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過程中,智慧經濟「大顯身手」;後疫情時代,智慧經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並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產業發展的迭代升級。抗擊疫情過程中,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商業化、市場化、普及化,智能社會形態初步顯現。後疫情時代,智慧經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並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智慧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知識經濟之後的新型經濟發展形態。
目前,國內外很多地區,都把智慧經濟作為抗疫過程中和「疫後」的重要增長點,我省也應積極行動,在以下方面加大投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智慧化、智能化。
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立足傳統產業轉型需求,持續釋放智慧技術應用市場,科學布局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邊緣計算、智能終端、5G應用等前沿領域。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完善5G網絡;優化布局數據中心;推廣普及工業網際網路;強化人工智慧平臺支撐;加快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魯南大數據中心等規劃建設。加快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數據交換、共享、開發利用的長效機制;加快高性能計算中心建設;加快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加快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組建一批體制機制靈活、創新活力突出的研發機構;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創新突破;加快國家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智慧醫療體系創建。推進醫療體系智慧化轉型升級,建設疫情防控信息資源庫,運用智慧化手段對重大疫情進行科學防控,打通醫療領域信息壁壘,構建便民、利民、惠民的智慧醫療體系。建設智慧公共衛生管理系統:實施省級重大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化工程;完善疫情風險研判和預警工具;大力支持無線傳感、人工智慧、醫用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等在醫療領域的推廣應用。建設在線智慧診療系統:推動新型健康醫療信息服務模式發展;推進網際網路醫院發展;推廣基於5G技術的遠程醫療應用;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依託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做好健康醫療信息資源的收集和應用;加快發展智能醫學影像設備、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建設智慧遠程指揮系統:建設省綜合視頻會議系統和視頻指揮終端系統,提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和特殊時期會商調度水平;實施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工程,完善城市應急救援和指揮中心建設,提升社會應急信息化程度。
智慧城市改造。通過融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推進城市智慧化管理。構建數字孿生城市:打造「城市大腦」,完善智能感知、預警、決策和調控體系;推動智慧社區建設,加快智慧樓宇、智能水電、智能安防等技術綜合應用。打造「指尖上的山東」:構建城市服務「大一統」格局;加強數據質量、數據安全及數據隱私建設;整合各種政務服務APP。推行智慧交通暢通工程:加快綜合交通運輸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放應用;積極推廣車聯網,引導車路協同示範應用;推動綜合客運樞紐服務管理智能化;優化城市交通智能管控系統。
智慧鄉村提升。以智慧體系建設為載體,加快建立和諧、高效、開放的智慧鄉村,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山東智慧鄉村創新中心,提升我省鄉村產出能力。提升高效數字農業:完善全省智慧農業雲平臺,推進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庫建設;創新發展智慧農業;培育「網際網路+訂單農業」,建立產銷銜接服務平臺;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建設智慧村莊:推動鄉村智慧電子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推進鄉村智慧圖書館、智慧文化館建設工作;出臺涉農服務大數據規範;以公眾號、手機APP為載體,實現村級信息智慧投放,促進優質信息資源向農村延伸。發展鄉村智慧配送:完善鄉村物流體系網格化管理;鼓勵和支持網際網路企業「下鄉」,實現智能快遞櫃覆蓋村莊,構建覆蓋農村的物流快遞體系。
智能製造升級。實施「機器代人」工程,促進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製造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實行全供應鏈、全生產線、全生命周期的科學管控,大力培育智能製造生產模式,建成一批國家智能製造示範應用項目,厚植創新土壤做實新動能底盤,為智慧經濟提供強力根基和保證。打造智慧工廠、加快發展工業雲、構建製造業供應鏈生態,整合自動化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智能(互聯)工廠等產能資源,支持創新主體高效對接,有效降低研發設計成本。
智慧服務創新。創新發展智慧消費:鼓勵發展各種形態的開發者社區;推進網上智慧旅遊、網上智慧文創產業建設;為遊客提供「魯」味網上文創產品;推廣遠程辦公、遠程授課模式。建設網上文化館、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5G直播平臺等數字消費平臺;不斷拓展數字消費的層次和領域;支持開展各類眾創、眾智、眾包、眾設的線上創作活動。打造智慧服務支撐體系:打造一體化、精細化、集約化、移動化的供應鏈混合雲解決方案;探索網上直播帶貨+線下體驗融合;促進商城基礎設施數位化提升。大力發展「無人服務」:鼓勵科創企業創設創新型網際網路智能平臺;規範發展「無人服務」等新型網際網路服務業態;推動生產服務體系智能化、高效化、無人化發展。
智慧海洋推進。加快數字海洋建設:推動新型智能海洋傳感器、無人航行器、智能觀測機器人等海洋技術裝備研發和國產化;完善海洋信息採集與傳輸體系;推進海洋智能化傳感網絡和兼具供電和通信功能的海底光纜網格建設。構建智慧海洋經濟體系: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港口服務和監管的深度融合;開發海洋水產養殖APP;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加強海洋領域開放合作。打造智慧海洋應急機制:構建「智慧海洋數據大腦」,全面提升海域綜合管理能力,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精確預判和合理救援方案。
智慧物流應用。加快現代物流智能化改造:構建產業鏈條的數位化底座和管理運營平臺;升級物聯網層面的「物流硬體」;聚焦供應鏈條服務,形成巨大運力池;強化物流產業的組織與產業鏈的數位化連接與承載,搭建物流供應鏈上下遊企業信任平臺。推廣智慧應急物流:在突發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實現快速自主響應,提高應急物流系統的核心能力;加速建設「無接觸」物流體系。推進智慧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數據層、應用層和交換層等物流信息化標準的銜接;利用區塊鏈搭建高度共享的智慧物流平臺,完善信息發布、信息查詢和綜合服務等功能。
智慧能源融合。推進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外電入魯能力和規模;培育特高壓配套產業;加快特高壓科技示範工程建設;開發推廣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AR/VR智能巡檢、智慧機器人巡檢等模式;推動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網際網路+」充電設施建設。推動能源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實現能源網際網路的快速響應與精確控制;發展能源網際網路的智能終端高級量測系統及其配套設備;大力推廣「多表合一」。加強信息通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加強能源信息通信系統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和用戶之間安全、可靠、快速的雙向通信。
智慧金融突破。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強化智慧金融平臺支撐:深化全省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智慧金融創新工程:支持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開展金融創新,加速完善激勵與扶持政策;提升以金融科技為主的各類創新,重點打造青島金家嶺金融區,不斷完善監管制度規則。暢通金融成果轉化渠道:積極對接國家金融發展需求,拓展金融場景應用,引導產業集聚發展,積極培育優勢突出、輻射帶動性強的金融產業集聚區。
(作者單位: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