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秒開處方、傳圖即發藥……你敢這樣買處方藥嗎?
作者:張尼網上提交購藥申請,簡單和在線醫生溝通甚至無需經過醫生,就可購買處方藥。近年來,網絡購藥因為方便快捷受到不少人青睞,但因為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審核漏洞,也讓網絡售藥多了幾重風險。醫生如何判斷患者病情?
-
電子處方流轉平臺被普遍應用,具體流程又是怎樣的?
電子處方開具和使用 《處方管理辦法》對電子處方開具和使用做出了規定:醫師利用計算機開具、傳遞普通處方時,應當同時列印出紙質處方,其格式與手寫處方一致;列印的紙質處方經籤名或者加蓋籤章後有效。藥師核發藥品時,應當核對列印的紙質處方,無誤後發給藥品,並將列印的紙質處方與計算機傳遞處方同時收存備查。
-
在線售藥APP調查:無處方可買處方藥,分分鐘在線開處方
曾因用戶使用過量導致死亡,引發社會關注的秋水仙鹼片,也有平臺不需要處方就能一次性購買多瓶。「線上購藥痛點和亂象的根源在於病患上傳處方的真實合法性難以鑑別。」多年從事網際網路醫藥行業的張丹(化名)表示,「多家平臺都是患者自行描述或勾選線下已確診疾病情況,醫生僅是簡單地諮詢幾句就能開具處方,這種流程不能確定患者病情真偽性,並不合規。」
-
乘處方外流之勢,院外終端逐鹿醫藥新戰場
但這一階段的政策只是在頂層呼籲要破除「以藥養醫」,對「切斷醫生與藥品之間的聯繫」沒有實際影響,醫院不願意對外釋放處方,患者出於醫保報銷的考慮以及長期以來的購藥習慣,仍然在醫院門診購藥。第二階段始於2015年,處方外流市場開始真正的破冰期,醫院出於政策的壓力主動釋放部分處方。
-
醫生開處方「龍飛鳳舞」患者可以提出異議嗎?
編輯同志: 5月6日,我因眼疾到醫院就診,醫生在對我進行檢查後,開給我一張處方,拿到處方時我傻了眼,醫生在處方箋上龍飛鳳舞地寫著我根本看不懂的符號,我問醫生開的是什麼藥,醫生回答我說「你交費把藥買來我再告訴你」。無奈,我只得去交錢買藥。
-
浙江省中醫院「雲端續方、送藥上門」幫助慢性病患者
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為幫助慢性病患者實現在線複診配藥,浙江省中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慢性病複診患者「雲端續方、送藥上門」服務昨日上線。在醫院建檔成功的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只要在手機上點一點,即可與各專科醫生進行病情溝通。
-
電子處方多處空白、不問診自動開、處方藥當普藥賣……網售藥...
「外賣平臺網購處方藥,處方卻問題不少!」近日,揚州市民馮先生向媒體爆料稱,他在外賣平臺購買感冒藥,沒想到簡單諮詢就可開一張處方並可成功購藥,而處方上多處空白,令人生疑。
-
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等App可買處方藥 漏洞在哪裡?
2018年11月,一名22歲女孩通過網絡購藥平臺購買了18盒秋水仙鹼片劑,因過量服用而亡。同年5月,一名21歲女孩通過網購App購買秋水仙鹼片劑並陸續服下198片藥後搶救無效死亡。記者調查發現,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丁香醫生、尋醫問藥、平安好醫生、健客等App均可買到處方藥,甚至有App在幫消費者造病情開電子處方。記者在無處方的情況下,居然也能從App上購買到一些處方藥。記者發現有App在對處方藥進行促銷(5月22日《南方都市報》)。悲劇令人痛惜。
-
電子處方多處空白、不問診自動開、處方藥當普藥賣……網售藥還有...
