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四川省瀘州市堅持把法治政府建設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市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聚焦關鍵環節,強化示範引領,著力將政府各項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成功創建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
聚焦關鍵少數 樹立法治建設「表率」
高位規劃明確法治路線
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建成「全省領先、全國一流」法治政府目標。制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細化44項重點任務、115項工作舉措,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每年專題研究部署,推動重大任務落地落實。
制度保障落實法治責任
創新出臺《依法治理納入幹部管理任用工作八項制度》,將依法治理履職情況作為幹部管理任用依據。制定《市區縣政府及部門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每年聽取區縣和市級部門主要負責人述法,壓緊壓實法治責任。
學考結合提升法治素養
建立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制度,堅持逢會必學法。2016年以來,瀘州市政府常務會議開展會前學法73次,學習法律法規154件。分批組織領導幹部觀摩法院典型案件庭審,現場接受法治教育。全面推行科級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凡未參加任前考法、成績不合格或失效的一律不予提拔任用。2018年以來,全市共有3163名幹部參考,合格率達90.08%。
聚焦制度建設 築牢依法決策「基石」
完善重大決策機製程序
瀘州市委、市政府創新建立重大決策三方會審機制,12類重大決策事項會議集體審議前須提請紀委監委、司法、審計「三方會審」。2019年9月推行以來,累計會審177件,提出審查意見193條。完善政府常務會議議事決策規則,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及專家論證、公開徵求意見等配套辦法。
強化紅頭文件監督管理
出臺規範性文件制定主體正負面清單,約束髮文權限。創新編制規範性文件程序、實體審查清單,明確22項必審內容。嚴格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2018年以來,完成備案審查156件,其中不予備案24件、函告整改49件。
用好法律顧問防控風險
規範政府法律顧問選聘、審查以及考核評價機制,市、區(縣)、鄉(鎮)三級黨政機關普遍組建法律顧問團或聘請法律顧問,參與地方立法、決策諮詢、合同審查、規範性文件論證等涉法事務。2018年以來,市政府法律顧問團提出法律建議700餘條,採用轉化率80%以上。
聚焦職能轉變 推進政府權力「瘦身」
不斷深化行政審批改革
成立區縣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96%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3%,不動產登記「60分鐘領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速69%,投資項目核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等6類許可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以內。
不斷深化商事制度創新
創新推出「全程電子化登記」「證照分離」「準入即準營」等商事制度改革舉措,累計形成創新成果314項。
大力開展「0證明城市」建設
市縣鄉村四級全面取消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索要證明事項,採取直接取消、數據共享、部門調查核實、當事人告知承諾等方式,讓「群眾跑」轉變為「部門找」。全市共取消證明事項6923項,每年為辦事群眾減少各類證明材料約150萬份。
聚焦規範執法 嚴防行政權力「任性」
推進綜合執法改革
穩妥推進市場監管、生態環保、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行政執法改革,探索聯動綜合執法。建立「9+1」城管綜合行政執法模式,城管部門統一行使9個部門涉及城市管理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在全市街道(鄉鎮)設置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實現行政執法權限下沉。
創新執法監管模式
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在市場監管領域試點企業分類管理目錄和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從重處罰的「一目錄」「四清單」精準執法,在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推行事前提醒告知、事中輕微違法約談與告誡、事後嚴重違法行政處罰的 「三段式」監管。
文章來源丨四川司法
編輯丨徐千惠 操可
司法部出品
歡迎投稿到郵箱sfblwtg@163.com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建設法治政府 四川瀘州從這四方面發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