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有多種供養方式,每一種供養行為都代表一定的法義,是幫助眾生精進修行的善巧方便法。比如佛前供花果,「花」代表善因,「果」代表善果,這意在告誡眾生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一切惡習、修一切善法。佛前供香,香為「戒定真香」,香支一燃,三界受益,佛法之利益傳遍虛空法界,令一切眾生燻修。佛前點燈,寓意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心燈。那麼,佛前供水又是何表法呢?如何供水才如理如法呢?本篇文章,小編為您解答。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首先,佛前供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象徵著平和、清淨、無我利他的無私奉獻精神。佛前供水,意在告訴大眾要修清淨心,不染塵埃,心中不生雜念、不蒙灰塵;修平等心,不孤高自傲、不可一世;修慈悲心,利益他人,亦是成就自己。我們常見到的觀音菩薩寶像,總是手持淨瓶甘露水,以播灑人間,寓意救苦救難。佛教裡,「水」是人間甘露味,是清淨吉祥之意,是離苦得樂之象徵。
不論是在寺院大殿裡還是在自己家設置的佛堂裡,佛前供養都應如理如法、恭敬得體,若行為不當,便難以有功德,甚至容易造業,那就不值當了。佛前供水,首先是供佛水杯的選擇,最好用寺院裡專門用來上供的「大悲水」水杯,上面一般都印有「大悲咒」和觀音菩薩像。上供時,可以供一杯、三杯或七杯。上供的水最好用那些可以直接飲用的清水,比如純淨水、礦泉水,一般不用自來水,更不可用被汙染的不淨之水,那是對三寶極大的不恭敬。
往水杯裡倒水時,注意不要倒得太滿,也不要太少,七八分滿即可。放置時,杯與杯之間不要緊緊挨著,最好保留一個拇指寬長度的距離。將水杯陳列整齊置於佛前,蓋上蓋子,以免落入灰塵。上供和收供的時間,一般都是早上上供、傍晚撤回,撤回來的水要正確處理。
撤供後的水,我們可以直接喝掉,也可以灑出去布施餓鬼道眾生,令其脫離惡道饑渴、消解怨氣。也可以拿來澆花草樹木,利益萬物。但切忌將其倒進臭水溝中,嚴重造業。佛前供的水,亦有佛菩薩無量慈悲力的加持,如此隨意處置,實在是對三寶的褻瀆。而後將水杯擦拭乾淨,收置一處,一般下次隨時取用。但是有一點大家要注意,水杯裡的水處理完後,不要將空杯置於佛前不管不顧,以空杯供佛,表法不好,萬不可大意。
經常去寺院的信眾應該會知道,一般寺院僧眾上晚課,在誦完經和各種咒之後,會放「蒙山施食」,有一個環節是法師一手持「大悲水」(用相應手勢),一手拿一朵花或一小段樹枝,將水布施出去,廣作功德,一滴水便可解萬物饑渴。佛教裡有八萬四千法門,水中亦有八萬四千個微生物,以水供佛,功德殊勝無量。佛門裡有一種儀軌叫「灑淨」,一滴水灑出去,濁氣散,更是散去人心鬱結,令心無比清淨,是一種吉祥寓意。
「大悲水」與觀音菩薩的「大悲咒」有著深刻的淵源。「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希望大眾通過供水這一如法供養,得清淨慈悲心,成就無量莊嚴功德。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祝您法喜充滿、人生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