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中學美術教學與素質教育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飛速發展,素質教育已深入人心,我們的教育事業已不再是"以分斷人才"的時代,順之而來的是對學生各方面素質提高的要求與教育。而對於美術這一門藝術課來說,其教育意義是深遠、長久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於陶冶學生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學美術教學大綱》強調指出:通過美術教學,要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和技能;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提高學生觀察、想像、創造等能力。如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更新教育觀念,探索美術教學真正發揮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教育功能,這是當前素質教育中亟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美術教學發揮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1 從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上看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美育對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素質教育的實施為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素質教育離不開學校藝術教育,美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它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教育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教育對人的素質的影響,特別是對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視藝術教育同重視素質教育、重視全面教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美育就沒有完全的素質教育。美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還對其他各育起促進作用。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健體,以美促勞,促使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1.2 從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的關係上看
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當代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科學愈來愈要藝術化,藝術愈來愈要科學化。李政道教授請李可染、吳作人、黃胄、華君武等大師為高溫超導、量子引力、重離子碰撞、粒子物理等高新科技課題作畫,請著名音樂家周廉潔為北大物理教授龔鎮雄等譜曲,請汪德昭、何祚庥、靳尚宜等名流品評,不僅傳為佳話,而且在教師中引起深深的思考。《人民日報》也曾發表過一篇《錢學森談科學和藝術思維》的文章。錢學森說,他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夫人,因為他的夫人是藝術家,對他的幫助很大。錢學森說,只注意邏輯思維,埋頭於細節,易犯機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體的有機聯繫的認識。40多年來,他的夫人給他介紹了音樂藝術,正因為受到了藝術方面的薰陶,才使他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錢學森不是藝術家,而是科學家,但他非常重視形象思維。他認為形象思維對一個科學家來說太重要了。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學上取得重要成就。愛因斯坦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他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們完全可以預見:21世紀的科學教育一定是與藝術教育相結合的教育。
2.充分發揮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功能所遵循的原則 2.1 時代性原則 我們已進入終身教育的時代,新成果、新信息不斷湧現,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要在教學中剔除陳舊的知識,要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補充必要的新知識、新信息,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美術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等各個方面要有強烈的時代意識。 2.2 活動性原則 藝術教育的活動是指主體身心參與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學生積極、能動地獲得藝術審美經驗的過程,它具有知與行、身體動作與心理感受有機聯繫的特徵。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兒童認識藝術和欣賞藝術,而不是培養藝術家。活動性原則也充分體現了美術教學的特殊規律,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審美意識的發展、藝術情感的滿足和升華都是在藝術實踐活動中實現的。離開了具體的、活生生的藝術活動,美術教學的一切目標都將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我們要把活動性原則貫穿於藝術教育的全過程,在活動中求發展,出成效。
3.加強教師自身藝術素質的提高是美術教學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功能的可靠保證 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關鍵是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我一直堅持把提高自身藝術素質放到我工作的首位。我購買了大量藝術教育書籍,每天堅持看書、學習,以中外美術理論為主,並涉及其他藝術如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等,歷史、文學等我也抽空學習。在給學生上選修課及開展課外小組活動時,用的都是我自己的範畫,自己設計的標誌、圖案等,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假期就去各地觀看一些美術展覽等活動,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在工作中,積極向一些老教師請教心得,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業餘時間裡還自學一些電腦設計課程,以適應工作中的各方面需要,利用閒暇給學生們做了一些神形皆備的課件出來,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喜愛。
厚積而薄發,親其師而信其道。中學美術教學對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形成與提高,對國家、民族的發展與未來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這個大視野上,我們美術教師任重而道遠。