近日,揚州市民馮先生向媒體爆料稱,他在外賣平臺購買感冒藥,沒想到簡單諮詢就可開一張處方並可成功購藥,而處方上多處空白,令人生疑。 事實上,隨著網絡售藥的逐步放開,網上問診買藥打破了時空限制,惠及著越來越多的人群。然而媒體調查發現,不少網際網路醫藥平臺都有意無意忽視了處方藥「無處方不零售」的規定。
-
開具處方需謹慎,醫院因中藥超劑量致患者死亡被判承擔80%責任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胡女士(58歲)因身體不適前往甲醫院治療,醫生診斷為「腰部骨病變、右側增高、坐骨神經痛」,開具了中藥方(含24種中草藥成分)及其他藥物胡女士回家服用後,病情無明顯好轉,幾日後複診,醫生開具了相同藥方。兩個月後胡女士第三次複診,醫生換了藥方(含25種中草藥成分),胡女士服用後即出現皮膚黃染、眼睛黃、尿黃等症狀,前往乙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藥物性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腦病二期」,後經治療無效死亡。
-
購買處方藥更便捷
「遠程電子處方」服務系統。按照規定,藥店需憑處方才能銷售處方藥,但醫院不會輕易讓處方「外流」,廣安市民想要購買處方藥並不方便。「開通『遠程電子處方』服務系統後,替我解決了這個問題。」市民周長祿今年65歲,患有高血壓,需長期服用降壓藥。
-
網際網路醫藥平臺亂象:美團「自動開處方」叮噹快藥處方藥當普藥賣
然而,支點財經記者調查發現,處方藥「無處方不零售」的規定,受到網際網路醫藥平臺有意無意的忽視。譬如,在美團買處方藥,記者尚未回答醫生問題,「自動處方」就開出來了;在叮噹快藥,購買部分處方藥像買普通藥品一樣簡單,無需經過填寫病情、醫生問診、上傳處方等流程;平安好醫生(01833.HK)則存在處方箋不嚴謹等現象。
-
徐匯區中心醫院貫眾網際網路醫院醫保網上支付患者使用說明
在這家網際網路醫院上該如何問診、如何購藥、如何支付呢?請查收這份「徐匯區中心醫院貫眾網際網路醫院醫保網上支付患者使用說明」!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貫眾網際網路醫院醫保網上支付患者使用說明目前上海徐匯雲醫院APP僅為符合網際網路診療條件的患者提供服務,即部分常見病及慢性病患者的複診, 患者就診時需提供兩個月內的線下就診記錄(可通過在就診界面發送照片的形式提供)
-
武漢重症(慢性)疾病患者買藥怎麼辦?
由各區醫保和市場監管部門牽頭,衛健等區直部門和各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合參與,以微信群、QQ群等形式搭建區門診重症(慢性)疾病患者購藥預約平臺,負責協調各社區將患者購藥需求報送平臺,平臺再將購藥需求合理分配到區內各醫保門診重症(慢性)疾病定點零售藥店,社區代購者按預約時間前往藥店刷卡購藥。
-
一張處方能開多少藥?廈門醫保部門解答理解誤區
東南網9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一次就診,醫生只給開100元以內的處方;慢性病開藥最多開7天,甚至只開3天;住院滿15天,就得先出院,然後再次辦理住院……近期,一些參保人反映,在就醫時遇上了這些問題
-
不買藥就不給處方 自貢七旬翁狀告醫院勝訴
因為自己的醫保卡不能在這家醫院使用,決定不在醫院購買醫生開具的四種藥物,於是在就診完畢後,要求醫生出具處方。 醫生告訴他:醫院實行的是電子化管理,處方以電子文檔的方式流轉。如果彭大爺不在醫院藥房買藥,可以憑病歷上註明的藥品名到其他地方買藥。
-
患者用藥存在隱患:處方不安全 說明書不知所云
一個膠囊,一張處方或者是一個小藥箱,都可能牽動一個人甚至許多人的生命安危。醫藥學科作為一項嚴謹的科學,非凡人可以駕馭。古語講究「求醫問藥」,合理用藥是門大學問。而對醫藥生產、銷售及服務的相關行業來說,規範、引導患者合理用藥更是檢驗職業道德的「生命線工程」。
-
醫師因一張處方箋被警告 只因開了6種藥
發現一張有6種藥品的處方箋但現場抽查到一名患者的處方箋時,卻發現這位患者的處方箋開具了6種藥品(速效傷風膠囊、撲爾敏、紅黴素、三黃片、咳特靈膠囊、頭孢克肟),經調查,這張處方箋是由診所內的醫師文某開具的
-
網際網路+電子處方=方便!溫州有2530家藥店已連接電子處方平臺
為破解處方藥銷售監管難題,方便患者問病購買處方藥。近年來,溫州探索「網際網路+電子處方」新模式,搭建消費者、醫師、藥店、監管部門間的安全用藥平臺。截至去年底,溫州已有4個第三方電子處方平臺,直接連接藥品零售藥店2530家,參與率達95.3%,開出電子處方69.8萬張,日均電子處方量7411.8張。 據了解,市市監局匯集「政、協、企」資源,委託溫州塵際軟體有限公司開發研發搭建全市首個藥品零售行業電子處方「眾康網絡電子處方平臺」服務系統,發展掛鈎醫生107位,實現註冊醫生、患者和藥店三方的實時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