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童話詩人顧城拿斧頭砍妻後自盡,留下唯一兒子,現狀如何

2020-12-04 歷史戰爭

「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顧城《避免》

在中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中,有「童話詩人」美譽的顧城永遠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學和精神世界常人難窺探,除了那些如夢似幻、靈秀雋逸的詩句,他謎一般的死亡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永久難解的秘密。

1993年10月8日,顧城與妻子謝燁在紐西蘭激流島上發生爭執,隨後顧城用斧頭砍傷謝燁,接著自殺身亡。由於島上人煙稀少,謝燁沒有第一時間得到救治,最終因為傷勢過重而死去。期間發生了什麼,始終是個未解的謎團。

其實在顧城殺妻並自殺前,兩人的婚姻就已經產生了矛盾。一個叫英兒的女子介入了這對夫妻之間,使他們婚姻破裂後又揚長而去。但我們至今無法猜測,到底是什麼樣的怨恨,才會讓一位敏感多情的詩人持起利斧,劈向曾經深愛的、視為女神的妻子。

斯人已逝,顧城帶著謝燁離開了人世,除了留下詩歌和文字,就只有瞬間成為孤兒的小木耳。木耳是謝燁和顧城的兒子,當時還只有5歲,悲劇發生時他並不在島上。因為父親在詩壇的知名度,木耳的成長也時刻牽動著人們的心。

開始的好幾年,出於對孩子的保護,顧城和謝燁的家人不曾透露木耳的任何消息,直到木耳成年,顧城的父親顧工才向世人公布了孫兒的生活軌跡。

自從出事以後,木耳就一直被顧城的姐姐顧鄉撫養,顧鄉帶著木耳和自己的兒子彌樂一起居住在紐西蘭的一個小島,過著平靜而與世隔絕的生活。平時木耳幾乎不出島,只有上學的時候會渡船離開,放學又回到島上。

由於成長在紐西蘭,木耳幾乎不懂中文,這也是顧家人有意促成的,畢竟不懂中文,很多殘酷的真相就無從得知。在這樣的環境下,木耳只知道父親是個詩人,其餘的並不了解。他既讀不懂顧城的詩,也對寫作不感興趣,反而很喜歡自然科學。

據顧工透露,木耳只在10歲的時候回過一次中國,那也是他在孫子成年前和他唯一的一次見面。顧家人很注意對木耳的保護,除非他自己願意,否則不會強迫他回到故鄉。

後來木耳進入了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念書,學費是用顧城生前的朋友們建立的「木耳基金會」中的存款交的。他選擇的專業是工程學,走上了一條和父母完全相反的道路,在顧家人看來這也許是一件好事。

至今雖然已過而立之年,但親口向木耳敘述顧城和謝燁的悲劇,對顧家人來說還是太過殘忍。值得一提的是,木耳在哥哥彌樂的教導下中文能力提升了很多,所以並沒人知道他是否已經清楚父母的故事。也許已經了解了,但真相太過殘忍,故而選擇裝作不知。

如今的顧木耳只是一個普通人,雖然父母的恩怨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但幸好他始終處在顧家人的保護之中。上一輩的悲劇不應該影響孩子的生活,希望顧木耳的一生能像顧城的詩作一樣:「如果你是春天,就永遠有花。」

