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故事|刑法專家趙秉志憶高考:機會只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2020-12-04 澎湃新聞
趙秉志 法制日報 資料圖

有人把1977年恢復高考比喻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作為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批考生,在北京師範大學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心裡,曾經的高考歲月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千軍萬馬齊上陣」「機會只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2017年6月8日,趙秉志在做客《法制日報》法制網「法律人法治路——回眸高考故事暢談依法治國」訪談節目時,回想起那段高考往事,仍記憶猶新:「1977年的高考是從1966年到1977年共11屆的高中畢業生一起參加,參考人數共有570萬人,人數之眾多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所以是『千軍萬馬齊上陣』;其次,雖然這多人一起參加高考,但由於文革十年的影響,很多人都荒費了學業,1977年秋天恢復高考時間很倉促,考生們複習時間很短,所以只有那些原來有些學業基礎的考生經過短時間的突擊複習,才最有可能考入大學。據說錄取率僅有5%(27萬人),為40年來錄取率最低。」

與法治結緣 經歷人生四次重要選擇

恢復高考後,趙秉志從政治學專業轉而學習刑法專業,這其中有怎樣的故事呢?對於這段經歷,他回憶道:「當年,我考入鄭州大學政治系開始讀的是政治學專業。1987年我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博士生畢業,隨後從事高校法學教研工作至今,這其中的故事可以說是我經歷了四次最重要的人生選擇。」

而他所說的第一次選擇,就是由政治學轉為法學。

上大學近兩年時,鄭州大學政治系根據發展需要分為政治系、經濟系、哲學系,下一步還可能從政治系再分出一個法律系。我之所以要選擇學法律,主要是文革時我父親等老一輩知識分子慘遭迫害的經歷,使我對法治有一種渴望,而且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已開始法治建設,我認為國家發展法治是一個大方向,因而非常渴望能改學法律專業。」

鄭州大學法律系成立後,由於當時還沒有法學教師,趙秉志和另外一個同學就被學校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法學本科代培學習,「當時鄭大法律系是要把我們倆作為未來師資培養的。我的這次選擇如願以償,使我得以從此走上了法學的道路。」趙秉志說。

自己的第二次選擇——選擇刑法學專業,趙秉志感念兩位授業恩師,「中國人民大學的諸位名師把我帶入了法學領域,其中刑研室的高銘暄教授和王作富教授則成為我走上刑法學研究之路的引路人,他們出色的教學使我熱愛上刑法學;本科畢業後,我先後考取了人大法律系刑法學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師從兩位名師順利完成學業,和同窗陳興良一起成為新中國首屆刑法學博士」。

畢業後,趙秉志留校成為一名高校刑法學教師,從此刑法學從他的學業成為了他的職業。

留在高校任教還是到實務部門任職?這成為了趙秉志的第三次選擇。1999年和2002年,他面臨了兩次到司法實務部門從事司法研究工作的機遇。他說:「當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曾先後想調我去研究室工作,我也一度很想到最高司法機關去做實務工作給自己新的挑戰。但導師高銘暄教授認為我的優勢在學術,並指出我還肩負著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科暨全國刑法學研究會的重要職責,希望我以學術為重。基於學術使命感和恩師的願望,雖有猶豫,我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高校從事刑事法學教學研究工作。」

說到第四次選擇,趙秉志認為,加盟北京師範大學開創了他事業發展的新天地。他說:「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求學8年、工作18年,當時人大法學院實力雄厚、地位超強,我所主持的刑法學科在全院名列第一、在全國名列前茅。但為了謀取團隊事業發展更大的平臺和空間,我在2005年8月年近五旬之際,加盟法學基礎較薄弱的北京師範大學,並創建了全國首家具有獨立性、實體性的學術研究機構——北師大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經過十餘年的創業奮鬥,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已進入全國法律院校第一方陣行列,學校刑科院在刑事法領域名列前茅,並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而我也通過二次創業更堅定了與法學結緣的事業。」

法治人才培養發生兩大積極變化

可以說,培養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務和核心職能。在趙秉志看來,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法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事關我國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大局,更應當得到重視。

趙秉志表示:「關於高等學校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過去人們有不同的認識,如有的強調培養人才的創新性,也有的注重培養人才的理論性、複合性。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將決定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和措施的選擇。我認為,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應當注重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我國法律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

