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讀者朋友,都能說出幾句地道的家鄉話。出門在外,每次聽到家鄉的方言,都會從心底升起一股溫暖,仿佛自己又回到老家,又能見到久別的爹娘。方言,飽含著對家鄉的思念;方言,讓我們在異地他鄉,不再孤單。
聽到自己家鄉的方言,自然如聞天籟;如果聽到的是別人家的方言呢?說是「天書」有些誇張,但理解起來多少有些吃力!筆者認為,以下六個地區的方言,非常難以理解,您也來看看吧!
第6名:東北話
大家在這裡看到東北話,是不是很意外?其實很多網友認為,東北話不僅發音準確,而且語調幽默,是非常受歡迎的地方語言。而筆者之所以將其排到第六位,就是因為它相對於後面五名,確實容易理解。但東北話當中可是有不少「分支」的,像大連話、瀋陽話等,一些個別的發音,別說外地人,就連本地人都很難聽明白。雖然這些難懂的發音並不能代表全部的東北話,但至少說明,東北話也不完全像熒幕上那樣通俗易懂。想想「波稜蓋兒」、「那嘎達」、「扯犢子」,「屈居」第六,不為過吧?
第5名:天津話
比起東北話,這天津話可就更幽默了,大家在德雲社的節目中,沒少聽天津味兒的相聲吧?那真是曲調婉轉、餘音繞梁、回味無窮啊。我來跟你「掰哧掰哧」,您可「別介」啊,能不能「消停」一會兒?別那麼「摳索」!是不是有一種重回現場的感覺?筆者敢說,若不是相聲、小品的「助攻」,天津話可不會這麼好懂!
第4名:四川話
說到四川話,您想到的第一個詞兒是什麼呢?「曉得」,知道的意思;「耙耳朵」,怕媳婦兒;「巴適」,安逸,要得,好得很!相對於前面兩個,四川話算是比較難懂的了,再加上當地人獨特的發音腔調,猛的一聽還真反應不過來,您說呢?
第3名:陝西話
您可曾看過平凡的世界?老一輩陝西人那濃重的鼻音,再加上會「翹尾巴」的調調,對於外地人來說,只能哈哈一笑,比劃手勢了。「知達」,這裡;「夜個」,昨天;「天麻麻明」,黎明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筆者在寫這幾個詞兒的時候,默念了幾聲,就已經有感冒鼻塞的感覺了。
第2名:廣東話
大家還記得當年的「古惑仔」嗎?筆者就是從這些影片當中開始了解廣東話的,實在尷尬的是,直到今天,筆者還是有很多地方聽不懂。「你叫咩名啊」,你叫什麼名字?「你食左飯未啊」,你吃過飯了嗎?實在是腦殼疼啊。
第1名:溫州話!
看到榜首,大家是不是想說:不可能?但事實如此。很多人這樣評價溫州南通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南通人說鬼話!竟然用「鬼話」來形容,可見其難懂的程度。據說當年抗戰時,南通人可是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當我軍需要情報聯絡時,經常請南通人講「南通話」發送消息,就連日軍的情報專家都聽不懂是什麼意思。不愧是「鬼話」,就連鬼子都聽不懂,何況人乎?
看了這些方言,您覺得哪個最難懂?歡迎留言,感謝您的點讚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