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很多人用這首詩來當作個性籤名,以此表達感情的美好,然而詩的作者感情生活卻以悲劇終結,這個人就是顧城。
顧城出生於1956年,是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家庭以詩為主,父親對詩歌的熱愛影響到了他,他總是一個人待在一個地方,用筆把自己帶到詩歌的國度中去。顧城在各種文藝作品中發表了自己的詩歌,而到1977年,他的詩歌才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
朦朧詩當時的主陣地是刊物《今天》,顧城在1978年閱讀了這一刊物後便向朦朧詩靠近,在這裡他結識了很多寫朦朧詩歌的詩人,比如我國著名的女詩人舒婷。顧城早期的作品是帶有童話性質的,風格明麗,在這裡他為自己也為讀者打造了一個童話國度。而後期他的作品內涵更深,展現了他的矛盾和痛苦。
顧城是詩歌國度的王者,但是在生活中,他卻迥然不同,像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一般。1979年,顧城在火車上遇到了謝燁,他對這個女子一見鍾情,後來,他向她展開了追求。顧城的死纏爛打起了作用,謝燁答應和這個男子戀愛,在1983年,他們結婚了。
謝燁和顧城的性格千差萬別,後者孤僻,喜歡獨處,生活自理能力並不高。而謝燁長袖善舞,交際能力非常出眾,照顧一家人的起居。當時兩人生活雖然雖不是多富足,但是家裡井井有條,生活得很幸福。
好景不長,後來顧城認識了一個叫英兒的女子,他和這個女孩相愛了。而謝燁知道這件事後也並沒有多大的反應,她甚至還願意三個人一起生活。1988年,顧城帶著謝燁和英兒去往激流島,他們都靠著謝燁生活,而英兒後來認識了一個老頭,帶著家裡的錢跑到了德國。顧城痛苦不堪,甚至還專門為她寫了一本書。
謝燁還是和顧城生活在一起,1993年的一天,謝燁決定不再忍受丈夫無端的怒火,她提出了和顧城離婚。顧城還沒有從英兒離開的打擊中緩過來,謝燁此時又想離開他,為了阻止謝燁,顧城竟然決定殺掉她,他拿起了一把斧頭砸向了謝燁。在謝燁倒地後,顧城寫下了遺書,跑到一棵大樹下上吊自殺了。而謝燁也因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
顧城雖然寫下了很多著名的詩歌,但他的一生是帶有悲劇色彩的。而他悲劇的結尾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個人主義有關,小時候他便不願意與人溝通,喜歡獨處,而長大後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有時幼稚有時瘋狂。而情人的離去和妻子的離婚是對他個人主義的沉重打擊,他感覺自己的王國失去了光彩,便以極端的方式離開了人世。
顧城離開人世後,人們更多的是談論他的詩歌作品,對於他的情感人生,只有少部分人關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