回眸我國法學人才培養發生的積極變化,趙秉志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

其一,我國高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法學專門人才培養體系。1977年高考恢復的當年,全國只有北京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律系、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3個單位招收法學本科生;而今天全國已有700多所高校設有法律院系,法學人才培養包括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完整的人才培養層次。全國法律院系培養了成千上萬名法學人才,成為我國建設法治國家的人才基礎和中堅力量,一些法學人才成長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以及中央、地方立法、司法機關的負責人。

其二,法治國家建設不斷推進。40年來國家逐步走向法治,形成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治國方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要建設法治中國,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這大大促進了法學人才的培養,也給法學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現代法治社會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法治中國是我國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法律專業是追求和維護公平正義而長盛不衰的專業,是充滿挑戰而又魅力無限的學科,你的人生選擇法律專業大有可為,選擇法律專業很少有後悔的。」趙秉志感嘆道。

40年變遷 我國刑法體系取得重大進步

40年來,在我國推進法治建設的進程中,作為現代法治重要組成部分的刑法體系也經歷了與時俱進的巨大變遷和不斷完善。在趙秉志看來,我國刑法體系進步的重大標誌有3個:

一是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的頒行。這是我國刑法體系基本具備的標誌。雖然粗略,但其體系結構基本具備和合理,並成為我國刑法體系進一步發展完善的基礎。

二是1997年修訂刑法典的頒行。這是一部具有重大改革和多方面進展、時代特色鮮明的刑法典。其重大改革和進展諸如:取消類推制度並確立罪刑法定等3項基本原則,更改反革命罪為危害國家安全罪,通過對多種制度的修改完善,強化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將軍職犯罪納入刑法典,為突出反腐敗而專章規定貪汙受賄罪,通過取消三大口袋罪等促進刑法立法的明確性和可操作性,大量增設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犯罪等。

三是1997年刑法典頒行20年來陸續通過九個《刑法修正案》。我國立法機關近20年來所採用和堅持的《刑法修正案》的修法模式,既及時修改補充了刑法典內容的欠缺,又維護了刑法典的統一性及其體系結構的完備性。

而在我國刑法發展的重大標誌中,讓趙秉志感觸最深的有三點:

一是1997年刑法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確立,這是我國刑法現代化的基本標誌,也是法治國家建設在刑事法治中的基本保障;

二是1997年刑法典暨其後刑法修正案修法模式對刑法典統一性的維護,這是我國刑法科學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我國死刑立法改革近年來邁開大步,第八和第九《刑法修正案》進展顯著,死刑改革是我國刑事法治中最引人注目、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作為新中國的首屆刑法學博士以及中國新一代刑法學界的領軍人物,趙秉志對刑法改革等問題一直有著深深的思考,他語重心長地說:「我認為,我國刑法改革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有兩個:

一是犯罪化與非犯罪化的權衡問題,破解之策是要反對過度犯罪化與非犯罪化兩個偏向,確立以適度犯罪化為主並輔之以適度非犯罪化的立法方向;

