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紅是非多。
這話用在復旦女博士陳果老師的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關於陳果的報導出現在各個網絡平臺。其中,不乏一些自媒體寫手為了流量炮製出來的流言和謊話。
比如說,前不久,一些類似於新聞媒體的帳號就發布了關於陳果老師的不實報導,造成了很壞的影響。許多自媒體也不去查實,就跟風揣測,添油加醋了許多捏造出來的文章,比如「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授課被叫停」來吸人眼球。
對此,陳果老師保持一貫的沉默,但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可不作壁上觀,發出了嚴正聲明:「對相關網站及自媒體編造或推送不實信息,我院表示強烈譴責,將保留訴諸法律追責的權利。」
拍手叫好!
但怎麼說呢?還是篇首那句話:人紅是非多。
像是陳果、武亦姝、張炘煬、葛軍他們都是自帶流量的,他們的名字出現在標題中、文章內,就會得到平臺的大力推薦,得到網友的迅速點擊。閱讀量動輒數十萬,甚至高達數百萬。
近期,關於陳果老師的一系列文章,在平臺都有驚人的流量,最低的超過27萬,前三甲更是超過了360萬,目前排名第一的文章,流量高達426萬!
但我們打開這篇《復旦網紅教授陳果,被學生「炮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文章一看,裡面充斥著荒謬的言論和各種明顯低端的錯誤!這顯然是一篇跟風的粗製濫造的文字,它連文章都算不上,只是網友們瑣屑觀點的搬運和堆砌。
我們先來看這篇爆文中的明顯錯誤
1,對陳果的身份就搞錯了,或者說懶得去搞清楚。稱陳果為教授,但實際上從復旦大學官網上公布的教師職稱來看,陳果目前還是高級講師,離教授還差著一大截。
2,注意看加黑的部分,一段話出現3處明顯的低級錯誤,如圖所示:
一是連陳果老師的名字都寫錯了,把陳果寫成了「成果」;二是把「陳果是……」寫成了「陳果是是……」;三是把「思修課講得生動」寫成了「思修課不講得生動」。
我們再來看作者荒謬的邏輯表達。
1,「又因為陳果37歲還沒有結婚,所以她探討的愛情觀,就受到學生歡迎。」
敢問,這叫什麼因果關係?這裡面反映出來的是,莫非我們的大學生都有一種惡趣味?
2,「很多人覺得陳果教授講的內容,並不能夠適用於現實的生活,只是一個理想主義。」
這句話到底是講陳果講授的內容是理想主義,還是講陳果本人是理想主義者?再說,「一個理想主義」這種說法不是典型的病句麼?
3,「因為陳果將近40歲,自己都還沒有結婚。一個沒有實踐過的人,卻來探討愛情和婚姻,這是非常的可笑。」
這句話寫得就更荒唐了!誰說沒結婚的人就不能探討愛情和婚姻了?舉個最簡單的反例:大學生情侶很多,他們尚未結婚,難道他們不能在一起探討自己的愛情,憧憬未來的婚姻生活?
再舉個例子,作者肯定是沒學過哲學的,這從文字便可以看出,但作者不是也在高談闊論人生哲學麼?笑話!
4,「如果讓現在的大學生都跟她一樣,選擇相似的愛情觀和價值觀,這個社會就會更出現更多的虛無主義者,也是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這句話簡直就是亂扣帽子了!
首先,陳果到底是什麼愛情觀什麼價值觀,作者根本沒有提及;
其次,有哪一條權威消息宣布了陳果是一個虛無主義者?
第三,這個子虛烏有的」虛無主義者「到底有什麼危害,怎麼不利於社會的發展了?
周星馳電影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亂講話,我一樣告你誹謗!」
最後,看看作者所謂的「背後的原因」
很抱歉,我找了很多遍,愣是沒有找出作者本人到底有什麼觀點。
陳果被學生「炮轟」沒有事實記錄。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些學生、用哪些話來「炮轟」,這些在文中通通找不到。
「背後的原因」,莫非是這句:「很多人覺得作為一名高校的老師,應當是傳播有價值的文化觀,而不是傳播空洞的理論,脫離實際,只講究精神的享受。」姑且不論這是不是正確,但這也不是作者揭示的原因啊!
再追問一句:讓學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難道不是有價值的?
哲學本來就是形而上的,思修課也是大學裡比較難得到學生喜愛的一門課程。陳果老師通過自己的加工處理,把一門相當枯燥的課程講得如此吸引人,這難道不是她的功勞?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邀請陳果參加,難道不是對她的肯定?
很多人從來沒講過理論,所以,總覺得別人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灌雞湯嗎,誰不會?但其實,把這些人請上臺去,他們還真不會!
聽別人講課好像很容易、很輕鬆,講出來的道理似乎也很淺顯,一聽就懂了,所以覺得講課人沒什麼水平,淨講假大空。
但實際上,講理論有四個境界:
第一層是淺入淺出,粗淺地接觸到了些皮毛,於是只能講得膚淺;
第二層是淺入深出,學了些皮毛,就想賣弄,故意講得雲裡霧裡,其實自己都不明白,這是故弄玄虛,裝腔作勢;
第三層是深入深出,自己理解了,「於我心有戚戚焉」,但是只可意會卻不能言傳,講出來的理論還是原作者的理論,自己仍是個傳聲筒,所以講起來晦澀艱深;
第四層是深入淺出,自己真正學懂弄通了,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了,才會舉重若輕,信手拈來。就像費曼學習法的精髓:教給別人,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而且別人能夠聽懂。
我以為,陳果老師已經達到了第四層,她能用自己的話語體系,把別人的哲學思考闡釋得生動易懂,卻又耐人尋味。
這就是本事,嫌她沒本事的不妨也親自開上一門課程,自己站出來講講看。
用言語攻擊別人,那叫耍嘴皮子;像陳果這樣把話說到人的心坎裡,能在當時產生共鳴,得到啟發,那叫智慧。
陳果說:「當你真正發自內心喜歡你自己的時候,你會有一種深深的自信,你會有這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自由的氣息,這種東西其實才叫真正的優雅。」
或許陳果心裡是這麼想的:我自優雅著我的優雅,哪有閒工夫理它冷嘲熱諷、人云亦云呢。
對我的這篇小文,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