相關焦點

  • 1993年,一詩人拿斧頭砍妻後自盡,他寫的詩句被年輕人當個性籤名
    在人們的印象裡,詩人一直是一種代表著獨特思想和文藝認知的人群。他們有著或細膩或出眾的情感,用自己的筆觸描繪出他們眼中的世界。但是出於他們自身獨特的想法,很多人卻無法理解這些詩人的行為。比如說那位在1993年前用斧頭砍妻後自盡的詩人顧城,他留下的詩句被青少年當作個性籤名,可對他本人的思想卻難以明白。
  • 27年前,一位詩人拿斧頭砍妻後自盡,他留下的詩句被人當個性籤名
    這是詩人顧城的一首短詩,顧城善於寫短詩,他的短詩雖然僅僅只有那麼一兩句話,但是卻能透露出無盡的深意,因此現如今很多喜歡這些短詩的人,都會用來當作自己的個性籤名,只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這些美好的詩句背後,有著怎樣複雜的感情在其中。 顧城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他的父親顧工就是一個老文藝青年了。
  • 詩人顧城26年前殺妻後自殺,他唯一的兒子木耳現狀如何?
    真正讓他成名的是那首《無名花》,這首詩一經發表就在詩壇引起強烈反響和巨大爭議,從而奠定了他在詩壇的地位,成為家喻戶曉的童話詩人。從那時起,他開始了他輝煌的成就。在著名的歲月裡,他四處講學,參加各種座談會、作家協會等。不久後,顧城定居紐西蘭,加入紐西蘭國籍。
  • 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讓唯一兒子如何認祖歸宗?
    這個在上海長大的外語系姑娘,像村姑一樣養雞、賣雞蛋、賣春卷,還不時忍受丈夫的冷暴力顧城在寫作的時候,謝燁不能發出一點兒聲音,不然顧城就會大發雷霆,而且謝燁不能距離顧城太遠,一定要在顧城的視線範圍之內。被人們稱為"童話詩人"的顧城擁有一顆略帶憂傷的"童心",這長不大的性格還是那樣的自私,他不讓謝燁要孩子,唯一的兒子也是謝燁瞞著顧城生下的。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中國朦朧派詩人的代表顧城,在最受歡迎的時候選擇隱退,一家三口生活在紐西蘭的一個孤島上。可是當他的妻子愛上別人以後,顧城受不了這個打擊,在殺死他妻子以後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個五歲的孩子。那麼他的獨子木耳過得怎麼樣?他有知道自己父親的故事嗎?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中國朦朧派詩人的代表顧城,在最受歡迎的時候選擇隱退,一家三口生活在紐西蘭的一個孤島上。可是當他的妻子愛上別人以後,顧城受不了這個打擊,在殺死他妻子以後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個五歲的孩子。那麼他的獨子木耳過的怎麼樣?他有知道自己父親的故事嗎?朦朧詩的代表顧城顧城出生在1956年的北京,他的父親是大詩人顧工,所以從小他就受到很好的教育。
  • 詩人顧城26年前殺妻後自殺,留下唯一兒子,如今現狀如何?
    -----顧城《遠和近》我們在讀到顧城的詩的時候,第一感覺是能寫出這樣的詩的這個男人一定很溫柔、很深情吧,可事物往往具有矛盾性,人也一樣,是很奇妙的生物。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 ,顧城儒雅謙和的外表下住著一隻惡魔,這個惡魔使得詩人顧城親手殺死了妻子謝燁,隨後自殺,留下了他們可憐的年僅五歲的兒子---桑木耳。
  • 顧城弒妻:被寵壞的「巨嬰」,瘋狂之下毀掉了苦心經營的童話生活
    1993年10月8日,中國詩人顧城在紐西蘭激流島上用斧頭殺妻後自縊身亡,消息震驚中外文壇,引發輿論一片譁然。夫妻雙雙身故,帶走了所有的愛恨情仇,只留下一個年僅5歲的兒子,名叫木耳。遇見只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 詩人顧城26年前殺妻後自殺,他的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顧城,一個眾人仰慕的詩人,26年前化成了天上的星星,無論白天還是黑暗,都永撒光明。那麼,失去母親和父親的獨子桑木耳,有著顧城的詩人情懷嗎?他現在在做什麼呢?二、家庭事變作為朦朧派詩人,顧城十分耀眼,他的詩人路十分輝煌,但是眾人眼中完美的他,內心沉浸在幻想和自我中不能自拔。定居紐西蘭後,顧城開始了與妻子自給自足的生活,謝燁因為另外一名男子離開了他,這讓顧城感受到了痛苦與憤怒。
  • 「童話詩人用斧頭砍妻後自殺」曾引轟動,了解其一生後卻發現……
    按照當時鋪天蓋地媒體報導上的多數表述,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一個叫激流島的小島上,詩人顧城「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短短幾個字,簡潔鋒利,觸目驚心,成為迄今許多人對這位「童話詩人」最後的記憶定格,連同他最著名的、有隱喻意義的兩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顧城:斧頭砍殺妻子,三人同居,童話詩人的殘忍與荒誕