二是死刑制度改革與刑罰制度相應調整的問題,破解之策是逐步推進死刑立法削減和相關刑罰配套制度的建構與完善。」 

(原題為《趙秉志:四次選擇決定了我的一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如何發展?專家學者在石室中學展開「頭腦風暴」
    新高考背景下又該如何選拔人才?11月14日至15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中教育專委會、四川省中學校長協會主辦的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發展大會在成都石室中學舉行,教育部基礎教育領域專家、雙一流高校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就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理念、教育改革與發展政策、拔尖創新型人才選拔與培養機制等重要議題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 高考專家稱《孔子》有可能成高考題
    1日,記者採訪了中影發言人翁立,他表示:「是『電影報』數字不準,有很多票房沒有統計出來。」由大地影業和中影聯合發行的《孔子》自1月22日上映,首個周末的票房數據由大地影業公布———3800萬。當時確實有院線質疑這一數字,並且估計真實票房在3000萬上下。到了上周三《中國電影報》報導《孔子》的票房為2800萬,少了1000萬。
  • 選擇日語,給高考語言分數一個逆襲的機會!
    在一視同仁的英語教學下,一些英語成績不好的或者有其它外語興趣的學生就失去了很多機會。同時,面對英語這座大山,整個高三都要瘋狂刷題,無奈英語成績卻很難提升,一不小心就要被英語拖後腿。英語,成為了不少學生和家長心裡永遠的痛。
  • 高考填報志願,有沒有必要花錢請專家幫忙?高三老師說出實情
    高考填報志願,有沒有必要花錢請專家幫忙?高三老師說出實情2020年高考已經過去一周多時間,高考成績也即將公布,這時候就涉及到填報志願的問題,這也是高考最後的關鍵一步,直接決定學生上什麼樣的大學,再者就是未來發展問題。
  • 高考是你掙命的機會!唯一的!
    既然上高中,參加高考,就是想掙命!而不僅僅是掙錢!別給我說上學無用!也不要給我講那些暴發戶!也不用給我提沒文化也可以吃飯!這些都是廢話,都是個例,都是你不敢面對殘酷高考的藉口!是你退縮的理由!每一個趴在高考一摞摞試卷上的學子,都是有狂野夢想的人!他們稚嫩的外表下,是對陽光的嚮往。
  • 高考進行時 聽過來人講述那個年代的高考故事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7月7日,又到一年高考時,全國有1071萬考生步入考場,迎來他們人生重要一搏,接受12年寒窗苦讀的檢驗。從1977年至2020年,全國恢復高考已有43年。高考期間,記者走訪了三個「過來人」,試圖從不同年代的故事碎片中,串起那些讓人畢生難忘的高考記憶……王昌祥講述人:王昌祥 1977年參加高考「是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7
  • 高考對你來說意義是什麼?我們來談談高考的那些事!
    又是一年高考的時,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來談談高考。高考無疑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它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是我們走向未來的一個分水嶺!那麼高考對於你來說的意義是什麼呢?改變了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幾個網友分享的高考和他們的故事!一.
  • 助力高考!來看看那些奇葩好玩的高考標語
    高考已經進入了最後幾十天的倒計時,各個學校的誓師大會也風風火火的進行著,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好玩另類的高考口號標語。考過高富帥,在高考這件事情上還是有機會的,高考之外的事情就有點難度了。同學,這數數能力高考數學有點懸了,選的文科吧?忍不住唱了起來,就是這個feel倍兒爽,爽!爽!爽!醍醐灌頂,一語驚醒夢中人!不說了,包工頭叫我和水泥了。這個效果一般般,不少同學表示我連一個都沒有,哪來眾多女人?
  • 【衝刺高考】「史上最走心」的高考寄語,有溫度有亮度
    你們真的有理由非常謹慎,但你們也一樣真的有理由非常果敢。你們已經為此付出了你們最美好的年華,你們也已經為此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走上前去,勇敢地採摘你們自己園地裡最甜美的果實吧,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既然如此,這裡那裡又都是起點,哪怕風雨兼程,哪怕書山題海,以不垮的鬥志、不改的方向、不變的情懷面對這遲來的大考,但見你續用三十天的汗水,集聚十二年寒窗苦讀之力,勵志明道、勤學苦練,只為鷹擊長空,只為魚翔淺底,只為萬類霜天競自由。花海七月,北鬥凌雲接翠微,唯你蒼穹折桂,昂首闊步,矢志高新起點!
  • 作為過來人,一些單詞是給參加準備高考的學生的
    轉眼間,又到了高考季節。有一張浮現準備下學期教室裡高考的照片。沒有這塊磚,即使你的能力達到了標準,那些僱主也不會用你,因為他們大多數人已經讀過文憑。根據你可能會,這些農民工每個月都有數千人在建築工地上幹苦力。他們為什麼不需要文憑呢。我想說的是,那些純粹體力勞動者不需要文憑。他們既不能得到提升,也不能創造自己的附加值。他們一生只能做苦力。
