都會因為一些飲食的分歧而引發爭論,到了冬至時節,吃湯圓的南方人和吃餃子的北方人就會開槓了!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蘇州人的冬至大於年?
    沒想到,都是在同一個國度,竟有如此差異,雙方表示互不理解,也有些夥伴們都互相同化了,吃什麼無所謂或者通吃。在蘇州的日子似乎一切都變得那麼精緻,湯圓還是五顏六色,在北方,過年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在北方,很多節日都吃餃子,在南方是不是這樣呢?
  • 各地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今天凌晨1時11分,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不過,網友又開始爭了,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什麼,你們家還吃狗肉?!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而夜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 「日短」、「日短至」。
  • 上海習俗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今日,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既然是節,就和吃有關係。民以食為天嘛,為了吃,幾千年來演繹出很多悲壯、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一夫振臂,萬人揭竿響應,可以改朝換代。
  • 冬至到了,為何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湯圓呢?
    時值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同樣也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節氣,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我是北方人,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到了冬至這一天,一定要吃餃子,否則,冬天可能會凍掉耳朵。北方人冬至吃餃子,而南方人則更流行吃湯圓。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湯圓和元宵並非同一種食物——湯圓有餡,個頭較大,是包出來的;元宵無餡,個頭小,是滾出來的。且不說湯圓的來歷,只說南方人為何吃湯圓。
  • 明日冬至 | 盤點全國各地的 冬至 飲食文化
    明天就是冬至節氣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開始了。這一天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漢代和唐代,還分別有5天和7天的假期呢!中國地大物博,在冬至這一天,各地的節氣傳統也不一樣,但都默契的與美食掛上了鉤,基本上可以分為「南湯北餃」。
  • 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呢
    2018年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節氣,然而這兩個節氣非常容易混淆節氣,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冬,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能聽到「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句話吧,那麼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介紹。
  • 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剛開始,姐姐不以為然,回敬一句謝謝,然後打開冰箱取出一袋速凍湯圓,放在鍋裡燒開,吃上一碗,渾身熱騰騰的。但幾次下來,姐姐發覺不對了,怎麼都叫我吃餃子呢?我活了幾十年了,每逢冬至時,吃的都是圓子呀!在我記憶中,每到冬至時,左右鄰居就坐在一起,搓糯米粉,包圓子,大大小小、甜甜鹹鹹、葷葷素素,煞是鬧忙。
  • 「南湯圓,北餃子」,從冬至所用的食品,來分析南北方差異
    「湯圓」,北方通常吃「餃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而在北方,多以「餃子、餛飩」為食來過冬至,特別是在河南地區,無論是富裕還是貧困,冬至這一天吃餃子俗稱「捏凍耳朵」,意味著過了冬至這一天,進入了更冷的階段,為了保護耳朵不被凍掉,就食用樣子像耳朵的餃子予以保護。因此,不論身在何處,北方人都會在冬至這一天吃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以保護自己健健康康順順利利地度過這個冬天,迎接春節的到來。
  • 冬至節氣?有的地方竟吃湯圓,飲食文化差距太大了
    冬至節氣?有的地方竟吃湯圓,飲食文化差距太大了又快到了我們一年一次的冬至啦,冬至就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還有就是新年、寒假還有最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冬至吃餃子啦,年年冬至都不能出去和朋友一起玩,都被媽媽叫回家吃餃子,告訴我家裡人團團圓圓的才叫家。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各大城市冬至都吃什麼。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這次因為冬至吃什麼,湯圓or餃子,你站哪邊?
    這次因為冬至吃什麼,湯圓or餃子,你站哪邊?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北方由於氣候不同,適合的農作物也大相逕庭,於是就形成在飲食習慣上的諸多差異,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南米北面」,南方人喜歡吃米飯、米粉等大米做的食物,而北方人則喜歡麵條、饅頭等用小麥做的麵食。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再過20天馬上就要到冬至了。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冬季有兩個節氣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
  • 冬至要來了,南北方在冬至上的飲食文化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今年的冬至在12月22日,南北方都在這個重要節日吃什麼呢?冬至節作為民俗節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便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飲食文化,但因地域不同,所以風俗各異。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2017年12月22日迎冬至節氣 冬至各地傳統飲食習俗盤點(圖)
    2017年12月22日迎冬至節氣,冬至節氣吃什麼好? 南方人冬至吃湯圓;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嘉興人吃桂圓燒蛋;冬至各地吃俗都不一樣,小編整理了冬至全國各地傳統飲食習俗。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12月21日,正式迎來冬至節氣。冬至這天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在講究陰陽的古代中國,冬至的至陰,意味著陽氣始生,是一件喜興事,是一個氣運之拐點。所謂「冬至大如年」,既是「官俗」,也是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