    詩歌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古老的存在,詩人是紙墨中漂浮的幻象,但只要提到新詩,最該懷念的人就是顧城。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滋潤了多少文學青年奮起的艱難時光。顧城的詩就像混沌世界裡最純淨空靈的花園,給人洗禮和慰借,但文字美麗的背後卻是殘酷血腥的現實――想童話般生活的顧城,最終變成了瘋子,三人同居,斧頭殺妻,上吊自殺。壓抑的青春,唯美的詩意,撕裂的現實,塑造撕裂的人格。顧城1956年出生於北京,天生敏感孤僻,總愛獨處,不喜歡社交。父親顧工是文工團創作員,熱愛詩歌和創作。
  • 27年前,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年僅5歲的兒子,後來過得如何?
    但是就是寫出了那些美好的詩詞的顧城,心中潛藏著一個惡魔,在1993年的時候,「顧城殺妻案」轟動全國,他在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後自殺,僅留下當年五歲的兒子桑木耳。桑木耳在當年的事情發生以後,他過得怎麼樣呢?
  • 27年前,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年僅5歲的兒子,後來過得如何?
    但是就是寫出了那些美好的詩詞的顧城,心中潛藏著一個惡魔,在1993年的時候,「顧城殺妻案」轟動全國,他在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後自殺,僅留下當年五歲的兒子桑木耳。桑木耳在當年的事情發生以後,他過得怎麼樣呢?
  • 27年前,顧城和妻子去世後,留下唯一的兒子去了哪裡?
    然而,這樣一位天才詩人,卻在去紐西蘭隱居生活後,砍死自己的妻子謝燁後,直接自殺了,只留下他們唯一的兒子孤獨生活。但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無比期待新生命是一個女孩,這樣美麗可愛的女兒會激發他無限的創作靈感,但可惜的是,妻子生下的是一個兒子。夫妻兩人給兒子取名木耳,開始了短暫的撫育,但顧城看到漸漸地接受不了兒子的存在,在他的世界裡,他要是絕對的男權,他不能允許別的男性存在,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 27年前顧城殺妻後自殺,只留下年僅5歲的兒子,如今過得如何?
    曾經就有這樣一個以溫柔著稱的詩人,名為顧城。拜讀他的詩文,人們能感受到其中的溫柔。卻不曾想過他的內心卻住著一隻惡魔。在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後,顧城選擇自殺,留下了年輕五歲的小孩桑木耳。作為理想派的詩人,顧城有自己的理想。然而,他卻沒有一點自立的能力。滿心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他將生活的重擔,全部丟給妻子去承擔。
  • 詩人顧城,27年前殺妻後選擇自殺,留下獨子木耳,近況如何?
    或許還有人記得上個世紀,詩人顧城27年前殺妻後選擇自殺的事情。他倆本是一對生活幸福家庭和美的夫妻,不過看似美滿的婚姻也暗藏危機。很多人也知曉顧城還有一個情人英兒,悲劇的產生和這複雜的感情糾葛分不開。或許顧城也曾覺得自己可以坐享齊人之福,卻沒有料到自己的妻子和情人都移情別戀,讓他遭受了重大的打擊。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唯一兒子,如今現況怎樣?
    ,那就不得不說起顧城這個名字。這個深受當代喜歡的詩人,從小就受到父親顧工大詩人的薰陶,因此有了一個良好教育的開端。小時候的顧城性格非常的孤僻,可能這是每個詩人都會經歷過的一段歲月,不喜歡結交朋友就算了,還總是一個人孤獨的看書寫字,有時候數螞蟻也會數上一整天,看上去像一個憂鬱的少年。
  • 1993年,一詩人斧頭砍妻後自盡,他生前寫的詩被年輕人當個性籤名
    朦朧詩當時的主陣地是刊物《今天》,顧城在1978年閱讀了這一刊物後便向朦朧詩靠近,在這裡他結識了很多寫朦朧詩歌的詩人,比如我國著名的女詩人舒婷。顧城早期的作品是帶有童話性質的,風格明麗,在這裡他為自己也為讀者打造了一個童話國度。而後期他的作品內涵更深,展現了他的矛盾和痛苦。
  • 到底是什麼心理讓詩人顧城殺妻自盡?
    這是顧城的經典名句。很多人非常喜愛這句詩。這句詩有很深的意境。黑夜暗喻現實的殘酷,黑色的眼睛,是亞洲人的特徵,而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陰暗處都需要光明!從這句詩也看出顧城經歷了許多不如意生活的磨練,而事實也證明,最終他殺了自己的妻子並自盡!為什麼?
  • 天才詩人顧城:一夫二妻畸形婚姻,遭遇背叛後殺妻自縊,年僅37歲
    寫下這樣曠世名句的顧城,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屬於他的光明,赤裸裸的現實刺痛了他夢幻的渴望,於是他親手用斧頭毀了最愛的人,也毀了自己。1956年,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詩人家庭,父親就是著名的當代詩人顧工。會走路以後,他很少去和同齡夥伴玩耍,他最愛做的事,就是一個人躲在一邊看樹或者看螞蟻,幻想著自己的童話王國。在這個童話王國裡,他是一切的主宰。多年後,他便把童年的嚮往,寄託到了大洋中的那個小島上,他帶著妻子來到島上隱居,過著半原始的生活,試圖在那裡實現自己的王國夢想。然而現實本就不是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