  •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高考機會……
    現實是他們已老,高考已成往事;現實是他們現在只能談談,「如果上天可以再給我一次高考的機會」。談完了,狗屎一樣的人生還在繼續;談完了,溫暖的回憶和暢想,卻或許可以支撐他們,強悍度過那些依然昏天黑地的「搵食歲月」。這是普通的一年,這是普通的一場高考。可是,為什麼我想起了你。如果,12年前,我答對了那道數學題,是不是從此不會在那個大學和你相遇?
  • 高考前一天必做的5件事,準備充足,金榜題名
    高考前一天,需要做的事,有很多,怕就怕許多同學,到了這一天,反而不緊張了,來個四平八穩,把應該注意的事情,也給忽視了。所以,在高考前一天,這5件事,是必做的,請高考生同學做好充足的準備,考一個滿意的分數,金榜題名!第一件事:準備考試用具。
  • 六月,高考迫在眉睫時不我待,你準備好了嗎
    六月已經來臨,你準備好了嗎!在六月來臨前,我們在新冠病毒中苟延殘喘,一場疫情打亂了我們生活,使生活的節奏慢了半拍。過去的半年我們在苟延殘喘,那麼下半年我們是不是應該活得精彩。不管我們曾經有多麼的狼狽,過去的不值得懷念,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在未來。六月如約而至,高考迫在眉睫,高考是全中國人最關心的問題,萬千學子手捏一把汗備戰高考,高考越來越近,全國各地備戰高考進入備戰狀態。教室後面的黑板上,幾個大字奪人眼球「高考倒計時」觸動著每一位高考的考生,這些時間對他們來說非常的重要。
  • 高考取消英語,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有時候就想:我們現在已經不愁吃穿了,但好像我們永遠不會滿足,取消英語,能夠讓更多人獲得大學資格,從而讓更多人有機會成為社會精英。但問題是,我們準備好了嗎?(一)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恢復高考的這一年,我們並沒有將英語這個科目納入高考必考項目,只是針對有報考外語專業的考生,英語作為一個加試科目,也就是說,如果你想選擇英語專業,你可以去嘗試,但是作為普通考生,英語不是必選項,也不是高考必選科。1980年,英語開始計入高考總分。
  • 疫情期間,高考即將臨近,學子們準備好了嗎?
    今年高考臨近,疫情期間,大家準備好了嗎?高考臨近,我就想到了十年前,我們老師說到:高考是上天給我們每個學子的一次平等的機會,高考將是我們學習這麼多年的一個見證。寒窗苦讀十年,大家為的是不負青春好時光,為的是當你老了沒有遺憾,為的是讓你的人生有意義。高考,給了我們每一個人一次機會,只要大家緊緊抓住機會,朝著自己的理想繼續前行,你一定會收穫不一樣的青春。高考,就像鯉魚躍龍門,越過就金榜題名,越不過,只有繼續熬燈苦讀一年再來嘗試。高考,給我們大家的機會是平等的,願大家好好把握機會,爭取每個都能考出好成績,每個都能一鳴驚人。
  • 五位普通人的高考故事:致青春,永不悔
    今天是2020年高考第一天,我們對話了歷年幾位高考生,老張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的故事或許能給參加高考、或來年要參加高考的你們一點啟發。 當時全縣就考上三個人,他們鎮當時有幾十個人參加考試,就考上他一個,他一下就在鎮裡出了名。 那時候上大學是需要政審的。主要了解你在社會上有沒有不好的影響,家庭成分怎麼樣。村裡準備好材料,蓋上章送到鎮裡審批,通過才有機會填志願。 胡老師考上的是第二志願:淮陰師專。
  • 高考,專注,平常心
    如果你很在乎某件事情,在它到來之前,一定有無法排遣的緊張。無法排遣,網上看的、專家說的那些方法,統統失效。對於莘莘學子而言,可能就在今天,就在此刻,因為高考就在明天。還記得第一年高考失敗,敗在一直深惡痛絕的數學上。因為我的數學始終不好,而我非常渴望它能夠好,所以高中三年,我好像只認真對待過這一門課程。因為非常努力,又因為天賦不夠,所以我的數學成績很極端,當考卷簡單的時候,分數可以考得非常漂亮;當考卷難的時候,又可以考得離奇差。不幸的是,我的第一年高考,數學考卷創下了省內五年難得一見的難度記錄,直接終結了做過很多次的大學美夢。
  • 寓言故事:釣具與魚——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有一個人和幾個朋友去海濱旅遊,行程中有釣魚這項安排,於是幾個朋友一起去購買釣具,商場裡,這個人堅持要買一根中慈寧宮的釣魚竿和線軸,朋友開玩笑說道:「你是打算釣一條鯨魚嗎?」 他笑一笑,並不理會這些打擊他信心的玩笑。
  • 百度百科高考熱詞榜發布 詳細解讀高考的那些事兒
    無論是結伴集體出遊,還是合家旅行,抑或是個人自助遊,百度百科的詞條都有提醒考生要注意旅遊安全,而且應提前對目的地做好充分的「功課」。考生也可從百度百科上查詢大量關於景區及戶外旅行等諸多知識信息、注意事項,為出遊做好萬全準備。
  • 高考十日談——每天為你講述20個高考故事
    高考十日談,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高考故事。 「不浪費」 @武漢大學 小張 18年的夏天,從考場走出,內心一片平靜,有一種跑過、累過、掙扎過後,背起手來聽天命的無助之感。「我離一本只差一分」 @贛南醫學院 崔小婷 做夢也沒想到我竟然會成為那個離一本線只差一分的人,可能你會覺得一分並沒有什麼,但它是一個不同的段位鴨! 帶著對醫學院的渴望,我查閱了許多資料,志願改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